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下半年,一篇名為《南京家長已瘋》的文章傳遍朋友圈。很多人也在問,突如其來的「減負」是不是在為分流教育做準備?教育分流,意味著更深的中產家庭教育焦慮。
在英國、新加坡、德國等實施教育分流的國家,孩子們在小學前四年的學習內容一致,然後通過考試和智力測試,對孩子進行分流。智商高的,繼續讀書搞科研,而資質較為普通的孩子就會分流到某一領域學習具體的「技術知識」,成為「藍領」。
小學就決定讓孩子去做「藍領」,你願意嗎?
本期對話星爸·星媽欄目,我們採訪了帶娃在德國居住學習四年的帥帥媽,對比了解下,國內外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理念。
人物檔案
星媽:夾子
倆寶媽,現居北京。曾帶娃在德國生活,佛系雞娃,努力做好後方支援,尊重孩子天性。
星娃:帥帥
北京某公立校四年級小學生,5歲半留學德國,9歲回國前通過FCE。
「在德國,父母之間大多會有一個人全職在家。」提到帶著倆寶在德國的求學生活,帥帥媽感嘆道。
因為在德國,公立校基本上上午8點上學,中午12點就放學了。私立校的在校時間稍微長一些,但是一般下午3點就放學了(小編驚呼:天啊,我們國內的公立校3點下課都嫌早……)。這就意味著父母中至少要有一個人投入大量的時間帶娃。
當然,德國也有很多託管班,但是德國本土的媽媽們還是傾向於把孩子接送到課外輔導班,因為託管班裡能夠學到的東西比較少。尤其是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比較高的媽媽。
帥帥媽告訴我們:「在德國,對孩子的教育有所期待的家長會更焦慮,比中國的媽媽們要焦慮的多。」在德國,上不上大學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可能就決定了。因為只有考上文理中學才能考大學,綜合類中學對考大學的專業是有很多限制,能考的基本上是社科類,而其他的學校就類似國內的職工技校
不過不少德國的父母,寧可孩子去上技術類的學校,學好一門手藝做一個「藍領」,也不願意孩子們去上「綜合類學校」。因為在德國如果學習好就去讀大學,繼續做研究。或者去做「藍領」,也能有不錯的收入。但是綜合類學校高不成低不就,似乎有點雞肋。
所以,在教育分流前,家長們會努力雞娃,希望孩子能在學業這條路上走更遠。
其實,很多國內的新媒體文章,扭曲了國外的「快樂教育」。國外的家長其實更焦慮,他們的「快樂教育」是指注重對孩子的啟發,而不是不學習。
畢竟,全世界都在雞娃,全世界的媽媽都焦慮。
「其實我也很焦慮」帥帥媽告訴我們:「回國前,我會擔心帥帥不適應國內,會跟不上,自信心受挫。當然也會期待帥帥和弟弟都能有更好的未來。」
「倒不是讓孩子必須拿到什麼樣的成績,我覺得最好的教育是提供給孩子一個比較舒服的學習狀態,尊重他的天性和選擇。如果他願意很努力成為一個廚師,我也是很高興的。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選擇,並為之努力,不要讓自己後悔。」 帥帥媽補充道:
帥帥9歲的時候,媽媽考慮帶他回國學習。為了讓他能有更多的選擇,媽媽特意安排他準備了FCE考試。
「其實剛剛決定回國的時候,我也對比了國內的公立校和私立校。因為帥帥在德國的時候上的是私立校,我確實會比較擔心回國後讓他去公立校,他會不適應。」帥帥媽告訴我們,「經過一番對比,自己最終讓帥帥上了公立校。」
回國一年多,帥帥媽對國內公立校這個選擇,還是很滿意的。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1國內公立校的學費低,性價比高
對比國內的公立校和私立校,如果沒有戶口或是上學資質的問題。公立校還是性價比很高的選擇,因為學費相比私立學校會便宜很多。
家有倆寶,帥帥媽說自己也會考慮教育成本問題。花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情,當然是最好的。
