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啟動動員會在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工地舉行。記者了解到,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總建築面積約51.5萬平方米,為廣交會展館史上規模最大的改擴建工程。項目建成後,廣交會展館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會展場館之一。琶洲地區有望成為全球場館規模最大、功能和配套設施完善、各類會展活動最活躍的會展集聚區。
今年下半年,廣州會展辦展場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9%,展覽總面積比上年同期增長32.8%。接下來,廣州將以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建設為新起點,著力打造「一主兩副核心,五小片,多點支撐」的會展場館布局結構,把廣州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會展之都。
總建築面積約51.5萬平方米,
展館和國際會議中心預計2022年秋交會投入使用
據了解,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按照「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推進,已納入部省合作框架協議。該項目位於現時廣交會展館A區西側和C區展館西南角,由展館、會議中心和廣交會指揮中心三部分組成,佔地面積約22.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51.5萬平方米。由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投資,廣州市重點公共建設項目管理中心代建。
具體來看,展館和會議中心規劃建設在廣交會展館西側,與A區展館連為一體,沿用A、B去展館「飄」的建築外形。其中,展館建築面積約38.5萬平方米,為兩層展館,展覽面積約12萬平方米,可安排5000多個國際標準展位。首層展廳高度為17米,承重為每平方米5噸;二層展廳高度為16-20米,為無大柱空間展廳,承重為每平方米2噸。展館硬體可滿足各類大型機械展、演藝活動、體育賽事等活動的使用要求。
與此同時,新增了會議中心和指揮中心。會議中心為三層結構,建築面積約4萬平方米,包括1.4萬平方米會議區、1.1萬平方米會議和展覽多用途區、1.5萬平方米綜合配套區,可滿足主場外交活動的舉辦。
指揮中心設在廣交會展館C區西南角,建築面積約9萬平方米,包括地上7.2萬平方米,地下1.8萬平方米。具備培訓和辦公功能,是廣交會正常運行的指揮部,將建設連接C區展館的連廊,通過館內道路快速到達各區展館。
展館和國際會議中心建設工期預計為1年9個月,預計2022年7月底前完工,2022年秋交會投入使用。指揮中心建設工期為2年9個月,預計2023年9月底完工並交付使用。
廣交會展館史上最大規模改擴建工程,
展館總建築面積將增加40%
作為我國對外貿易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廣交會自1957年創辦以來,承載著我國外貿事業的光榮和夢想,長期紮根廣州,以廣州風雨同行不斷發展壯大。至今已成功舉辦128屆,近年來每屆到會客商超過20萬,成交金額超過300億美元,是我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到會採購商最多,且國別範圍最廣,商品種類最全,成交效果最好,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影響力全球業界第一。
廣州市商務局的數據顯示,廣州市重點場館舉辦展覽面積自2012年以來逐年穩步增長,2012年至2019年年均增長3.1%,2019年達1024萬平方米,居全國第二位。與此同時,展會融合趨勢日益明顯,2017-2019年,廣州市重點場館舉辦會議場次年均增長13.5%,2019年突破1萬場,達10014場。
然而,隨著廣州會展業近年來的不斷發展,會展場館供給不足的問題日益突顯,展位長期供不應求,展位滿足率逐年下降,現僅有55%,制約了廣州會展業向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兼黨委書記李晉奇表示,廣交會歷史上曾有4次遷址,從中蘇友好大廈,到僑光路、起義路、流花路展館,再到現在的琶洲展館,展覽面積從9600平方米增加至118.5萬平方米。每次搬遷的展館擴建,對其整體提升都有巨大影響。
據了解,四期項目建設是廣交會展館建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改擴建工程,不僅僅是在展館面積上提升,新增的會議中心和指揮中心在功能上也得到了極大提升。項目建成後,廣交會展館總建築面積將增加40%,新增展位5000個、會議中心5萬平方米,能夠有效緩解當前供給不足的局面,為更多國內外企業提供走向世界的舞臺,為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
廣交會展館將成全球最大會展場館之一,
琶洲地區有望成全球場館規模最大會展集聚區
