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海外項目被索賠致業績「變臉」 中國海誠調減2019年淨利逾1.6...

2021-01-15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靳水萍 每經編輯:湯輝

中國海誠2019年業績變臉。

4月22日盤後,中國海誠(002116,SZ)發布業績快報修正公告,除了營收調減1.4億元外,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也調減逾1.6億元,由此造成公司2019年淨利潤較2018年同期大幅下滑。

之所以下修業績,主要是源於中國海誠全資子公司與相關聯合體中標的阿聯文化紙項目,由於業主方提出銀行履約保函索賠,公司支付索賠金額達1.58億元。

海外項目被索賠

原本,中國海誠預計2019年度公司營業總收入為57.2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21億元。數據對比2018年來看,營收和淨利潤均有所增長。

但修正後的業績表現,就不容樂觀。中國海誠2019年業績修正後,公司全年營收為55.81億元,同比增加6.81%,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860.92萬元,同比下滑72.38%。

中國海誠大幅調減業績,要從2016年中標的一樁海外項目說起。

彼時,中國海誠全資子公司中國中輕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輕國際)與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以聯合體的方式籤訂了阿聯ITTIHAD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業主方」)投資的《年產33萬噸文化紙工程》總承包合同。

不過就在今年4月7日,業主方提出銀行履約保函索賠。今年4月10日,中國海誠按照要求支付了該項索賠,金額達1.58億元。

中國海誠認為,對於該保函索賠對公司造成的影響,經會同律師等專業機構深入分析研判,同時結合後續與業主方的交涉情況,公司根據謹慎性原則進行處理,據此調減了2019年度經營業績。

原本對該項目寄予厚望

中國海誠系由原輕工業部下屬的中國輕工業上海設計院經整體改制後於2002年12月設立,主要從事工程總承包、工程設計、工程諮詢和工程監理。控股股東為中國輕工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51.9%。

而此次對中國海誠造成索賠的項目,公司一度對該項目寄予厚望。

2016年4月7日,中輕國際與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以聯合體的方式籤訂了阿聯ITTIHAD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的《年產33萬噸文化紙工程》總承包合同。中輕國際為項目總承包商。該工程內容主要包括一條850噸/日商品漿碎解線、33萬噸/年文化用紙生產線(含小裁)及相關配套的兩臺50噸燃氣鍋爐和汙水處理廠等輔助設施。

中國海誠曾表示,該合同的正常履行將對公司提升海外項目的總包能力、擴大行業影響力及在合同期內相應年度的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但孰料,也正是該項目所引發的索賠,為公司如今的業績修正埋下了隱患。當時,按照合同要求,業主方有權向承包商提出工期延誤索賠,工期延誤違約金累計上限為合同總金額10%。截至2020年4月11日,項目累計收到合同款2.09億美元。

另外,當時按照總承包合同要求,中輕國際作為申請人,以項目業主為受益人,向巴克萊銀行申請開具了金額為2235萬美元的不可撤銷履約保函,對其在總承包合同項下的履約行為進行擔保。

同時,中國海誠與建設銀行北京宣武支行籤署《最高額保證合同》,為中輕國際向該支行申請金額為4.3億元,期限為1年的綜合授信額度提供擔保,擔保方式為連帶責任保證。

今年4月7日,業主方提出了銀行履約保函支付索賠,4月9日,中國海誠被告知,建設銀行北京宣武支行收到巴克萊銀行保函索賠電文,其中一項保函的被保證人為中輕國際,擔保人為中國海誠,金額為2235萬美元。最終,建設銀行北京宣武支行要求中國海誠先行支付該筆款項,此後公司按要求進行了支付。

