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看起:在「園林」裡做一場遊戲

2021-01-09 澎湃新聞

2019年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定於當地時間5月11日開幕,目前各個國家館均已布展完畢,並可接受觀展。

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分為軍械庫和綠城花園兩個展區,中國國家館的展場位於軍械庫展區最深處。

中國國家館的主題為「Re-睿」,

中國館策展人吳洪亮此前在採訪中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藝術本身是很開放的,我確實也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時代。各種藝術生態在中國都可以找到,倒退100年,那時候中國面臨的狀況和藝術家的狀況,至少不如今天生活得那麼踏實。」他表示,威尼斯雙年展擁有波瀾壯闊的故事,而中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歷史也很曲折。

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為「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總策展人拉夫·魯戈夫(Ralph Rugoff)表示,這其實是一場「沒有主題的主題展」。而對於如何回應這樣的「主題」,中國館策展人吳洪亮此前在採訪中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參展藝術家包括陳琦、費俊、耿雪、何翔宇,「威尼斯雙年展擁有波瀾壯闊的故事,而中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歷史也很曲折,「包括我們今天做這個展覽也遇到太多的困難,我還是充滿希望,儘量做到別讓大家太失望。」

威尼斯外景

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外景

事實上,此次中國館的主題「Re-睿」正是源於對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的再思考。所謂「有趣的時代」放在21世紀上半葉的今天,的確是有所指的。從媒體的信息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每一個「我」都或多或少感受到人類仿佛開始面臨所謂的「新問題」。「面對今年的主題,我最開始想到的是,過往的人類面對新的問題是怎麼做的?在找到下一步的支撐前,是什麼促使他邁出那一步?」

吳洪亮

面對已然步入的這個「有趣的時代」,中國館以「Re-睿」來回應。「Re」是西方多種語言詞彙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前綴,有「回、向後」之意,給後綴的詞彙構成一個往前回溯的動勢。中文裡的「睿」則與之讀音相似,它的意思是智慧——面對今天的新問題,回眺或許才能獲得由「Re」及「睿」的洞察。因此,吳洪亮希望通過展覽虛擬與現實世界的兩條線索,營造一段讓觀者回歸本心的路徑。展廳的空間節奏如同一幅中國畫的立體長卷,它的有趣之處在於不能一覽無餘,時而逼仄,時而豁然開朗,觀眾可以漫步其中進行體會。

陳琦《時間簡譜》,圖片:雅昌藝術網

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分為軍械庫和綠城花園兩個展區,中國國家館的展場位於軍械庫展區最深處。在威尼斯曲折的巷子和錯綜的水道橋梁之間穿行很容易迷路,藝術家費俊利用手機App創作了作品《睿尋》,將威尼斯的橋與導航功能相結合,不僅可以遊戲般體會人類過往創造中「橋」的相似,更能指引觀者去往中國國家館方向。走進中國國家館後,觀者首先必須穿過一條狹長的通道,這條通道的右側是軍械庫歷史建築古老的斑駁磚牆,而左側是一個與觀者互動的,正在成長中的虛擬世界。

《睿·尋》效果圖

《睿·尋》是一個為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創作的基於地理位置的應用程式作品,觀眾可以在手機上下載藝術家開發的應用程式,在威尼斯水城裡搜尋並體驗藝術家「移植」在當地橋梁上的來自中國的橋梁。《睿·尋》通過關聯形態類似的橋梁,既展現了兩個文明之間的相通性,又呈現了兩個地域之間的差異性。

《金色之名》耿雪2019 視頻截屏19/ 攝影:劉大鵬

走過歷史滄桑與未來感對望的部分,是一片開闊的小廣場,走上廣場一側圓拱形的小橋,可以站在整個展廳的制高點俯視藝術家耿雪的《金色之名》,這是一件影像裝置作品。整個影片主體在黑白世界中呈現出這位女性藝術家對生命初始與輪迴的關照。而在結尾時一艘金色的船,從黑白影像的虛空中漂來,呼應著地面上幾朵金色如「水花」、如「臍帶」的裝置,其中的影像是一個金色的人漂浮、分解、羽化……「她的特別之處除了敏感、完成度強以外,我覺得她會有一種能量,這個能量其實是我們這麼多年所忽視的——關於敘事的能量,」吳洪亮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曾這樣評價他對藝術家耿雪的看法,「很多藝術如果放在大的敘事裡面,它可以進入更強悍的一個歷史。我們在認知藝術的時候會發現,有些問題要更本真,講故事就是一個永遠不會落幕的方法,包括電影,包括舞臺的戲劇。」

