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脫離「社會時鐘」的人:30歲裸辭、34歲凍卵、39歲退休

2021-03-05 益美傳媒

本文來源:一條

1976年,美國心理學家
伯尼斯·鈕加藤提出了「社會時鐘」的概念。
它幾乎涵蓋了人一生中通常會做的所有事情,
比如幾歲前完成學業、第一次談戀愛、
第一次發生性關係、結婚、生子、
買房、買車、收入達到某個數字、退休……

它反映了我們生活的社會對我們的期望,
人們通過和社會時鐘的對照,
判斷自己在同齡人中的位置,
落後便會感到焦慮和失敗。

前不久,
一條發布了一份問卷「你脫離社會時鐘了嗎?」
共收到279份有效問卷,
我們從中挑選了4個「脫離社會時鐘」的故事。

有30歲裸辭,出國讀研的;
有34歲凍卵,徹底擺脫「年齡」限制的;
有35歲離婚兩次,卻掌握主動人生的;
有39歲,早早退休的……

圖片來源網絡,與內文人物無關

 「33歲,我經歷了兩次離婚, 但我卻更自由、更主動了」從小,我就很介意時間和年齡,一直處於被時間趕著跑的狀態。25歲第一次結婚時,其實對婚姻沒有任何概念。他是我的大學同學,畢業後覺得時間到了,對方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就結了。但他的條件特別差,結婚後我住在他們上海郊區的宿舍裡,卻在市裡上班。我最初覺得他比較聰明,是有前景的,但後來非常失望。26歲第一次離了婚。28歲和第二任丈夫結婚時,他的父母並不知道我離過婚。結婚第二年我們就想要孩子,因為我已經不小了。我一直都在用排卵試紙,但努力了一整年都沒有懷上。於是開始做B超監測排卵,排卵期每天都要去醫院,這樣可以精準地看到什麼時候排卵,再回家同房,但是做了半年依然不行。29歲,便決定去做人工授精,不成功。又嘗試了一次試管嬰兒,生了一對雙胞胎男孩。我這才安下了心,雖然第一胎有點晚了,但一下生了兩個,又讓我趕上了時鐘。很多人都說我著急,怎麼一年懷不上就去做試管。但我壓力太大了,大到發了溼疹。一來,我的父親癌症晚期,我非常希望他可以看到第三代。另外,我也想找一個更好的工作,從國企進入外企。已婚未育的女性,在職場上太沒競爭力了。生完孩子,才能作為一個相對男性的身份,投入到職場中去。

終於,我什麼都有了。但,今年3月,我33歲,發現第二任丈夫出軌了。從發現小三的簡訊、斷定他出軌、決定離婚、拿到錄音證據、諮詢律師、做好要房子不要孩子的決定、擬好離婚協議、讓他籤字,一共6個小時。期間,我還哄睡了2個兒子。離婚後,我哭了1個月,還找了個心理醫生諮詢。這一點上,我還真是個現代女性,律師和心理醫生用得都很好。緊接著,我經歷了一個「哇哦時刻」,我突然發現,原來人生還可以重新選擇。所有的條條框框全都消失了。現在正與小自己12歲的男孩談戀愛,他大學快畢業了。目前只談了一個月,這段關係還不成熟,但他帶給我很強烈的精神上的快樂。25歲結婚、31歲有兩個孩子、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過萬的收入……這些數據會給我帶來安全感,讓我隱藏在社會輿論下,安靜地過自己豐富的內心生活。雖然離婚了,孩子也不在身邊,但是那些小目標、小裡程碑,我都經歷過了,我現在一點也不慌張。

我身邊的朋友大多已結婚生子。他們比喻自己是搭了班車上路的,而我沒趕上,只能在後面等計程車。但很不巧的是,我發現前面不少班車都翻了。其實我在更早的時候是會著急的。20歲出頭的時候,長輩跟我說:「25歲以後,女人就沒有人要了,開始走下坡路了。」被這些「碎碎念」圍繞著的我,去紐約念研究生,感受到了巨大的價值觀衝擊。很多同學從小在幾個國家輾轉長大;有同學911時就在世貿大廈裡工作,看穿人生以後,在30多歲放棄金融改學建築;我們班有兩名女同學,在高度緊張的一學年中還生了孩子,前一晚我們還一起在工作室熬夜,第二天一早娃就生出來了,再過一周就繼續來和我們一起熬夜了……這讓我形成了自己對於「時鐘」的判斷,為什麼要用多數人的成長曆程去對個體的人生道路進行綁架?

