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雙循環」 唱好「雙城記」成都雙流: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

2020-12-23 雲南網

原標題:融入「雙循環」 唱好「雙城記」成都雙流: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中國航空經濟之都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詩人李白曾用詩歌描寫雙流之美。

雙流區是成都市中心城區,位於成都南部,面積466平方公裡,是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天府新區的重要承載地。

「城市的機場」轉型「機場的城市」

機場是雙流核心資源,雙流是國內第四大航空樞紐所在地。

前不久,成都制定《全市產業功能區改革創新賦能方案》,其中明確,雙流航空經濟區兼有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成都)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以及成都高新綜保區雙流園區等多個創新試點任務。

今年上半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595.2萬人次,全國排名第一。今年1月至6月,共完成起降13.46萬架次,5月,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躍居全球機場起降架次首位,起降架次2.53萬架次,旅客吞吐量達到294.38萬人次。

坐擁國內第四大航空樞紐的雙流區,積極將資源變為發展的資本,進一步放大機場的優勢,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今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鼓勵重慶、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這為雙流區帶來了提速提質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隨著天府國際機場的建設,成都也將擁有「雙機場」,如何用好空間釋放後的寶貴資源和口岸平臺優勢,在商務航線整合利用、國際貨運航線開闢、機場周邊城市形態優化等方面做好文章,推動機場向「客貨並舉」轉變、向系統布局功能場景轉變、向精品都市機場轉變,走出一條與天府國際機場錯位協同、共榮發展的新路子,助力成都構建泛歐泛亞國際大通道,成為雙流迫切的課題。

雙流區提出「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中國航空經濟之都」發展目標:以新發展理念為旗幟、空港公園城市為形態、適航產業體系為基礎,「人港城產」融合發展、「校地企研」高度協同、「兩場一體」良性互動,創新活力充分迸發、城市功能集成完備、門戶優勢持續彰顯的現代化國際空港都市區。到2025年,基本建成中國航空經濟之都,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400億元;到2030年,全面建成中國航空經濟之都,地區生產總值翻一番。

雙流區將順應港城融合發展趨勢之變,將航空資源轉化為與之相匹配的適航產業體系和航空都市形態。順應航空市場發展態勢之變,制定未來3—5年航空經濟發展目標、規劃和實施路徑,聚焦空客、中國商飛等頭部企業,打造全國航空製造業和航空服務業核心城市。

統籌「四大動力」 推動經濟組織方式變革

充分激發開放、科技、改革、文化四大動力,雙流區將進一步發揮「聚外力、強內力、激活力、添魅力」的乘數效應。

在全面開放上,雙流區堅持把全面開放作為連結全球的根本動能,推動自由貿易區開放提質、綜合保稅區拓能增效、口岸平臺效能提升。在科技創新上,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產業轉型的核心力量,強化政產學研用投協同創新,完善合作機制,促進與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的深度合作;鼓勵區內高校院所打破傳統限制,促進更多科研核心技術突破、更多科技成果本地轉化、更多項目本地孵化。在重點領域改革上,主動破除瓶頸,進一步理順推動中國航空經濟之都建設與政策保障體系的內在關係。在文化創新表達上,堅持把先進文化作為城市競爭的持久動力,深度挖掘文化基底,鮮活本土文化表達形式,著力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創產業和文旅經濟。

統籌「四大環節」 推動城市工作方式變革

提升城市規劃品質、提升城市建設品質、提升城市運營品質、提升城市治理品質,雙流區將進一步聚焦增強人口和經濟承載能力,以全生命周期的理念重構城市規劃、建設、運營、治理四大環節,整體呈現中國航空經濟之都的格局之美、風貌之美、肌理之美、和諧之美。

在規劃上堅持「先策劃、後規劃、再設計」理念,前瞻性制定策劃方案,推動產業規劃、控制性和修建性詳細規劃無縫銜接,以高質量規劃體系塑造「一場兩翼、東西互濟、協同發展」空間格局,引領實現城市智慧增長、品質發展;在建設上圍繞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精品城區,分批建成航空動力小鎮、空港金融中心、國際會議中心等城市地標,提升中國航空經濟之都的辨識度和美譽度;在運營上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引領打造交通圈、商業圈、生活圈「多圈合一」的城市功能體系,實現從「空間建造」到「場景營造」轉變。同時借勢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等重大賽事活動,實施城市環境品質提升行動;在城市管理上堅持黨建引領,完善社區發展治理和社會綜合治理,及時回應民生熱點關切,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

