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8日,2020年中國創新方法大賽電視擂臺賽在天津梅地亞大劇院舉行。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宋軍,天津市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李紹洪出席並致辭。中國科協企業自主創新專門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許振超,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葛墨林,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副主任劉叢強,天津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元英進出席並為總決賽金、銀、銅獎獲獎團隊頒獎。中國科協企業辦公室副主任、企創中心主任蘇小軍,天津市相關委辦局領導分別為一、二、三等獎獲獎團隊頒獎。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阿奇舒勒研究院(美國)院長、TRIZ大師艾薩克·布柯曼,法國國立應用科學學院教授、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計算機輔助創新組織主席德尼·卡瓦盧奇通過視頻方式向大賽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
宋軍同志在致辭中指出, 中國創新方法大賽經過5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傳播推廣創新方法的標誌性活動,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專項賽事。通過大賽的舉辦,培養了一批熟練掌握運用創新方法的科技人才,孕育了一批創新型組織,幫助企業解決了一批生產技術難題,促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他指出,自主創新,方法先行,創新方法是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武器。本屆大賽與「科創中國」充分融合,以企業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項目質量進一步提升,突出了項目實戰性要求,彰顯了創新方法在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中的獨特作用。
李紹洪同志在致辭中表示,天津始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立足新發展階段,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徵程,迫切需要創新支撐。他指出,天津擁有獨特的區位、產業、港口、交通等優勢,擁有改革開放先行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先行先試的優越條件,擁有「海河英才」行動計劃等優厚政策,是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的沃土,是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良田。大賽的成功舉辦,必將對天津打造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本屆大賽以「弘揚科學精神,激發創新活力」為主題,全國共有1320個企業、3336個項目報名參賽,領域涉及機械、電子、材料、化工、石油、生物、交通、建築、新能源等40個行業,直接參賽的科技人員超萬人,參賽項目和參賽人員數量均創歷史新高。經過區域賽選拔,有206個項目進入全國總決賽。12月3日至4日,大賽全國總決賽首次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將第一賽段搬上雲端,網上瀏覽量現已達1123萬人次。經過兩個比賽日激烈角逐,產生一等獎24個,二等獎42個,三等獎61個。其中11支優秀參賽隊脫穎而出,成功獲得電視擂臺賽的入場券。有三支隊伍來自天津,分別是天津中新科炬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代表隊、天津天鋼聯合特鋼有限公司代表隊和中國石油大港油田採油工藝研究院代表隊。擂臺賽上,11支代表隊通過「百舸爭流」、「大浪淘金」、「乘風破浪」以及「巔峰對決」四輪激烈角逐,最終包頭稀土研究院代表隊獲得金獎,天津中新科炬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代表隊獲得銀獎,來自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田分公司的兩支代表隊獲得銅獎。
本屆大賽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學技術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本次是該項賽事第二次來到天津。以此為契機,自今年8月起,天津市科協、天津市科技局等單位已在全市開展多輪創新工程師培訓,為兩百多家創新型企業、瞪羚企業、科技領軍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的一線技術研發和生產管理人員普及創新方法知識及創新工具使用技法,進而培育創新思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創新方法在企業中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推廣應用。
自主創新,方法先行。自2016年首屆全國企業創新方法大賽舉辦以來,受到全國科技型企業的重視。2018年,大賽更名為中國創新方法大賽,經過兩年的發展,該項賽事已經成為企業一線科技工作者交流創新成果,深層次推廣應用創新方法的專項賽事。大賽自舉辦以來,直接產生專利超5000件,為各地和各企業實現經濟效益近百億元;部分成果已成功應用於天眼、天宮、航母、殲20、高鐵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創新品質不斷提升。
感恩的心 感謝有你
原標題:《2020年中國創新方法大賽總決賽和電視擂臺賽成功舉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