有一個理由我覺得是成立的,就是隨著年齡增大,很多生理機能老化,比如說女生卵子的質量。我今年34歲,選擇去美國凍卵,我要把年齡對於生育的影響降到最低。對於沒有美國醫保的國際就醫者,凍卵的價格普遍在10000到15000美金左右。以後每年的存儲費,在700到1200美金不等。相當於給自己上了個保險。我可以更加堅持地,不按照年齡的限制,去找到可以攜手人生的伴侶。我確實可以感知到很多人為設定的「時鐘」。比如,大學裡現在要求教師年輕化,40歲以上博士畢業求一份教職難度就比較大;之前某些科技類公司,針對35歲以上員工的裁員;以及30歲以上單身女性在求職時會遇到僱主的顧慮,等等。這些會讓人相信「社會時鐘」的存在,並屈從它的安排。正因如此,在30歲的時候,我選擇了裸辭回國創業,希望可以掌握主動權。當時我正在紐約最著名的事務所工作。我現在每天工作大概12個小時,偶爾也是會感到孤獨的,但這就是「圍城」吧,和已婚的朋友彼此羨慕。
▲Tara
 「未婚夫劈腿後,
 30歲的我辭去穩定工作,去美國讀研」 在中國,大部分人的前22年都差不多吧,但我一開始就走得有點急。5歲念小學,高二就突然想高考,所以15歲半上的大學;三年讀完大學;20歲就進入公立高校做助教,開始教專業課,所有學生都比我大……22歲辭去大學的工作,走完了中國34個省,找了一份兼職寫電視劇;25歲與劈腿的未婚夫分手,得了抑鬱症和雙相情感障礙,伴隨性失憶三年多。29歲辭去體制內穩定工作;30歲,單身,開始海外生活,目標是讀英文文學碩士之後再讀博,計劃讀到45歲。我受我爸的影響比較大,他是一個很新潮的人。在我13歲的時候,他就給了我一點點錢,把我一個人送上了火車,讓我去上海的阿姨家住一段時間,長長見識。在我22歲要去當背包客時,我爸給我買了帳篷和背包,還送給我一個他釣魚用的破舊的弔頭燈。他說在山裡用這個燈比較方便。我用它們走遍了全中國。我爸跟我說:「你這一輩子,就是要找到你自己,這是最好的事情。」要不是我未婚夫劈腿,我恐怕這輩子都找不到我自己了。做完背包客,我找了份體制內的工作,和所有人一樣準備成家立業。25歲的一天早上,他突然跟我說:「挑個日子去領證吧,我和你沒有愛情了,但可以把婚結了。」我當時就哭了,我當然不能接受沒有愛情的婚姻。但我壓力太大了,身邊的人都結婚了,有的都生二胎了。有人說:「你這個年齡了,忍一忍就過去了,他只是婚前恐懼。」過去的那些年我都是一個還算優秀的人,在經歷打擊之後我更著急去證明自己。我每天睡不著覺,四天三夜沒有合過眼。我爸帶我去的醫院,發現我有嚴重的抑鬱症、雙向情感障礙、還伴隨著失憶。最明顯的標誌是,我已經快29歲了,但是我真以為我27歲,過了2次27歲的生日。因為我不想有那種年齡的壓力,就不承認。好在自己挺喜歡看書的,在不想出門的日子裡也完成了一本短篇紀實文學。被逼入絕境,反而讓我思考了很久,我的夢想到底是什麼?
我想成為一個真正的作家!我有什麼不好意思講出來呢?30歲年輕健康有什麼來不及呢?我決定存錢、辭職和出國讀寫作。我現在正在努力地讀語言、把雅思的分數刷得更高,明年我要申報一所好的大學。我終於接受了真正的自己,不會被他人影響。以前活得太著急,以致於迷失,花了30年才認識自己,我願意再給自己十五年去積累和創造。我需要的是追求夢想和內心的安穩,並不是別人看起來你很好。