截至4月22日,中國海誠股價報收7.44元/股,漲幅0.27%。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34股2019年年報業績變臉 商譽減值仍是「殺手」
    34家公司下修2019年業績Wind數據統計顯示,當前已有34家公司下修2019年年報業績表現,僅6月以來,就有眾泰汽車、顧地科技、天成自控、*ST斯太、ST康美5家業績變臉。「變臉」程度驚人的,不得不提*ST斯太。
  • 2019年財報披露截止期僅剩半月,87家上市公司年報業績變臉
    為做好疫情防控和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工作,解決有關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面臨的困難,針對2019年年報披露工作,監管部門要求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原則上不晚於6月30日。因此,目前仍有公司陸續披露年報業績修正公告,截至17日,滬深兩市有87家公司披露年報「變臉」情況。
  • 雲南海誠瑞麗國際貿易中心項目開工
    「瑞麗國際貿易中心開工儀式」12月1日在瑞麗姐告邊境貿易區舉行。德宏州委書記,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剛宣布項目開工,州委副書記、州長衛崗發表重要講話,與會領導、項目業主、施工方代表為項目開工培土奠基。
  • 2019年業績預告多次變臉,麥趣爾及多名高管收警示函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7月23日,因2019年業績預告多次「變臉」、未準確披露信息,新疆乳製品與烘焙品牌麥趣爾(*ST麥趣)收到監管函。而據麥趣爾7月18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出於同樣原因,新疆證監局決定分別對麥趣爾董事長李勇、總經理李剛、財務總監許文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2019年10月23日,麥趣爾披露《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預計2019 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為1800萬元至3600萬元。
  • 親和源:2018年盈利3415萬元,2019年虧損近億元,業績大變臉的背後...
    是否意味著宏觀經濟下行的趨勢下,中國養老產業也將迎來「消費寒冬」?讓我們冷靜下來,去找找答案。1.瘋狂的2018:收入約2.78億元,淨利潤約3415萬元,業績完成率高達541.5%。據AgeLifePro獨家了解:2018年親和源有4個項目集中開業,這些項目在2017年已經提前啟動預售,因此,2018年形成了親和源歷史上一次集中的銷售爆發,促使親和源業績大增。2.絕望的2019:內憂外患,宜華系全線告急,親和源業績大變臉的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 長園集團索賠維權班車開啟,超6萬股民索賠近1.98億元!
    2020年10月23日晚,長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600525 股票簡稱:長園集團)發布關於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公告。年底將近,受損的投資者可以依據處罰文件,應儘快開始起訴索賠了。
  • 4月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中國國航2019年淨利逾64億元 同比降12
    2019年業績預告:上海電氣業績快報:2019年淨利35億元 同比增16%上海電氣(601727) 公告,,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275.09億元,同比增長26.05%;淨利潤35.01億元,同比增長16.06%;每股收益0.23元。
  • ...直男們最愛的海瀾之家:一年狂銷1.6億件,業績咋還那麼難看?
    而各類服裝去年的總銷量超過了1.6億件,相當於平均每4位中國男人,就有1位身上穿著海瀾之家,這確實讓人嘆服!海瀾之家銷量巨大,令人嘆服根據獨立調研機構歐睿國際(Euromonitor)發布的中國男裝市場報告,2019年海瀾之家品牌以4.7%的市場佔有率位列榜首,已經連續6年市場佔有率第一。
  • 太古地產2019年業績「變臉」?
    月12日,太古地產披露2019年度業績報告。 太古地產主席施銘倫就2019年度業績發表「主席報告」,談及對太古地產前景的展望: 新冠肺炎疫情對太古地產在香港和中國內地的零售投資物業及酒店業務帶來不利影響
  • 湯臣倍健受困「全面戰爭」 收購標的業績大變臉
    收購標的業績大變臉2019年12月31日,湯臣倍健(300146.SZ)披露2019年業績預告,公司歸母淨利潤虧損3.65億元-3.70億元,而上年為10.02億元。為何收購第二年就業績大變臉?公司解釋稱,2019年1月1日《電子商務法》開始實施,打壓了中國代購。另外,公司參股企業上海凡迪、賜百年、臻鼎3家公司,收入下滑、虧損擴大、現金流短缺,經營業績持續不達預期,公司擬對長期股權投資計提資產減值8481萬元,佔所持上述3家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帳面價值的三分之二。
