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買房、凍卵:自由有很多種方式,女性不必抱歉

2021-01-11 虎嗅APP


根據民政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超過2億,有多達80%的女性主動選擇單身。這些女性中大部分是90後,她們在經濟成長的年代出生,女性意識抬頭。


一條長期關注和報導女性話題,即便時代的進步下很多問題都能克服,但社會卻從未放過對單身女性的逼迫,這些逼迫來自身邊的愛人、家人、環境、職場……


女性又是如何應對?


謝盈萱是一位單身女性,她憑藉出演臺劇《俗女養成記》中的女主角,拿下金馬影后。


劇中女主陳嘉玲也是一位大齡單身女性,40歲沒房、沒車、沒工作、沒老公、沒小孩,看似人生失敗,卻因為嘲諷傳統觀念而充滿歡笑。


在北上廣深一線大城市,還沒有結婚、先給自己買套房的女性越來越多。


「物質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也給自己生活的底氣。」


近年來,女性凍卵也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生育年齡曾是捆綁女性的大問題,長輩一句「再不嫁就生不出來了」,總是讓人無法辯駁,但如今由國內女星徐靜蕾帶起的「凍卵」風氣,已經逐漸發酵,讓正值生育年齡的單身女性可以選擇凍卵,先去拼事業追逐夢想,不急著找對象。


一條選取了其中最受歡迎的幾則報導,做成合集。


俗女養成記



40歲,沒房、沒車、沒工作的未婚女性,被社會標準定義為失敗者,臺劇《俗女養成記》就以「大齡剩女」為題材,透過嘲諷傳統教育和社會風氣帶給女性的壓力,呈現近乎貼近真實的剩女窘境。它把原本嚴肅的社會現象,以喜劇呈現,其中一大部分觀眾都是35到45歲的女性。


《俗女養成記》劇照


《俗女養成記》飾演女主角的金馬影后謝盈萱,出生在1970年代,她和戲裡的角色一樣沒老公、沒小孩、沒房、工作不穩定,現實生活的她也曾焦慮,但她希望能告訴所有有同樣經歷的女性們:


「別忘了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做不到的事就不要勉強,也不要對這個社會或身邊的人感到抱歉,平凡何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是謝盈萱,我在《俗女養成記》裡飾演40歲了還一事無成的陳嘉玲。


我很喜歡這個角色,因為她夠真實,一般女主角都有光環,可是她沒有,你不要跟我說你在家裡不會摳腳、挖鼻孔,我相信這個角色跟所有女性都重疊到,她就是一個普通人。


陳嘉玲的童年成長在1980年代


這部戲是拆成兩個故事線,一條是39歲要40歲在社會上打滾的陳嘉玲,另一條是陳嘉玲的童年,設定在1980年代。我們從小嘉玲在當時教育下所認知的世界,去對照現在社會帶給她的衝擊。



大齡不婚礙到誰?


「女生沒工作起碼要有家庭。」


「嘉玲有工作啊。」


「當秘書是可以升官喔。」




開場是陳嘉玲前男友的婚禮,她去參加宴席時,大學同學們早已成家有孩子,只有她還是未婚,所以她在宴席上一直「被關心」,最後她喝酒壯膽上去搶捧花,還在新娘面前講了很多前男友以前糗事,像不愛洗澡啊、很宅、很髒,在那邊發酒瘋一直鬧。


同學送陳嘉玲上計程車的時候,落下一句狠話,「20歲喝醉是可愛,40歲喝醉是可憐」。



中年跳槽的茫然與焦慮 


「我已經40歲了,沒有公司會栽培我,我也沒辦法轉行了,我還能做什麼?」


陳嘉玲的工作是董事長特助,除了工作份內的事,她還要幫老闆打點私事:帶老闆的小三去看房子、幫老闆的正宮太太盯著老闆吃藥,24小時隨時待命,幾乎沒有自己的生活。比她年輕的職員,就是現在的年輕人,誰還要做這種事啊?甚至反過來跟陳嘉玲說她就是人太好。


