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翻拍劇的「自取其辱」,終於到了一個巔峰

2020-12-14 左眼看蒼生

要翻拍中國版《Skam》的新聞,讓中國觀眾們了解到了一個新概念——「自欺欺人式翻拍」。

雖說國產翻拍外劇失敗是常態,但每一次都還是能讓抱著期待心情的觀眾目瞪口呆。

因為讓人又氣憤又疑惑的是,這些翻拍劇不僅能拍得差,竟然還能差出風格,對原作中最精華的靈魂部分進行精準打擊

比如《北京女子圖鑑》,把女主簡化成了虛榮心機又偽裝獨立的帶惡人,破壞了原作對現實的思考。

再比如備受詬病的《深夜食堂》,穿著日式服裝,偏說要做中國人夜間的食慾溫情;擺著精緻裝修,偏說要做接地氣的街邊樸素美食。

而《Skam》風波這次,翻拍劇竟然還耍出些新花樣:

「沒想到吧,我現在敢拍99%都和原劇完全背離的翻拍劇了。」

01

這些劇,國內到底打算怎麼拍

挪威青春劇《Skam》在國內比較小眾,不了解的朋友看看這幾個《Skam》的關鍵詞,就能大概想像出它難以本土化翻拍的理由了:

青春、孤獨、愛、女權、厭食、性暴力、友誼、同性戀、宗教信仰、精神疾病、難民危機。

《Skam》共四季,劇名意為羞恥,聚焦於以青春期的羞恥為起點,劇中不同角色的沉重成長、認識世界與自我辯證的過程。

可以肯定的是,《Skam》是世界上青春題材電視劇中排名前列的作品,IMDB評分8.7,豆瓣四季評分平均在9.1以上,先後被美國、比利時、德國、義大利、荷蘭、法國與西班牙相繼翻拍。

它以高中生群體為主角,以青春友誼、愛與嫉妒、父母關係為基礎,借著多元、全面又細緻的討論議題不斷升華,極為直入地展現了青春期觀察世界、探索自我的角度。

其中最可貴的是,《Skam》聚焦的都是在挪威真實存在、值得且正在被討論的尖銳社會話題。

劇中關於精神疾病「躁鬱症」的展現與討論

這一點,國內幾乎沒有一部青春劇能做到。

在國產青春劇裡,高中生的生活只關於學習與被教導主任追殺的早戀,大學生的生活只關乎戀愛分手與複合,把校園刻畫成了完美的象牙塔。

但《Skam》把少年們拉回了社會,他們會面對難民危機下的挪威、面對信仰、面對性取向討論,然後在互相碰撞與扶持中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中國的高中生、大學生們同樣在經歷著這樣的社會性話題,但似乎進入失聲狀態的編劇們,還沒有想好要如何把他們寫進青春劇本。

劇方放出翻拍中國版《Skam》消息時,還順便放出了主角團的角色描述,為了劇中能自由戀愛,故事背景也從原作的高中改成了大學。

從這,你就能隱約嗅到水土不服的氣息,原作裡可還有不正當性行為、性暴力、性取向等話題,這該怎麼拍?

仔細看看全新的角色設定表,你就會發現劇方可能完全沒考慮過「怎麼拍」的問題,從最開始打算的就是「不拍」。

「荷爾蒙釋放儀」「被一枚保險套徹底摧毀的戀情」「虛榮到有點假的姑娘」……這些莫名其妙卻又有些眼熟的設定讓大家瞬間明白,這大約又是一套浮誇而狗血的青春戀情成長大戲,愛來愛去後恍然大悟一起努力奮鬥的那種。

把一切殘酷尖銳的畫風都抹除,變成勵志美好小時光真的大可不必了。

雖說《Skam》中的一些社會話題要麼是過於敏感尖銳拍不了,要麼是不合國情、沒有還原的必要,比如難民危機。「不拍」的結果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但偏偏是這樣的意料之中,讓人嘗到了「自取其辱」的味道:

