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女生患腸癌,醫生提醒:這些「毒」食物要少吃,以免腸道癌變

2020-12-26 葉醫生在科普

腸道是我們身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旦腸道出現了病變,就相當於少了一道可以防止病菌入侵的屏障,各種腸道疾病也相繼而來。在最近這些年來,患上直腸癌的人數也在逐年上升,而且還越來越年輕化。

一名在校大學生小張今年19歲,她也一個資深的便秘患者,出現便秘的情況已經有好幾年了,漸漸的也已經習慣了,平時上廁所經常會使用一些有助於排便的瀉藥、開塞露等物品,因此也沒有太放在心上。

但是在最近一段時間,她突然出現消化不良和排便出血的現象,而且還有非常明顯的腹痛,她感覺到不對就立馬去醫院做了檢查,當拿到檢查結果的也讓小張大吃一驚,檢查報告上明明白白的顯示她患上了腸癌,而且癌細胞已經有了擴散的跡象,所以醫生建議她立即住院治療。

醫生也有些疑惑,為什麼小張還這麼年輕就患上了腸癌呢?經過一番了解之後發現原來是因為小張是一個非常熱愛美食的人,而且還是那種大家都羨慕的怎麼吃也不長胖的體質,所以隔三差五的就朋友一起去美食街吃各種燒烤麻辣燙,尤其是冬天,火鍋麻辣燙都是必不可少的,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好幾年。因為吃的多也不怕長胖,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舌之欲,所以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少吃。

也正是因為這些飲食習慣,導致她被便秘困擾了好多年,但即使是這樣她沒有想過要戒掉,醫生在經過了解後感嘆道,天天這麼胡吃海喝,脆弱的腸胃這麼承受的住,這些都是導致便秘的關鍵因素,而糞便中的毒素和垃圾長期堆積在腸道中不處理,而且在出現便秘時沒有好好調理還大量使用瀉藥和開塞露,導致腸道黏膜受到破壞,患上腸癌也是遲早的事。

現在的大部分年輕人,都對這些「毒」食物愛不釋手,殊不知卻在無形中像腸癌發出邀請。

消化科醫生:這些食物要少吃,避免腸道癌變

一、麻辣火鍋

很多人對於麻辣火鍋都是沒有任何抵抗力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火鍋絕對是最受青睞的。但是,像麻辣火鍋這一類的辛辣食物食用過多會嚴重的刺激胃腸道,導致腸道蠕動變慢,大量的毒素和垃圾無法正常排出,使腸道受到嚴重的汙染,加大患上腸癌的風險。

所以,想要更好的保護腸道,過於辛辣和太燙的食物都不建議使用太多。

二、燒烤、麻辣燙

擼串、麻辣燙,絕對是大部分年輕人都喜歡的生活方式,因為這一類食物經過添加各種調味變得非常美味,但是如果經常吃會對腸胃造成很大的傷害,因為使用炭火在燒烤的過程中,會產生各種致癌物質,食用過多還會導致腸胃堵塞,加大患上腸道癌症的風險。

三、加工肉類

經過加工的肉類雖然美味又很方便,但是這一類食物在製作的過程中為了增強保質期添加了大量的食用鹽和調味料,也是導致腸道出現病變的因素之一。根據數據顯示,如果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類會使患上結腸癌的增加18%,所以儘量少吃。

那麼腸癌要怎麼預防呢?

日常多喝潤腸水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有很多食材都對腸胃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像是萊菔子、鬱李仁

火麻仁、茯苓、決明子的等都是天然的潤腸通便食材,尤其是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再和益生菌搭配經過低溫發酵製成一款蘆菔山梅子液,進入體內可以快速的吸收,從而改善腸道菌群,以及修復腸道黏膜更好的保護腸道,使排便更順暢,因此就可以更好的預防腸癌的發生。

因為食材都有藥食同源的作用,經常喝也不用擔心有副作用。

除此之外,平時的飲食儘量清淡,可以多吃一些含有豐富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以保持排便通暢,減少致癌物在糞便與結腸黏膜的接觸時間。每天堅持鍛鍊30分鐘,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相關焦點

