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陳楊 通訊員 劉琦
「咦?小區不是封閉了嗎?社區民警怎麼還在?」
2020年11月21日的晚上,明天華城這個普通小區一夜之間登上了全網熱搜。當晚上海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小區確診了兩例病例,小區也隨之全面封閉。意外的是,在這個特殊時期,小區居民發現社區民警仍舊坐鎮居委,而且還是個「生面孔」。
這位「生面孔」是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周浦派出所的社區民警沈維。20號晚上19時30分,沈維和其他20餘名派出所民警接到電話,趕到單位緊急集合,這才知道自己居住的小區發現了確診病例。作為居民,他知道明天華城是擁有2000多戶、6000多位居民的大型社區,當務之急就是要配合醫務人員迅速完成所有人的核酸檢測。
當晚20時,沈維和同事們「全副武裝」做好防護措施後一起趕到小區內,配合醫務人員維持臨時檢測點的秩序,並和居委工作人員一起挨家挨戶通知住戶前去接受檢測。小區居民完成檢測已是半夜時分,考慮到當天是工作日,部分居民陸續回家可能還未做檢測,他和同事再次逐棟走訪,一家一家確認檢測情況,一忙就到了早上8點。
圖片來源: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11月21日上午,檢測工作已經全部完成,派出所正準備撤出小區,而身在其中的沈維選擇留在了崗位上。他知道接下去小區內可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協調工作。自己作為一名社區民警,又是本小區的居民,是最好的人選。就這樣,明天華城迎來了一名臨時社區民警。
「沈警官,有個非小區的居民需要協調安置。」意外情況來了。
原來小區封鎖前夕一名滴滴司機恰巧載著客人進入小區,進小區時還一切正常,等準備出去時卻被告知,小區開始封閉管理,所有人「只進不出」。而且疫情當前,不容僥倖,他還要在這個陌生的小區裡封閉隔離14天。
得知情況後,沈維立即和居委協商讓他先在居委會二樓臨時居住一晚,暫時解決居住問題,第二天又經過一番協調溝通,讓這名滴滴司機住進了公建配套房,還提供了新毛巾、牙刷、牙膏和床單被褥等必需品。
圖片來源: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11月23日下午,巡邏中的沈維又發現了新問題。小區居民大多接受了小區封閉管理的事實。「既來之則安之,好好對自己吧。」不少居民產生了這樣的想法,在網上購買了眾多食品等,送到小區門口的快遞逐漸堆積。排隊領取啤酒、奶茶等外賣食品的人群也絡繹不絕,接收點變相成了人員聚集場所。
沈維找來了物業工作人員,建議他們分成兩批,一批提前詢問登記排隊居民的包裹特徵,另一批根據特徵跨前尋找,讓居民排到了就能立刻拿到自己的包裹。幾分鐘後,沈維再次巡邏到小區門口時,剛才的長隊果然已經消失。
圖片來源: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11月25日,明天華城小區將進行第二次全體居民的核酸檢測。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工作人員很快敲定了總體檢測安排。一頂頂紅的、黃的帳篷被陸續送到分布在小區的三個檢驗點,志願者們則挨家挨戶進行檢測告知,提醒居民注意按照時間分批前往檢測點,避免人員聚集。
這天清早,趕到的居民發現檢驗現場已經搭建完成,醫務人員們正在火速「入場」,原本空蕩的帳篷和桌子很快被各種專業檢測設備填滿。
在這群忙碌身影中,有幾個特殊的「大白」格外引人注意,他們並沒有參與檢驗工作而是配合工作人員一起維持現場秩序,而他們的身上都貼著警察的標誌。在他們的幫助下,檢測工作迅速邁入正軌,初時短暫堆積的人群迅速流轉起來。
圖片來源: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他們和沈維一樣,既是小區居民也是民警。
其實小區封閉之初,浦東公安分局共有9名民警被「關」在了裡面。在度過了初始幾天的悠閒日子後,已經習慣忙碌的他們實在「憋得慌」。「人家自願隔離進來,我們本來就在裡面,怎麼好意思幹坐著?」沈維的故事一經報導,他們便向各自單位提出要參與社區警務工作。
圖片來源: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巧合的是,他們除了一名入黨積極分子還全都是黨員,於是加上自願隔離的沈維,一個10人組成的臨時黨支部就此成立。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25日7時30分,重溫入黨誓詞後,這群特殊的「大白」分組趕赴三個檢驗點,正式開始他們的第一個任務。
這群特殊的「大白」分組趕赴三個檢驗點,正式開始他們的第一個任務。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開展工作,浦東公安分局也陸續為他們送來各自的制服。隔離小區裡湛藍身影越來越多,「大白」們希望和小區居民一起平穩度過這14天的隔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