《金色之名》耿雪2019 視頻截屏19/ 攝影:劉大鵬

藝術家陳琦的黑白水印木刻作品《2012生成與彌散》巨大而寫實,其靈感則來自中國傳統。觀者走近它,會感覺融入其中,身心蕩漾。

陳琦《2012生成與彌散》

藝術家何翔宇的裝置作品《我們所創造的一切都不是我們自己》將身體內部的觸覺感知外化,他用舌頭碰觸上顎,再將觸覺感受到的形狀轉譯出來做成鑄銅雕塑,數年間像日課一樣持續完成這種身體知覺的可視轉化。觀者可以坐下來,觸摸那些雕塑,達成與藝術家觸覺的共知。藝術家何翔宇對此次展覽的主題「Re-睿」,理解為一種回歸內心的景觀。關於此次的作品,目前正在製作階段中,他希望觀眾能夠在現場去觸摸、去感官自己的內心世界。

何翔宇的裝置作品《我們所創造的一切都不是我們自己》,圖片:雅昌藝術網

此時,正是觀者體會這個園林空間妙處的時候。經過拱門回到耿雪作品的小廣場,也可以折返到橋下的出口,右拐,斑駁的光影從頭頂蝕刻的曲折洞隙裡灑下,這是藝術家陳琦的空間裝置《別處》。這些光影的形態來自古書被書蟲咬噬的蟲洞,隱喻著人類文明與自然力量的衝突與和諧。走出這條光線幽暗的巷子,天光大盛,隨即進入了中國國家館的室外展場,花園的草坪上一隻淡粉色的巨大盒子,盒子內部卻是陽光穿過「蟲洞」投影出的虛靜空間,它是送給觀者的一份來自中國的禮物,可遊可居。

陳琦《別處》

吳洪亮是北京畫院副院長、齊白石紀念館館長,他在北京畫院的主要工作是20世紀美術史研究,因此,他的策展通常被認為是以中國傳統為主。但是,吳洪亮認為,無論是傳統還是當代,其實並沒有太大區別,「我做80後、90後藝術家的展覽,跟我做齊白石、李可染、做明清山水人物畫的想法和方式是完全一樣的,」吳洪亮說道。而在此次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策展中,他對於不同的媒介進行了融合,「我並沒有在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做一個新的展覽,我覺得可能我這十年都在做一個展覽,就是通過我對中國傳統的學習,和對於今天當代藝術發展、包括我周邊當代藝術家的了解,一直在把他們進行一次有效的融合。」

中國館展覽現場

另一方面,吳洪亮在採訪中表示,中國的文明給了他很大的啟發,「包括中國人的手卷、冊頁,這些很傳統的思維創造。所以我把這樣一種理解融入了對藝術家作品的一種支撐或者表達。」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中國館展覽運用許多高科技的東西,而在吳洪亮看來,這其中蘊含了「技」與「道」的關係,「所謂的技難道不是道?比如說費俊思考他的作品時候,他的思維就是所謂的『虛擬實境』,這就是他的『筆』。就跟中國畫畫下去以後,那一筆下去,可控和不可控之間,其實不可控才是藝術的妙處。」吳洪亮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

何翔宇裝置作品《我們所創造的一切都不是我們自己》

「我不希望大家覺得當代藝術就是抽象,就是看不懂,」吳洪亮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說道,「比如這次,中國國家館所在的位置很讓人不愉悅,它在最末端。我就設置了一個方式做一種引導,讓大家可以開開心心走過來。」這似乎也呼應了總策展人對於此次雙年展的期望,即展覽在引發批判性思考的同時,應該確保「愉悅性」,「我試圖達到的展覽空間的感覺是,觀眾走進展廳,不會覺得很東方符號、很中國符號,而是覺得作品與建築物完美地融合;觀眾不會覺得我在搭一個中國的飛簷,或者園子。但是這個空間的內核邏輯——比如說中國園林的空間邏輯,是在裡面的。中國的園子不是安放身體的,沒有人會因為沒地方住才造園子,而是要用這樣的空間來提示自己、啟發自己、安放自己的心理。園林其實是個心理空間。因此,在這個展覽裡,我想把園林的這種心理空間運用起來,」吳洪亮在威尼斯接受採訪時說道。