  • 17歲少女患腸癌,醫生:這些毒物儘量少吃,以免腸道病變
    最近有一位年僅17歲的女孩患有腸癌疾病,因為平時生活中有便秘的問題,最近又出現了消化不良和大便出血的情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結果非常讓人驚訝,由於癌細胞擴散比較快,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一、醫生也很好奇,為什麼年紀還小,就發現了腸癌?
  • 19歲女孩,查出腸癌晚期,都是愛美害了她,醫生也替她惋惜
    小漁(化名),才19歲,本應是花樣的年華,卻被診斷為腸癌晚期。  得知原因,原來都是愛美害了她,醫生也替她可惜!    在高溫烹調肉類時,肉中的蛋白質及胺基酸會發生熱解,分離出一種具有致突變性和致癌性的化學物質,叫雜環胺,這種物質可導致腸癌的發生。  生活中,像紅燒魚、炸雞等食物一定要少吃,因為經調查發現:經常吃紅燒魚的人,比少吃或者幾乎不吃的人,大腸癌的發病率要高出2倍以上。
  • 26歲女子,腸道內長滿腫瘤,再次提醒:這3種食物,少往嘴裡塞
    從上高中開始,小溪的包裡就常備各種腸,什麼魚腸、雞肉腸、玉米腸……都是那種可以即食的火腿腸,小溪愛吃這些火腿腸,有時因為學習或工作錯過了飯點,就拿火腿腸充飢,當飯吃,尤其是工作後,小溪有時一天就能吃一大包火腿腸。 醫生對此不免感嘆,這樣的吃法,腸道怎麼受得了?
  • 54歲大叔暴瘦20斤,查出腸癌,醫生提醒:腸癌常有4個信號
    有位54歲大叔暴瘦20斤,自己沒當回事,但他的妻子覺得這是不好的預感,拉著他去檢查,結果查出腸癌。醫生告訴大叔,其實除了暴瘦,身體還給出過其他信號,但都被他忽視了,腸癌有4個信號,下面跟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哪怕只佔了一個,也要警惕,早點篩查。腸癌有哪4個信號?
  • 24歲女孩,查出腸癌,這3種食物,堪稱腸癌加速器,儘量少吃
    想想自己過去吃過多少垃圾食品啊,現在倒好,什麼也吃不下了。 醫生指出,腸癌的發生,和飲食密切相關,想要腸道好,最重要的就是管住嘴,然而,美食當前,許多年輕人總是不管不顧,這也是近年來,腸癌高發、越來越年輕化的原因所在。
  • 23歲女孩,腸癌晚期,提醒:出現3多2痛,最好去查一下腸鏡
    23歲的林曼(化名),就是由於忽視了身體的「提醒信號」,最終導致了晚期腸癌。 原來,早在一年前,林曼就偶爾腹瀉,有的時候,也腹痛,但是,由於她平時比較愛吃,總覺得是吃得不太衛生導致的。 因此,林曼,並沒有放在心上,腸胃不是舒服的時候,就少吃點。
  • 27歲女子,腸道內長滿腫瘤,痛苦離世,別總拿這種食物當飯吃
    工作忙的時候,更是把香腸當飯吃,省時省力又好吃。 醫生不禁嘆息,別總拿香腸這種食物當飯吃,腸道會承受不了! 研究發現,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製品,可使患結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8%。 所以,長期大量吃加工肉製品,會大大增加罹患腸癌的風險,一定要管住嘴。
  • 23歲小夥腹痛難忍確診腸癌晚期,醫生嘆息:都是吃這種東西害的
    第二天,醫生建議小夥留院觀察,並且做了腸鏡檢查,結果出來以後讓所有人大吃一驚,才剛剛滿23歲的小夥居然得了腸癌晚期。腸癌幫兇:飲食殺手麻辣燙醫生在了解情況後,根據自己臨床經驗發現,很多年輕人得腸癌大部分都是因為吃了麻辣燙等刺激性的食物。
  • 患上腸癌後,身體會有哪些明顯變化?醫生:3個症狀,早點發現
    患上腸癌後,身體會有3個明顯症狀,如果發現要引起關注排便異常患有腸癌的人排便會出異常,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大便帶血以及排便習慣改變。第一、大便帶血身體健康的人排出的糞便不會帶血,但如果腸道出現癌變,患者排除的大便就會出現帶血的情況。但很多患有痔瘡的腸癌患者經常會忽略這一點,因為本身痔瘡也會出現大便帶血。
  • 患上腸息肉,最怕亂吃什麼?醫生:這4種食物別再拼命吃了
    在多數情況下,非腫瘤性息肉是不會發生癌變的,比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但是腫瘤性息肉的癌變風險就會增加,尤其是隨著息肉的長大,比如腺瘤性息肉、絨毛性息肉等。在2014年,一項大型醫學回顧性分析表明:結、直腸息肉在5mm以下,癌變風險很低很低;但是結、直腸息肉直徑在1.5-3.5cm之間,癌變風險激增至19%-43%。