直到有一天她爆發了,大聲嗆老闆說我不幹了!在重新找工作的過程中,面試官問陳嘉玲:「你覺得快樂是什麼?」她才發現自己回答不出來。



戀愛中沒有激情 


「江顯榮,我第三個男朋友,在一起4年,住一起3年半,說是男女朋友,我們現在比較像室友。」


他們在生活上已經很了解彼此,也沒有火花,就是平淡一起過日子的感覺,有一次陳嘉玲和男友想要親熱,結果到一半的時候,陳嘉玲說自己那個來不方便,江顯榮就露出鬆一口氣的表情,他們一個回房睡覺,一個在客廳看電影。



後來陳嘉玲在職場上遇到帥氣的客戶撩她,她也毫不隱瞞地回家跟男友說,她不小心跟人接吻了,其實這裡就可以看出兩人在這段感情上,已經慢慢有了分歧。



婚前發現男友是媽寶 


「工作快去辭一辭,女人結婚後就是要回歸家庭。」


陳嘉玲這個角色,有個很妙的設定,是她在喝醉時會失控,她很多人生轉折都是在酒後發生的,像她衝動跟男友求婚也是這樣,結果兩人在準備婚禮時,男友的媽媽一直來幹涉,從婚紗到陳嘉玲的打扮,房子裝修等等,甚至還叫陳嘉玲乾脆把工作辭掉,好好顧家庭。


結婚是兩家人的事,不是兩個人的事,但當你的另一半,無法成為你跟他的家庭溝通的橋梁時,就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尤其男友是媽寶,凡事都要聽媽媽的,不能為了你去協調,所以陳嘉玲婚前就預見未來要是真的結婚,會過得很委屈,她就趕快喊卡,說要跟男友分手。



晚婚被歧視 


「長大了就快點嫁,想東想西,想越多就越難嫁,越晚嫁就嫁越差。」


時間對女生來講是很不公平的,像陳嘉玲的二姑姑,超過30歲要結婚,結果她夫家要求她去醫院做檢查,先確定能不能生,不能生的話就不結了,所以二姑姑覺得自己被羞辱,不顧兩家人給的壓力,決定不嫁,這輩子一個人到老。



辜負父母的期待 


「對!我就腦子壞了,這麼好的男友不要,這麼好的工作不要,我讓你們失望了,抱歉。」


劇裡有很多陳嘉玲跟家人的戲,和家人吵架的那幾場,其實都像我真實和媽媽發生過的矛盾,比方去外地念書、工作啊,一定會跟家人爭吵;陳嘉玲辭職,還有和論及婚嫁的男友分手,這一開始都是家裡不能諒解的。


其實在外工作的人,久久回家一定會希望父母看到自己好的一面,你不想辜負他們對你的期待,你也不想讓他們擔心,但即便你過得很好,他們的焦慮還是不會停。


我很羨慕陳嘉玲,也想活得像她那個樣子,她很勇敢,對不要的事情就說不要,她辭職、分手,都是這樣,交往4年的男朋友,都要結婚了,換作現實裡,你真的有勇氣說你不愛了嗎?


我現在單身,沒房、沒對象、沒孩子,我身邊的人都結婚有小孩啦,我還是其中一個孩子的乾媽,我很滿意自己現在的狀態,我也不斷地用我的方法去告訴我的家人,即使我一個人過,我也可以把自己照顧得好。


買房的單身女性



「買房成為我踏向自己事業的第一步」 


香菇,31歲,自由職業,2017年7月買房,75㎡,兩室兩廳,武漢 


我是湖北隨州人,武漢戶口,但是最近5、6年一直生活在廣州。我是在廣告公司裡面做設計的,以前沒有買房的時候,我其實很害怕當「房奴」。當上「房奴」了,每天的生活愈加一成不變,我覺得特別沒意思。


交房貸交了兩個月後,我選擇了辭職。


香菇參加創意市集


大多數人的想法是,因為買了房,所以更不敢辭職。但是我還蠻奇妙的,正是因為買房,而去做了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2017年底,我跟4個廣州的好朋友,一起開了家花藝體驗館。每天就像打雞血,4個月裡,現在我在一個好朋友的工作室裡,幫忙做花藝布置,教小朋友畫畫,再接一些插畫、設計的單子。


