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浮、注水和狗血愛情戲?或許有一天會毀了國產劇

2021-01-08 令狐怕光

文|令狐伯光

如果要說最近最火的國產劇。

絕對是丁梓光導演,譚松韻、宋威龍領,張新成等主演的《以家人之名》。

這部劇剛開播的時候,口碑質量可謂非常驚人。

豆瓣評分開畫高達8.6,一度保持在8.5分左右。

這在對於國產劇向來苛刻的豆瓣,都知道都知道一部劇評分在8.5左右,可以算得上是國產劇的驚喜了。

《以家人之名》開始的口碑質量,也確實配得上這個評分。

但是現在本劇播出到三十多集,評分驟然降到7.2分。

如果沒有意外。

播到結尾評分還會降低。

《以家人之名》評分驟降的原因

這部劇從可能年度封神,到後來觀眾大失所望。

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如果單獨分析電視劇,可能會引發觀眾和粉絲間無數爭議。

但我們只要從整個國產電視劇出發,你就會發現答案是擺在眼前的。

那就是和前段時間《三十而已》一樣。

電視劇由前期的「現實主義」,到中後期瞬間轉為「狗血愛情」。

前期某個契合當前中國社會的現實問題,從而打動觀眾給予好評。

中後期這種「反映現實問題」的地方逐漸淡薄,甚至是變得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正是談情說愛的狗血言情模式。

這麼一來,給予厚望的觀眾自然非常憤怒。

他們給這種劇打低分,說句實話都已經是客氣的了。

《三十而已》是如此,《以家人之名》也是如此。

《三十而已》中後期崩得沒有那麼嚴重。

《以家人之名》崩得要更徹底一些。

這種「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與都市職場劇一樣。

可謂是近年來國產劇一貫的毛病了。

行業不過關

這些年,我們提到那些國產都市劇。

包括都市職場劇,都市商戰劇、都市生活劇和都市情感劇。

最終你就會發現都市職場劇,都市商戰劇最不能打(有過爆款,但口碑質量稀爛)。都市生活劇和情感劇相對好一些,但問題依舊明顯。

而不管是什麼都市劇,它們的問題往往集中這個上面。

不管是否職場劇,行業領域通常不過關

國產都市劇不管是什麼類型,職場專業真的做得太差。

最大一個問題便是「行業的專業性」,細節簡直沒法看。

比如2017年的都市劇《歡樂頌2》。

其中有一場戲叫做「安迪式做空」,當時一被網友嘲諷為:索羅斯看了會沉默,巴菲特看了會流淚!

