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什麼想聽的、想說的、想吐槽的想分享的,記得在留言裡告訴我呀~
好了,老規矩,我們直接開聊!
吃瓜時間到
桃仔最近在網上衝浪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大消息。
某平臺上顯示,內地版的《王子變青蛙》定檔在三月下旬了。
咋的?是我退出電視劇市場太久了嗎?舊瓶還能裝出個新酒來?
嘖,說起來,《王子變青蛙》是桃仔接觸的第一部灣灣偶像劇了。
明道的顏值雖然不是我的菜,但是明道霸道總裁的這個角色,那真是絕對的top1了,後來霸總專業戶zh在明道面前那只能算是個弟弟。
陳喬恩不是那種驚豔的大美女型角色,但是在這部劇裡和明道的cp真是絕了,偶像劇能有這種演技可以說是很走心了。
新版的《王子變青蛙》呢,內地取了個名叫《忘記你,記得愛情》,這名字一取,上個世紀末的悲慘泡菜劇內味就出來了。
在選角上,女主是邢菲,和林一演過《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也是本劇的咖位擔當了。剩下的從男主金澤到配角全是查無此人。
我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官方預告片,終於想起來男主像誰了,就很像Kimi喬任梁。
行吧,畢竟是個偶像劇,不要care太多,說回劇中的男女主。
葉天瑜——葉芊語;單均昊——單俊浩!!!
哦,編劇你這個土撥鼠出來,我真想一腳踹在你那個愚蠢的屁股上。音譯是為了顯示好優美的中國話是嗎?
該不會,灣灣版的dan ao這個讀音,我們就直白地叫人家茼蒿(tonghao)吧。聽起來倒是很健康,要不要我給你起個火你乾脆涮個鍋好不好?
從網路上發布的預告片來看吼,整個畫風還是很東南亞的啦。而且畫風就很amazing~
什麼遊樂園裡的魔法森林啦,花裡胡哨的摩天輪啦,都說戀愛中的人智商為零,難道這部劇的負責布景的部門是集體陷入戀愛了嗎?
2020年雖然很魔幻,但翻拍的國產劇是一直都很魔幻。不知道是我長大了不好騙了,還是國產劇就是很把觀眾的智商和審美按在地上摩擦,整個畫風就透露著一股子濃濃的尬~當然成品還是要等正式上了之後再看,要還是預告片這個水平······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翻牌這個ip了,有部唐嫣、邱澤、戚薇、徐正曦拍的《愛情睡醒了》玩的那也是這個套路,只不過男女主換了個馬甲。
男主叫項天騏,怎麼隔壁劇組《放羊的星星》裡的仲天騏和你是同母異父的兄弟嗎?女二沐之晴和男二季如風,名字就很言情,誰不曾為深情男二流淚呢?
嚴格來說,那一版不算翻拍,《愛情睡醒了》只能算是個山寨,當初這一版的粉絲還鬧到去豆瓣瘋狂給原版刷低分來著。
甭管是翻拍還是山寨,總之,就是男女主對立——男主失憶——男女主戀愛——男主找回記憶——男女主鬧掰——男女主破鏡重圓的陳年老套路。
在科幻題材層出不窮的今天,我還是能看見霸總上來要撩一下灰姑娘這種劇情也算是活久見了吧。
翻拍一部毀一部,塌的不僅是童年經典還有觀眾的口碑啊。一直炒冷飯的國產劇到底圖的啥?
