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腸息肉,最怕亂吃什麼?醫生:這4種食物別再拼命吃了

2020-12-13 談健

在臨床之中,腸息肉並不是什麼可怕的疾病,一般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恰當且合理的處理,基本上不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困擾。但是,如果我們從來就是抱著不管不顧的態度,搞不好腸息肉就會發生癌變,那就得不償失了。其實在任何疾病面前,雖說早日治療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但是調整自己的生活、飲食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當然,腸息肉也不例外。

儘管在醫學研究中,腸息肉的發病原因並不是那麼的確切,但是多數研究表明腸息肉與飲食因素息息相關。不管是患有腸息肉的朋友,還是沒有患腸息肉的朋友,我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避免飲食高危因素,這無論是對腸息肉的控制,還是對腸息肉的預防,都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況且,飲食高危因素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輕鬆做到的事情,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避免呢?

什麼是腸息肉?

腸息肉是從腸道內壁突出生長的小組織。在臨床之中,80%的腸息肉屬於結、直息肉,而且其中的50%-75%是生長在乙狀結腸和直腸。隨著年齡的增長,在5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至少有30%的人群會發生結、直腸息肉。大多數大腸息肉是無害的,但有些會發展成癌症。因此我們治療的目的,其實說白了,就是防止腸癌的發生。

然而在臨床之中,不同類型的息肉具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和癌變風險。一般而言,結、直腸息肉分為兩大類型,即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在多數情況下,非腫瘤性息肉是不會發生癌變的,比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但是腫瘤性息肉的癌變風險就會增加,尤其是隨著息肉的長大,比如腺瘤性息肉、絨毛性息肉等。在2014年,一項大型醫學回顧性分析表明:

結、直腸息肉在5mm以下,癌變風險很低很低;但是結、直腸息肉直徑在1.5-3.5cm之間,癌變風險激增至19%-43%。

由於結、直腸息肉有時沒有任何症狀,大多數人群並不知道自己患有息肉。正因為息肉缺乏典型的症狀,所以定期進行腸癌篩查十分重要。

然而有時候,結、直腸息肉確實也能引起某些症狀,比如息肉比較大,會引起便秘;當息肉長大到足以壓迫其他部位,也會出現疼痛的症狀;甚至有些息肉還會造成腸道刺激,引發排便次數增多;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腸梗阻或腸套疊。

如果息肉發生在直腸時,我們會出現間歇性便血、肛門可以觸及可復性腫塊,甚至排便的時候,有一種想拉又拉不出來,或是拉出來又感覺拉不乾淨,這在臨床上稱之為「裡急後重」。

患上腸息肉,最怕亂吃什麼?

一直以來,我們醫學對於腸息肉的發病原因,其實是並不明確的。但是歸結起來,總與遺傳因素、飲食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等等息息相關。在這裡我們主要講一講飲食因素。

高脂肪食物:我們都知道脂肪是屬於人體三大營養物質之一,本身是沒有壞處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之中,某些人群總喜歡長期高脂肪食物,比如肥肉、動物內臟等等,幾乎是無肥肉不歡的境地,長期如此的話,能夠誘發身體多種慢性疾病,比如動脈粥樣硬化、膽固醇升高,甚至是肥胖症。除此之外,長期攝入高脂肪食物,對我們的大腸也會帶來不利影響,這是因為長期攝入高脂肪會導致大腸內的膽酸和中性膽固醇升高,一旦兩者蓄積,很容易誘髮結腸癌。對於腸息肉患者更是如此。

攝入過量紅肉:紅肉一般是指肌肉顏色呈現暗紅色,紋理較深的牲畜肉類,比如豬肉、牛肉、羊肉等等。紅肉中含有極高的脂肪含量,正因為如此,長期過多攝入紅肉也能誘發直腸癌。但是對於腸息肉的朋友來說,這也不是我們完全杜絕的理由,恰恰相反,紅肉能為我們提供身體所需的鐵、鋅、蛋白質、煙酸等營養物質。我們只要選擇瘦肉部分,適量攝入,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低纖維食物:原本患有腸息肉的朋友,就比正常人群患腸癌的風險稍高。再加上我們長期食用低纖維食物,比如從不食用水果和蔬菜,這會導致糞便通過腸道的速度減慢,影響腸道吸收有害物質的活性,從而引發結、直腸癌。