《歡樂頌2》背後是正午陽光,這已經是國內公認水平很高的電視劇公司。

如果要說到國產行業劇,行業專業的毛病。

那可真的太多了,可謂是不計其數。

國產都市職場劇,在行業專業的毛病是太多了。

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色,可以看出國產都市職場劇為何不行。

這些年,國內質量口碑較高的爆款都市劇。

《歡樂頌》、《我的前半生》、《都挺好》、《小歡喜》、《我是餘歡水》、《三十而已》、《以家人之名》等。

這些劇無論從題材還是內容上看。

它們明顯都是都市生活劇、國產都市情感劇,而非都市職場劇。

國產都市劇裡的行業與職場,從來都只是輔助而不是角色和敘事中心。

那些以職場為中心的都市劇,幾乎找不到口碑、質量和市場表現三位一體的電視劇作品。

比如醫療劇《青年醫生》《急診科醫生》《外科風雲》等。

比如律政劇《離婚律師》《精英律師》等等。

近年來,真正職場受到肯定的都市劇。

大概是6月播出的職場劇《怪你過分美麗》。

這部劇對於中國娛樂圈行業的展現,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

現在結束已經有好幾個月,評分一直保持在8分以上,可謂非常難得。

現實太懸浮

這裡主要講的是那些本來口碑質量不錯。

結果播到中後期就淪為狗血愛情的都市劇。

那些打著職場的都市言情劇,這裡便不計算在內。

比如《談判官》《翻譯官》《完美關係》等等。

同樣偶像劇也不在這個討論範圍。

因為這些劇天然帶有「童話」的魔幻屬性。

無論是霸道總裁和灰姑娘的設定,還是其它各種各樣的設定。

它與現實主義終究是有闔家幸福隔閡的,只要主角有著cp感,劇情拍得相對出彩,它就是成功的。

不過,那些打著「現實主義」的都市劇非常不同。

1、「現實主義」都市劇的現實感

現實生活有細節支撐,角色行為邏輯有現實的投射。

可能角色的故事,與劇情的推進不見得會經常發生,但它在現實當中,至少能夠找得到原型。

這樣觀眾看劇感受到真實感,才能產生強烈的共情,最終導致觀眾給予好評。

這個「真實感」,自然而然是「現實主義」各種細節的處理。

我們以《三十而已》和《以家人之名》為例。

你就會明白這兩部劇,為何前面口碑爆炸,為何中後期口碑開始直線下降了。

2、「現實感」的建立與消解

《三十而已》前十集的時候,可以說有一定現實投射。

三位女主角在30歲的時候,面臨各自事業,家庭還有生活的問題。

其中童謠飾演的顧佳,在當時引起話題比較轟動的女主角。

原因並不是童謠的顧佳,身份多麼符合現實社會。

畢竟大公司老闆娘的身份,在中國還是很精英階層的。

而是顧佳面對孩子學前教育幼兒園的問題,面對自己孩子被欺負守護孩子的母親的行為。

再到開始顧佳用橘子,這樣就打退首個小三的時候。

另外兩個角色各種各樣生活、事業和情感細節的表現。

它們未必完全符合現實中絕大多數人的生活,但確實讓不少普通觀眾對她們生活有熟悉感。

為此有些感同身受,所以給予電視劇好評。

但是《三十而已》到了中後期,相信都不用多講了。

還是顧佳這個女主角,給電視劇外引起的輿論話題更多。

結果變成了許幻山,顧佳和「小三」林有有感情問題。

都是電視劇成功塑造一個「萬人恨」的林有有,引得無數人鋪天蓋地的痛罵林有有的網絡狂歡。

但我們仔細想想,前面電視劇塑造女主角的事業,生活上的真實感。

最終完全被「打小三」的狗血愛情給消解掉了。

《以家人之名》,以家人名義行不軌感情

這部劇開始為何大獲好評呢?

它是國內少見的講「特殊家庭」親情和生活的電視劇。

劇中沒有血緣關係的五口人,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家庭。

女主角李尖尖是個女孩,身邊全都是男性,甚至連生理知識都不知道。

不但設定在國產劇中相當新穎,而且一家人感情的處理,非常生活化又不乏細膩之處,同時演員形象演技也不錯。

這個故事劇情和角色塑造的細節處理,可謂就太多了。

比如前期主角們生活的居民樓裡,劇中所塑造的那些鄰居。

比如那位知道整棟樓裡所有八卦的大媽。

比如李海潮一家,與凌和平一家吵架聲吃飯。

更不用提,主角「五口」之家的表達,可謂細膩深情而又真實。

很多網友是把這部劇當成中國版的《小偷家族》或者《請回答1988》。

所以,這部劇開始評分才會那麼高。

它就是「現實主義」劇集,在現實感、真實感與生活化達到某種平衡。

這部劇到了中後期,劇情迅速跑偏淪為狗血愛情。

這個如果要複述劇情,三言兩語講不清楚。

反正按照網友的說法,大概如下:

男一喜歡女一,男二也一度以為自己喜歡女一,女二上學時短暫地喜歡過男二。後來變成了喜歡男一,男一通過聯繫女二,表達對女一的關心。女二就以為男一也喜歡自己,後來男一女一在一起了,女二就差點崩潰了。女三對男三一見鍾情,可男三卻喜歡女二,最後弄得觀眾都在說,男二和女三不行就在一起吧!

