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實際上是四國鼎立,並非三國爭霸

2020-12-14 獨行浪子8

《三國演義》無疑是一部非常成功且經典的小說,它將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的崢嶸歲月,表現地淋漓盡致。不知有多少人是通過這本小說才了解東漢歷史的,它的出現使原本遠離我們的那一段歷史,變得更加耳熟能詳起來,可小說只是小說,終究不是真實歷史。

例如為了突出劉備的形象,羅貫中在很多細節上對劉備書寫得有所保留,幾乎把所有的神化和誇張的手法,全部形容到了諸葛亮身上等等,其實裡面很大部分是與歷史有出入的。為了更好地突出魏蜀吳三國的爭鬥,羅貫中還故意將東漢末年第一個稱帝的國家抹去了,這個國家便是立國48年的——燕國。

公孫度的地盤「遼東」

雖然很多人會感到難以置信,畢竟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從未提及過第四個國家,然而這第四個國家卻真實存在,並且他還是稱帝最早的諸侯國,下面就跟獨行一起好好了解一下,這個第四個國「皇帝」——燕國公孫度!

說起燕國,其實它歷史比劉備的蜀國還要久,其開國君主叫公孫度,乃是東漢末年稱霸的群雄之一,早年曾擔任過尚書郎和冀州刺史,後被免官由同鄉徐榮推薦,投奔董卓當了其麾下的遼東太守。公孫度這個人能力非常強,出任遼東後第一件事情便是打擊當地的豪強勢力,深得民心。

隨後幾年裡他執法嚴厲,牢牢將遼東地區的統治權掌控在自己手中,還沒幾年便大有要脫離董卓,自立山頭的意味。後來董卓被呂布所殺,其麾下黨羽樹倒猢猻散,公孫度便更加肆無忌憚起來。公元190年,公孫度索性自己建國,改國號為「燕」,做起土皇帝來。

公孫度

之後公孫度為了擴大地盤,東徵高句麗、西伐烏恆、越海取膠東半島北部東萊諸縣,不出幾年燕國一下子壯大起來。而當時群雄都將眼光對準了中原地區,而遠在遼東的燕國,根本就無人顧暇,只有地處北方的曹操怕公孫度背後捅刀,特意以傀儡天子漢獻帝名義下詔,給公孫度封了個「威武將軍」。

獲封這個稱號,公孫度並不怎麼開心,他早就視自己為天子,區區將軍自然不放在眼裡。不過政治手段強硬的公孫度並沒有在位很久,燕國建立14年後,公孫度便撒手人寰,隨後其兒子公孫康繼位。公孫康顯然沒有他老爸這麼能幹,唯一拿得出手的一件事,便是將袁紹藏匿在遼東的兩個兒子殺掉,用其首級去巴結曹操。

曹操收到首級非常開心,便假天子手下詔封公孫康為「左將軍」,比起公孫度的不屑一顧,公孫康對這個稱號倒是欣然接受。而公孫康沒有搞清楚的一點是,他和曹魏並不是上下級關係,而是盟國關係。曹魏當時和吳蜀兩國打得焦頭爛額,此時兩國關係的主動權完全在燕國手中,但公孫康最終礙於曹操威名,以至於畏手畏腳失去良機。

後來諸葛亮也病死五丈原,北伐大業宣告失敗。吳國也不成氣候,魏國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對付燕國,於是公元238年6月,魏國派出司馬懿率大軍出兵遼東,意在拿下燕國首都襄平。當時燕國皇位也已經傳到了公孫康兒子公孫淵手裡,他比公孫康更加無能,魏國大軍剛到,他便開門投降了。

不過司馬懿還是沒有放過他,進城後立馬將其誅殺,公孫家族的燕國也徹底消失在歷史上,從190到238年,存在了48年。比蜀漢立國時間還要長。之所以說是三國鼎立,而燕國很少被人提及,可能是因為公孫家族並無圖謀中原的野心。

它極少參與中原事務,只想著偏安一隅。再加上它雖然建國最早,但也是東漢末年最小和最早被滅的國家,再加上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直接將其「雪藏」後,這個燕國就直接被人們忽略掉了。

以我的角度看世界,

以你的感觀了解我。

我是作者獨行浪子!