不潔食物:其實這一點主要體現在農村老人的身上,家中的剩菜剩飯不捨得倒掉,哪怕是餿了,隔天也要吃。其實變質的飯菜中含有致癌物質亞硝胺,而且含量還挺高的。此外,有時候我們為了就餐方便,經常前往各種不衛生的街邊小吃店,很容易引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其實這也是腸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患上腸息肉,我們除了注意避免以上4種食物,又該怎麼進行隨訪?

腸息肉一般總被認為是腸癌的前兆。大多數人不會知道大腸中有息肉生長,因為一般是沒有任何症狀的。雖然腸息肉生長緩慢,但是由於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長大並變得癌變,因此我們必須進行隨訪,並在合適的時機將其徹底清除。我想如何隨訪,這才是大家心中由來已久的疑惑。

對於年齡在50歲以上,且沒有腸息肉的朋友,建議每間隔10年進行一次腸鏡篩查。對於1-2個小於10mm的息肉,建議隨訪時間間隔7-10年;對於3-4個小於10mm的息肉,間隔時間在3-5年;單次檢查大於10個息肉,建議1年進行一次腸鏡。

如果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一旦被診斷,就必須採取治療。但是有時候往往息肉也比較容易復發,這個時候就需要採取比較大型的手術治療。即使我們採取了大型手術治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也不可能完全被治癒,我們仍需要在手術之後,做到每隔1-3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或乙狀結腸鏡檢查。除此之外,還應該每隔1-3年進行CT或MRI掃描,以檢查是否存在皮膚樣瘤。

其實不僅如此,就算是其他類型的息肉被手術切除了,我們也是需要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隨訪觀察的,而隨訪的間隔時間基本大同小異。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切除息肉之後,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減少新息肉的發生,但是這需要在自己的主治醫生的建議下進行。

結束語:

腸息肉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很常見,但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減少患息肉的風險很重要。雖說有些風險因素,我們難以改變,但是在許多情況下,只要我們認真進行了隨訪,重視自己的健康,我們是能夠完全防止息肉發展成腸癌的。

