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讓你畫一個蘋果,你會畫什麼?
在畫室裡,老師讓父母畫蘋果,然後你會看到紙上畫著各種各樣的蘋果,有歪歪扭扭的,有塗顏色的額,有素描造型的……但是,它們就真的只是蘋果,僅僅是蘋果,除了外形的變化,就沒有任何區別了。
再看看孩子們的:有長翅膀的蘋果,有蘋果變成的蘋果學校,有的變成蘋果書屋,有的變成水果世界的大戰……
看到區別了嗎?成人被折斷的想像力與孩子們大開的腦洞,之間相差的是「成千上萬」個蘋果。然而,悲傷的是,孩子們的想像力,那些自由的暢想、噴湧的創造卻在成人「複製式」教學中,在成為成人的過程中,一點點消失殆盡。
然而未來的世界,走在科學技術的尖端,什麼都可以複製,什麼都有可能被機器替代,唯有不能替代的便是頭腦中,無可複製的想像與創造力,不可複製的人類的精神與藝術。
如果可以,請給孩子們空間去想像,就從一顆蘋果開始吧!
2、
在我們眼中一直很普通的「蘋果」,如果不是蘋果,會是什麼呢?僅僅是想一下,就讓人興奮不已。沒想到繪本界頂級流量吉竹伸介竟然以一本繪本的形式,帶著孩子們一起進入想像力的世界。
傳說中的頂流繪本作家、插畫家吉竹伸介,1973 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吉竹伸介小時候是個怕生、內向的孩子,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後來因為想當一名製作電影道具或玩偶的手工藝人,學了筑波大學藝術研究科的綜合造型專業。畢業後,他進入一家遊戲公司,為了緩解壓力,常在工作間隙畫插畫,30 歲時出 版了自己第一本插畫集。
而《這是蘋果嗎也許是吧》是他在成為兩個孩子的爸爸之後,出版的第一部繪本作品。這部繪本獲得 3000 位日本一線店員評選的「MOE 繪本書店大獎」第一名、12 萬日本小學生評選的「我喜歡的童書」總決選第三名、日本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美術獎。這本書引入國內後,受到復旦大學教授嚴鋒、神戶國際大學教授毛丹青、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汪冰、童書作家粲然、閱讀推廣人楊政等業內專業人士一致的推薦。
此後,他又陸續出版了《好無聊啊好無聊》《做個機器人假裝是我》《後來呢後來怎麼了》《脫不下來啦》《揉一揉啊捏一捏》等繪本,作品長期位居各大暢銷書排行榜前列,總銷量超過 100 萬冊。他的繪本已被翻譯成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語言,深受世界各國讀者喜愛。
可以說,從這本神奇的「蘋果書」之後,吉竹伸介是一路開掛,成為繪本界的備受矚目的頂流,成為孩子們最喜歡的繪本作家之一。
3、
到底是怎樣一個蘋果?這真的只是一個蘋果嗎?從質疑的那一刻起,鄭重地向你宣告:你的想像力已經從概念的世界中成功越獄!
《這是蘋果嗎?也許是吧》繪本裡,當蘋果不是蘋果,會是什麼呢?如果封面沒看明白,翻開扉頁,腦袋估計會「叮——」的一下,大呼:天啦,這腦洞也太大了吧!一個普普通通的蘋果,原來可以這樣玩,在扉頁裡,蘋果華麗變身,變成蘋果足球、蘋果地球儀、蘋果雨、蘋果鞋、蘋果保齡球、蘋果冰激凌、蘋果漢堡……,這樣自由想像,太酷了!
故事終於開始了——有一天,男孩放學回家看到桌上放著一個蘋果,突然冒出一個念頭:「也許這不是蘋果。」由這個疑問開始,男孩的想像力無止境地膨脹開來……不要小看一個蘋果,它讓牛頓恍然大悟,也會讓你的孩子變得特別愛思考。
沒有了條條框框,這個孩子的腦動力,蘋果變成了什麼?
也許裡面裝了葡萄果凍:
也許是一條捲成一團紅色的魚。
也許裡面都是零件:
……
有沒有被被「百變」蘋果震撼到?
4、
如果把這本繪本一讀再讀,你會更驚喜,因為書裡涵蓋了想像力激發的所有方法:
比如分析想像。顧名思義,通過分析來培養想像,最常見的通過課文、古詩詞之類的分析再加以想像。這本書裡,僅通過分析蘋果的來源,就一連串的想像:
它是為什麼會來這裡呢?你能分析出多少種原因,你就有多發散的想像力思維:
比如對比想像。大多將同樣特徵或外形或功能等相似的東西放在一起類比想像。你能想像當一個蘋果嘗試各種髮型或帽子嗎?或者本來是其他外形相近的事物變成的呢?
越看越驚豔,越看有意思,這本只有30多頁的無限之書,絕對是適合所有人的想像力開發啟蒙讀物,因為無論你是什麼年齡,你都是從中感受到「自由想像」的樂趣,一個人也可以樂呵呵地讀下去。如果,你願意,我們一起來玩個想像力的遊戲吧!
想像力的翅膀就從此刻展開!別不信,除了砸在牛頓上那顆蘋果,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第二個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