這裡不打劇中角色的名字,光看這個描述。

它狗血嗎?

這真的太狗血了。

如果它標榜偶像劇也可以,憑著幾位主角顏值和演技還能看。

但是開始打著「家人親情的名頭」,結果後來盡在搞狗血愛情。

偏偏前6集家人親情戲份,它拍得還那麼的好。

後面急轉直下變狗血愛情。

觀眾能不反感嗎?

尾聲

最後,不止《以家人之名》。

現在國產劇「狗血愛情」已經成了常態。

最關鍵的問題是,好像導演編劇不是不知道什麼是「現實主義」。

否則,你就解釋不了,這些國產劇為何前期「現實感」都做得不錯。

現在貌似是導演編劇和團隊,故意前期「現實主義」吸引觀眾,結果跟著急轉直下變成「狗血愛情」。

最終引起觀眾爭議,從而恰流量爛錢。

這個和那些國產「注水劇」,簡直是如出一轍。

前期劇情緊湊精彩,角色人設有趣豐滿。當引起觀眾好評過後,中後期就添加各種戲瘋狂注水。

他們不是不知道,他們就是故意的。

《以家人之名》這種前期驚豔,後期變狗血愛情如出一轍。

現在唯一想不通的就是。

這些劇雖然因為爭議,短期吸引流量而火。

但長期來看,它口碑質量不佳,在觀眾那裡的印象是「不好的」。

這樣就導致了觀眾對於這部電視劇,電視劇背後導演和團隊,甚至是整個國產劇產生「不信任感」。

最終不會像《隱秘的角落》,質量非常一致,以口碑從而成就「歷史地位」。

這些國產劇這樣拍,有時真的不太明白他們的想法。

因為這樣讓中國觀眾那裡,形成「狼來了」的輿論環境。

最終害的難道不是所有國產劇嗎?

