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寧願炒冷飯的 四象工作室
天下苦國產劇久矣,除了年年產出新的爛片,它們連經典也不放過。2020年眼看就要翻篇兒,可我們依然沒逃過國產劇的毒打。既有張一山「猴版」的《鹿鼎記》,又有劉嘉玲「黑道版」的《半生緣》,前者「斬獲」2.5分(現已被粉絲刷到了2.8),後者「豪取」3.3分。
講真,怕是金庸和張愛玲看到這所謂的「翻拍新版」後,保不齊也會大呼一聲「什麼玩意兒啊!」
按理說,現在的投資越來越大、技術手段越來越多,怎麼就能把經典前作毀得如此淋漓盡致、毫無保留呢?就,讓人很費解啊!不妨跟四象一起,看看現在的國產劇,是如何毀經典的。
(註:「翻拍」指「二次影視化」,即對此前已有電視劇的重新演繹呈現,不含首次對書籍、小說的影視化,統計範圍不包括電影)
文 | Laura 圖 | SL
1眾所周知,《鹿鼎記》是金庸老爺子的封筆之作,可惜他剛走才兩年,這部奇書就被禍禍地不成樣子。11月15日,張一山演的「綠帽猴」,哦不,「韋小寶」,一經面世,即遭網友群起而攻之,全網「一邊倒」的怒罵場面蔚為壯觀。我親自看了兩集,好傢夥,差點沒給我送走。
1980年以來,兩岸三地的劇版《鹿鼎記》共有7版,表現參差不齊,但唯有2版堪稱「毀經典」。12年過去了,黃曉明的「色狼版」韋小寶仍然待在及格線以下,說明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爛」,但萬萬沒想到,「猴小寶」對經典的破壞更強、更徹底。
面對觀眾對「猴小寶」的質疑,張一山還表示這是生肖所致。我:???!那屬龍的怎麼辦?難道演員就只能「花式登基」嗎?猴兒們聽了表示:對不起!這個鍋,我們不背!
比張一山的「生肖言論」更迷惑的,是這部《鹿鼎記2020》的豆瓣評分。由於犯了眾怒,前段時間豆瓣評分一直在2.5和2.6之間反覆橫跳,與《笑傲江湖2018》角逐「史上最低分金庸翻拍劇」。然而,11月30號評分漲到2.8,12月1號又漲到2.9。大膽猜測,「年前刷上3.0」可能是真愛粉們給自己定的KPI。
無論粉絲們如何努力,「猴小寶」與1998年陳小春那版的評分差肉眼可見。我們梳理了1980年以來兩岸三地的翻拍電視劇(個別也有新加坡版的),發現40年來有10部翻拍劇,對經典的摧毀最為無情,前三名分別是張一山版《鹿鼎記》(2020)、黃磊版《深夜食堂》(2017)、丁冠森版《笑傲江湖》(2018),豆瓣評分能和前作差6分以上,也真是個「人才」啊!
有讀者可能沒看過丁冠森版《笑傲江湖》(2018),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您:千萬不要點開看!因為在這裡面,您的三觀將被顛覆:令狐衝像是個端茶送水的猥瑣書童,而日月神教的楊蓮亭楊總管竟然是個女孩兒,不僅是東方不敗的義妹,還是任我行的私生女,還練過葵花寶典。看到這兒,我的下巴已經掉在地上撿不回來了。
你以為這就完了?不!那個將「千秋萬代,一統江湖」作為slogan的東方不敗,在這裡面竟然執著於「建立一個沒有流血和犧牲的和諧江湖」,他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和諧江湖」啊!!
講真,看到「和諧江湖」這4個字時,我一口老血差點糊滿屏幕。東方不敗啊,可真是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好boy啊!
看到這裡,我還能說什麼……毀經典,他們是專業的!
2大多數80、90後童年回憶裡多是98版的《水滸傳》,但這其實也是一部「翻拍劇」,早在1982年前後,山東電視臺就拍過《水滸》,豆瓣評分8.2。但98版實現了「後來者居上」,評分高達8.8。
我們對比了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武俠小說四大宗師」的24部小說,發現一條明顯的規律,即:1980-2001年,香港的翻拍版本一般評分最高,但2001年之後,大陸翻拍也曾崛起,吳奇隆版的《蕭十一郎》(2002年)、吳樾版的《連城訣》(2004年)、王豔版的《流星蝴蝶劍》(2010年)、張智堯版的《楚留香新傳》(2011年)等均為對應小說40年來得分最高的翻拍作品。
事實上,大陸翻拍,近5、6年才開始崩壞。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30年來大陸翻拍劇越來越多,評分也越來越低,2015年以來,27部翻拍劇竟然平均只剩下4.9分,近8成不及格。真可謂是「抄作業」都抄不好,把版權賣給他們基本就等著被花式糟蹋吧。
一邊整理資料,一邊被氣得腦殼痛。我其實就一個疑問:何至於此?!不管是呂頌賢,還是李亞鵬,令狐衝都還能看,可2018版給我們弄來一個「猥瑣男子」算怎麼回事?無論是陳小春,還是黃曉明、韓棟,韋小寶總歸是個人,可2020版給我們看個「猴兒」是何居心?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看了猴版《鹿鼎記》導演的解釋,他「坦白地說」,這版是拍給00後和10後看的。
好傢夥!我尋思著,00後是扒了導演的祖墳嗎?!為什麼要被迫看這種「訂製版」的翻拍爛劇,受此奇恥大辱?!劉嘉玲、蔣欣的2020版《半生緣》,製片人也表示「希望做一部讓年輕觀眾可以慢下來看的戲」。
哦,懂了。新版主創們認為00後沒有看過80、90後童年看的經典版本,所以分不出好歹、辨不出香臭、看不清是非。近年來翻拍劇的導演、製片們,合著你們是覺得00後們都好忽悠嗎?