相關焦點

  • 大腸息肉的元兇找到了,腫瘤醫生提醒,兩種食物,再美味也不要吃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但是如今很多人遇到肌膚問題都不知道怎麼解決,用護膚品或者去美容的效果都不太大,還不如自己自製面膜和從別的地方下手,內外兼修,這樣子護膚效果才是最棒的!—— 《致讀者》大腸息肉的元兇找到了,腫瘤醫生提醒,兩種食物,再美味也不要吃腸鏡檢查發現大腸息肉,這種病實在太常見了,但不要小看大腸息肉,因為腺瘤性息肉有一定惡變的可能,大腸癌十有八九是這種腺瘤性息肉發展形成的,這個過程雖然很漫長
  • 排便時出現4種變化,或是腸息肉在作祟,其中有1種息肉可能會癌變
    生活中腸道的健康保養是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一部分,對於腸息肉是什麼?得了腸息肉會有什麼症狀,該如何預防?有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可能也沒有注意過,平時了解關注的也少。這裡我就給大家科普一下,趕緊看看吧。腸息肉大多愛發生在中年人身上。
  • 腸息肉容易誘發腸癌?日常做好5件事,或能避開腸息肉
    在臨床上,腸息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腸息肉的早期症狀便血糞便血液的顏色通常為鮮紅色,常見的是左側大腸息肉引起的便血,嚴重的甚至可能引起貧血。一般來說,其糞便改變大多數是粘液便,患者有裡急後重的感覺,有時大便只能排出粘液,稱其為假性腹瀉。
  • 患上脂肪肝,醫生勸告:3種食物儘快拉進「黑名單」,別再吃
    因此,如果患了脂肪肝,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治療,防止發生嚴重後果。此外,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也要特別注意,尤其是在飲食方面,要減少以下幾種食物的攝入,避免病情加重。
  • 膽息肉可以自己好麼?日常多吃什麼食物好?
    說到長息肉,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宮頸息肉,這是中年女性比較容易出現的問題。其實還有一種息肉是長在膽上面的,對膽的破壞和影響其實還是比較大的。
  • 患有「腸息肉」的人,晨起上廁所會有這三個異常特徵?要知道
    大部分腸息肉屬於良性腫瘤,是腸黏膜表面異常生長的組織,腸息肉一般跟遺傳以及生活習慣有關,若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很有可能發展成腸癌。一般患有腸息肉時,人們上廁所會有三個異常症狀,需引起警惕。
  • 體檢發現腸息肉怎麼辦?看海醫二院專家如何解答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去體檢,但很多人看到體檢結果上有「腸息肉」字樣後都會感到恐慌,常常會拿著報告向醫生諮詢:息肉發現時是否一定要摘除?內鏡下手術和開腹手術哪個好?手術後息肉還會再長出來嗎?息肉是不是會癌變?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普外科李平副主任醫師帶大家了解腸息肉。  腸息肉是啥?
  • 為什麼腸道會長息肉?醫生總結:可能與4個因素有關
    核心提示:腸息肉是個壞東西,長在腸子裡不癢不痛,但也不管不顧,說不定哪天癌變,哭都來不及。 所以,一旦發現腸息肉,很多醫生都是建議直接切除,以絕後患。 但有這樣一位患者,因為忽視複查,5mm的腸息肉最後變成了癌 腸息肉是個壞東西,長在腸子裡不癢不痛,但也不能不管不顧,說不定哪天癌變,哭都來不及。
  • 人的腸壁可長上萬個息肉,患上就會癌變?
    發病時可見到息肉布滿患者結腸和直腸,多數腺瘤有蒂,乳頭狀較少見,息肉數量從一百個到數千個甚至上萬個不等,大小從黃豆至直徑數釐米,密集排列,有時成串,其組織結構與一般腺瘤無異。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病具有很高的癌變傾向。如果夫妻雙方均患有息肉病,其子女100%會遺傳腸道多發息肉;如果夫妻倆只有一人患病,那麼他們後代患病機率也高於50%。
  • 有什麼方法可以不讓腸息肉復發?你真的知道嗎?今天告訴各位答案
    腸息肉有很多種的類型,有的腸息肉它本身就不容易復發,而有的腸息肉就比較容易復發,有一定的復發機率,當然有部分跟我們有沒有把它切除乾淨有一定的關係!那麼到底哪些腸息肉就比較容易復發了?哪些就不容易復發?真有什麼辦法可以不讓我們的腸息肉復發嗎?我們今天就來詳細的聊一聊這個話題?
  • 腸息肉是如何癌變的?-北京天健醫院-復禾疾病庫
