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為什麼都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
納蘭者,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大學士納蘭明珠之子也。納蘭公子文採舉世無雙,武藝精湛,為康熙年間御前侍衛,三十而隕惜其英年早逝,但為文學詩詞集大成者,現今傳世之《納蘭詞》清麗婉約、意境深遠。
男不讀納蘭容若的原因:縱觀納蘭性德的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豔,頗近南唐後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愛妻早亡,後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和諧狀態,他卻流連嚮往。
倉央嘉措,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六世達賴嘛,是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在康熙三十六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在康熙四十五年的押解途中圓寂。可以說,倉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詩人,他的一生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其中最為經典的是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
女不讀倉央嘉措的原因:倉央嘉措的詩情意纏綿,情理通透,不但在中國藏、漢、蒙等各民族間膾炙人口,也受到英、法、日、俄等各國人民的歡迎,被譯成十幾種文字廣泛傳誦。那麼,女人為什麼不適合讀倉央嘉措呢?倉央嘉措既不想汙染梵行又不願錯過美人,顯得活佛對愛情那麼義無反顧。女人本來就是一群感情動物,會以活佛的詩為動力,更加堅決地投入到飛蛾撲火式的愛情中去,有時缺乏理智,有時還會做出有悖倫理的傻事來。加之流存於世的「倉央嘉措情詩」真假難辨,女人把假手之詩當成追求愛情的聖經,再斷章取義,把活佛的勸世歌作為情歌傳唱,可真是褻瀆了佛意、增加了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