2國內公立校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教條」和「應試」
帥帥媽告訴我們現在國內的公立校發展的很好,也很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發展。並不是傳說中的,只會「刷題刷題刷題」,帥帥的學校裡,除了各種基礎學科課程,也會安排孩子參加各類活動,課餘生活也很豐富。
而且,相比國外私立校的老師,國內公立校的老師非常負責任。可以說是全天候24小時為孩子服務。
3公立校更利于帥帥追趕語文學習進度
在德國全英私立學校學習的帥帥,英語水平在同齡人中已經遙遙領先了。9歲就能裸考通過FCE考試,也證明了他的英語水平。
所以,帥帥媽更希望他能回國後,把語文和數學(尤其是語文,因為在德國缺少母語的應用環境)這兩門功課學好。所以,針對這樣的需求,花重金送帥帥去一個英語語言環境更好的私立校,可能不是個最佳選。
相對來說,公立校可能更利于帥帥追趕語文學習進度。
回國後,帥帥只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就快速趕上了國內同齡小夥伴的學習進度,而且性格開朗的他,很適應國內的學習生活。
雖然偶爾會不適應「先舉手再回答」的課堂規則,但是,這並不影響他開心地學習生活。
所以,帥帥媽對自己當初選擇公立校的決定很滿意。她也希望,讓更多的家長在選擇時,可以多對比,現在國內的公立校發展的也非常不錯。
第一題
Q:帥帥回國後,數學會比較吃力嗎?德國的數學會不會比國內進度慢一些。
A:其實還好,因為回國後他第一次月考就只考了84分,班裡的同學大多98-100,滿分就有很多。所以我們也確實花了2-3個月的時間來補進度。
當時在國外,對於其他國家的孩子來說,中國孩子明顯是碾壓級的。 在德國二年級的時候,帥帥和班裡其他3個中國血統的華裔去參加全校的數學比賽,拿的是第二名,第一名是七年級的學生。
但是,也不是說德國的數學學得就慢。他們更注重啟發式教學,然後數學理論這塊該學的還是都學了的。帥帥回國後,在數學理論和公式這塊基本上還是都掌握了的。
第二題
Q:會考慮讓帥帥留在國內參加高考嗎?
A:不一定,這個事情我不是很確定,因為我現在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是希望他到需要考試的年紀的時候有自己選擇的能力。
如果他想要在國內高考,就希望他能考上一所他自己喜歡的大學。如果想出國,希望他也有出國選擇學校的能力,這是我所希望的情況。
因為很多家長會說,這種可能性不大,你必須要給孩子提前安排好他的出路,決定好他的出路。但是我覺得起碼到小學和初中之前,他還沒有能力去確定他這一輩子在國內還是在國外。
作為家長,我覺得還是儘量的想讓他保留在兩條船上切換的能力,所以我不確定一定他會在國內還是在國外。
第三題
Q:大概什麼時候開始和帥帥進行親子閱讀的?出國前帥帥就已經識字了嗎?
A:我們很早就開始親子閱讀了,今本上會說話,一歲多就開始看繪本了。那時候在國內流行什麼就會看什麼。
然後,帥帥出國前是識字的。那時候對他的識字量還是比較滿意的。
帥帥3歲就識字了,5歲的時候已經可以通讀絕大部分書籍,《三國演義》、《西遊記》這類都讀得很好,而且他那時候很喜歡《三國演義》,自己主動要求學習一下正史,知道一下正史和小說的區別。
這方面爺爺帶他讀的比較多,還會偶爾問他《魏書》裡的內容,他就會回答,看一些相關的內容。
他還會自己看《三國志》,對比裡面和《三國演義》不一樣的地方。因為《三國志》還是古文,他就是通過自己看過的《三國演義》,對應裡面的人名,大概的猜測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他會根據自己的理解能把這段文言文翻譯過來,但是翻譯的不是很細,和正確的釋義會有很大不同,但是會自圓其說,我就沒有太管。
我覺得你只要能自圓其說,你願意怎麼翻譯就怎麼翻譯,所有的譯文都是後人翻譯的,你如果有自己的理解沒關係,按照自己去理解,現在也不需要你對什麼是正確的有判斷力,所以你自己看好了,我當時也沒有太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