「既然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拍不了那沒必要拍,那又何必打著翻拍旗號呢?」

不僅是無法借鑑《Skam》的深度話題,兩國學生的生活習慣、文化習俗也有著巨大差異,人物的性情、情節都需要重寫。

如果真能拍出與《Skam》同等深度、殘酷的中國版青春教育片,恐怕成片效果也會與原作大相逕庭。

翻拍消息發酵了沒多久,人們等到原作編劇及導演的發文,表示從未授權中國版《Skam》翻拍,並感謝中國粉絲們向她反應並保護版權時這則新聞進入了更為尷尬的境界。

行吧,原來劇方本就只想把它當「原創」作品或所謂的借鑑、致敬作品,翻拍的旗號「可能只是宣傳手段」。

在5月13日澎湃記者對某平臺的採訪中,工作人員明確表示「這個是片方不合適的宣傳,可能是為了宣傳噱頭,《叛逆》並非挪威劇集《Skam》的中國版」。

02

國劇翻拍之路,一部比一部難堪

翻拍《Skam》消息放出時的尷尬局面,還出現在另一部宣傳要翻拍的外劇上——從劇名開始就需要被消音的《去他媽的世界》。

這部劇同樣也是拿出關鍵詞就知道它「無法翻拍」的類型:精神變態、喜愛殺生、自殘、殺人犯、來自父輩的性暗示……

原作畫風兼具暗黑與文藝,因從小被父母傷害、不被關愛而心理扭曲的男女主,在公路旅行過程中自我救贖。

暗黑、文藝、公路片、「三觀不正」的男女主、髒話連篇的表現形式,這些因素通通和國內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沾不上邊,而且還需要重度馬賽克與「嗶」消音。

一聽到疑似翻拍的消息,「改編90%,再注水200%」的翻拍套路就重現在了每一位觀眾心裡,並懷疑中國版標題的尺度最多到《可以更好的世界》。

原作的最大特徵就是喪喪的展現視角、對陰暗心理的刻畫,倘若這些特點被魔改,對觀眾而言就像是端上了一盆挖去瓜瓤的西瓜皮。

觀眾們對於翻拍消息往往自帶氣憤與質疑,這些情緒不無道理。

縱觀國劇翻拍史,靈魂翻車次數實在太多。

經歷改名、撤檔、重拍、番位風波的《小小的願望》,魔改後變得十分割裂。

原作韓版《偉大的願望》其實算是一部R級青春喜劇,類似作品還有《色即是空》等等,講述患上肌肉萎縮症的高中生高遠想在臨死前成為「真正的男人」,說直白一些就是「破處」的故事。

這樣的題材與作品在國內從未有過嘗試,撤檔重拍的結局也說明,沒有分級制度的中國電影市場還沒有接受它的準備。

於是,重拍後的《小小的願望》由「破處」變為了「我想談戀愛」,預告片中的對應部分被替換,逐漸變成了眾所周知的笑話。

劇情與立意最為撕裂之處,就在於如果只是想談個純潔戀愛,這個願望哪裡到了難以啟齒的地步?哪裡到了需要被黑道小混混追殺的地步?哪裡到了需要高遠父親打暈母親、不讓她發現有異性在兒子病房的地步呢?