統籌「三大功能」 推動環境營造方式變革

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功能,雙流區將大力營造與城市能級相匹配的營商環境、獨具魅力體驗豐富的消費環境、層次分明供需對位的生活環境、綠色價值高效轉化的生態環境。在營商環境方面,雙流區將以國際視野確定「參照系」,培育國際化投資生態和經營環境,全方位營造具有比較優勢、與國際無差別的營商環境,擦亮「企業咖啡時」政務服務品牌,讓雙流區成為成都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的主要代言人;在消費環境方面,將依託國際空港樞紐、進境指定口岸、三大跨境電商園區、直播產業園等資源平臺,塑造雙流區特有的高能級消費場景,成為成都「買全球、賣全球」能力體系建設的核心支撐,建設成都高端商務商業新地標;在生活環境方面,將以建設高品質生活空間為抓手,加強優質公共服務供給,同時發展適合不同層次需求的生活性服務業,把雙流區打造成為舒適的精品生活城區和健康幸福家園;在生態環境方面,將繼續推動現有生態本底提檔升級,構建「一山一園兩楔多廊」公園城市生態體系,同時以「場景營造+產業植入+專業運營」為導向,促進生態價值創造性轉化和產業化轉型,打造全市生態價值轉化示範亮點。

統籌「三大力量」 推動組織動員方式變革

雙流區制定出臺了3個文件、98條措施,充分激勵幹部、人才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中國航空經濟之都建設。

在鼓勵幹部擔當作為方面,雙流區重實幹重實績導向,激勵幹部想幹事;優化幹部能力素質成長路徑,努力提高幹部推進工作、解決問題的專業理性水平,激勵幹部會幹事;堅持落實容錯糾錯機制,激勵幹部敢幹事。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雙流區優化「引、育、用、留」全鏈條人才生態,重構與中國航空經濟之都相適應的人才工作體系,努力把雙流區打造成為深受年輕人喜歡和中高端人才淨流入率最高的城區之一;健全人才引育和服務機制,讓各類優秀人才願意來、留得住、能出彩。廣泛凝聚社會力量,充分發揮市民「城市主人翁」作用,切實增強市民群眾共建中國航空經濟之都的主動性、共治宜居環境的參與度、共享發展成果的幸福感。