前半生還算按部就班吧。22歲大學畢業後工作,26歲結婚,29歲換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外企做人力資源主管。直到今年六月,39歲正式離職了,不幹了。對了,我還是個丁克。退休這件事情,沒有敢跟父母講,一定會引起軒然大波。因為我工資挺高的,在成都,基本工資3萬,還有獎金和補貼,每年都要出國開會,表面上看起來是非常光鮮的職位。我們是製造型的工廠,每兩年是一個周期,需要招人,一段時間之後又需要裁人。這十幾年,我反覆招人、又裁人,有時候針對的都是同一批人。剛開始我會很動感情,哭著和被辭退的同事們告別。但久而久之,我越來越冷漠,這是我非常厭惡自己的一點。去年11月,我幾乎快抑鬱了,壓力非常大。去上班的路上,我邊開車邊哭。到辦公室把眼淚抹了,就開始工作。去年我利用年假,去四川省的圖書館做志願者,專門整理書籍。我太喜歡這個工作了,因為我一整天不需要跟任何人說話。

退休的念頭,已經想了兩三年了。我跟我老公都喜歡比較平淡的生活,也沒有孩子,繼續努力沒有什麼意義。就退休了。我老公沒有退休,他工資不高,一個月5000左右吧。現在每個月,兩個人就花6000元。我也有繼續交社保。我們現在衣食無憂,也是因為年輕時,會做一些積累。工資最低的時候,也能存下來50%,有意識地在學理財。離職以後,每一天我都很享受,學習國畫、接觸到古典的文化、天氣好的時候出去走走,有足夠的時間去享受季節的變化,去看所有美的東西。不生孩子這件事情,更多的是我的想法。不按社會時鐘走,一定是夫妻雙方有一方是妥協了的,並且兩人的目標都非常一致。結婚以前,你必須滿足父母的要求去生活,如果要了孩子,可能下半生就必須要去為孩子付出。我擔心我會應付不來,說白了,有些自私,就是想把人生過得輕鬆一點。

社會時鐘下的人生


「社會時鐘(social clock)」,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伯尼斯·鈕加藤(Bernice Neugarten)在1976年提出。簡單地說,它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指標,即什麼年齡該完成哪些事情。它幾乎涵蓋了人一生中通常會做的所有事情,比如幾歲前完成學業、第一次談戀愛、發生第一次性關係、結婚、生子、買房、買車、收入達到某個數字、退休……它反映了社會對我們的期望,迫使著每一個個體,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遵從這個節奏往前走。人們通過和社會時鐘的對照,判斷自己在同齡人中的位置。落後即失敗,踩準了才是成功。蘿拉·E·伯克(Laura E. Berk),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心理系的著名教授,在《人的發展(Development through the lifespan)》一書中表示,堅持或脫離社會時鐘,是成年人性格改變的主要原因。一類,是遵循了女性化社會時鐘的,在30歲前結婚、生子。一類,是遵循了男性化社會時鐘的,在30歲前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有好的職位。她發現,遵循女性化時鐘的女性,更負責任、寬容、有同情心和有自控力。但是,隨著生活的繼續,她們變得更加脆弱。那些遵循男性化時鐘的女性,更具主見、社交性、獨立性並且高效。而在30歲之前,既未結婚也未有職業發展的女性,會認為自己無能,有強烈的自我懷疑和孤獨的感覺。滿足或不遵守這些準則,會影響一個人的自我評價和整體心理健康。當人生的每一個裡程碑式的事件,都存在一個最後期限,而這個期限還代表著同齡人的平均水平時,焦慮是跑不了的。30歲沒有結婚,在找工作的時候,竟然被問及婚姻問題,突然發現已經影響到自己的事業了。我總是希望能夠比別人趕在前面完成目標,並且給周圍的人一種早熟的印象。機遇成本一定是越往後越大的。經常會去朋友家裡做客,看到他們的孩子在快樂地玩耍,反觀我自己還沒結婚,會有很大的焦慮。30歲雖然已婚,結婚三年,可能即將會離婚。不知道這是不是如今社會的現狀?30歲了,依然要重新創業。想要在合適的年齡生孩子,卻沒有。社會的壓力,周遭同齡人的差距……太多了。脫離了,因為留過兩次級,感覺比同齡人多浪費了兩年。自己時間已不多,別人還年輕,我必須要在這個年齡多賺到錢,並且去實現很多目標。