更何況,原作的荒誕衝突感就在於保守社會中「破處」這一禁忌話題,「談戀愛」這一願望無法支撐劇情與立意,顯得莫名其妙。

一個細節改動,而導致全片主題背離的,還有電影《你是兇手》,翻拍自韓國犯罪片《蒙太奇》。

故事的整體基調,是由於綁架案多年未破,受害者母親決定自己動手,以牙還牙找出兇手並審判,無形之間由受害者變為加害者。

這一轉變的重要動機,在原作中是十五年案件追溯期限過限,法律制裁失效。發現蛛絲馬跡的警察受限於上司與追溯期限已過的阻力,在內疚與失望中燒毀案件檔案。

法律無能為力,這是片中母親走向加害者身份的重要轉機。

讓中國版《你是殺手》的立意發生180度轉化的原因也正是在於——中國對此類案件並沒有時間期限。

警察沒有放棄線索或是搜查受阻的客觀理由,受害人母親也缺乏心理改變的動因。

最後呈現出來,更像是警察因無能、自卑放棄線索,母親則有些心理扭曲。

這樣的變化,不僅讓原作中法治與個人道德審判的衝突蕩然無存,也缺乏了對社會上陳年懸案的洞察。

更諷刺的是,劇中的警察由因壓力受阻、被迫放棄的正義之士,變為了因無能心理上主動放棄;只能尋求私刑的受害者母親沒了被迫感,變成了「選擇成為加害者」。

這樣的翻車和《小小的願望》還有一定區別,它並非根源於價值觀念層面的衝突,而是根源於改編者的粗製濫造。

如果能為警察與母親的轉變尋求一個更為現實層面的理由,比如線索客觀受損難以追查,或是對舊年陳案的不上心,一切邏輯都會更為通暢。

但顯然,不論是擔心話題敏感還是根本未察覺問題,翻拍方都選擇了最簡單粗暴,也是最差的結果:直接忽略差異照本宣科,以至於讓立意完全背離。

類似的例子,我們還能想起許多。

口碑和質量都還算不錯的電影《誤殺》,改編自印度高分懸疑片《誤殺瞞天記》。為了保護意外殺死警長兒子的家人,主角維傑製造了「完美犯罪」。

在中國版裡,結尾加上了維傑一家爭先自首的環節。

女兒被職權人之子性侵,期間家人被警長動用私刑,已經創造出完美犯罪可以脫罪的維傑一家最後爭先自首,不僅邏輯上說不通,還營造成了老實無權的普通人只能如此的窩囊感。

翻拍自小眾黑馬影片《完美陌生人》的電影《來電狂響》,在改編過程中加入了十分具有中國電影特色的狗血煽情片段。

先是讓劇中角色互撕到天翻地覆,在強姦、渣男等既有情節都難有轉機的情況下,還能呈上車禍、洗白、團圓三件套。

結尾還放一段救火搶險的感動中國VCR,賺足觀眾淚水,可哭完也莫名其妙。

從這些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翻拍劇的局限。很多問題,或許都不只是一句「水土不服」可以概括的。

03

從粗糙到噱頭,翻拍套路三部曲

從《深夜食堂》《你是兇手》式的完全照搬、劇本粗糙敷衍,到《誤殺》《來電狂響》畫蛇添足式的正能量加戲、大團圓結局。

再到如今「偽翻拍」中國版《Skam》,直接拿根本拍不出的挪威原劇名聲做宣傳嫁衣。

你會發現,如果不考慮演技、畫面、特技等客觀差異,這些翻拍劇似乎從來沒有抓住過原劇的立意精髓,有的浮於表面,有的完全背離,構思上少有誠意。

最後統一保留下來的,只是一個翻拍優秀劇集的名聲。

就像《北京女子圖鑑》,原劇刻畫女主與不同人戀愛、乃至心機上位的細節,是為了展現女主在成為獨立女性和依附丈夫之間的徘徊,還側面暗示階級的不可逾越。

via 《東京女子圖鑑》

而中國版裡完全忘記體現女主徘徊選擇的心理狀態,反而變成了一面宣傳獨立、一面拜金利用男人的「婊」氣。

如果說這些劇集的獨特優點,是觀眾們都能細細品味出的,那為何翻拍製作方們卻視若不見、在劇集中完全忽略甚至反轉?

既然近些年翻拍劇的反響都不好,為什麼還要繼續翻拍?