數據來源:中共成都市雙流區委宣傳部

相關焦點

  •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 成都向著幸福美好奔跑
    創新提能 「成績單」厚重亮眼高質量發展,是當今中國城市發展的共同主題,如何因地制宜地規劃城市高質量發展路徑,是擺在各個城市面前的一道考題,成都給出了自己的答卷——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新發展理念,貫穿始終。
  • 華龍兩江評:唱好「雙城記」,描摹國內大循環新「拼圖」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發展的國內國際環境繼續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有利於拓展市場空間、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
  • 成都雙流:探尋國內雙機場城市發展新模式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建設要求下,國內城市紛紛加速提升機場發展能級。一方面,包括蘇州、重慶等城市均提出或推動新機場建設;另一方面,基於現有機場的新一輪布局亦成為熱點。廣州、福州、蘭州等城市拉開機場擴建熱潮,而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所在地——雙流區則加速完善成都國際空港商務區建設,為國內不斷擴圍的雙機場城市發展模式探路。
  • 強化幹支協作 深化成雅合作 共同促進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發展...
    他說,當前,成都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勇擔「主幹」責任,融入「雙循環」、唱好「雙城記」,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和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成都與雅安地緣相近、人緣相親。
  • 成都國際空港商務區打造全國高端商務目的地
    成都國際空港商務區位於成都雙流區,是雙流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中國航空經濟之都的重要區域,也是成都市規劃的三大國際頂級商圈之一。成都國際空港商務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正在建設中的空港體育公園去年以來,作為離機場最近的商務區,成都國際空港商務區啟動了多個重大項目,重點以空港·雲、國際會議中心、空港體育公園、成雙大道中央綠軸等項目打造產業載體,提升生態環境,展顯其欲先「練好內功」的目標。
  • 站在城市「流量入口」C位 成都國際空港商務區打造全國高端商務...
    成都國際空港商務區位於成都雙流區,是雙流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中國航空經濟之都的重要區域,也是成都市規劃的三大國際頂級商圈之一。,重點以空港·雲、國際會議中心、空港體育公園、成雙大道中央綠軸等項目打造產業載體,提升生態環境,展顯其欲先「練好內功」的目標。
  • 成都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這些都是公園城市建設為成都市民帶來的福祉。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成都天府新區考察時,首次提出「公園城市」理念,強調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        兩年多來,成都圍繞服務「人」、建好「城」、美化「境」、拓展「業」,推動理念落地,加快建設美麗宜居之城,努力將生態價值轉化為發展動能。
  • 融入「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成都持續打造全球生物醫藥供應鏈樞紐
    封面新聞記者 楊金祝繼2019成都國際生物醫藥供應鏈大會之後,成都又迎來生物醫藥供應鏈領域的重大活動。11月9日,以「雙循環·新格局·供應鏈·新生態」為主題的成都國際生物醫藥供應鏈合作論壇在成都高新區舉行。
  • 庫珀科技獲高新區梯度培育企業認定 ,助力成都高質量發展
    成都高新區日前發布今年首批(總第二批)梯度培育企業名單,共計485家企業上榜。**其中,庫珀科技入選2020雛鷹企業,也是新晉榜單上為數不多的區塊鏈主賽道企業。**
  • 成都為什麼發展很快?李後強:要破解成都密碼助推跨越式發展
    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12月29日,「十四五」成都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成都市社科聯第五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成都召開。會上,四川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聯主席、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後強出席會議並作題為「破解成都密碼 助推跨越發展」的發言。
  • 提升產業鏈 融入雙循環
    推介會以「提升產業鏈融入雙循環」為主題,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相關指示精神,全面推進「民企入桂」活動,加快發展廣西現代產業體系,主動融入雙循環新格局,更好對接東協大市場,提升廣西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 助力企業融入「雙循環」 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逆勢增長
    成都高新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園區148家電子信息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產值2993.86億元,同比增長13.67%。  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當前新發展階段背景下,成都高新區針對企業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務,積極助力企業融入「雙循環」,拓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不少企業保持逆勢增長。
  • 助力雙循環謀求新發展,康師傅踐行「數字中國」與「健康中國」
    國內知名企業家、經濟領域知名專家、政界領導等上千人相約海南博鰲,就新時期弘揚企業家精神,融入新發展格局展開討論。在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相融合方面,康師傅與國內各大數位化平臺展開戰略合作,逐步實現用數據賦能增長,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其中,與數字平臺聯合打造的私域流量營銷工具就是康師傅踐行「數字中國」戰略的一個縮影。
  • 以TOD理念重塑城市形態 成都青羊著力推動新城、源城「雙擎」崛起
    原標題:以TOD理念重塑城市形態 成都青羊著力推動新城、源城「雙擎」崛起   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新一輪政策利好下,成都迎來成為下一個極核城市的機遇期
  • 雙流給出了答案!
    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日益完善,運動健身成時尚2020年12月初,家住東升街道「東立國際」小區的居民廖良開,牽頭組建了一支「幸福雙流·良開跑團」。在他「愛成都,迎大運」、傳承重信守諾優良傳統、傳遞全民公益的理念吸引下,這個公益跑團目前已有100多人報名加入。
  • 李永福:踐行發展新理念 篳路藍縷譜新篇
    宜昌市發改委(長江辦)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3次重要講話精神,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正確處理「五大關係」,踐行「五大」新發展理念,以篳路藍縷創業精神和砥礪前行工作作風,奮力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一、踐行新發展理念進入新境界。
  • 成渝雙城經濟圈:中國經濟第四極成世界綠色發展第一極
    是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之後中國經濟第四極,代表和捍衛國家意志和人民意志、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公益金融綠色金融,是雙城經濟圈規劃研究與建設的關鍵,正在成為世界綠色發展第一極。成渝「雙城記」加快建設國內大循環,綠色「經濟圈」有力促進國際雙循環成為共識。創建成渝雙城經濟圈規劃研究院(籌),繪製「世界級城市圖譜」,成立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聯盟,實施 「國際雙循環綠色發展藍圖」。
  • 成渝核心商圈春熙路·解放碑雲上對話 共促後疫情經濟圈發展
    交通一體化提速,區域經濟優勢互補,攜手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2020年,成渝地區迎來了大發展的一年。此次「雲上微論壇」以中共中央政治局2020年10月16日召開並審議通過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會議精神為指導,以「後疫情時代-雲他山錦囊」為主題,圍繞如何將成渝核心商圈打造成「經濟圈」發展亮點,帶動雙城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進行了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