中國人的社會時鐘大致如何?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在網絡節目《非正式會談》的一期節目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展示了各自社會的「時鐘」。在美國,如果青年人沒有在16歲之前考到駕照並擁有屬於自己的汽車,或者沒有在20歲之前談過戀愛、發生過性行為,這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而阿根廷的社會時鐘停止在了21歲。21歲之後,他們可以任意支配自己的人生。由於通貨膨脹率過高,他們無法做一個長遠的規劃,0~10歲:學習各項課外技能,不斷考級;
10~20歲:背書+考試佔據了大部分時間,不許談戀愛;
20~30歲:到處投簡歷,擔心找不到工作,被催婚;
30~40歲:成為房奴、車奴、孩子奴;
40~50歲:為孩子的未來操心,省吃儉用,努力攢錢;
50~60歲:終於有了自己的生活,卻發現要退休了,重新開始焦慮;
60~70歲:忙著養生,忙著幫子女帶娃;
70~80歲:終於安定下來。

這個時鐘基本與我們的問卷結論一致。參與問卷調查的,90後佔57%,80後佔33.52%,70後佔6.7%,00後佔1.68%。現實待完成指標:買滿社保、財務自由,達到退休生活要求。45歲,不合時宜地賣掉自己另外一套房子,賣房後,整體房價提升兩倍。對錢沒有概念的人總有一種「脫離社會時鐘」感覺!45歲後才真正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感覺一點晚,有時又覺得剛剛好。

由於80後和90後,均處於人生重大目標密集待完成的年齡段。不同的選擇會導致完全不同的人生,他們是最為焦慮的一批人,為錢、為事業方向、為結婚、為生孩子。
關於家庭,怎麼樣做一個好的父親?關於事業,如何通過自我價值實現服務社會的價值?如何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結婚是我近期的目標。年齡到了,身體變化明顯,怕影響下一代。父母年齡大了,自己工作穩定了,應該考慮一下個人終身大事了。

00後還處於念書階段,絕大部分為「考證」、「升學」困擾,少數開始「尋找工作方向」。為考研焦慮。在非985、211的本科,希望考研到復旦大學。自己和他人對我的期待值比較高,會讓我有很大壓力。考會計證書吧。至少要先找到工作,賺足了錢才有資本去做其它的,比如創業,比如結婚生孩子,比如買房買車。現在還在大學,抓緊提高自己,不然什麼理想都白瞎。

有趣的是,參與調查的76%是女性。女性比男性對「年齡問題」更加敏感。2007年教育部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中,剩女成為171個漢語新詞語之一。人們普遍認為剩女是指年齡在27歲以上還保持單身的女性。可見,在當時的社會時鐘下,27歲,是女性結束單身的最後期限。問卷中,27歲以上依然保持單身的女性很多,由於承受著長輩、社交媒體等多方的壓力與質疑,她們「被迫」展開了更多的人生思考。曾經焦慮過的她們,不再急於解決「婚戀」這個問題,人生中的更多方面等待著她們展開。30歲還沒戀愛,還沒買房,還沒買車,還沒有去朝九晚五的工作(我是自由職業),但因為個性比較火爆直接,外加我自己賺錢收入ok,父母已經完全接受。好不容易來一次地球,為什麼不好好的享受自己的「想法」呢,除了覺得「金錢有利於選擇」以外,其他的準則在我看來都是大狗屁。不過最近剛好有點「想」談戀愛。33歲了還沒有結婚,收入偏低買不起房。周圍人都在催婚,我曾經會情緒激動地反擊他們,但我覺得無所謂。近期的目標是,要儘快月入平均1萬以上,以及買房子,為養老多存點錢,即便是一個人也能過得好一些。