現在自由職業者,收入不穩定,一個月莫名其妙多4000塊的房貸,壓力挺大的,但是更多的時候,還是相信所有來到生命裡的這些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如果我能夠消化掉這個挑戰,最終做出改變,其實也是非常不錯的結果。


等我武漢的房子交房,我打算回去繼續創業。只要能擁有自己的事業,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死心。


「房子 = 100個包,忍一忍就有了」 


楊熹文,29歲,作家,2017年買房 ,400㎡,三室一廳帶花園,紐西蘭


我2012年到紐西蘭讀書,之後一直在這裡生活。2015年買了房車,2017年初買了房。


房子是1989年的老房子,紐西蘭最傳統的三室一廳加花園,別墅型住宅,每周要還400紐幣的貸款。


為了湊首付,我大概在名牌包包前忍住100次,在漂亮衣服前忍住50次,在周末大餐前忍住30次,在冰激淋球前忍住20次……


其實之前住在房車裡也挺好的,每天都可以詩和遠方,今天在海邊,明天去高山。我原本以為我會一輩子住下去,像吉普賽女郎一樣。沒想到,一年半以後,發現還是得有個房子:人要立業,先要安家。


楊熹文紐西蘭的家


房子完全是我靠自己拼命寫書買的。買房時我沒有告訴父母,為了不引起任何爭端,也是想給父母一個驚喜。


其實對於女生來講,更應該儘量為自己投資而不是只顧消費。最好戒掉動不動「買買買」的習慣,致力於追求能夠增值、而不是貶值的東西。


如果在年輕時就為自己打拼下一個居所,那麼這就是一種證明,證明你有能力給自己庇護,可以更好地說服家人不用再擔心你過得好不好,什麼時候結婚。


你既然有買房的能力,就一定能掌管好自己的幸福。


「存款只有1萬塊,但我還是買了房」 


晨怡,30歲,化妝師,2015年10月買房,58㎡ ,一室一廳,蘭州


2015年我來到蘭州打拼,當時只為了學化妝,學成回老家開個工作室。


當時想的最多在蘭州呆半年的時間,就一直住短租的房子。結果經歷了一段很不愉快的租房經歷。


5個月內,我搬了3次家。一開始我只租一個床位,一個月押450塊錢,像住女生宿舍一樣。半年之後,我和人合租一間房,結果因為室友和她男友每天打遊戲到半夜兩三點,嚴重影響了我的休息,不到兩個月就搬出來了,一時找不到房子,我只好連夜搬家到工作的地方,在辦公室的沙發上整整睡了一周。


那段時間突然一下動了買房的念頭了。我手上只有一萬多塊錢,同事給我介紹了一個樓盤的首付可以分期。我決定先認籌,再借錢、刷信用卡,這樣把錢墊上。


晨怡蘭州的家


後來父親知道了,評價說我只拿一萬塊就敢買房,膽子真的太大了。其實當時交完認籌金,我沒錢交首付,打電話找了一圈同學和關係好的朋友,結果都被拒絕了,說我一個女孩子折騰什麼呀,幹嘛讓自己活得壓力那麼大。最後還是髮小借給我的。


化妝這一行收入不穩定,但我不願意依靠別人,我就想哪怕晚上兼職去餐廳洗盤子、當服務生、幹小時工,也要靠自己的能力把首付借的錢還清了。


今年8月份收房子。之前我幻想過好多次這個場景,我以為當我真正收房的那一瞬間,會非常非常感動,但是其實那天內心挺平靜的,沒有任何的波瀾,好像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雖然房子不大,但我搬家的時候,所有的東西就那麼理所當然地放在那兒的時候,真的特別感慨。我在想是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接下來還會有我人生中的第二套、第三套,以後再買一間更大的送給自己。



