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八坊十三巷:城市的迷宮,天上的街市

2020-12-17 每日甘肅

八坊十三巷

城市的迷宮,天上的街市

華燈初上的八坊十三巷。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田蹊 攝

《八坊十三巷》磚雕。

八坊民俗館蝴蝶池。

如何玩轉八坊十三巷?

答案是:「沒有攻略,也不設防,漫無目的,信步閒遊,走到哪算哪,碰著誰是誰,渴而飲,累則憩,所往都是所願,所遇都是邂逅,一切都只如初見……」

這才是最正確的八坊十三巷的打開方式。

八坊十三巷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鐵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壩口巷、北巷、沙尕楞巷、專員巷、大南巷、仁義巷、細巷、擁政路、鐵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巷組成,其獨特的歷史形成與民族風情,使其成為臨夏新的人文標識和旅遊熱點,現已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到臨夏市,必訪八坊十三巷。

這些悠遠的古街巷,已被臨夏市按照「復古復原」「修舊如舊」的保護開發理念,打造成集古街民居觀光、文化博覽、清真美食體驗、院落休閒、文化創意多功能於一身的文化休閒聚落與文化旅遊景區。

昔時,它可是絲綢之路上「茶馬互市」、商賈雲集之地,改造以後,八坊十三巷給人第一眼的印象是簇新的,像一個少女,容顏秀美無限,但流連得越久,你就越覺得它的骨子裡,仍然留有幾百年光陰流變的印痕。

八坊錯落有致,十三巷縱橫分布。站在大旮巷的巷口往裡望,鋪有帶紋的青磚街面,迤邐伸延,和青磚灰瓦的建築色調統一,漫長得好像沒有盡頭。

走走停停,欣賞街巷兩邊的老民居。它們多以四面合圍、對稱封閉式的小型四合院為特徵,在房屋建築中講究對稱、均衡格局。

老宅上門窗,多用松木製成,金黃油亮,十分美觀。窗子是格柵樣式,有大有小,或高或低,鑲於牆面,與灰色的磚牆路面形成鮮明的對比。

可以看出,在以前,一般百姓多居住小獨院,有四合、三合、二合式的,還有少數富貴人家還建有偏院、車馬院或一進數院式的,猶如一幅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在人們眼中漸次展開,置身其中,細細欣賞,方能領略其中清雅韻致。

臨街店鋪的外牆上、門樓的影壁上、庭院的磚柱上,精美絕倫的臨夏磚雕工藝隨處可見,內容多為花卉、草木、鳥蟲等,如牡丹、松柏、荷花、葡萄、石榴、龍、鳳,以及文字圖案,浮雕、透雕、淺刻等高難度的雕刻技法讓人稱絕,而在立木結構、飛簷架彩、轉隅挑角、雕梁畫棟上的臨夏木雕工藝也不遑多讓,大門、裡門、房眉、垂頭等處施以深淺浮雕、鏤空木雕,組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除了觸目可及的磚雕木雕,州級以上的百餘項非遺文化展示點巧妙分布在十三條巷內。

大旮巷是民俗、非遺、美食集中展現的一條古巷。

大旮巷64號院內的手工藝館,被布局成磚雕館、銅壺館、葫蘆館、彩陶館、泥塑館、蛋雕館,分別根據各自的主題展現臨夏非遺文化的魅力所在。八坊民俗館內展廳,呈現出千百年來臨夏各族人民從衣食起居,生活場景的脈絡傳承市井風情,展現出文化肌理交錯相融的歷史積澱。

相比大旮巷的遊人如織,其他的古巷,如小南巷、大南巷、沙尕楞巷、北巷等等,遊人很少,漫步其間,仿佛一下子就墜入時光渦旋的深處,深邃的寂寥欲向誰訴?

似水流年,漸行漸遠漸無窮……

如果說白天的八坊十三巷,迂迴曲折,讓人感覺如入迷宮,那麼到了暮靄沉降,華燈初上之後,它們就變成了天上的街市,五彩的燈光讓絢麗多姿發揮到了極致,仿佛是為古街量身定製了「鳳冠霞帔」,一時真不知身在何處,今夕何夕?