不聊娛樂八卦,不一味灌心靈雞湯。

只分享最真實的故事,輸出最直接的觀點。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我每天會不定時更新。

創作不易,感謝各位閱讀。

相關焦點

  • 東漢末年四國鼎立,為何羅貫中卻只寫了魏蜀吳,另一個國家是哪?
    許多朋友都知道,東漢末出現了三個國家,即鼎立的魏蜀吳。但三國爭雄天下時,仍有一國,即東漢末,四國鼎立。遼東的第四個國家是燕國,這個被忽視的政權。漢末四國鼎立,為什麼羅貫中只寫魏蜀吳,燕國就不值得稱道了?漢末,燕國首先割據一方。公元190年,公孫度建立了燕國,比其它三個國家都要早;公元220年是魏國,221年是蜀國,229年是吳國。
  •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為何羅貫中卻只寫魏蜀吳,被抹去的是哪國?
    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我國三國鼎立時期是指公元220-280年,中國漢朝和晉朝之間的一段歷史,此時中原大地上魏蜀吳三國互相徵伐,最後被司馬氏家族統一歸於晉朝。其實在這段時間中,在我國的國土中還是有一個國家其實也是存在,就是公孫度建立的東國。
  • 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一念之差改變歷史,否則三國鼎立不會出現
    ▲三國鼎立形勢圖在中國歷史上,文明制度的升級是大勢,非人力可以逆轉。然而促進歷史發展的「天命」落到誰身上,卻是可以人定,即誰有能力肩負歷史責任,就可以成為推動歷史發展的大人物。在這種人力可以操作的「小勢」中,人的作用會被無限放大,一些小人物都會產生重大影響,比如徐州陳登,幫助曹操扭轉戰局擊敗呂布,重新奪回兗州根據地;東吳將領馬忠,設伏抓獲關羽,蜀漢失去荊州;這兩人沒有登上歷史舞臺前,鮮為人知,但他們聲名顯露時,直接影響三國歷史的走向。今天子淵要向大家介紹的刺客劉平,就差點兒使三國歷史發生重大轉折,如果他狠心一點,或許不會有三國鼎立的局面出現。
  • 三國文學之蔡邕:東漢末年公認的文學大家,為何歷史知名度不高?
    如果要了解三國文學的發展,就不可能不了解東漢末年的文學概況。公認的三國上限是公元184年,也就是黃巾起義爆發的那一年。而在文學史上,三國文學的上限則不好講,一般把東漢大文學家蔡邕被殺的那一年(公元192年)當成三國文學的上限。
  • 2020CJ新遊《帝國神話》首曝:東漢末年三國題材,冷兵器騎砍作戰
    作為一款國產端遊,《帝國神話》面向的是全球市場,預計在2021年在Steam發行,遊戲採用東漢末年為時代背景,而戰鬥方式則是類似於《騎馬與砍殺》那樣的冷兵器對戰。東漢末年三國題材的生存遊戲,再融入騎砍的作戰方式,讓這款遊戲看點十足。根據曝光資料顯示,《帝國神話》並不是類似於那些以武將為核心的傳統三國遊戲,反而更像是一個全新類型的三國題材遊戲。
  • 並沒有被遺忘的交州,聊一聊東漢末年交州軍閥的興衰
    相對於其他州郡來說,東漢時期的交州可能存在感要弱一些。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它在東漢的極南,距離中原地區太懸遠;其次在民俗上當地人對東漢朝廷的統治也沒有太多歸屬感,管理非常不便,生產力也不高。不過交州也並非一個完全被遺忘的地區,和中原地區的戰亂還有一些絲縷的聯繫。那麼交州地區發生過哪些戰爭,又存在過哪些軍閥呢?
  • 三國志11黃巾起義時,三國大佬都在做什麼?劉備原來並非在賣草鞋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率先向朝廷發難的便是以張角為首的張氏三兄弟所發起的黃巾起義,這場起義雖然失敗,但為了鎮壓起義導致東漢兵權失散,群雄割據,此時的漢室其實早就名存實亡了。不過各位最後也都知道奠定新王朝的是曹操、劉備和孫權三人,而在黃巾起義的時候,三位將來的大佬又都在做什麼呢?
  • 東漢末年漢江南岸中廬縣屬南陽郡管轄證據確鑿
    南陽郡管轄陰、酇、筑陽、山都《後漢書》記載明確,關於山都縣以東,南漳縣以北,鄧縣隆中以南、以西的中廬縣東漢末年屬南陽郡管轄,「南陽宛城說」予以否認,他們認為沔水是南陽郡和南郡的分界線,中廬縣在漢江南岸,南陽郡沒有管轄過中廬縣,南陽郡在東漢末年到底管轄沒有管轄過中廬縣,其實歷史早就有答案
  • 東漢末年名士修煉手冊:成為一個名士,需要哪些素質?
    在東漢末年時期,名士這支力量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名士不能以職業或者階層論之,上到朝堂重臣下到野見布衣,上到高門貴胄下到寒門子弟都可以成為一個名士。名士在東漢末年有著非常大的話語權,即便沒有走入仕途參與政治,卻仍然可以發揮他們本身具有的影響力,從而幹涉政治。那麼東漢末年的名士身上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 東漢末年,三國打成了一鍋粥,卻為何偏偏沒有外族入侵發生?
    到了一個王朝的末期,一定會遭到周圍少數民族的覬覦,元,清,五代十國等等都是例子,那麼為何東漢末年那麼亂,中原卻沒有遭到外敵的入侵呢?曹操統一北方,極大地促進了歷史的發展。三國時期雖然局勢動蕩,但是中原地區始終都是漢人的部隊打來打去,曹操徵討烏桓解決北部邊疆問題,諸葛亮七擒孟獲基本解決西南問題,西北方向再有西涼鐵騎,所以中原亂成一鍋粥,也並未遭到外敵入侵。從某個角度來說,孟獲和袁紹就變相的成了犧牲品。