打算不婚,不要小孩。我問過媽媽為什麼要生下我,被告知到年齡了所以要生……真的是哭笑不得,生我竟是個任務……近期目標是,回老家多陪陪父母,他們老了。自己在外不太清楚家裡的狀況,會比較擔心,需要考慮過幾年回老家的問題了。我今年已經36了,仍未婚。每次被所謂的關心者用「不能太自私,得為父母、自己後半生著想」這種說詞勸婚的時候,都強忍著心裡的那句「關你屁事」。目前想要好好做理財,規劃人生。做好不結婚的打算後,開始覺得以後若要做一個健康、優雅的老太太,必須要有一筆豐厚的「養老金」做支撐。27歲,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在爸媽的支持下貸款買了房子和車子。剛剛面試MBA被錄取了一所,有穩定的創業男朋友。但是目前並沒有打算結婚。事業上的發展會讓周圍質疑你的人啞火,因為自己證明了這條似乎偏離社會時鐘的路走得還不錯。也只有具備勇氣和強悍執行力以及堅定內心信念的人才能走得好。

根據日本著名的社會觀察家和消費現象學者三浦展的觀察,日本開始進入「極簡主義」式的生活:不組建家庭也沒有子女,30歲後仍與父母同住;人們不追求更高的社會地位,消費夠用就好;強調按照自己的方式快樂生活,開心最重要。2018年,韓國的總和生育率0.98,成為世界上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生育率進入"零時代"的國家。韓國年輕人當中,不結婚運動成為潮流,催生了新的「三不一代」(sampo generation)——不生子、不結婚,甚至不戀愛。韓國青年甚至開始抵制「未婚」這一用詞。 正像網絡節目《非正式會談》中說到的,我們有足夠充足的理由認為,由我們這代人制定的時鐘,對於下一代人所形成的『時差壓力』,會小很多。我們開始意識到,無論是婚姻、孩子還是所謂的「成功」,都並不一定是幸福生活的必需品。找到真正自己所愛的人和事,都比在「應該」的時刻結婚更為重要。