文/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劉小雷

相關焦點

  • 綠維文旅:臨夏八坊十三巷歷史街區保護與旅遊開發
    一、項目背景臨夏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區和老城保護區,規劃範圍內有八座清真寺,依託八座清真寺形成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鐵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八坊空間結構,以及大旮巷、小南巷、壩口巷、北巷
  • 甘肅臨夏八坊十三巷:消失的棚戶區與興起的商圈
    圖為八坊十三巷夜景圖。(資料圖)臨夏市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蘭州5月8日電 (艾慶龍 馬琳 李彬)在甘肅臨夏州臨夏市的八坊十三巷內,13條街巷將昔日棚戶區劃分成大小不一的塊狀區域,各類商鋪有序排列。年過七旬馬胡飛耶側臥在床上,看著電視,見證著街巷變化;34歲的蘭州市民馬洪波走在青石板路上,踏進開張已有1個月的工筆畫畫坊,尋覓著商業機遇。近日,記者跟隨採訪團來到八坊十三巷,探訪昔日棚戶區是如何變成城中商圈。從唐朝開始,回族商販便聚集在八坊十三巷區域內,並先後建起8座寺院,人們圍寺而居。
  • 綠維文旅:歷史文化街區的發展思路——以臨夏八坊十三巷為例
    臨夏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區和老城保護區,規劃範圍內有八座清真寺,依託八座清真寺形成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鐵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八坊空間結構,以及大旮巷、小南巷、壩口巷、北巷、沙尕楞巷等十三條街巷。區域內共有住戶 4000 戶,居民人數超過 1 萬人, 47% 屬於低保戶,規劃條件較為複雜。
  • 夜色下的甘肅臨夏八坊十三巷:昔日棚戶區變「閃亮」商圈
    八坊十三巷融合了磚雕、木刻、彩繪,被稱之為臨夏市的城市民俗文化名片,也是民族建築藝術「大觀園」。圖為八坊十三巷內的磚雕作品。 馬玉林 攝圖為航拍鏡頭下的八坊十三巷其中一條街巷。 李大鵬 攝夜幕降臨,八坊十三巷依舊人來人往。
  • 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區
    臨夏回族自治州——八坊十三巷離開了臨洮縣上了前往夏河的高速,草叢讓大家看看有沒有可看的景點,在高速的宣傳牌上看到臨夏的八坊十三巷,忽然想到了成都的寬窄巷子,大家就動手搜索此景點,八坊十三巷,位於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首府臨夏市
  • 西遊記十七:臨夏市八巷十三巷民族建築藝術大觀園
    八巷十三巷是國家級AAAA旅遊景點,位於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首都臨夏市。臨夏市中的回族人也叫「八坊人」。「八坊」和從唐朝至今,八清真寺周圍形成了八個教學車間和十三條街道,因此被稱為「八坊十三巷」。八巷十三巷主要景點如下:1、八坊民俗博物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原名「大公館」,位於大甲巷80號,原來是孫和馬佔鰲的馬安良的兒子馬廷基,被稱為「三少軍」。到這座宅邸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寬的三進或四合院。在建築的中央有四個主要的庭院,他們相互連接,亭臺樓閣,蜿蜒的小路和走廊。
  • 風味十三巷/洋芋人生。
    風味十三巷/洋芋人生。如果,你吃不到媽媽做的洋芋菜,那我們就去八坊十三巷吧!擁政巷裡馬小麥的媽媽也會給你做好吃的洋芋菜。默默無聞,質樸奉獻。來源:臨夏八坊十三巷
  • 五彩紛呈的民族風情畫卷——臨夏
    離開西安沿著連霍高速返回西寧,由於擔心蘭州段堵車,所以改道走隴西,經渭源縣,到臨夏市,然後翻越達力加山返回西寧市。這樣一來避免碰上蘭州段堵車;二來可以去臨夏吃小吃;三來可以到八坊十三巷轉轉,順便買一些土特產帶回去。喜歡臨夏,更喜歡臨夏風味小吃。
  • 一位廈門記者眼中的臨夏市
    廈門的小夥伴第一反應:戈壁、荒漠、乾旱……在沒有到達甘肅臨夏之前,我也是這麼想的。可當我真正踏上臨夏這片土地,發現我徹底的錯了。其實這樸實無華的土地,意想不到的美總是這樣不經意的接踵而至。熱情好客的臨夏人民、古色古香的八坊十三巷和東公館、久遠先民的彩陶文化、秀麗壯觀的西北田園風光、回味無窮的蓋碗茶和手抓羊肉……美人、美景、美食,原來這才是真正的臨夏。