  • 社會輿論的力量,東漢末年的特殊群體——名士,擁有怎樣的影響力
    在漢末三國時期,有一個看上去沒有什麼用,但是對社會的影響力相當高的群體,就是名士。平心而論,很多名士手中並沒有政治、經濟或者軍事上的權力,也未必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他們卻能得到其他人的尊崇甚至忌憚,上到曹操這樣的軍閥,下到黃巾軍這樣的流寇。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名士這個特殊群體的社會影響力。
  • 英文名亮瞎眼《三國列傳》獨一無二
    東漢末年,戰爭四起,對於這個戰亂的時代,不論是小說、電影還是電視劇等等,都有各種不同的描述和刻畫,每一個版本都有不同的一面。我頂網《三國列傳》也是如此。由我頂網獨家代言的《三國列傳》,立志把一個真實的三國還原到玩家們的眼前,為此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同為連年混戰,為啥戰國沒像東漢末那樣人口銳減?戰爭與戰亂不同
    但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戰國持續近200年,但中原人口仍處於緩慢增長中;而東漢末年,卻號稱十不存一、白骨遍野,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很容易理解:東漢末年是戰亂,而戰國只是戰爭年代,並不是戰亂時代,這兩個概念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 東漢末年,何進與袁紹密謀誅殺宦官時,何太后為何反對?
    當然,這也激化了東漢末年外戚和宦官之間的矛盾了。在此基礎上,袁紹認為只有殺掉所有宦官,才能免除後患。但是,何進報告何太后,但何太后卻不同意,何進也就不敢違背太后意旨。值得注意的是,大將軍何進和何太后之間,是兄妹關係,這兩人本該團結一心,卻在誅殺宦官這一問題上發生了重要分歧。那麼,問題來了,東漢末年,何進與袁紹密謀誅殺宦官時,何太后為何反對?
  • 管輅給師父算卦,無意間算出一樁命案,體現出東漢末年的殘酷
    管輅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方士,非常精通佔卜之術。在《三國志·魏書·方技傳》中有篇幅不短的傳記,還有《輅別傳》的補充,可以說是神乎其神。其中記載了管輅算命的一個案例:管輅給自己的師父算卦,結果發現一樁人命案,體現出東漢末年的殘酷。那麼這是怎樣一樁案件呢?
  • 三國官制曹魏篇,與東漢相比,曹操等人做了哪些改變?
    說到三國的官制,魏國最為完善。不過曹魏的政權體制建設和東漢、吳蜀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曹魏曾長期控制東漢朝廷,以朝廷的名義號令四方。曹操在東漢朝廷之外,還有一個屬於自己獨立控制的政權機構,一般稱為霸府。所謂霸府,是名義上從屬於中央政府,但又實際控制中央政府,並代替中央政府行使權力的政治軍事集團。
  • 羽扇綸巾的周瑜,不要被小說帶跑偏,沒有他就沒有三國鼎立(上)
    也就沒有後來的三國鼎立了。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 。東漢末年名將,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實際上出身世家大族。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範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
  • 一場三國之爭,竟然死了4200萬人,三國不僅是亂世,更是人間地獄
    今日筆者將帶你去看看三國時三國到底死了多少人,看看我們眼中豪傑並起,群雄爭霸的三國,在歷史上到底是怎樣的景象,再看看那個時代繁榮背後的落寞。有關三國人口問題的研究,歷來是一大難題,學者們對官方記錄的人口變化情況,也有不同的看法。
  • 六本穿越+秦漢三國歷史小說,作者筆力雄健,考據詳實,爭霸爽文
    神話版三國墳土荒草1321 萬字連載魔改三國,此書文筆優良,創意優秀,爽點極多.可能因為作者是個女生的關係,和其他男作者寫的三國類小說比起來,人物的性格更加充實,總有種萌萌的感覺。歷史類謀士文,劉備方謀士,男主穿越,引入內力與精神力,使得三國爭霸更加精彩!。有人看到劉備就棄書。這本為君主養成,不一樣的劉備。讓我覺得灰常喜歡。陳曦陳子川,性格淡定懶散懶惰(有點馬虎??→_→沒錯就似這樣)但認真起來也很可怕,子川同學老是說隨便一個有著幾千年底蘊現代思維的人可以做到他那樣,表示臣妾真的做不到啊!!!!獨一無二的子川。
  • 魏蜀吳三國從地圖上看是差不多大的,為何說魏國三分天下有其二
    公元220年,曹丕代漢建魏,第一個稱帝,存在近四百年的漢朝政權滅亡,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國號吳,由於開始三國正式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