「換完房後我消費降底,口紅只用歐萊雅」 


Summer劉大花,29歲,白領,2017年買房,130㎡,三室一廳,北京


2013年,我在北京買了第一套房。2017年買房,其實是換房。


第一個房子是爸媽湊首付幫我買的。那個時候我剛剛在英國研究生畢業,回北京工作。我自己覺得買房不是特別必要,工作前兩年都是租房。


但我媽媽覺得特別不放心,執意給我買房子。她的理論是越是女兒,越要買房子。不管這個房子是大是小、是新是舊,至少要有一個完全屬於你自己的地方。


爸媽買的那套房子離公司有點遠,面積也有點小。去年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咬牙拿出了5、6年的積蓄,換了第二套房,就在公司旁邊。


沒有買房之前,我覺得買房租房差距不是很大,真的住到房子裡,覺得還是自己的一個家,那種感覺是絕對不一樣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安全感。


Summer北京的家


北京的房子真的很貴。每天一睜眼,想著這個月要還銀行10000多塊錢。我原來很喜歡出去吃飯的,各種網紅餐廳打卡,現在基本都在家自己做了。連化妝品我都捨不得買,口紅都從YSL、紀梵希全部換成了歐萊雅……


我對買房這件事還是一點不後悔,房子對我來說就是「剛需」。我一點也不擔心對象問題。自己有房子,不用去介意對方有沒有房。憑本心自由地去選擇對象,至少不會把自己當做一個「貨物」。


哪怕自己不結婚,一個人生活也要有底氣啊。


那麼, 單身女性到底該不該買房?《一條》採訪了財經評論家葉檀,請她分享她對單身女性買房的看法。


Q:沒有房的單身女性,有必要買房嗎?


A:一個人如果有錢,有條件,有需求,就去買房。買房子,它是根據你有多少儲蓄,是不是要貸款,貸款了之後的償還能力怎麼樣來決定的。在我眼裡,男性女性在理財方面的本質應該是一樣的,就把他們當做一個20多歲,需要住房、需要理財的一個普通群體來對待。


Q:大城市工作、在老家買房,明智嗎?


A:因為沒有辦法在所工作的大城市買房子,就回自己的老家買房的做法,我是不建議的。如果是想葉落歸根,你在大城市落不了腳,提前在老家買房子,這個是可以理解的。有的人在大城市工作得好好的,前景也不錯,那為什麼要回老家買一套房子呢?


我的建議是,就在大城市買,如果大城市不符合條件不能買,在大城市的周邊買,起碼以後安家落戶,還可以照顧到孩子盡到一定的責任。如果回到老家分居兩地,或者買了之後老家的房子也空關著,完全沒有意義。所以要想透你的人生規劃,你的職業規劃。


Q:您對單身女性買房的選擇上,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A:通常來說,第一,商業配套比較發達,因為她一個人居住,不會經常做飯做菜;第二離公司比較近,這樣有更多的時間投資在事業上,這才是立身的根本;第三,她會考慮一些未來的規劃,比如像戶型比較小一點的公寓,周邊的人又比較多,以後她改善住房的話租賃出去比較方便。


Q: 單身女性應該以怎樣的心態來看待自購房產這件事?


A:我比較提倡的是,用平常心,用女性獨立的方式把這個問題解決掉。如果你談戀愛了,兩個人一起買房也未嘗不可,父母有能力來幫點忙也未嘗不可,但是不能成為徹底的寄生蟲。除了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大部分人還是要靠自己獨立自主來解決一些問題。


單身女性凍卵



凍卵,迎來新女權。


曾經,大自然的設計讓女性受困在「生育」這件事上無法自拔。男性一生可以「製造」一百億顆精子,且不受年齡上限的限制。女性的卵子數量出生時就已定好,一輩子排700萬顆卵子,從第一次來月經開始,此後每次都是消耗,而且明顯受到年齡的限制。35歲之後,女性卵子質量會越來越差,等到更年期卵巢功能枯竭,就再也不會有卵子產生,所謂「絕經」。