一部劇翻車的原因或許有很多,但翻拍劇出現「連環交通事故」的原因,或許還是太覬覦原作的成就與光環。

原作的光環無形之間設下了兩個泥坑:一是不論文化背景差異,伸手就想拿;二是困在原作風格裡,妄想通過複製來再造經典。

在這樣的基礎裡,再怎麼添加本土化元素也只會畫蛇添足,因為它們本就格格不入。

最終的結果就是,如果說原作是甜西瓜,翻拍劇只學得了西瓜皮,然後煞有介事地往裡頭灌注了一通調製出的西瓜味飲品,注水水平不夠的話,還可能灌成大蔥包子味。

拿翻拍《Skam》做宣傳噱頭的製作方,就是覬覦原作熱度發展處的最新形態——往苦瓜上強貼西瓜標籤。

這種一看就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註定會受到觀眾反感,但類似的翻拍蹭熱度行為卻依舊層出不窮。

讓人不禁懷疑,這是否是「黑紅也是紅」的套路,寧願滑天下之大稽,也要挑撥情緒引來看熱鬧的人群。

而觀眾們,就像是聽過無數次「狼來了」而PTSD的村民,不再對完美翻拍劇抱有幻想,而是更期待著「別去翻拍」。

原本,大多數人還是抱著「給老劇留一片淨土」的心態,反對低製作的毀經典。

可依舊層出不窮的翻拍劇消息,讓觀眾們陷入了一種麻木與失望混合的心態——

所有人都知道那羊頭攤上賣的是狗肉,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向不允許宰羊的菜場低頭。每一聲「賣羊肉、優質羊肉」的吆喝,都是自取其辱般的嘲笑。