相關焦點

  • 日漫《NANA》將翻拍成國產劇,行行好放過她吧
    雖說近幾年國產網劇出了不少高質量作品,但每次看到要改編日版的作品的消息時,總認為會毀原著,因為在改編成國產劇時總是存在著「胡亂式」的注水,讓原本能打五星的作品變成一星。
  • 國產職場劇為何越來越好看
    《平凡的榮耀》是一部典型的職場劇。職場劇是指以職場為創作背景,以職場生活為敘事框架,以個人的職場經歷和心路歷程為表現主線的電視劇類型。職場劇往往反映著現代人正在經歷的職業生活和人生變化,也能折射出當下社會的諸多問題和人情冷暖。
  • 五部泰國神劇,又狗血又好看,讓人慾罷不能!
    2018年,藍妮·卡彭和坡塔納瓦特瓦汀那潘廷主演的劇情劇《天生一對》,此劇講述了生活在現代的女主穿越到古代變成美麗卻又歹毒的千金小姐,邂逅男主發生了一系列糾葛愛情。劇中風格又甜又狗血,真的很好看!2007年,素格力·威塞哥和培查雅·朝瓦莉主演的復仇劇《鐵石心腸》,此劇講述了私生子復仇的故事。
  • 比比誰更失真,國產行業劇這是「找茬遊戲」吧
    這段時間講述房產中介故事的《安家》和聚焦公關行業的《完美關係》兩部行業劇在同一時段開播,不出意料又引發了爭議。國產行業劇的「假大空」,集中體現在《完美關係》對公關想當然的劇情裡,這部豆瓣評分僅有4分的《完美關係》,真的一點都不完美。
  • 《安家》之後,如何消滅「懸浮劇」?編劇們多寫些正常的邊緣人吧
    但整部劇的質量並不能讓大多數觀眾滿意,甚至還遭到了央媒的點名批評,以標題為《演技派救不了懸浮劇》的長文,痛斥劇情的「失真」和矯揉造作。文中提出的「懸浮劇」概念,這些年來讓編劇和觀眾們都養成了「惰性」。這些「懸浮劇」都難逃臉譜化、模式化、淺薄化的人物塑造和劇情安排。
  • 高考後,國產青春劇把我看出內傷
    可回看校園題材的電視劇,有狗血套路的愛情故事,也有近幾年新出現的反校園霸凌等沉重題材,卻鮮有引人共鳴的普通人的故事。為什麼國產校園劇,還沒有拍出大多數平凡人的青春?《最好的我們》耿耿(譚松韻飾)和餘淮(劉昊然飾)《最好的我們》大獲成功後,諸如《小時光》《小美好》等一批類型相近的校園甜寵劇興起。漸漸地,國產校園愛情變得狗血化、套路化。
  • 國產行業劇,何時能摘掉「失真」的帽子?
    國產行業劇的「假大空」,集中體現在《完美關係》對公關想當然的劇情裡,而《安家》儘管收穫近期小螢屏的大部分流量,在口碑上也毀譽參半,豆瓣評分僅為6.2分。「失真」的硬傷,幾乎成了這幾年國產行業劇摘不下的帽子。職場劇最核心的要素在於「真實」,了解一個行業真正的運作狀態並展開其中的人物與故事,是一部合格職場劇的及格線。
  • 電視劇40集封頂,「注水」劇再見!
    不會「一刀切」國產劇「注水」問題由來已久、成因複雜。近年來,一些電視劇網絡劇人為拉長集數,客觀上造成敘事拖沓等問題,降低了作品的藝術水準,影響了觀眾的觀看體驗,引發不少觀眾「吐槽」。觀眾的反饋也引起了廣電總局的重視。
  • 20年前的頂流,就這麼被國產劇毀了
    原創 馬香玉 獨立魚電影國產言情劇,真的是毀人不倦。不久前,才有一部《愛我就別想太多》。一朝之間毀了兩個曾經有口皆碑的老戲骨。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刮來一陣妖風邪氣。
  • 《新世界》《安家》等電視劇被指「注水」
    近期熱播的《新世界》《安家》等電視劇高開低走,儘管擁有孫紅雷、孫儷等一批成熟演員,題材也不乏閃光點,奈何拖沓的節奏、浮誇的表演,令不少觀眾搖頭嘆息.面對好戲注水,差評、棄劇和倍速播放成了觀眾常見的選擇。
  • 國產翻拍劇的「自取其辱」,終於到了一個巔峰
    而《Skam》風波這次,翻拍劇竟然還耍出些新花樣:「沒想到吧,我現在敢拍99%都和原劇完全背離的翻拍劇了。」從這些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翻拍劇的局限。很多問題,或許都不只是一句「水土不服」可以概括的。既然近些年翻拍劇的反響都不好,為什麼還要繼續翻拍?一部劇翻車的原因或許有很多,但翻拍劇出現「連環交通事故」的原因,或許還是太覬覦原作的成就與光環。
  • 為什麼好看的國產電視劇都不見了?原因恐不是說觀眾喜歡就能拍