其實我不是反對翻拍,一些經典的故事和經典的IP,隨著觀眾一代一代成長起來,也可以重新演繹解讀的,而且通過影視劇的手段能夠給原作品賦以新的內涵。那也不等於可以瞎幾把拍吧。
就拿金庸先生的小說來說,《射鵰英雄傳》在80後心裡就是黃日華和翁美玲,在90後心裡有張智霖和朱茵也有周迅和李亞鵬,到了新版的楊旭文和李一桐版本,更是因為忠於原著、製作精良評分很高。
當然另一部神鵰則是前有「平平無奇」古天樂、李若彤版,後有「神仙姐姐」劉亦菲、黃曉明版,到了最近的翻拍,於媽的《神鵰》,小龍女變小籠包。神鵰這個ip都快被玩壞了。
現代劇和言情劇更是翻拍的重災區。
日劇、韓劇、灣灣偶像劇除了美劇港劇不翻拍,能翻的都翻了個遍。
最近的《安家》翻拍自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在這部劇裡,娘娘從未受到過質疑的演技第一次被嘲了。
更別說前幾年完全撲了的《深夜食堂》和《求婚大作戰》。這兩部都是口碑超高的日劇。
可能翻拍劇的高光時刻還是2018年迪麗熱巴主演的《漂亮的李慧珍》拿了「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吧。這部劇翻拍了樸敘俊和黃正音主演的《她很漂亮》。
但你要是說這部翻拍劇有多好,那也不見得。觀眾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日韓也翻拍,但是被嘲到媽都不認識的,那我們國產內地劇還是當之無愧的最差的。
就拿最近的翻拍日劇來說,由織田裕二和中島裕翔主演的《suits》其實是翻拍自美劇《金裝律師》,但人家就是因為翻拍的好才推出了第二季啊,還是在富士臺月九播。
韓國也推出了由張東健和樸炯植主演的韓版《金裝律師》,但在韓國國內也沒撲的那麼慘。
到了中國,你且看。
翻拍劇裡,深夜食堂2.8分。
求婚大作戰3.8分。
你要說翻拍國外劇可能水土不服,可是你自己翻自己,作業抄的也沒有多好啊。雖然是原ip是日漫但是這版翻拍是照著臺版拍的啊。
還有《愛情進化論》,翻拍自《我可能不會愛你》。
還有一堆壓著沒播的翻拍劇和準備翻拍的備案······
看這個待翻拍的名單,中國的編劇是打算集體炒冷飯了嗎?
其實所有翻拍劇都面臨著水土不服的問題,因為被翻拍地區和國家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日常飲食那都是不同的,觀眾認可才能引發共鳴。
所以翻拍的改編環節就尤為重要,比如日本的和服,韓國的泡麵文化,都是透過表象折射出民族文化的。
你要說在中國大半夜有人為了尋求心理安慰跑大老遠就為了吃一桶泡麵,在行動支付相當發達的中國,是自動販賣機它不香嗎?
但你要這麼改,大晚上跑來吃火鍋,擼串,你看這個情節它符不符合中國的當下的年輕人心境。
所以說編劇還是沒把觀眾當回事,寫故事和情節的時候,你自個兒琢磨琢磨這臺詞是人能說出來的話嗎,一味地照搬照抄,我看你自己就是個鐵憨憨!
中國是出不了好的原創嗎?
那也未必吧。
偶像劇看的不就是個甜甜的戀愛嗎?我們有《親愛的,熱愛的》,青春校園劇有《你好,舊時光》、《最好的我們》、《致我們》系列。有文學IP影視化改編也有原創。
古裝劇《琅琊榜》、《甄嬛傳》、《步步驚心》、《陳情令》都順利走出國門勇闖天涯了。
職業劇雖然一直是國產劇的薄弱項,但正午的《外科風雲》,以前的《心術》也還算拿的出手。
懸疑劇《白夜追兇》、《重生》它不香嗎?
要我說,不是中國出不了好原創,而是市場就很浮躁,編劇都想著賺快錢,極少人靜下心來打磨劇本,「拿來主義」就成了最快的產出方式。
不僅是編劇,導演和製片人、服道化都長點心吧,受傷流枸杞,演技很浮誇,邏輯不在線,撲街人人罵。再不好好拍戲,下一個收到刀片的就真的是劇組本組了。本鐵拳男孩倒要看看,國產劇還能翻拍出什麼花來,拍的爛也沒關係,你看以我為首的觀眾捶不捶你!
喜歡桃仔的小可愛,別忘了給我點個【在看】啊!
每天和我一起快樂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