這場自欺欺人的翻拍買賣,所有人都看的一清二楚,也不願再配合。

相關焦點

  • 從古裝到現代,不少國產劇被韓國翻拍丨夜問
    答案:從上至下分別為國產劇《步步驚心》《太子妃升職記》《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三十而已》。據1月14日消息,韓國JTBC電視臺將翻拍國產劇《三十而已》,目前正在與《三十而已》出品方檸萌影業溝通版權事宜。此外,越南和歐洲電視臺也有意購買版權。
  • 韓國翻拍的四部國產劇,《步步驚心》在列,你更喜歡原版還是翻拍
    韓國翻拍的四部國產劇,《步步驚心》在列,你更喜歡原版還是翻拍一直以來國內翻拍了不少韓國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不可否認的是,大約是從00年代開始,韓國的現代娛樂行業在亞洲一直是領先的,他們的影視劇和偶像明星在亞洲甚至全世界都比較有名。
  • 這一次,國產職場劇,終於不尬了!
    不過最近,新上了一部國產職場劇,受到了不少好評,至少這一次,真的是職場劇沒錯了。這部由趙又廷、白敬亭、魏大勳、喬欣等人主演的《平凡的榮耀》,一經播出,網友紛紛淚目,說是能在劇中看到職場中卑微的自己。什麼是真實?即便是看劇,也能聯想到自己被工作支配的恐懼。
  • 屢敗屢戰,口碑不高,盤點這幾年被國產劇翻拍的日劇
    由周迅、惠英紅、趙雅芝等主演的國產劇《不完美的她》即將播出,據說該劇改編自日劇《母親》,正在播出的《安家》同樣由日劇《賣房子的女人》改編而來。日劇翻拍的上一波高潮是2017年的《深夜食堂》《問題餐廳》等,這批翻拍劇存在嚴重的水土不服基本以失敗告終。
  • 現在的國產劇到底怎麼了?翻拍經典僅僅是單純的複製粘貼嗎?
    導語:現在的國產劇到底怎麼了?翻拍經典僅僅是單純的複製粘貼嗎?從如今的國產電視劇主流來看,大致以改編網絡IP和翻拍經典這兩類為主。這兩者相比的話,翻拍經典其實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反感。前者打破的是粉絲的想像力,但是因為沒有參照實體,俗話說: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很難去判斷作品孰優孰劣。
  • 日本國家動畫《NANA》是翻拍國產劇嗎?網友擔心只有名字才能
    然而有爆料稱日本國家動畫片《NANA》即將翻拍國產劇,引起了上千層浪,不少網友在爆料博主下發出了自己的心聲「求別毀經典」「估計到時候能播的也就只剩名字了」。從爆料的記錄形式來看,故事情節仍沿用娜娜和奈奈開會的故事開頭,但觀眾卻仍然不買帳最主要,除了經典之作,也應該是因為有一個現實版的中島美嘉和宮崎葵作為「珠玉在前」,如果很難接近二維動畫,那麼即使接近這個7.8分的直播版,翻拍一部國產劇也不容易。在最主要中還有一些「水土不服」。
  • 日漫《NANA》將翻拍成國產劇,行行好放過她吧
    今天一大早,就看到一個令人悲傷的消息,這個消息就是由日本漫畫家矢澤愛創作的少女戀愛漫畫《NANA》將改編成國產電視劇真人版,並且還放出了預計的集數高達36集。
  • 國產劇翻拍《鬼怪》?這部劇有點意思
    韓劇《鬼怪》給人的印象深刻,劇中的情節每一幀都是海報畫面,這不,最近這部劇又被網友推上了高潮,由白宇,鄭湫泓主演的《蓬萊間》受到了網友們的熱評!大家聽名字也可以知道這是一部古裝劇,其實這部劇不止有古代,它結合了古今兩代,並且還增加了靈異的元素在裡面,現在國產劇的質量真的是肉眼可見的增長速度。
  • 國內翻拍韓劇都撲街了?國產劇比韓劇到底差在哪?
    在中國,因為跟韓國有許多相近的文化,韓劇一直都是國產劇的模仿對象,我們也曾經多次翻拍過經典的韓劇。就拿大家熟知的《天國的階梯》和《藍色生死戀》這兩部經典韓劇來說,國內都進行過翻拍。在2005年的時候霍思燕和聶遠一起合作過的電視劇《像風一樣離去》就是翻拍《天國的階梯》,是中國首部悲情偶像劇。當時霍思燕還是清純的鄰家妹妹,這部劇在當時製作算上品,演員演技也都可圈可點,兩部劇情節反面沒有過多改動,大致是一樣劇情走向。
  • 不要吐槽國產劇只會翻拍了!其實這10部韓劇也是翻拍,你看過嗎?
    ,因此不少網友就特別拿翻拍這一點來吐槽國產劇,其實翻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就算是好萊塢也會翻拍國外影視劇,韓國也在近幾年翻拍了不少國外劇,而且還有不少國產劇被翻拍成韓劇並大受歡迎,今天就一起來看看近幾年韓國翻拍劇吧!
  • 今天我就要捶爆翻拍爛劇!
    吃瓜時間到 桃仔最近在網上衝浪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大消息。 我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官方預告片,終於想起來男主像誰了,就很像Kimi喬任梁。