過往的女性,30歲還單身,就被親友催婚,一句「年紀太大會生不出來」,讓她們不得不中斷追求事業和夢想,走進家庭。


凍卵,像當年的安全套一樣,讓女性再一次把握了生育的主動權。安全套,把性行為和生育行為分開。凍卵,把「能不能生」和「生不生」分開。


「人怕的是沒有選擇,跟想不想要孩子沒有關係。」


幾年前「凍卵」意識開始在國內萌芽,女明星們率先帶起風潮,徐靜蕾大方公開自己到美國凍卵,還說這是世上唯一的後悔藥。世界範圍內,2006年,女性凍卵年齡平均38歲,10年後,已經下降到平均36歲,而臺灣地區還出現一個年紀最輕的個案——23歲的大學畢業生。


存放卵子的容器


23歲的女性凍卵者 


張小姐,臺灣,大學畢業生,現年23歲,凍卵年齡23歲


我今年23歲,生殖中心說我是他們十幾年來最年輕的個案,畢竟大學剛畢業,誰會想到說要凍卵?


我前陣子被診斷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巧克力囊腫,我的兩側輸卵管也有水腫現象,那時候醫生就告訴我,我以後非得要做試管嬰兒,甚至卵巢功能受影響,不能自然懷孕了,而且手術切除囊腫,不排除會摘除整個卵巢,我冷靜想了幾天以後,決定凍卵。


我之後是想要生孩子的,幸好經過評估,我的卵子沒有問題,我取了28顆卵子,然後有20顆保存下來。即使我摘除卵巢,我也有23歲的年輕卵子啊!我還有生育的機會。


凍卵後,不再著急為了結婚而結婚 


馬小姐,上海,服飾店老闆,現年36歲,凍卵年齡35歲


我和我大學時期交往的男友,在一起十年,後來他劈腿變心,我都以為我會跟他結婚,所以我一開始選擇原諒,試著修復感情,結果到我35歲那年,還是撐不下去了,這段感情宣布結束。


35歲分手,家人也很急,會催要結婚,我當下是一種很累的心情,就算遇到新對象好了,我還要跟他經歷磨合、相處,最後修成正果結婚,那有多不容易?萬一我還要再花下一個十年呢?


在大陸,單身女性禁止凍卵,我後來選擇去臺灣,主要也比較近吧,我一共做了3次療程,累積了28顆卵子,對我心理上來講,是真的很開心,有種心滿意足的感覺,至少我知道我不用被年齡逼著,我還有時間好好找到一個真正屬於我的人,不著急。


30歲凍卵後,我跑去國外念書了 


賴小姐,臺灣,讀研留學生,現年37歲,凍卵年齡29歲


凍卵,是我媽給我的30歲生日禮物。


我媽以前在國外留學,回臺以後在外商公司當主管,她部門很多同事都是晚婚的高齡產婦,她看她們求子很辛苦,有的還要做試管,她不希望我以後也這樣,就主動上網去查很多資料,說要帶我去凍卵,當30歲生日禮物。


29歲那年我決定去英國深造,想要念個博士回來,我估計這需要花我5年時間或是更久,可能畢業回來都已經35歲了,所以我媽在我出國的半個月前,帶我來做療程。


幸好我媽送我這份「禮物」,如果沒有先凍卵,真的不知道以後懷孕,會不會遇到更多困難,也是因為這樣,我去英國念書的時候也更安心,至少別人問我說,你都要30歲了,還不準備結婚生子,跑去國外念書幹嘛的時候,我可以說我已經凍卵了,不需要擔心。


「為了凍卵,我跳槽了」 


馬小姐,吉林,日本上班族,現年38歲,凍卵年齡38歲


我在日本生活已經有13年,幾年前我就想過要凍卵,但凍卵一次要花14天,日本公司不可能給我請這麼久的假,所以一直沒做,直到今年我跳槽了,我跟新老闆說,一定要給我休假去凍卵,結果他很支持,立刻就答應。


我一次性取了32顆卵子。這件事我沒讓家人知道,你要跟老一輩的人解釋那真是太費勁。在我想法是說,女人要懷孕生小孩,這輩子才算完整了,但不公平就是,女人的生育年齡是有限的,所以我才會覺得說,趁現在卵子質量還行做凍卵,至少以後遇見對象了,不會去說已經過了生育時間。