    腸息肉是如何癌變的? 時間:2020-12-08 10:39北京天健醫院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人們對於腸息肉不太熟悉,什麼是腸息肉呢?它是人體腸黏膜表面所產生的病變,而其隆起的地方就是大腸息肉,其實換一種說法便是,長在人體腸管裡面的一個疙瘩,只不過這個疙瘩是肉。對於大多數的此類患者而已,他們最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病是否會變成腸癌?腸息肉是如何癌變的?不是所有的腸息肉都會癌變得,腸息肉主要劃分為兩種,一種是非腫瘤性的腸息肉,另一種是腺瘤性的腸息肉。
  • 體檢查出腸息肉,要不要切除?若是遇到3種息肉,早處理比較好
    經過醫生的研究和總結後發現,如果遇到3種息肉,早處理比較好,否則真的有可能誘發腸癌,威脅健康。01體積大於1.5釐米的腸息肉在人體的腸道內,會因為細胞的惡意增生而產生息肉,而這些息肉的體積也能夠幫助醫生判斷是否會發生
  • 福州女子切除息肉後忘複查,再查發現患癌!
    在胃腸鏡檢查中發現患息肉是很常見的事不過,可別因為常見就不當回事!,這次檢查竟果真發現她患了腸癌腸鏡中,醫生在距離她的肛門約25釐米遠的地方,發現了一個高度懷疑癌變的腸息肉,在鏡下切除後送病理化驗,結果證實為腸絨毛狀管狀腺瘤伴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即腸癌。
  • 有腸息肉的人,身上出現3個異象,最好去做個腸鏡檢查,不要拖!
    並且身體出現快速消瘦,而且兩三個月內體重變化很大,伴有疲勞、無力感等症狀,很有可能是息肉癌變在作怪。這是腫瘤細胞消耗能量和營養物質引起的。 飲食禁忌 有一些人在平時喜歡吃各種重口味食物以及高脂肪高熱量食物,而這些食物都會讓腸息肉的發生機率增加,
  • 檢查有腸息肉會不會癌變?如果手術切除,會不會有復發的可能性
    專家發現,腸癌中的80%--90%的患者,都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所以人們在查出腸息肉的時候,就會非常緊張,害怕會不會發生癌變,要不要手術切除呢?手術切除後還會不會再復發?什麼是息肉,再人體一些空腔臟器的部位,有一塊組織隆起了,就是息肉。
  • 息肉到底會不會癌變?看完這篇,了解息肉的全部
    一、息肉是怎麼回事兒我的名字叫息肉,其實我就是塊多餘的「肉」,或叫贅生的「肉」。在你的體內空腔臟器由黏膜覆蓋的內表面上,從鼻腔、聲帶、胃腸、膽囊到子宮、膀胱,都是我喜歡生長的地方。醫生就按我們生長的部位給我們命名,譬如「鼻息肉」「胃息肉」「直腸息肉」「膀胱息肉」等。
  • 腸息肉原來分5種,前2種儘快切除,若不警惕,當心癌症「後腳到」
    腸息肉的主要症狀是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不適感、噁心嘔吐和體重下降。腸道息肉分為5大種類,大部分腸息肉屬於良性的,只有兩種發生癌變的可能性大,可以來了解一下。腸息肉的類型有哪些?4、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屬於常見的腸息肉,息肉非常小,在腸道上表現為小突起,生長速度慢,並不會發生病變。5、炎症性息肉當身體出現炎症時,某些組織發生增生。
  • 例假食物紅黑榜,別再亂吃了
    1.木耳  月經期腎臟發揮排毒最大作用,注意保暖,不要著涼,別吃生冷的東西,黑色的東西大多是利於排毒的,月經時多吃黑色的東西,比如說黑木耳,海帶也是是非常好的  4.水  月經期間多喝溫水、多上廁所,更利於排除體內多餘的垃圾,而且多喝水還可以保持大便通暢,這樣也可以減少盆腔充血。多吃蔬菜,保證營養均衡。
  • 膽囊息肉雖多屬良性,但若不對這4種食物說「不」,小心自討苦吃
    大部分的膽囊息肉都是屬於良性疾病,患者不會有太明顯的症狀,但是如果一直得不到治療,並且長期的受到刺激,是很可能進一步惡化的。所以膽囊息肉要時常關注自己的病情變化,並做好飲食上的調整,不能吃的食物要避免,並且還要注意一些生活上護理工作。
  • 肛門息肉會自己消失嗎 肛門息肉的注意事項
    很多的人會出現肛門長息肉的症狀,那麼肛門息肉會自己消失嗎?為什麼肛門會長息肉呢,肛門息肉的病因有哪些呢?患上肛門息肉怎麼辦,肛門息肉的治療方法有哪些?肛門息肉的注意事項是什麼?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肛門息肉會自己消失嗎一般不會的。肛門息肉是痔瘡的一種,無症狀靜止期的痔,只需注意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併發症出現,需治療,有癌變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