再說翻拍劇的編劇們,有的感覺就跟吃了過期耗子藥一樣。
2018年版的《新流星花園》,編劇安排男主道明寺在被女主杉菜說了幾句之後,給了她一記響亮的「盒飯耳光」……當我看到女主滿臉炒飯時,突然很迷茫:編劇,你到底想表達什麼價值觀?這就是給00後看的「定製版虐戀」?
再說演員,2020版《半生緣》,顧曼璐原本是被生活所迫才去當舞女的,好嘛,看到劉嘉玲演的版本,我回回都覺得她能「一統整個上海灘」、軍閥青幫都不服不行的那種;如果說「姐姐」演成了女大佬,那原本柔弱可憐的「妹妹」則被蔣欣演成了健壯的女勞力,感覺下一秒她就能戴著小紅帽去十六鋪碼頭扛大包……
對此,蔣欣表示「我們是演員,我們適合演所有的角色。」真不懂蔣欣這股子自信是從哪兒來的。但至少,我懂了為何近幾年的大陸翻拍劇總這麼爛,說白了,就是對觀眾缺少敬畏之心。少了這份敬畏的約束,才有了主創們在毀經典時的迷之自信、肆無忌憚。
3鑑於不少同行「孜孜不倦」地作妖,原本不受肯定的翻拍劇,正在悄然逆襲,就比如張紀中當年擔任製片的《笑傲江湖》,又名「李亞鵬版」、「央視版」、「2001版」。有TVB呂頌賢的96版珠玉在前,李亞鵬這部當年被群嘲地「體無完膚」,2008年還只有5.5分。
但是,也許是豆瓣打分的主力軍變了,也許是觀眾見識了「沒有最爛、只有更爛」、態度悄然轉變了,隨著於正版、2018版《笑傲江湖》的播出,張紀中的2001版評分逐漸走高,時至今日已達8.3分,與呂頌賢版僅剩0.2分的差距。
而張紀中版的《天龍八部》也大致如此,看了鍾漢良演的「煤球版」喬峰、韓國歐巴版的段譽,觀眾可能覺得張紀中那版至少可以洗洗眼睛。
既然張紀中翻拍的劇能在20年之後「翻身」,那眼下這些翻拍爛劇有沒有可能也鹹魚翻身呢?不好說,但大概率不會,黃曉明版的《鹿鼎記》製片人同樣也是張紀中,但12年過去了,還是沒及格,再次證明,雖然時代在變,觀眾的口味在變,但觀眾對「油膩」、「猥瑣」和「沒演技」的討厭,從來沒變。
我在整理資料時,無意中看到1993版《包青天》的一則短評:
毫不誇張地說,許多80、90後的三觀,或多或少被童年電視劇塑造過,尤其是金庸老爺子的劇。作為一名純正的90後,我的很多同齡人對武俠的情結、對江湖的嚮往,是從83版《射鵰英雄傳》裡,黃蓉那脆生生的一句「靖哥哥」開始的。
我看83版《射鵰》差不多是在00年前後,當時對黃蓉喜歡地不得了。當我媽小心翼翼地告訴我,其實現實裡翁美玲早已去世,那一瞬間的難以置信,和隨之而來湧上心頭的難過,我至今記得。演員已逝,但她的經典作品卻永遠為人所懷念,這是近幾年的翻拍劇做不到的。
後來朱茵版、周迅版、林依晨版、李一桐版的黃蓉也都能看出演員對角色滿滿的誠意。但可惜,如今,資本用「砸錢」的方式將翻拍的爛劇硬餵給觀眾;導演、製片、編劇們則仿佛「弄弄子」上身,普遍認為00後好欺負,總想著隨便糊弄了事;演員呢,揣著一張張像在福馬林裡泡過的臉和「陳年演技」,自以為買點熱搜就能隨便挑戰經典角色,無知和狂妄自大到令人唏噓……
這些專注於毀經典的主創們一邊糟蹋著「前浪」的美好情懷,一邊歪曲「後浪」正在形成的三觀,然而他們不在乎。對他們這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表現,我們希望觀眾的罵聲能再猛烈一些。
(實習生Infin對此文亦有貢獻)
原標題:《40年100多部翻拍劇 最毀經典的竟是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