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男讀金庸,女讀瓊瑤

2020-12-13 光陰拾遺

上世紀九十年代,只有固定電話和大哥大,沒有手機,網際網路還未普及,閱讀是件比較奢侈的事情。

當時的港颱風很流行,那是一個男讀金庸,女讀瓊瑤的時代。

小區附近出現了一些書報亭,像是一個個小圖書館,可以提供書籍借閱服務,每本按天計費,一天幾毛錢。借的書讀得非常快,因為讀得慢需要花更多的錢,這讓沒有零花錢的我們往往捉襟見肘,這種情形也完美詮釋了什麼叫「書非借不能讀也「。

那時我正在礦區讀初中,是一個德智體美勞(抱歉,應該去掉「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閱讀是我最重要的愛好。父親從微薄的工資中擠出了一點錢,給我定了《飛碟探索》雜誌,給他自己訂了《半月談》。

除了閱讀雜誌,我還喜歡看故事會和武俠小說。金庸古龍臥龍生,到司馬翎蕭逸,最後實在沒得看了,只能看梁羽生。我當時是有點瞧不上溫瑞安的,除了《四大名捕》系列,其他的如《驚豔一槍》、《朝天一棍》等,從名字看就流於低俗,由此可見書名的重要性。

更有趣的是,借書也會有烏龍事件。我們讀著讀著,感覺怎麼都不像金庸寫得,仔細一看作者,龍飛鳳舞,竟然是「全庸」。這種現象當時非常普遍,估計幾位武俠大家都被冒名頂替過,作者名字往往就差一兩筆。

由於讀的武俠書比較多,有個同學竟然開始嘗試自己寫武俠小說,在筆記本上工工整整地寫好,還真誠地邀請我閱讀點評。他說武俠小說是有套路的,無非是父母雙亡、追殺墜崖、大難不死,最後學得絕世武功,大仇得報、行俠仗義、浪跡天涯。我一聽大部分還真是這個套路,不禁對同學充滿了敬仰,但他寫的武俠小說我終究沒有讀。

在快把武俠小說讀完的時候,1991年,黃易的《大唐雙龍傳》橫空出世,驚豔世人,很快在我們這些男生中廣為流傳。

《大唐雙龍傳傳》是分卷寫,看完一卷,就等下一卷,我們經常會去報刊亭詢問是否已出新卷。有時偶爾沒去,後來問時告知已經借出去了,心中懊惱不已。時間長了難免抱怨,這黃易不是故意吊人胃口嗎?還一卷一卷寫,怎麼不一章一章寫,不就是想讓我們多花錢嗎?說歸說,看歸看。每一卷看完,就迫不及待的想看下一卷,卷尾留下的伏筆太吸引人了。就這樣一卷一卷讀著《大唐雙龍傳》,終究是沒有等到最後的結局。

後來我還單獨買了一本合集,所有卷全在一本上,這樣看起來更過癮,重讀之後掩卷驚嘆,作者黃易的謀篇布局,對歷史的掌握,尤其是戰爭謀略的生動描寫,確實引人入勝,堪稱經典。2017年4月5日黃易先生去世時,心生感慨,武俠小說時代終一去不復返了,只留下那些作品在歷史的長河中。

男生看武俠如火如荼,女生都偷偷看言情小說,尤其是瓊瑤阿姨和三毛姐姐的。老師總是不停強調:多讀有益之書,多背古詩,少讀閒書。但是女同學們還是爭相傳閱瓊瑤的書籍。在此之前,瓊瑤阿姨已經出版了《幾度夕陽紅》、《煙雨濛濛》等作品,且很多作品都已經拍成了電視劇。1990年,還拍攝了《婉君》,並出版首部歷史題材長篇小說《雪珂》。這些作品,那個時代的女生應該都能耳熟能詳。

女人的世界男人永遠不懂。在閱讀上,我們就理解不了這些情情愛愛有什麼好看,行俠仗義、浪跡天涯、快意人生才讓人嚮往。要是有一身武藝,我想班裡的大部分男生應該都已經成為流浪漢了。

回首看每一個時代的閱讀,不論是信息渠道還是閱讀習慣,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90年代以紙媒為主,書籍和報刊雜誌是主要介質,人們享受翻閱紙張時帶來的實實在在的閱讀感受。

2000年以後,以PC為主的網際網路全面發展普及,網絡閱讀、電子閱讀成為主流,很多傳統紙媒也把內容放到了線上,使閱讀的信息量大幅增長,閱讀的便利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如今已是「指上閱讀」時代,移動網際網路引發了自媒體爆發式增長,內容的生產呈指數級增加,閱讀也不再是眼睛的專利,一些書籍音頻作品大量湧現,使閱讀出現了多樣化和個性化。

信息爆炸時代,如何靜守自己的寫作和閱讀習慣?唯有思考中前行,才能守住本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相關焦點