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搭建方案

此次中國館的四位參展藝術家中有兩位是「80後」,年齡上相對年輕。被問到如何將風格和理念各異的藝術家作品組成一個整體,吳洪亮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第一個支撐就是回到人本身,其次是回到一個文明的共同的發言狀態,然後再回到生命。「還有,我覺得很多我們今天能得以交流的那些共同的東西,其實就是在各自的文化中,比如說威尼斯的水跟蘇州的水、威尼斯的橋和紹興的橋、我們的烏篷船和他們的船等,」吳洪亮說道,「我們總有一個生存的共同理由,那個理由是我關心的,然後這個理由用藝術家的方式闡釋之後,你會發現原來我們是可以溝通的。」

相關焦點

  • 54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作品在京展出
    以「瀰漫」為主題的中國館在今年第54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國際美學協會主席卡特和國際藝術史協會主席安德森教授都認為中國館是本屆威尼斯雙年展最好的部分。由於本次展覽的作品不僅與視覺有關,而且與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有關,不去現場的觀眾很難對中國館的作品有全面的感受。
  • 2020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從「大院兒」到「小院兒」
    第17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館主題日前公布,澎湃新聞獲悉,「院兒——從最大到最小」(Yuan-er,a courtyard-ology: from the mega to the micro)為本屆中國國家館的實施方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張利擔任2020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的策展人。
  • 威尼斯雙年展,「有趣時代」的一場景觀盛宴
    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如約而至,會期長達半年,於今年的11月24日結束。「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是這一屆龐大藝術盛事的主題。威尼斯雙年展主場館威尼斯雙年展一般分為國家館與主題館兩部分,主要展覽的是超現代藝術。其中威尼斯電影節是威尼斯雙年展的一部份。除此之外,還有21個由該屆策展人拉爾夫·魯戈夫精心挑選的平行展覽在威尼斯城同期展映。
  • 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以「Re-睿」回應「有趣的時代」
    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將於2019年5月11日至11月24日舉辦,主題為「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3月27日,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策展人吳洪亮攜手藝術家陳琦、費俊、耿雪、何翔宇,發布展覽主題「Re-睿」及參展作品。
  • 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回國巡展:34組展品呈現園林式場域
    2019年5月,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舉行,本屆雙年展的中國國家館的主題為「Re-睿」,展覽的策展人為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參展藝術家為陳琦、費俊、耿雪、何翔宇。從12月22日開始,以「Re-睿——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為名、第58屆威雙展中國國家館參展作品於嘉德藝術中心首展。
  • 若想生活在「有趣的時代」,來威尼斯雙年展
    以藝術之名,走進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常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無數遊客,這其中就包含著諸多作家、藝術家。所以,天然具備文藝基因。威尼斯雙年展已有超過一百二十年的歷史,在世界三大藝術展中最為悠久。隨著2019年雙年展「願你生於有趣的時代」的開幕,這些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藝術作品,連同到場的藝術家、工作者,以及不同文化背景或目標的遊客們,都將成為這座有著悠久歷史和藝術傳統的水城鏡像裡的種種審美元素。
  • 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巡展首站在京開啟
    「Re-睿——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巡展」首站於12月21日下午在北京嘉德藝術中心開啟。展覽展出了藝術家陳琦、費俊、何翔宇、耿雪的34組作品,涵蓋裝置、影像、版畫、雕塑等不同的媒介類型,在威尼斯中國館的作品之外,增加了藝術家的重要代表作品,以期更加全面地展示藝術家的創作脈絡。
  • 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主題公布
    新京報訊 (記者彭雅莉)近日,「第16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國家館」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宣布第16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的方案徵集工作自2017年7月正式開啟,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副院長李翔寧提交的策展方案「我們的鄉村」確定為本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國家館主題。
  • 中國藝術家扎堆威尼斯雙年展 主題闡釋中國變化
    6月1日至11月24日,第55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在威尼斯舉行。互動性拉近欣賞藝術的距離威尼斯雙年展(LaBiennalediVenezia)是一個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藝術節,是歐洲最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本屆雙年展總策展人馬西米諾將主題定為百科宮殿,通過該主題希望呈現一種如同百科全書式宮殿般的當代藝術與歷史傳統的融合。
  • 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主題發布
