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館主題日前公布,澎湃新聞獲悉,「院兒——從最大到最小」(Yuan-er,a courtyard-ology: from the mega to the micro)為本屆中國國家館的實施方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張利擔任2020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的策展人。策展團隊提出,通過「院兒」這一傳統的人居建築形式,從氣勢磅礴的紫禁城到平凡日常的胡同鄰裡,聯繫起古今中外的建築線索,探索人類共居的多種可能。
2020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我們如何共同生活?」為主題,從2020年5月23日持續至2020年11月29日。由於義大利目前疫情嚴重,目前尚不知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是否會受影響,此前,第17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的新聞發布會移師官網、
臉書和推特,改為在線直播、雲端發布。
第17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各國國家館主題於2020年2月27日公布,本屆中國館策展人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張利擔任。策展團隊提出的「院兒——從最大到最小」(Yuan-er,a courtyard-ology: from the mega to the micro)為本屆中國國家館的實施方案。
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館效果圖 第一部分:「共同理解I」 ——靈感與幹預(圖片來源:簡盟工作室)
本屆威雙中國國家館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組織實施,將於2020年5月23日至11月29日在威尼斯展出,展覽將在故宮博物院等機構的支持下,匯聚近150位中外優秀建築師的作品。
第17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總策展人哈希姆·薩爾基斯(Hashim Sarkis)提出的總主題「我們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旨在探討建築如何促進人與人的平等、溝通與融合。
哈希姆·薩爾基斯
薩爾基斯曾表示,展覽將關注建築師作為「熱忱的空間契約召集者與管理人」的角色。參加各個國家館展覽的建築師們需要著眼於如何滿足對於更具包容性的社會住房和城市連通性的需求。
張利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公布了其對中國國家館主題的闡釋:「它自然得讓我們聯想起一個最熟悉的原型:『院兒』——由多個家庭同時居住的院落。在中文的語境裡,『院兒』有著特殊的意義:它既指這種院落的空間形態,又指在這種院落中居住的人的共同體——院落社區。」
「院落是一種充滿活力的共同生活原型,它跨越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歷史時代,長盛不衰。『院兒』還一直是中國所有傳統城市肌理和社會結構的基本組成單元,遍布於從最大到最小的各種城市建築案例中,從氣勢磅礴的紫禁城到平凡日常的胡同鄰裡。它不僅記載著過去的理念,更持續激發著當代建築師與藝術家的精彩探索,為我們共同的未來提供著啟示。」
雪中紫禁城,2020
2020年適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其圍合出的「院兒」又是中國古代建築院落空間的代表。這些無疑為本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國家館提供了特別的契機。故宮博物院也作為本次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的學術指導。
據介紹,中國館是一次圍繞「院兒」這一主題的學術質詢。為什麼「院兒」過去能、現在也能、未來還將能讓東南西北、三教九流的人彼此親近?究竟是什麼樣的身體—空間編碼,使得真正具有凝聚力的城市社區能夠在一個又一個院兒的基底上生成?院兒所承載的傳統智慧將如何施惠於我們當下的建築與空間思考,進而使人們更好的共同生活在一起,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
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館效果圖 第二部分:「共同理解II」——經典與詮釋(圖片來源:簡盟工作室)
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館效果圖第四部分「共同感受」——聽院兒(圖片來源:簡盟工作室)
在中國館中,這一學術質詢將通過五個部分加以呈現:第一部分 「共同理解I」 ——靈感與幹預,邀請在中國執業的優秀建築師通過在平板電腦上的視頻,講述與「院兒」相關的靈感和設計。第二部分 「共同理解II」——經典與詮釋,由6個中國傑出建築師與6個權威歷史學者通過全息投影剖析經典傳統案例、構建當代詮釋。第三部分 「共同設計」——我的院兒,由 AI 藝術家何宛餘通過算法訓練計算機對 6 個中國先鋒建築師的語彙進行深度學習,製作智能設計引擎,幫助觀眾設計自己的院兒。第四部分 「共同感受」——聽院兒,由聲音藝術家朱哲琴創作的大型聲音裝置將觀眾帶入一種全新的旅程——「院兒」的感官體驗。第五部分 「共同治癒」——每個人的故事廊,在中國館外的現實的院兒——小花園裡,在一個涼廊中分享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間發生的線上線下的普通人的生活故事。
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館效果圖第五部分「共同設計」——我的院兒(圖片來源:簡盟工作室)
據悉,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國家館部分將有63個國家參展,包括首次參展的格瑞那達(Grenada)伊拉克(Iraq)和烏茲別克斯坦(Uzbekistan)三個國家。國家館將分布在綠城花園(Giardini)、軍械庫(Arsenale),以及歷史悠久的威尼斯市中心涼亭。由泰斯·德爾·韋爾吉尼(Tese delle Vergini)設計的軍械庫義大利國家館將由阿里桑德羅·梅利斯(Alessandro Melis)策展,由義大利文化遺產和活動與旅遊部,當代創意總局支持和推廣。美國館由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的保羅·安德森(Paul Andersen)和保羅·普雷斯納(Paul Preissner)共同策劃。
威尼斯雙年展總部 Ca' Giustinian 宮殿
在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中,德國館以「2038」為題,構想從2038年的未來回顧過去——也就是我們所處的現代。因此,展館構想了一個「新寧靜」時代的全新世界觀,並講述了「一個一切都非常順利的故事」,一個沒有戰亂的假象未來。
通過一系列電影的講述,「2038」展館展現了一個虛構的世界觀,描述了一個擁有全民醫保的自由主義烏託邦,擁有強健的經濟,改進的收稅制度,國家支持的對氣候變化的研究,以及與改進政治相關的其他成果。展館描述了這個完美世界的可能性,以及對我們今後如何共同邁向未來的暢享。這些電影故事涉獵很多領域:以建築、藝術、經濟、生態、文學、哲學、科學和科技等領域的專家知識為基礎。
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是一個擁有百年歷史的藝術節,是歐洲最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於1895年創立。威尼斯雙年展在奇數年為藝術雙年展,在偶數年為建築雙年展,展覽一般分為國家館與主題館兩部分。主要展覽的是當代藝術和建築藝術。自1980年,開始舉辦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來,這裡聚集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築機構、建築師、建築策展人、建築評論家與媒體,具有極強的影響力的形象傳播性,提供了足以吸引世界矚目的平臺。
由於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義大利此前在當地時間2月27日進行了一場線上發布會並宣布第17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 di Architettura)在很大程度上仍將按照原計劃於2020年5月23日至11月29日舉行。本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還將於2020年3月2日(柏林)、3月4日(巴黎)、3月9日(紐約)、3月12日(波士頓)、3月26日(貝魯特)舉辦多場全球發布會。
(本文綜合自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ArchDaily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