  • 中國海誠戚永宜辭去副總裁職務仍在公司擔任技術顧問 2019年薪酬為...
    挖貝網 6月30日消息,近日中國海誠(002116)董事會於2020年6月29日收到副總裁戚永宜的書面辭職報告,辭職後戚永宜還將在公司擔任技術顧問。據挖貝網了解,因到齡退休,戚永宜辭去擔任的公司副總裁職務。
  • 34家奧特萊斯2019業績超700億 第一名連續6年未變
    一方面,砂之船、首創鉅大、杉杉、華盛等本土專業奧萊發展商似乎有一家獨大的趨勢,是目前拓店最快最多的,2019年首創鉅大3家、杉杉2家、砂之船1家,且近年來都保持了每年都有新開項目的速度。另一方面,百聯、新世界、王府井、興隆、燕莎、友阿、銀座、北國、茂業等百貨集團背景「人多勢眾」的格局不在,而佛羅倫斯小鎮、韓國衣戀、三井外資專業奧萊集團軍在2019年更是沒有一家奧萊項目開業。新生力量雖減,但已經成熟運營的項目的業績卻有不錯的增長。
  • 吉藥控股修正2019年年報 兩家收購子公司業績變臉
    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初商譽餘額合計8.54億元,其中金寶藥業2.86億元、遼寧美羅2179.30萬元、浙江亞利大2.10億元、遠大康華(北京)139.33萬元、長春普華製藥3.35億元;報告期末,公司對收購金寶藥業形成商譽計提全額減值準備、對收購浙江亞利大形成商譽計提1.91億元。
  • 海誠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到德宏州考察
    原標題:海誠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到我州考察  1月16日,雲南海誠實業集團董事長周昆一行到我州考察項目,並與州委、州政府舉行座談,雙方圍繞如何加快推進德宏文旅項目發展進行了深入溝通交流。他說,2019年,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德宏片區掛牌,省委、省政府也對德宏未來三年經濟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
  • 東凌國際擬更名亞鉀國際 索賠與賠償結伴而至
    結合公司上半年已披露的注資4億至全資鉀肥子公司啟動寮國百萬噸鉀鹽項目建設以及對船運和穀物糧油貿易業務的剝離,本次更名為「亞鉀國際」,顯示出公司聚焦稀缺鉀鹽礦資源開發的決心。  糧油歷史仲裁判決不期而至  8月6日,東凌國際公告披露了一宗海外仲裁事項的進展情況。
  • 2019年業績全面回升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按申萬行業分類,27家券商公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合計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達61%,有9家券商全年淨利潤在50億元以上,尚無上市券商淨利潤出現負增長。  在市場行情回暖帶動券商業績提升的同時,行業「馬太效應」愈加明顯,頭部券商無論是盈利能力、規模效應,還是業務份額,都相對領先。
  • 2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業績"變臉",應將偽技術企業擋在門外 | 科創...
    在監管方面,有觀點認為,90家公司中有20家業績「變臉」,相對於滬深主板、中小板與創業板,這一比例其實並不低。科創板出現大範圍業績「變臉」現象,除了研發投入與競爭加劇拖累業績外,其他三個方面的原因同樣不可忽視:  一是科創板更加包容性的上市條件;  二是在科創板掛牌的企業,為了達到上市的目的,並不能排除包裝粉飾業績的可能;  三是把關不嚴。  因此,對於科創板而言,在關注掛牌公司定位的同時,科創板公司的質量與成長性同樣值得重點關注。
  • 2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業績「變臉」,應將偽技術企業擋在門外|科創...
    在監管方面,有觀點認為,90家公司中有20家業績「變臉」,相對於滬深主板、中小板與創業板,這一比例其實並不低。科創板出現大範圍業績「變臉」現象,除了研發投入與競爭加劇拖累業績外,其他三個方面的原因同樣不可忽視:一是科創板更加包容性的上市條件;二是在科創板掛牌的企業,為了達到上市的目的,並不能排除包裝粉飾業績的可能;三是把關不嚴。
  • 三年前收購的公司業績精準達標,承諾期剛過就「大變臉」,三豐智能...
    2020年上半年營收淨利雙雙下滑,三年前收購的公司業績精準達標,承諾期剛過就"大變臉"。鑫燕隆業績3年精準達標,承諾期剛過就"大變臉"2017年三豐智能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斥資26億元購買了鑫燕隆100%股權,形成商譽206,844.00 萬元。
  • 科創板「玻尿酸股」兩重天,昊海生科一上市業績就「變臉」
    年報顯示,昊海生科2019年營業收入為16.04億元,同比增長2.94%,增速明顯放緩;歸母淨利潤為3.71億元,同比下滑10.56%,扣非歸母淨利潤為3.57億元,同比下滑4.96%,盈利水平顯著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