    本報北京3月27日電 (記者馬蘇薇)第五十八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展覽將於5月11日至11月24日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辦,主題為「Re—睿」,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組織實施。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的主題是「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中國國家館作為彰顯中國文化主張和文化自信的國際平臺,將新技術融入中國藝術的傳統邏輯,以更加包容開放的姿態面對藝術與時代、藝術與大眾的互動關係,展現中國藝術的巨大活力。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來源:人民日報
  • 成都藝術迷洋盤了,足不出戶就能逛「威尼斯雙年展」!
    包含「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巡展(成都站)」和「工·在當代——中國工筆畫學術邀請展」雙展,在「人文藝術與城市創新」主題下展開的尖端學術論壇以及跨越全齡段藝術工作坊的公共教育,聯合餐飲娛樂、美妝時尚、建築設計、城市文化的多元跨界。
  • 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全世界的未來
    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總策展人:奧奎·恩威佐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將迎來世界範圍內89個參展國的主題館展,綠園城堡(Giardini)、軍械庫區(Arsenale)和威尼斯歷史館區將作為今年雙年展的主要展區44項由非營利性組合和國際機構共同推廣的平行展,也將同期在威尼斯城內展出。奧奎·恩威佐強調,為紀念1974年威尼斯雙年展上各領域藝術家們就1973年智利政變在藝術領域所做出的及時回應及努力,今年雙年展將在坐落於綠園城堡(Giadini)中心館內的展區中舉行跨領域的現場項目。
  • 融創帶你1分鐘了解2020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上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策展人正是剛剛獲得今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的伊凡娜·法瑞爾和雪莉·麥克納馬拉。由她們策展的2018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為「自由空間」,強調在空間中,發生人與建築的交流。,本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各國國家館主題也正式公布。
  • 2020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確認延期至8月底 展期縮短!
    據最新消息,受疫情影響,原定5月23日開幕的2020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將推遲至今年8月29日,但閉幕時間未變(今年11月29日),這便意味著展期縮短為三個月。延期後的官方海報第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為「我們如何生活」,將在威尼斯的綠園城堡(Giardini)、軍械庫(Arsenale)和馬爾加拉堡(Forte Marghera)三個展場舉行,本屆雙年展由黎巴嫩建築師、麻省理工學院建築與規劃學院院長哈希姆·薩基斯(Hashim Sarkis)擔任策展人。
  • [分享]威尼斯建設雙年展資料下載
    瀏覽數:1367 第16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將於2018年5月26日-11月25日在義大利威尼斯展出。
  • 威尼斯雙年展再度推遲,建築與藝術雙年展分別於明年後年舉行
    威尼斯雙年展主辦方當地時間18日宣布,原定於2020年舉辦的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延遲至2021年5月22日至11月21日,而原定於2021年5月舉辦的第59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被延遲到2022年4月23日至11月27日,展期7個月。
  • 中國示範區建築作品將首次現身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中國網4月1日訊 2020年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將在8月29日-11月29日舉行。此次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的主題為「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 (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2020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總策展人哈希姆•薩爾基斯國際建築大師的集聚地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每年都會舉辦「TIME SPACE EXISTENCE」展覽, 該展覽是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平行展覽
  •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因疫情延期三個月開幕,展期也縮短
    事實上,在一周前的2月27日,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辦方進行了一場線上發布會。原定於3月3日在倫敦義大利文化研究所(Italian Cultural Institute)舉行的新聞發布則宣布取消。在發布會上,威尼斯雙年展主席保羅·巴拉塔(Paolo Baratta)明確表示,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在很大程度上仍將按照原計劃舉行。
  •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因疫情延期三個月開幕,展期也將縮短
    事實上,在一周前的2月27日,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辦方進行了一場線上發布會。原定於3月3日在倫敦義大利文化研究所(Italian Cultural Institute)舉行的新聞發布則宣布取消。在發布會上,威尼斯雙年展主席保羅·巴拉塔(Paolo Baratta)明確表示,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在很大程度上仍將按照原計劃舉行。
  • 邊看展邊聽講座,威尼斯雙年展最強觀展攻略來襲!
    全球最頂尖的藝術雙年展,藝術界的奧林匹克 藝術 界的奧林匹克擁有百年歷史的「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位於世界三大藝術展之首,歷年威尼斯雙年展現場圖,圖片來源網絡02.「由Re及睿」,以藝術方式表達「中國智慧」 作為對總主題的回應,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吳洪亮提出了「Re-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