前不久老家來了一個熟人找我看病,說他大便已經很長時間不成形了,擔心是腸癌,所以到醫院找我看一看,初次見到他感覺他的身體很好,但就是神情有些焦慮,我趕緊給他安排了相關檢查,結果出乎他的預料,除了一些小問題外,他的身體非常健康,至於腸癌連影子都沒有看到。
他是幸運的,但也是謹慎的,其它人卻沒有如此的好運氣,有報導稱我國每年腸癌的患者高達30萬,發病率僅次於肺癌、胃癌,腫瘤中排行老三,雖然只是第三,但危害卻不小,每年有很多人因為腸癌去世,2017年央視主持人肖曉琳就是因為腸癌轉移不幸離世,去世時才55歲。
為什麼腸道會發生癌變?
同其它部位的癌變一樣,腸癌並沒有特殊之處,唯一略有區別的是,腸癌受飲食因素影響很大,時間放到20年前,那時人們的生活水平相對低下,主要以素食為主,腸癌的發病率反而很低,但此後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腸癌的發病率也隨之升高,尤其是近10年來,隨著各地燒烤夜市的流行,腸癌的發生率明顯上升,並且連很多年輕人也發生腸癌。
其原因主要與腸道負責消化吸收有關,如果攝入過多高油高脂以及各種有毒添加劑的食物,腸道很容易受到傷害,輕者發生炎症,重者可能癌變。
哪些因素可以誘發腸癌?
1、慢性腸道炎症:研究表明具有慢性腸道炎症的患者具有發生腸癌的風險,比如一些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約有百分之五的概率發生癌變,其患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的5-10倍,另外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腸病以及克羅恩病的患者也容易發生腸癌,這主要與腸道炎症長期刺激有關。
2、肥胖人群:很多肥胖人群往往攝入過多的食物,這些食物會刺激腸道誘發炎症,如果不及時處理很容易導致慢性炎症,時間一久腸道容易發生癌變。
3、腸道息肉:其實很多腸癌都是由腸道息肉演變來的,我們稱這些息肉為癌前病變,體檢時發現腸道息肉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但需要保持注意,如果放鬆警惕的話,這些息肉很可能變為腸癌,比如,腸道管狀腺瘤樣息肉,其發生惡變的機率約為5%,如果是絨毛樣腺瘤息肉,其惡變的概率約為25%。
4、不良的生活習慣:研究表明抽菸喝酒以及高油高脂飲食,容易誘發腸癌發生,這些不良的嗜好可以對腸道產生長期慢性的刺激,時間一長腸道會發生癌變。
5、遺傳因素:其實很多疾病與遺傳都有一定關係,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的直系親屬患有直腸癌,那麼他發生直腸癌的概率會比正常人高八倍以上,如果是其它癌症發病率也可能還會更高。
發生腸癌後會有哪些症狀?
腸癌的症狀通常比較多,但往往發生在中晚期之後,早期腸癌患者很少出現不適,一般情況下,腸癌的症狀主要以大便改變為主,比如便血、裡急後重、大便不成形、黏液血便等;有些患者還會出現腹部症狀,比如腹痛,腹脹,腹部腫塊等;除此之外,一些腸道症狀也很常見,比如腸梗阻、腸穿孔;最後,就是一些轉移消耗的症狀,比如全身營養不良,貧血,肝,肺等其他臟器的轉移表現。
如何治療腸癌?
腸癌的治療主要有內外科之分,對於早期腸癌最好通過手術切除,理論上只要手術成功,患者可以達到根治,但如果癌細胞已經發生遠處轉移,患者就屬於晚期腸癌,手術切除已經不可能,只能接受內科的放療或者化療,當然了,內科治療的目的只能是適當的延長患者生命,想要根治幾乎不可能。
除了上述治療方式之外,近年來興起的靶向免疫治療,也讓晚期腸癌患者看到了治癒希望,尤其是免疫治療,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將晚期癌症變成慢性病的方法,不僅療效確切,而且副作用小,很多患者在治療中獲益。
腸癌的預後怎樣?
腸癌的預後與分期有關,不同分期的腸癌患者預後大不一樣,對於一些早期腸癌的患者,比如一期或者二期的患者通常預後很好,甚至可以達到臨床治癒,但三期或者四期的腸癌患者,其治癒率逐漸下降,尤其是四期腸癌的患者,理論上是不可治癒的,只能在姑息治療中適當的延長生命。
除了分期影響預後之外,腸癌的發病部位也與治療效果密切相關,研究表明,左半部發生腸癌的患者要比右半部患者的治療效果好。
如何預防腸癌?
想要預防腸癌,改變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非常重要:
1、養成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不熬夜,不暴飲暴食,三餐規律,飲食注意葷素搭配,營養平衡,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定期定量的攝入一些水果及粗糧。
2、戒菸戒酒:菸酒是很多疾病的重要誘因,如果能戒掉菸酒,人體健康會有很多保障,尤其是身體不好的人,建議遠離菸酒。
3、養成運動的好習慣:運動是健康的重要助手,一個經常運動的人往往很難生病,相反,缺乏運動的人往往體弱多病,因此,運動對於健康非常重要。
4、定期到醫院體檢:醫療體檢也是防癌的重要手段,對於腸道疾病來說,也應該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尤其是那些慢性腸道炎症的患者,因為存在腸道惡變的可能,建議定期到醫院做腸道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