  • 【品讀金庸】金庸筆下十大失貞女,第一最愚蠢
    金庸筆下有無數的人物,英雄美女,皇帝乞丐,君子小人,不勝枚舉。
  • 俗語:男不讀金瓶,女不讀西廂,讀書也分性別?背後的原因很深刻
    文/訪客俗語:男不讀金瓶,女不讀西廂,讀書也分性別?第一句是「男怕柿子,女怕梨」。小編個人是特別喜歡吃柿餅的,梨也是一種對身體很好的水果,可以潤肺,那為什麼說男人怕柿子,女人怕梨呢?這就是取柿子和梨的諧音了。柿子柿子,心思敏感一點的人就會覺得這個詞可以被念作「死子」,在很注重家族傳承的古代,「死子」就會有斷子絕孫的意味,因此,老一輩的人為了求一個安穩,就說了這麼一句話。而梨之所以飽受爭議,也是因為它的讀音。
  • 當涉及到銷毀三觀和《金盞花》的瓊瑤時
    二、青年的瓊瑤情結第一次知道瓊瑤小說中花的名字。小時候,閱讀渠道非常單調,似乎學生們來回通過一些瓊瑤。那時候剛剛與瓊瑤接觸,仍在關注來勁兒。學生的時間很緊,很多學生讀得慢,知道我讀得快,因此在從不同渠道借用瓊瑤之後,他們會把他給我,讓我讀故事講給,他們絕對應該在這裡使用女性「她們」,那時,似乎沒有一個男孩喜歡讀這種書。
  • 為什麼都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到底是何意?
    文化:為什麼都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納蘭者,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大學士納蘭明珠之子也。納蘭公子文採舉世無雙,武藝精湛,為康熙年間御前侍衛,三十而隕惜其英年早逝,但為文學詩詞集大成者,現今傳世之《納蘭詞》清麗婉約、意境深遠。
  • 【品讀金庸】十大惡女排行榜,第一是她當之無愧
    之前的文章發表過金庸筆下十大英雄、十大美女、十大情種等系列,今天我們總結排出金庸筆下十大惡女系列。
  • 讀瓊瑤《當雪花飄落之前》——當你的親人生命將近時
    無論這個夢有多美好,醒來後終究會是一場空,瓊瑤也不例外。後來,瓊瑤遇到了和他有著傳奇一生的平鑫濤先生。他們並肩打造了很多傳奇,假若沒有彼此相愛和共同的努力,他們各自都會有完全不同的命運。瓊瑤不會寫那麼多小說,拍那麼多電影,也不會有瓊瑤連續劇,很多演員如趙薇,林心如等的命運也會被跟著改寫。
  • 金庸小說中不易發現卻很動人的細節(一)|讀金庸
    林平之是金庸小說中一個有名的悲劇人物,他本有當「主角」的潛質——年少、武功低、心地善良、為人俠義、遭遇大難、一心復仇——幾乎絕大部分的金庸小說男主角,都具備以上要點。我們喜歡讀各式各樣關於愛情的故事,愛情的魅力在於,它的誘惑我們任何人都沒法抗拒,可是在每個人身上,它又是不同的樣子。它甜如蜜,苦逾黃連,可是它的甜能讓你回味千萬遍,它的苦卻不能阻擋你親近它的腳步。
  • 金庸古龍之外,被改編為電視劇的3本武俠小說,精彩值得一讀
    這其中,金庸和古龍兩位武俠大師的小說,被多次改編為武俠劇,產生了大量螢屏經典。當然,除了金庸和古龍,還有不少武俠作者的作品被改編為電視劇。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看武俠20年的武俠迷。今天我和大家聊聊被改編為電視劇的3本武俠小說,精彩值得一讀。第1本,溫瑞安《逆水寒》。
  • 馮唐:雪夜枕邊讀禁書
    我老媽問,為什麼不買便宜的簡體平裝版?我說,要原汁原味,楊貴妃穿個帶勞動標兵四個字的跨欄背心就勾引不了安祿山和李太白了。我老媽說,好,給你50塊,我一個月工資,別丟了。古籍讀多了的好處是,我認識了繁體字,我讀古漢語不用查字典了,我知道小雞雞三十種以上的小名,我看著繁體字的古漢語硬了起來,我不擔心語文考試了。壞處是腦子搞壞了,相信因果報應,相信行房有害健康,相信手淫罪大惡極。
  • 已讀不回落伍了《日本女高中生流行不讀不回》每天讀空氣實在太煩了……
    文章來源:宅宅新聞用LINE或其他社交軟體聊天最尷尬的就是碰上人家「已讀不回」的情況,然而日本的女高中生最近卻決定乾脆「不讀不回
  • 瓊瑤最毀三觀的電視劇《水雲間》,男主拋妻棄女,渣到離譜