  • 厲害了,國產劇!
    今天,又看到好幾部國產劇的版權賣到了海外!《隱秘的角落》《隱秘的角落》曝光日版預告片,日版譯名為《Bad Kids 隠秘之罪》將於1月21日起在日本播出。此外,韓國還將引進《鹿鼎記》(2020版)、《大秦賦》、《一不小心撿到愛》、《我喜歡你》等多部國產劇。古裝、現代都市、年代劇全部都有。從16年韓國翻拍《步步驚心》到現在引進國產劇播出,我們和韓國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多。很多韓國網友都愛上了中國古裝劇,他們對國產古裝的評價是:歷史劇真的是動輒幾百億(韓幣)的投資,我們韓國歷史劇規模太小了,都看不下去了。
  • 盤點18年開拍的翻拍自日劇的國產劇,毀日劇迷心中的經典預定?
    當然好東西是藏掖不住的,國內有製作公司願意翻拍日劇,正是一種對日劇新穎題材和故事質量的認可,說明他們發現這塊寶藏可以給國產劇帶來口碑和收視率(網絡點播率)的雙贏。和網友「這部劇我給四顆星,多一星怕你驕傲」的高分日劇原版相比,國產的翻拍版可以說是部部撲街,「給一星都嫌多」,尤其「慘」的是17年開播的這兩部。對《深夜食堂》和《求婚大作戰》的國產版已經有夠多人吐槽了,小編就省口水了。相較這兩部2萬以上的評價人數,下面這兩部翻拍劇僅2000多的評價人數,這又跟韓劇翻拍劇集的收視率和網絡熱評度形成鮮明對比。
  • 看了要洗眼睛,細數那些翻拍日劇的國產劇,每一部都爛到極致
    除了日本原版的《深夜食堂》被國內翻拍成電影或者連續劇之外,國內也非常喜歡翻拍日本其他的相當經典的日劇或者日本電影,對於翻拍國外作品這件事情,本土化是相當重要的,中國和日本雖然都是東亞國家,中華傳統文化對日本產生了很多的影響,但是,這畢竟是兩個有著很多不同點的國家。接下來,拾部君就為各位介紹一部分翻拍自日本電視劇或者日本電影的國產劇,不知道這些國產劇,各位都看過多少呢?
  • 日本人翻拍了哪些中國影視劇?國產劇妥妥地扳回一局!
    女主演中村裡帆又是平凡女孩和高貴王子的愛情故事,感覺日本人真的很喜歡灰姑娘這種老套的劇情啊,但是他們拍戀愛劇還是很得心應手的,還是可以期待一下~而這不是日本人第一次翻拍中國電視劇了,其實不僅是中國編劇,日本韓國的編劇近兩年也出現了思路枯竭的情況,不僅瘋狂翻拍動漫和小說
  • 那些走出國門「被翻拍」的國產劇 - 每日更新 -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而《哲仁王后》的首播收視率,直接超過了《鬼怪》《愛的迫降》等爆款劇,居於tvN電視檯曆代電視劇首播收視率的第三位。  仔細看就會發現,《哲仁王后》的人物設定對於中國觀眾並不陌生:在現代的男人「奉煥」因意外事故,靈魂穿越到朝鮮的王宮,而且是穿進王后的身體裡之後,引發了一連串無釐頭的搞笑故事……這樣的人物設定,是不是看起來格外熟悉?
  • 豆瓣9.1高分日漫《NANA》,將翻拍國產劇,原著粉表示求放過
    6月4日,一則消息引發了網友們的關注,據廣電總局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顯示,日本漫畫《NANA》將翻拍國產電視劇,劇名為《娜娜》,共36集,2020年年底開拍,製作周期4個月。2006年根據同名漫畫改編的動畫劇《NANA》上映,很多中國觀眾也是通過這部劇開始了解這部漫畫的,目前該劇豆瓣評分高達9.1分,這也足以說明觀眾對於這部劇的喜愛。
  • NANA將翻拍成國產電視劇是怎麼回事 日漫《NANA》將拍國產真人劇是...
    NANA將翻拍成國產電視劇上了熱搜,這是怎麼回事呢?不熟悉的人都在搜NANA是什麼,熟悉的人都在搜日漫《NANA》將拍國產真人劇是真的嗎?對於這一事件,大多數人都持觀望態度,不過粉絲卻不看好,怕拍出來的不盡如人意,不過這一切都抵擋不住大家對飾演演員的猜測,一起去看看吧。  5月電視劇備案發布!
  • 翻拍經典,只是為了做粉絲劇?
    2004年推出的《浪漫滿屋》,由此具備了轉折性意義:它把韓國偶像劇從哭哭啼啼的風格,帶向了輕鬆浪漫,觀眾終於可以在歡笑聲中做一場愛情的美夢了。除此之外,《浪漫滿屋》還開創引領了浪漫言情偶像劇的兩個敘事模式:一個是契約愛情。男女主角因為契約生活在一起,從一開始看彼此不對眼,到日久生情。
  • 翻拍劇爛片扎堆,號稱武俠劇巔峰的《天下第一》為何不翻拍?
    2020年末,翻拍劇爛片扎堆出現,不斷轟炸著人們的眼球。從號稱「亮劍3」的《雷霆戰將》,到張一山版《新鹿鼎記》,一部部豆瓣評分不到3分的「神劇」刷新著人們對爛片的認知。 這還不算完,後邊還有很多翻拍劇等著上映呢。比如說由于榮光執導的《新天龍八部》,就一直傳言會在年底開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