  • 這處街區街巷眾多,擁有百年歷史,如今是臨夏的地標性景點
    最初做甘南自駕計劃的時候,臨夏這座城市並沒有在計劃之列,不過恰好一個周末看了雞條的臨夏主題,便對臨夏產生了一點期待。於是便臨時添加了臨夏的站點,並做了一些相關的攻略。臨夏也稱作河州,在歷史上古絲綢之路的重鎮之一,素有茶馬互市跟西部旱碼頭的稱號。臨夏的歷史,從戰國時代到如今,歷經了兩千餘年。這座城,擁有著濃厚的人文特點。在臨夏,有一片擁有百年歷史的老街區。這片街區,承載了臨夏眾多的文化記憶。它,就是八坊十三巷,一個自元朝至元十年開始發展,直到清初出現了雛形的一座回民的聚居區。
  • 頭頂雨傘逛古巷 腳踩詩歌贊故鄉
    古老的八坊十三巷絲綢之路有沙漠之舟「駱駝」好好看圖不迷路雄偉的清真寺,王寺甘甜純香的蓋碗茶歷史悠久。淅淅瀝瀝的雨巷,久違的八坊十三巷尕臨夏磚雕藝術《松鶴延年》誠信贏天下細雨濛濛,寧靜致遠安靜的雨巷倒柳樹搖曳著春的腳步4分錢的冰棍被截胡了嗎?
  • 春已至、芳菲來、八坊十三巷邀您「雲賞花」!
    春已至、芳菲來、八坊十三巷邀您「雲賞花」!四月,是我最喜歡的季節,迎著明媚的陽光,在八坊民俗館可以肆意曬著太陽,溫暖在心上。院子的玉蘭花開了,紫的,像藏了許多心事,嫋娜而傲然;白的,像雪落花瓣,清純而淡雅。春風拂來,枝頭暗香浮動,喚醒了沉睡的春天。明媚的早晨,陽光灑滿小巷,灑在身上,溫熱的微風輕撫臉龐。安靜地聽啁啾鳥鳴,享受一場春光浴,灸一灸身體不適之處。天地新新,心中澄明。
  • 天府錦城街巷遊線「兩環八線十三片」方案揭曉!一大波網紅打卡地在...
    天府錦城項目自2017年啟動以來,天府錦城「八街九坊十景」已逐步分片、分點呈現。比如已經開放亮相的猛追灣、棗子巷、武侯音樂大道等等點位,都已成為備受歡迎的網紅打卡地。近日成都市住建局出爐《天府錦城街巷遊線體系策劃規劃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提升天府錦城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方案》規劃了「兩環八線十三片」的街巷遊線體系。這將把天府錦城「八街九坊十景」串聯起來,改變其分散的布局,形成一個整體場景。
  • 東方衛視《極限挑戰》將赴臨夏和大家見面啦
    走進八坊十三巷,儘管橫縱交錯的巷子裡下著綿綿細雨,也絲毫不影響小巷裡的懷舊氣息,這裡刻畫著屬於河州人的悠悠歲月,眾人驚嘆,這裡不只是景區,更是溫暖真實的生活場景。
  • 山城第三步道,或許這就是郭沫若口中的天上街市
    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摘自: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在重慶,有那麼一處地方,或許就是郭沫若口中那天上的街市。山城巷,偌大的山城重慶的一個小巷子,久居附近的我,竟然從未聽說。一次機緣巧合,讓我認識了它,且深深的愛上了它。
  • 臨夏市第三屆冬春季鄉村文化旅遊活動如約而至!
    時 間:2021年2月4日—2021年3月3日地 點:折橋村、妥家村、南龍馬家莊村、瓦窯村、八坊十三巷7、一場雪—「冰雪奇緣·冰臨城夏」冰雪系列活動時 間:2020年12月27日—2021年2月26日地 點:折橋村、王坪村、八坊文化集市主要內容:在折橋村設立新時代新農村紀實展覽,在王坪村設立農村特色產品展示區,在八坊文化集市設立喜迎建黨
  • 福州三坊七巷,中國裡坊制度的活化石,歷史名人輩出之地
    提到福州的三坊七巷,首先有必要了解南后街,「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后街。客裡偷閒書市去,見多未見足開懷。」這是清末舉人王國瑞描述南后街的一首詩,詩中作者將南后街比為北京正陽門外琉璃廠,生動體現了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風貌。明、清時期,「粉牆黛瓦石板路」的南后街是一條兩旁鋪面林立的熱鬧街市。
  • 福州三坊七巷,裡坊制度活化石
    全國著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位於福州市這坐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對福州人民來說,三坊七巷就是他們的家園,也是福州市的代表。坊巷內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築,三坊七巷起建於晉,完善於唐五代,明清時期最鼎盛,有多處國家、省、市級文化保護單位、歷史保護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