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進博時間」。
第三屆進博會現場
11月4日晚,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盛大開幕,數百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全球首發、中國首展。這場「不一般」的展會,成為全球大事件。
無獨有偶。11月7日,另一場關乎會展的盛會在武漢拉開序幕,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中國臨空經濟理論首創者曹允春現場論道。它就是2020環球會展經濟峰會暨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發布會。
如果把進博會比作世界的「東方之約」,那麼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的建設,則向全球發出武漢邀請,奏響了大武漢邁向國際會展之都的樂章。
會展經濟
啟動全球最強造富引擎
組建39個交易團,註冊單位11.2萬家,註冊人數40萬人,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回頭率超70%,展覽面積比上屆增加14%……如期舉辦的第三屆進博會,亮出了奪目成績單。
第三屆進博會中綠地食品館正式開館
第三屆進博會中的綠地鑽石館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不一般」的進博會已經成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它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是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也成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生動宣示。
進博會的溢出效應,自然輻射到了會展業。國際展覽業協會名譽主席、全國會展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陳先進表示,「進博會是會展業的創新之舉,它推動了上海會展業國際地位的提升。」
進博會給會展業的發展帶來無限啟迪。專家分析,「國際上會展業的產業帶動係數大約為1:9,即展覽場館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產業收入則是9。」從巴黎到漢諾瓦,從廣交會到進博會,會展業架起第二、第三產業之間的橋梁,產業帶動效應明顯。
作為正在崛起的國家中心城市,大武漢也看到了做強會展業的契機。《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提出,大力主推會展業發展,全力打造國際會展之都,明確提出建設百萬方新會展中心。
「從第三季度開始,武漢經濟已經完全復甦。」在2020環球會展經濟峰會上,葉檀用經濟指標論證了這一觀點。然而,如何為「一大四小」的武漢會展產業格局破題,啟動城市騰飛又一強勁引擎?這依然是擺在大武漢面前的課題。
武漢空港
引爆大武漢全新增長極
縱觀國內外鼎鼎大名的國際會展之都,其會展不約而同選址空港。
從日本東京、德國慕尼黑到中國上海,每個國際大都會必然匹配一座世界空港。比如,慕尼黑擁有歐洲最大航空樞紐之一的慕尼黑機場,機場周邊地區成為吸引跨國公司落戶的強磁場,德國「經濟首都」由此得名。
又比如大虹橋臨空經濟商務區,短短十餘年,大虹橋聚集約53萬人口、約17.4萬商務人士,日均流量約110萬人次,成為上海另一個比肩陸家嘴的超級CBD。
武漢天河機場T3航站樓
中國臨空經濟理論首創者曹允春表示,「空港經濟已成為全新的經濟增長極,而國際大機場周邊比如虹橋機場都有會展布局。」在他看來,站在九省通衢的獨特區位之上,武漢發展空港經濟佔據天時地利。
這裡正在形成「機場+高鐵+地鐵+城鐵」的最強空軌一體化TOD國家級交通樞紐,國家網安基地落地,誕生武漢第三條「千億大道」,「華中第一航空總部經濟集群」規模盡顯,國際體育中心和文化藝術中心開門迎客。
武漢五環體育中心
今年6月,更恢弘的藍圖已經出臺。此次峰會上,黃陂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武漢空港國際商務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導則》,「武漢空港國際商務新城」規劃範圍將在原「武漢臨空新城」21.6平方公裡的基礎上,擴大為55平方公裡,同時「武漢臨空新城」正式更名為「武漢空港國際商務新城」。
繼大車都、大光谷之後,更名後的大空港明確以新會展中心為核心,扮演武漢城市發展全新增長極。
綠地速度
做強會展連接全球生意
會展經濟和空港經濟的優勢在武漢空港國際商務新城疊加,註定這裡將是武漢邁向國際會展之都的最好舞臺。而這齣好戲「導演」的重任,落到了世界500強綠地集團的肩上。
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鳥瞰圖
2020年8月21日,綠地一口氣拿下武漢空港國際商務新城7幅核心地塊,總地價逾164億元,「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一詞登上熱搜。
短短22天之後,項目正式開工,樹立了武漢疫後重振高效推進核心項目的範本,綠地速度萬眾矚目。
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位於武漢空港國際商務新城核心區域,項目總佔地3634畝,總投資超500億元,總建築面積560萬方,規劃打造120萬方會展綜合體,室內淨展面積45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成為中部最大、全國前三的會展中心,躋身全球最大會展之一。
作為會展營運專家,打造如此巨無霸項目,綠地底氣十足。
綠地天河國際會展中心效果圖
截至目前,綠地建成及在建會展綜合體項目12個,總建築面積超過470萬平方米。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透露,
「綠地將抓住會展業快速發展的契機,新增投資400億元,發展成為國內會展業龍頭。」
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實景圖
自2018年11月首屆進博會開始,綠地打造永不落幕的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實現365天、一站式「買全球、賣全球」。
綠地參展部分商品
此次進博會上,綠地更是首次作為組展商亮相。在1300平方米的展臺上,它以四個館的規模,組織32個國家和地區的155個品牌2800款商品參展,其中超過1100款商品首次進入中國市場。
全球第一
助力武漢崛起偉大徵途
打造全球商品貿易港模式,深度參與進博會,就是綠地會展實力最好的彰顯。對於它在武漢的表現,武漢人當然翹首以待。
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效果圖
據初步預測,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建成後,將拉動不低於10萬人入駐,直接提供就業崗位1.2萬個。每年80個以上進口博覽會、國際車展等各類展會,400場以上會議活動將在此舉辦,帶動100萬人次接待,大幅拉動周邊餐飲、酒店、會議、消費等經濟收入。
它不止是一座會展中心,更是以一座560萬平方米大城的氣魄,站在世界舞臺上,站在「雙循環」這一時代背景下,為大武漢代言。
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效果圖
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依託武漢空港國際商務新城的樞紐優勢和產業集群,將打造世界空港樞紐、環球會展中心、總部辦公樞紐、星級酒店集群、12年一貫制教育、空港體育中心、繽紛旗艦商業、超20座生態公園、在建三甲醫院等九大城市功能載體,呈現會展經濟新中心、產城融合新高地和健康人居新典範。
此次峰會上,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與漢諾瓦會展公司、鉑瑞酒店、繽紛城正式籤約,這僅僅才是開始。
正如葉檀所言,「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是超級城市崛起的核心力量。」未來,它將比肩上海虹橋國家會展中心、杜拜世界展覽中心、拉斯維加斯會展中心等世界標杆,成為大武漢走向世界的新地標和新名片。
專家預測,「雙循環」格局下,武漢有望成為核心樞紐城市。我們相信,就像上海有進博會,不久後,屬於大武漢的會展高光時刻也將到來。
END
楚天都市報記者 徐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