  • 32歲女子大肚子查出腸癌!醫生:身體3個表現是前兆,你卻沒在意
    王豔(化名)今年32歲。在她的日常工作中是一個辦公室職員。由於工作性質的關係,王豔經常一坐就是一整天。一開始,她總是便秘,但她沒有認真對待。過了一會兒,她的便秘越來越嚴重,於是他決定去醫院檢查一下。醫生給她做了檢查,告訴她這是久坐導致的腸癌。
  • 29歲男子,長期腹瀉,查出腸癌,2樣食物吃太多,不知控制惹得禍
    結果在醫院,醫生檢查發現,小萬的腸道已經發黑,有腫塊凸起,進一步活檢確診,竟是腸癌。 醫生不禁惋惜:2樣食物吃太多,不知控制惹得禍 第一樣:泡麵
  • 聽說,在腸道癌變時,「大便」會出現一些徵兆,都有什麼?
    1、環境因素 經研究證明,在各種環境因素中,以飲食因素最重要,引起大腸癌的原因與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關係。 另外,也可能與微量元素缺乏、生活習慣改變有關。 2、遺傳因素 如果某人的一級親屬比如說父母得過結腸癌,他患此病危險性要比常人高八倍。
  • 腸道也有「保質期」?保護腸道,三個壞習慣,再難也要改正
    所以一定要改掉久坐的壞習慣,不論多忙都應該堅持適當運動。上班族,每久坐一個小時,也要站起身活動5分鐘,更有助於健康。2:愛吃肉相關研究發現,長期大量吃肉不利於腸道健康,容易增加腸癌風險。研究顯示每天吃100克紅肉患腸癌風險增加17%,每日吃30克加工肉類食物患腸癌風險增加10%,想要保護腸道,一定要控制肉類食物攝入。所謂加工肉製品主要是指紅肉,禽肉,動物內臟等,經過醃製、發酵、煙燻製作而成。大部分加工肉類食物中,都含有過多的食品添加劑,防腐劑,以及有害物質。
  • 經常放屁是腸癌的警示嗎?腫瘤科醫生說:這4個症狀才是腸癌信號
    莊河的張女士今年50歲了,平常身體硬朗的很,每周沒事還會跟朋友去公園舞舞劍、跳跳舞,但是1個月前,張女士的身體有了些變化,開始頻繁的打屁,多則三十幾個,少則二十幾個。 起初,張女士並沒有在意,以為是自己油膩的食物吃多了,導致的消化不良,想著吃了些健胃消食片就可以了。
  • 我國癌症中的老三腸癌,每年很多人中招,醫生提醒要預防只有4點
    他是幸運的,但也是謹慎的,其它人卻沒有如此的好運氣,有報導稱我國每年腸癌的患者高達30萬,發病率僅次於肺癌、胃癌,腫瘤中排行老三,雖然只是第三,但危害卻不小,每年有很多人因為腸癌去世,2017年央視主持人肖曉琳就是因為腸癌轉移不幸離世,去世時才55歲。為什麼腸道會發生癌變?
  • 腸癌早預防早消失,究竟平時我們要如何保護自己的腸道?牢記3點
    腸癌和腸腺瘤關係密切,據相關研究表明腸癌是因為腸腺瘤逐漸演變而來,腸癌發生過程是腸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變,時間長達4-11年,這個時間裡我們可以早發現早預防,大腸腺瘤是腸癌前期的病變,在出現期間將其消除起到達到預防效果。導致腸癌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 為什麼腸道會長息肉?醫生總結:可能與4個因素有關
    所以,一旦發現腸息肉,很多醫生都是建議直接切除,以絕後患。61歲的陳先生,就因為忽視複查,5mm的腸息肉最後變成了癌。後悔:養了20年的腸息肉,已變癌癌症就像人的生命和成長一樣,也是一個逐漸演化和長大的過程。61歲的陳先生,用了20年時間的「培育」,終於把自己腸息肉養成了腸癌。
  • 早上空腹吃4種食物,可以清腸排便、助消化,腸道健康不請自來
    當出現上述症狀時,一定要儘快去醫院查一下,比如腸鏡就可以很好的幫助醫生判斷疾病。  早期空腹吃4種食物,清腸通便!  正常的排便,對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可以幫助清理體內的「廢物」,但對於便秘患者來說,想要排便一次,簡直是「要了命」。
  • 27歲女白領每天放屁數十次,一查竟是腸癌中晚期!
    第3天早上病理結果終於出來了,醫生悄悄告訴曉敏的父母,報告顯示:腺癌Ⅲ期。父親當時就癱在地上。這個結果也讓醫生非常震驚:這麼年輕就腸癌,再拖就晚了!醫生解釋:在良好飲食習慣下,食物經過消化和吸收,通過小腸進入大腸後,蛋白質和脂肪殘餘是少量的,這些少量殘餘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還可繼續合成人體必需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