我不要等到我遇見一個我愛的人,但我想為他生孩子卻沒機會,到那時心裡的苦才是真正的苦。


處理凍卵試管


其實最早「凍卵」技術用於臨床,是為了癌症:癌症患者接受治療之前,先冷凍卵子,以免治療過程中破壞卵巢功能,影響後續生育。 


直到現在,凍卵技術在很多國家,仍舊有著嚴格的應用條件。大部分國家還是只把凍卵作為醫學上的一項治療措施,而不是人人可選擇的選項。


中國大陸目前禁止單身女性凍卵。即便已婚,想要凍卵,必須三證齊備——結婚證、身份證、準生證,而且被確診患不孕不育症,才能進行。這曾經令徐靜蕾氣得發文:「有種生物叫單身女性!」


有人說,凍卵是晚婚晚育的解藥。


心理層面上,凍卵後,不少女性「安心」了。醫生們發現,大多數凍完卵的人,都是心裡踏實、充滿自信地離開診所。


不再擔心自己分手了找不到男友、不再擔心自己還沒結婚、不再擔心自己年齡一天天變大,未來再也生不了小孩。


目前美國凍卵費用約10000到15000美元,約7萬到10萬人民幣;香港費用是6萬到8萬,臺灣凍卵費用大概3萬人民幣,每年再加上幾千元的保存費,價差主要來自當地生活水平和醫護人員薪資、勞力等。海外凍卵也要將機票、住宿等開銷一併考慮。


然而,這些凍卵裡,有多少能真的成功變成小孩?


在臺灣地區,人工生殖法規定,如果要解凍卵子使用,必須有合法婚姻關係作為前提,單身女性不能進行解凍做試管嬰兒。所以,儘管凍卵的人數逐年增加,但真正解凍卵子並受孕的比例只有3%。