相關焦點

  • 那些脫離「社會時鐘」的人
    有30歲裸辭,出國讀研的;有34歲凍卵,徹底擺脫「年齡」限制的;有35歲離婚兩次,卻掌握主動人生的;有39歲,早早退休的……圖片來源網絡,與內文人物無關 「33歲,我經歷了兩次離婚, 但我卻更自由、更主動了」
  • 30多歲重新開始很難嗎?她34歲裸辭,用19年變成插畫大師
    30多歲重新開始很難嗎?她34歲裸辭,用19年變成插畫大師對於每個人來說,30歲、30多歲,都是人生極為重要的年齡段,人到了30歲之後,精神和體力都開始逐漸下滑,學習知識的速度也遠不如20多歲的時候。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到了30歲,基本上已經從學校畢業並有了7、8年的工作經歷,但人到了30歲也最容易感到進退兩難。
  • 34歲熱依扎生女獲祝福,39歲阿嬌勇敢凍卵,終於沒人問孩子爹了
    曾有過非常愛的人,更是想過要和對方結婚生小孩↓結果對方那時並沒有進一步的打算,兩人也因為這事兒重複的吵架分手再複合,後來自己也想通了,逼迫著不想結婚的人結婚,在她看來,也是另一種性暴力↓既然人生規劃不同,不如彼此放手。
  • 近30歲律師助理裸辭引熱議,中年的職場人,裸辭背後的真相是啥?
    01 高能學霸30歲膽敢2次裸辭引熱議《令人心動的 offer》第二季快要進入尾聲時,來了一位特別的應聘者。之所以說他特別,是因為他今年已經29周歲了,即將進入而立之年。這個人名叫丁輝。一個將近30歲的男人,居然敢做出裸辭這種大膽的行為,勇氣可嘉,但並不值得讚揚。大部分網友認為,丁輝兩度裸辭不過是想要出名罷了。裸辭風險太大,丁輝純粹是在浪費時間。總之,負面評價很多。雖然很多人不贊同裸辭,但像餓了就要吃飯一樣,決定裸辭自然有其原因所在。
  • 28歲,裸辭,未婚,那些年輕人的迷茫與追尋
    2019年還有半個多月就要過去了,談及發生在這屆年輕人身上的年度關鍵詞,我想,肯定少不了「裸辭」。今年,「裸辭青年」的數量非常龐大,讓很多人不由地思考:20多歲就頻繁裸辭正常嗎?他們這樣做是對自己負責的嗎?他們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嗎?各種質疑迎面湧來,讓這群「裸辭青年」莫名其妙地背負上很多罪名。
  • 凍卵是一張昂貴的彩票.
    —完— 法國婦女解放運動的發起人,精神分析學家安託瓦奈特.福克認為:女性的生育,是對人類社會的傑出貢獻。但她堅持女性對自己的身體擁有決定權,無論是避孕還是墮胎,都該由女性自己進行選擇。 而凍卵(Egg freezing)作為一種「延遲生育」的科技手段,它的出現,讓女性生育的時間得到了改變。凍卵成了人們用金錢向時間買來的「後悔藥」,或者說,一張價格昂貴的「生育彩票」。
  • 39歲單身社畜患病失業沒人疼,坐輪椅進養老院等死卻找到幸福
    重慶39歲的古先生進了養老院,就過上了這樣的悠閒生活。不過起初他並不情願。 古先生是個典型IT碼農,每天透支身體忙於編程,因為沒時間談戀愛至今單身。作為獨生子女,父母離世後,他一人獨居。 這日,他在家中不慎踩滑摔倒,雙膝當時就失去了知覺,怎麼都起不來。所幸手機在身邊,他趕緊打了120。
  • 智特醫療美國試管嬰兒凍卵:那些我們搞不懂的90後,單身、養貓、凍卵
    1990年出生的90後今年步入了30歲,曾經80後被各種詬病特立獨行,而今90後成了新一代的接班人。依然被貼各種標籤,例如自我、個性獨立、張揚、不務正業、拋棄傳統觀念等。網絡搜索「搞不懂90後「,竟然可以搜到相關結果約8,870,000個。可見「搞不懂」也是大多數人對90後的評價。
  • 38歲張鈞甯考慮「凍卵」,大齡女星的無奈:被求婚就把自己嫁出去
    文 | 小允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01導語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也能漸漸獨立在經濟上實現自給自足,在這樣的情況下,女性選擇晚婚晚育已經成為社會的一種潮流,特別是在娛樂圈,不少女明星在忙於演藝事業的同時,就已經沒有時間再尋找配偶,因此,凍卵就成為大齡未婚女性的一種選擇。
  • 智特醫療美國試管嬰兒凍卵:戀愛七年不結婚被白白耗費的除了青春...
    還有一條回復也讓人深思:「那些不輕易許下承諾的男人都是沒長大的大男孩」。 馬蘇、孔令輝相戀了11年,分手了,最終未能修成正果。 羅志祥、周揚青戀愛了9年,分手了。 闞清子用8年青春換來的是紀凌塵的一句「你喜歡大海我愛過你」。
  • 凍卵:昂貴的後悔藥
    2006年的時候,一項針對7752名美國健身館會員的跟蹤調查便顯示,雖然有100美元10次的卡可選,但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平均下來每月70元的年卡。然而,在三年中,即便是那些一直堅持運動的人,平均每個月去健身館的次數也只有4.3次——折合每次17塊。此外,那些辦了年卡的人,就算後來很少使用,但出於慣性和不想讓前期投入打水漂的想法,續卡的可能性也比買單次卡的人高出17%。