    今年2月的時候上仙就過發通知反對電視劇注水,要國產電視劇長度不能超過40集,昨天媒體大佬就發文表示反對注水是好事,但是凡事不能一刀切。反正總個情況就是國產電視劇這些年注水太嚴重了,天庭都看不下去了,因此下令要大家不要注水,提高作品的質量,也就是以後國產電視劇絕大多數應該不肯能超過40集。但是對於用控制集數的方法來提高作品質量笨熊還是比較懷疑的……畢竟抗日神劇的代表作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俠》也才35集。
  • 11月25日至30日這4部要播出的國產劇,看完介紹,心都涼了半截啊
    從目前來看,11月播出的電視劇中,李易峰、金晨、王瀧正等人主演的《隱秘而偉大》收視率穩居第一,豆瓣評分8.1,口碑第一,妥妥的一個收視率口碑雙豐收的爆款劇。不過,《隱秘而偉大》已經播到42集了,還有幾天就會大結局,而11月底還有4部國產劇要播出,會出現像《隱秘而偉大》一樣的爆款劇嗎?
  • 如今的國產劇「經典臺詞」,就這?
    以至於每次有人回憶某部老劇,片中人物語言交鋒的耐人尋味、遣詞造句的含蓄雋永,都成了被觀眾重點誇讚的對象。 如果說經典老劇中的對話會激起人轉發朋友圈的衝動。 那麼現在很多國產劇中的臺詞,只會讓人想要將它們連同自己青春期的QQ空間一起閱後即焚。
  • 懸疑燒腦劇頻出爆款,或許會改變國產影視劇的風向
    2020年是懸疑劇的高產年份,幾部同題材作品不僅沒有讓觀眾看膩,甚至還在不同作品中品出了獨特的味道。對比人物設定和劇情走向雷同的古裝偶像劇和都市言情劇,今年的懸疑劇當真是部部都能讓觀眾新鮮感十足。懸疑佳作頻出,更容易讓觀眾對比出國產劇的優劣。
  • 擰緊國產綜藝節目的「注水龍頭」
    國產影視作品注水問題其實是老生常談。隨著近年來網絡綜藝節目的繁榮發展,其所涉及的領域也從電視劇逐漸拓展到了綜藝創作。究其本質,注水是創作者對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掌控失衡所致。精品綜藝節目創作並不拘泥於篇幅,判定「注水」的標準也與時長、集數沒有必然聯繫,而應該看其是否符合藝術創作規律,作品篇幅是否服從於敘事需要。
  • 《老男孩》:靠演員陣容撐起的一部狗血大劇?
    關於《老男孩》這部劇的主題,小編覺得的確有些荒唐,雖說現實生活中不乏不成熟的男人,但是一個老男人在和一個小姑娘談了一場戀愛後竟然能幡然醒悟快速成熟、成長起來?恕小編涉世未深,原來老男人和小姑娘的愛情不僅讓人心態年輕,還能讓人心智成熟。而對於《老男孩》的狗血劇情,小編已經無力吐槽。看看網友們的神評論小編覺得挺貼切的。
  • 十年4992名編劇,誰最能禍害國產劇?
    相比於導演和演員 ,編劇們的產量不高,大多籍籍無名,觀眾罵編劇的時候也不太會指名道姓,但這並不妨礙他們默默禍害我們。寫爛劇的編劇固然多,但爛得「出彩」、爛出「高度」,也是一種「本事」。我們盤點了2011-2020年間有豆瓣評分作品的4992位國產劇編劇,篩出了10位盛產爛片的編劇 —— 怎麼說呢,連於正都得往後站!
  • 毀三觀卻迷之好看到上頭的5部泰劇,你都看了麼?
    薩瓦迪卡,不得不說泰劇總是謎一樣的存在,有時候總是越狗血越好看,只有你不敢想沒有他泰編劇不敢編。今天就給大家推薦5部毀三觀卻迷之好看到上頭的泰劇,不知道你都看過了麼?還沒看過的話抓緊追起來吧!愛就要報復回來刺激又上頭的一部劇,Noon跟年下男cp感太強了。被虛情閨蜜搶了老公怎麼辦?那就霸氣搶她兒子去報復回來。丈夫出軌閨蜜,女主和閨蜜兒子相愛,丈夫欲追回女主拋棄閨蜜,閨蜜發現真相惱羞成怒棒打鴛鴦無果,結局怎樣?
  • 國產劇比韓劇到底差在哪?
    在中國,因為跟韓國有許多相近的文化,韓劇一直都是國產劇的模仿對象,我們也曾經多次翻拍過經典的韓劇。就拿大家熟知的《天國的階梯》和《藍色生死戀》這兩部經典韓劇來說,國內都進行過翻拍。在2005年的時候霍思燕和聶遠一起合作過的電視劇《像風一樣離去》就是翻拍《天國的階梯》,是中國首部悲情偶像劇。當時霍思燕還是清純的鄰家妹妹,這部劇在當時製作算上品,演員演技也都可圈可點,兩部劇情節反面沒有過多改動,大致是一樣劇情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