在英國,凍卵成功解凍並受孕的比例是8%。在美國,85%以上的凍卵女性,從未復甦過她們的卵子。而目前,凍卵成功受孕的概率,低於試管嬰兒。


因此,有人說凍卵最大的意義,其實是賦予了女性自由。


單身不必抱歉,祝所有單身女性活得自在。


相關焦點

  • 單身女性凍卵該自由嗎 女性邁向自由的一大步
    單身女性凍卵該自由嗎 女性邁向自由的一大步時間:2020-05-21 12:4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單身女性凍卵該自由嗎 女性邁向自由的一大步 凍卵的意義在於,當你對要不要孩子還不確定時,科技或許能幫你做出一個保障性選擇。
  • 單身女性生育權|凍卵?或者你還想了解單性生殖?
    徐棗棗發起了中國首例與女性凍卵權利相關的訴訟(圖源:科技日報)鄭重聲明:我國是不允許單身女性凍卵的。通俗的說,就是在某一時間取出女性的卵子進行冷凍保存,想生育的時候再取出卵子進行使用。取出的凍卵將完成受精、早期胚胎移植等過程以實現妊娠。我給大家找了個圖片,完成凍卵的周期並不漫長,整個過程可能只需要十幾天。對於每一個選擇凍卵的女性來說,需要經歷的可能是👇
  • 「生不動」的年輕人,跑去凍卵了 | 觀察+
    但因此就該將「凍卵」這條路封堵嗎?女性的下一個「後悔藥」在哪裡?徐棗棗的案件開庭審理的當天——2019年12月23日,攜程創始人、人口學家梁建章聯合哈佛大學法學博士詹青雲發表了《不可剝奪單身女性的凍卵權利》的文章,他們主張中國的現行法律並沒有禁止單身女性的生育權,情理上要尊重一部分有能力的女性選擇另外一種養育小孩方式的權利。
  • 禁止單身女性凍卵,會帶來三大嚴重危害
    (02)網上之所以有這個調查,是因為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醫師孫偉,最近提出一項動議:「禁止醫療機構開展單身女性凍卵」。孫醫師是在兩會上,把這個議案提交的。(03)無論孫醫師反對「單身女性凍卵」的初衷是什麼,但這個動議的最終社會結果只有一個:——把女性凍卵的權力,交給男人。只要你結了婚,不再是「單身女性」,如果老公允許,你就可以凍卵了。
  • 中國是否禁止單身女性凍卵的爭議點在哪?
    我們有寶貴時間的話,不如聊聊什麼樣的立法與規則可以儘量消減壞人壞事。當然,也只是聊聊……今天客觀地談倆嚴肅話題:1,美國代孕是否真的合法?以及是否合法真的重要嗎?2,中國是否禁止單身女性凍卵的爭議焦點在哪?
  • 凍卵宜早不宜晚 報銷女性員工凍卵費用已成「蘋果」新福利
    現代生活節奏快,很多年輕人忙於工作或科研,無暇顧及自己的三餐。就像無暇顧及三餐一樣,連婚姻這件事也是——很多人到了該結婚的年紀,卻還沒有找到想要結婚的一份感情。單身,已經成為了社會發展的一種結果。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大約有2000萬適齡青年(25-45周歲)都處於單身狀態,被稱為「空巢青年」。
  • 「凍卵」成流行?揭秘凍卵全過程
    國內開放凍卵了?未婚女性也能自主選擇凍卵了?前段時間,一篇題為《未婚女性「凍卵」在漢低調「解凍」》的文章,像一顆炸彈,炸開了大家對凍卵問題的關注與討論。雖然整件事是個烏龍,但人們對凍卵的關注和熱情卻一直持續,有不少網友還表達了強烈的、想要凍卵的欲望。在很多人看來,凍卵挺簡單的,「就是把卵子取出來然後再冷凍起來嘛」,但真正實施起來,卻有很多必要的步驟要走。
  • 凍卵是一張昂貴的彩票.
    —完— 法國婦女解放運動的發起人,精神分析學家安託瓦奈特.福克認為:女性的生育,是對人類社會的傑出貢獻。但她堅持女性對自己的身體擁有決定權,無論是避孕還是墮胎,都該由女性自己進行選擇。 而凍卵(Egg freezing)作為一種「延遲生育」的科技手段,它的出現,讓女性生育的時間得到了改變。凍卵成了人們用金錢向時間買來的「後悔藥」,或者說,一張價格昂貴的「生育彩票」。
  • 凍卵真的是「最可靠的後悔藥」嗎?超過這個年齡等於浪費!
    自從娛樂圈的女明星陸續公開宣布凍卵,越來越多的獨立女性,選擇將生育自主權掌控在自己手中,希望借凍卵技術來保存自己黃金時期的生育力。 不少女性相信,「凍卵」是一種能讓女性超越生理極限、推遲生育時間的方案,甚至被稱為「世界上唯一的後悔藥」。
  • 凍卵凍精是否合法?
    凍精合法,但禁止私自採集!  02 ▼那麼,單身女性凍卵是否合法? 2019年,一則全國人大代表建議「禁止醫療機構開展單身女性凍卵」的新聞引發熱議。有網友表示應該予以女性自主選擇、生育自由的權利。在我國,單身女性冷凍卵子是不符合法律法規的。
  • 女性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得到尊重?凍卵為什麼要被禁止?
    剛看完綜藝節目《看我的生活》,歐陽震華和佘詩曼的聊天中,提到凍卵,佘詩曼說自己很喜歡小孩子,但是現在年齡不小了,卻還沒有男朋友。歐陽震華便提出了凍卵的建議。這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接著刷微博就看到,某女性代表建議禁止單身女性凍卵。看完無法理解,一腦袋問號。