  • 北京大妞徐靜蕾:3歲練書法,12段情史,睡遍京圈,39歲凍卵
    徐靜蕾三歲那年便在父親的安排下開始學習顏體,徐子健希望徐靜蕾練好這門才藝,將來能謀個不錯的差事,過上好一點的生活。除了在少年宮學習,徐子健還要求徐靜蕾每天必須完成他布置的書法練習,還要背誦唐詩。儘管徐靜蕾年僅三歲,但他一點也不心軟——沒完成就不許玩。
  • 30歲敢裸辭?《令人心動的offer》告訴你,「打工人」有多難
    而在大多數人的生活中,職場是直面領導。即使已經對於現在的生活感到疲憊,但因為沒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只能繼續的在原崗位上待著。可是,你敢「裸辭」嗎?相信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回答「不」。「裸辭」對於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似乎格格不入,在《令人心動的offer2》中的丁輝三十歲卻甘願裸辭,「背水一戰」給自己心動的公司投上簡歷。
  • 28歲辭職考研,35歲堅持未婚,那些執著自己思想的人,現在怎麼樣
    小麗的父母早就給她買了房子,只是安排的相親她總是不去,如今過了年,已經27歲的她,被父母逼得不知所措了,父母覺得,現在的她應該穩定下來,再生個孩子,可是小麗覺得,27歲不是一定要安定下來,難道30歲之前不結婚就是犯了大錯嗎?
  • 38歲張鈞甯著急找對象,或學林志玲凍卵,強調和邱澤私下不聯繫了
    近日,張鈞甯在臺中拍攝何潤東執導的《誰在你身邊》,好友陳意涵也在臺中拍攝《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同劇組還有張鈞甯的緋聞男友邱澤。張鈞甯被問:私下和邱澤是否會碰面?張鈞甯回答:「就是正常跟某一些朋友一樣,平常不會特別聯繫。」張鈞甯還強調:自從年初宣傳網劇《唐人街探案》後,就沒再碰過面。看來,邱澤已經徹底傷透張鈞甯的心了。
  • 單身女性生育權|凍卵?或者你還想了解單性生殖?
    武漢市中心醫院產科統計顯示,2012年在該院生產的產婦3000餘人,30歲以上的佔到了42%,35歲以上的佔到了10%。這一數據與五年前相比,增加了30%。北大醫院和北大人民醫院曾公布過一個統計結果:1997年以前北京30歲以上(包括35歲以上)的產婦只佔22%,2002年上升到44%。
  • 「男人四十一枝花,我才34歲」,「我30歲時,也是這麼想的」!
    可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男人開始堅信這句話是真理,他們甚至把這句話當成人生格言,尤其是一些30歲左右依然混在社會底層並且一無所有的男人,他們幾乎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這是一種自我安慰的方式,他們也知道年過30的他們混成如今這番模樣有些失敗,但他們又不願意在心裡承認自己的失敗,所以就用這樣的話來寬慰自己。自我安慰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大家也不能脫離現實,天馬行空的亂想,否則就是掩耳盜鈴的行為了。
  • 82歲鐵娘子吳儀:為國奔波一生,69歲裸辭高位,開啟桃源生活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人選擇為了生活而工作,也有人將工作成就當成了自己某一人生階段的追求,把工作變成了人生的事業,默默為社會、國家的繁榮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在當今社會,我們提倡男女平等,提倡男女都有同等的就業機會。所以,我們也漸漸發現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事業型女強人,她們果敢、堅毅、雷厲風行,堪比"鐵娘子"。
  • 鐵娘子吳儀:官至副總理,不是獨身主義卻一生未嫁,69歲裸辭高位
    直到目前還有許多人認為,結婚生子對於女人來說,是她們的人生大事,只有把這兩件事完成,這個女人的一生才算完滿,在這個世界上的任務才得以完成,算得上一個真正的女人。在這樣的觀念壓迫下,許多女人因為不敢違背父母之命、害怕親戚朋友間的指點、不想成為這個社會所謂的「異類」等等諸如此類的理由而選擇步入婚姻殿堂。
  • 不婚、買房、凍卵:自由有很多種方式,女性不必抱歉
    近年來,女性凍卵也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生育年齡曾是捆綁女性的大問題,長輩一句「再不嫁就生不出來了」,總是讓人無法辯駁,但如今由國內女星徐靜蕾帶起的「凍卵」風氣,已經逐漸發酵,讓正值生育年齡的單身女性可以選擇凍卵,先去拼事業追逐夢想,不急著找對象。一條選取了其中最受歡迎的幾則報導,做成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