「新時期,廣交會將通過不斷的改革創新,為國家經濟建設、經貿強國建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李晉奇表示。廣交會四期項目建成後,廣交會展館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會展場館之一。廣交會展館所在的琶洲地區有望成為全球場館規模最大、功能和配套設施完善、各類會展活動最活躍的會展集聚區。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廣交會展館四期的建設啟動,琶洲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和會展物流輪候區、過江隧道、地鐵等項目建設將同步推進,一併優化場館周邊的空間承運力,增強會議和物流配套功能。
同時,還將以此為契機,豐富展覽題材,完善配套設施,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發揮廣交會集聚優秀企業、展示優質產品、促進行業交流、對接國際規則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引導和服務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推進外貿高質量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廣交會舉辦64年來,累計出口成交超過1.4萬億美元;近2.6萬家參展企業的年出口額約佔全國出口總額的13%,佔一般貿易出口的24%。廣交會對廣州經濟的拉動係數約為1:14,強化了廣州作為全國展覽中心城市的地位,帶動了廣東省、華南地區以及港澳地區會展業的蓬勃發展。
廣州將打造「一主兩副核心,
五小片,多點支撐」的會展場館布局結構
伴隨著廣交會的成長,廣州會展業經歷了由少到多、由單一到多元的發展歷程。2012年至2019年,廣州重點場館展覽面積逐年穩步增長,年均增長3.1%。2019年,全市重點場館合計舉辦展覽690場次,同比增長9.9%,展覽總面積1024.0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0.4%。廣州辦展數量和面積均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上海。
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會展城市之一,廣州會展業仍保持強大的韌性。下半年,經聯席會議審議的160場展覽,合計展覽面積445萬平方米,剔除廣交會在網上舉辦,辦展場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9%,在不少展覽受疫情影響規模縮減的情況下,展覽總面積比上年同期增長32.8%。
上個月,廣州市商務局剛剛印發《廣州會展場館布點規劃》,對全市11個區的會展場館布局進行統籌規劃。根據該《規劃》,未來廣州將著力打造「一主兩副核心,五小片,多點支撐」的會展場館布局結構。
其中,琶洲會展區將作為主核心,加快建設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副核心為空港會展區和南沙自貿區,重點推進空港國際會展中心、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南沙國際會展中心等項目建設。「五小片」為越秀流花會展區、白雲國際會議區、增城新塘會展區、黃埔知識城會展區、番禺廣州南站會展區。
同時,著眼於「大會展」發展,利用現狀廣場、體育場、舊廠房等設施布局51個主要從事展覽、演藝、節事活動等活動的補充類場館,形成對會展業發展的「多點支撐」。新建的4個核心類場館和7個特色類場館將合計新增展覽面積57.1萬平方米,使全市會展場館展覽面積合計將達108萬平方米,新增會議面積25.3萬平方米,較現狀14萬平方米增長180%。
此前,廣州市商務局印發的《廣州市建設國際會展之都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優化提升辦展辦會環境,建立健全會展業促進體系,形成市場化特色鮮明、與產業高度融合的會展發展模式,形成龍頭展會作用更加突出、品牌展覽國際化發展、中小展覽特色化發展、會議業快速增長的會展格局,為會展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廣州市商務局表示,接下來,廣州將以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建設為新起點,堅持展館建設的預見性和前瞻性,進一步推進展會服務模式的融合與創新,促進展覽與產業融合,培育優勢特色展會,壯大市場主體,健全展覽產業鏈,完善公共服務平臺,著力塑造「廣州會展」品牌,樹立高質量發展典範,增強廣州會展業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服務全國和全球的能力,把廣州打造成為市場創新活力充分釋放、市場運行和服務保障機製成熟規範、重點展會活動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會展之都。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趙方圓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趙方圓 王燕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龍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