  • 國家為什麼禁止單身女性凍卵?
    2020年兩會上,有代表建議「賦予單身女性實施輔助生育技術權利」,也有代表建議「禁止單身女性凍卵」……對此,國家衛健委近日針對「單身女性是否可以凍卵」這一話題發布答覆函表示:「禁止給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 智特醫療美國試管嬰兒凍卵:那些我們搞不懂的90後,單身、養貓、凍卵
    除了養貓這件事讓很多長輩搞不懂,90後的另一舉措也讓長輩感覺有代溝,那就是凍卵。其實凍卵早就不是90後的專利,最早開始流行是80後。從徐靜蕾公開自己的凍卵經歷開始,很多80後普通女性也開始接觸凍卵,有很多單身女性也效仿去美國冷凍卵子。這麼做,一是為了保存生育能力,二是為了應對生育焦慮。而90後,她們看待凍卵更像是看待一種產品,一種服務,甚至是一次旅遊的附屬品。因此,可以看到90後凍卵的人群,很多是和閨蜜一起去的,或者自己獨自去美國旅遊,並同時安排了去凍卵。
  • 美國凍卵費用是多少大概是?
    對女性來說,生育是一種天賦 。當然老規矩哦,大家有任務問題都可以掃碼加入我們美國試管交流群哦,群內有國內及美國的醫生可以隨時幫大家解答適合有關美國試管的問題!女性在胎兒時期,就已經擁有600萬-700萬個原始卵泡了。 當女寶寶一出生,卵泡的數量大約就降到200萬-300萬個。
  • 智特美國試管嬰兒:李玟傳婚變,凍卵是女性保存生育力重要砝碼
    李玟後悔沒有凍卵 誠然,李玟36歲的時候才與大她16歲的富商Bruce Rockowitz完婚,因老公曾有過婚姻並有兩個女兒,再加上自己事業正旺,並沒有急於要孩子。後來不知不覺間已經40多歲,李玟起了生孩子的念頭,然而自然懷孕已經無望,只能在美國做試管嬰兒。
  • 38歲張鈞甯考慮「凍卵」,大齡女星的無奈:被求婚就把自己嫁出去
    ,特別是在娛樂圈,不少女明星在忙於演藝事業的同時,就已經沒有時間再尋找配偶,因此,凍卵就成為大齡未婚女性的一種選擇。0238歲張鈞甯考慮「凍卵」對於女明星張鈞甯大家應該不陌生吧,看過電視劇《最美的時光》、《如懿傳》的觀眾對這位女神應該很了解,可是歲月催人老,轉眼間,女神張鈞甯已經38歲了。
  • 凍卵:昂貴的後悔藥
    對2009年1月到2017年11月在布魯塞爾生殖醫學中心(Brussels Centre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全歐洲最大的輔助生殖中心之一——接受冷凍卵子治療的563名女性進行跟蹤調查後,德沃斯醫生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在那些出於個人生活方式選擇而非醫學需要而花大價錢凍卵的患者中,真正回來融化自己預先儲存的卵細胞、嘗試受精懷孕的人,僅有7.6%。
  • 境內不能「凍」,境外「凍」不起,不結婚又想生娃的單身女性之難
    受訪者供圖林晴把自己的7個「可能性」冷凍起來,在她看來,這是讓「可能」有機會變成「現實」的一種保障。還差一歲,這位上海女子就要邁進不惑之年。她在香港工作,每月收入5萬元,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充足,父母對她包容支持。只有一件事她不太滿意,那就是還沒結束單身。
  • 為什麼男的凍精這麼容易,女的凍卵就這麼難?
    為啥不讓凍?對於未婚女性得了癌症需要凍卵的情況,近年來似乎有所鬆動,因為生育力保存的觀念正在逐漸推廣。但事實上,敢於這麼做的醫院並不多,而且患者都需要先經過繁複的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而且實際上,這樣做仍然是違反國家規定的。而對於單純為了推遲生育而進行的凍卵,則存在諸多的擔憂,常見的包括以下幾種:傷害女性身體?
  • 凍卵背後:一場打破性別凝視的戰役
    他們不斷質疑棗棗為什麼不採取「正常的方式」結婚生子,更是直言:「你要是真想做(凍卵),就出國去做。」目前,中國的單身女性想要凍卵,只能自費去美國、日本、泰國等國家或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地區完成。一方面允許單身男性凍精,另一方面禁止單身女性凍卵,涉嫌性別歧視,有違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對此,虎嗅諮詢了律師,對方表示,我國法律對在男女保存精卵子上的區別對待暫無解釋。而醫院方律師提出的主要觀點,多少有些難以服眾:醫院方表示凍卵技術仍存在風險,但凍卵技術已經在國內作為生育輔助技術實施,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也有過成功的凍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