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節奏飛快而浮躁的時代,藝術卻被很多人不認可,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上層人物的精神享受,普通人只求生存認為藝術可有可無。上一篇我們就講到,這種思想是非常不對的,因為藝術是一種反映社會的思想形態意識,是不分高低貴賤的。而現代藝術,不僅僅是純粹的意識形態,也不再完全從屬於上層建築。
藝術與社會的關係非常微妙,藝術反映社會的現實,社會的發展促進的藝術的進步,同樣藝術思想的進步也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發展,可以說是相輔相成。
例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直接反映了我國北宋時期社會經濟的繁榮康盛,是藝術影射社會的直接形態。
又如今年的疫情,世界人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多少痛心的離別。為打這場惡戰,政府、社會、人民又做出了多大犧牲。醫護人員、警察、建築工人等來自各行各業的人都在為同一件事努力。
有的人只是普通人,可以為國家出力所能及的一份力;而有的人身份顯赫,不作為甚至危害他人安全,在災難面前,人性暴露無遺。
後面一定會出關於這場災難的電影、電視劇、紀錄片等。各行各業的人用不同的藝術形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攝影師會用雙手記錄每一個難忘的瞬間,畫家會用畫筆畫出可愛的人民,歌手會唱出黎明前的黑暗與希望,演員會聲情並茂的演繹感動的每一瞬間,等等等等。藝術不分貴賤,它雖會以不同的形態出現,卻寄託了無數人對同一事件的情感。
為什麼我們有時聽歌會流淚,看電影會產生共鳴?因為這些藝術作品,都來自於我們最真實的生活和情感啊,它們記錄著這個世界所有的喜怒哀樂,並給予我們走向美好未來的信心啊。
下篇我們講:藝術來源於生活,我們為何還要專門去學習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