    說到瓊瑤劇,很多網友現在聯想到的都是三觀不正,從《新月格格》說到《情深深雨濛濛》,再到《一簾幽夢》其中的許多臺詞真的會令人噴飯,最經典就是那句「那時候的你,失去的只是一條腿,可紫菱失去的是她的愛情啊」!這是每當大家看到一次就會想要摔板凳的臺詞。
  • 讀《大漠謠》有感:已經來不及,事過境遷了
    關於「言情小說 「關於「言情」年輕時,看過許多瓊瑤、嚴沁、岑凱倫的言情小說,對瓊瑤的《一簾幽夢》、嚴沁的《兩情長相憶》、岑凱倫的《八月櫻桃》還印象深刻……前幾年,我看了許多80後新生代言情作家的小說
  • 才女鬼馬星的「浪漫推理」系列,讀起來著實累!
    其實整個案子不複雜,就是一個變態殺手,殺了好幾個女人,其中有一個是男主的朋友。為了朋友,為了友誼,男主奮然出擊,協助警方破案。整本書看下來,推理小說中的一些主要元素通通沒有。什麼密室殺人,不存在;詭計設定,不存在;不可能犯罪,更是沒有影子。男主的調查也就是不停地問呀問,直到把別人問煩了,說話漏出了破綻,案子也就結束了。
  • 瓊瑤小說裡的愛情厚黑學
    不管今天有多少年輕人唾棄瓊瑤阿姨小說的三觀,但是她已經和金庸一樣,被編入了《中國文學史》。我在中文系一套本科的教材最後一頁上看到過瓊瑤的作品介紹(大概是那套「二十一世紀教材」,紅色封面的)。我記得我看的那個版本的《一簾幽夢》是這麼開頭的——「今天家裡有宴會。」這是一個非常乾淨漂亮的開頭,馬上引入了珠簾了,「珠簾!」
  • 瓊瑤的生死戀
    1949年夏天,11歲的瓊瑤和家人幾經波折來到臺灣。7年後,小丫頭出落成了大姑娘,於是一場初戀慢慢向她逼來,而這場戀情差點要了她的命。當時,瓊瑤正在讀高三,壓力很大,因為她非常擔心自己落榜。父親是有名的教授,家裡丟不起這種人。
  • 你若不去讀《詩經》,怎知愛情那麼美?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始,也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但小編認為,它的偉大並非內容多艱深,而是生命的百般形態、生活的瑣碎日常,萬事萬物皆可入詩,充滿了人間煙火氣。最近新得這樣一套《詩經》,竟讓我輕鬆讀懂了。
  • 為什麼在金庸古龍50年後,武俠戲女主橫行
    sixgod六神磊磊讀金庸文/六神磊磊一說一下已經開始刷屏的《有翡》。二從歷史上說,今天男頻女頻上的一切武俠,甚至包括多數的仙俠和玄幻,其主要源頭都是上個世紀的「新派武俠」。而「新派武俠」的代表就是金庸古龍。在那個年代根本沒有所謂的「大女主」。武俠小說是成人的童話,但在那個年代首先是男人的童話。
  • 金庸奇怪的愛情觀:越是愛你,越不碰你
    金庸寫武俠,也寫情義,其中當然也包括愛情。金庸筆下的愛情並不平淡,狗血程度和他家親戚瓊瑤阿姨有的一拼。文風正統的他,寫出來的愛情愈久彌香。而文中經常有這樣的愛情觀:越是愛你,越不碰你。這一對,就算在金庸小說裡,也是最純情的一對,除了在牛家村,郭靖因為受傷的關係,對黃蓉產生一點幻想之外,其他完全沒什麼暗示。令狐衝最開始喜歡的是嶽靈珊。他嘴上俏皮行為瀟灑,但從來不對嶽靈珊有個半點不敬。反觀林平之,他到華山沒多久就和嶽靈珊牽手了。後來任盈盈出現,令狐衝畢恭畢敬地稱她「婆婆」,兩人在確定關係之後,也保持相敬如賓的氛圍。
  • 說到毀三觀,還有瓊瑤的這本兒《金盞花》
    二、年少時的瓊瑤情結第一次知道這個花名,是在一本瓊瑤的小說裡。小時候,看書的渠道很單調,似乎就是同學之間,來回傳遞一些瓊瑤。那時候剛剛接觸到瓊瑤,看的還是非常來勁兒。學生的時間很緊張,很多同學看書又慢,知道我看書速度快,所以,從各個渠道借來一本瓊瑤之後,都會拿給我,讓我看完把故事講給他們,這裡絕對應該用女「她們」,當時似乎沒有男孩子愛看這種書的。
  • 把日子過成詩——讀《女曰雞鳴》
    但與這幾首詩對照一下,我們會很快發現,《女曰雞鳴》才真正是一首寫家庭生活的詩。這首詩寫了夫妻倆的一組對話,生活情境感很強——              女說:「親,耳聽雞叫喚。」      男說:「哼,天才亮一半。」      女說:「你且下床看看天,啟明星兒光閃閃。」      男說:「幹起來啊起來幹,射野鴨兒也射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