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上周發布第二季度財報,用戶新增520萬全球總用戶達到1億,本季收入27.8億美元。財報公布之後1周,Netflix股價大漲13%,市值接近700億美元,其CEO哈斯廷斯個人財富新增3億美元達22億美元。
Netflix是全球OTT業務的標杆,看著Netflix如此成功,而國內整個OTT行業經過近8年的野蠻生長還沒有一家脫穎而出。單就OTT業務而言,國內沒有一家公司市值達到10億美元,跟國內的社交、O2O、網際網路金融、OTA、直播等移動網際網路業務相比,OTT業務簡直不值得一提。
但是,在傳統電視行業非常發達的美國,Netflix怎麼就搞到了700億美元了呢?都說國內網際網路業務是C2C(Copy2China),為什麼在OTT上就不靈了呢?
Netflix自己給出的解釋是依靠原創獨家內容獲得了成功。單就2017年Q2而言,這個解釋是合理的,Netflix內容資產存量達41.5多億美元,歷年原創內容投入達17億美元,歷年內容總投入達117億美元。本季度上線了《十三個原因》、新一季的《紙牌屋》、《女子監獄》、《玉子》等,Netflix的原創內容獲得了91項艾美獎提名。Netflix把內容當成成功的核心因素,還把自己稱為一個電視頻道「network」,我覺得這是Netflix故意的,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優質內容的生產和運營商,看起來是只要有好的獨家內容OTT就可以成功。
如果僅僅有內容就可以做好OTT,那麼成功的不應該是Netflix而是HBONOW;如果僅僅有資本就可以做好OTT,那麼成功的應該是Apple TV。
Netflix完全是一個新型的超級電視臺,一個臺網一體、多終端分發、內容原創和內容集成、大數據支撐、全球運營的超級電視臺。原創內容的成功只是Netflix成功的重要一環,更重要的是技術+商業的業務模式對傳統電視產業的顛覆。
有人根據Netflix並不好看的營收數字認為Netflix的市值被誇大了3倍,比起Facebook、Apple、Google、微軟等數千億美金市值的網際網路企業,Netflix對傳統電視的顛覆才剛剛開始,只要能取得三分之一天下,未來比肩這些巨頭也並非不可能。
國內對Netflix早已不再陌生,業內人士對Netflix已經很熟悉了,中國和美國的OTT產業差異性到底在哪裡,為什麼導致了這樣的懸殊對比?Netflix的經驗如何COPY到中國呢?
業界人士首先想到的是中美兩國OTT政策環境的巨大差異,的確很多時候國內行業管制政策會嚴重影響到產業發展,但政策不是根本原因,版權環境也不是根本原因。在中國目前的政策環境和版權環境下,一個中國版的Netflix是有機會誕生的。
首先,中美的媒體內容都是收到管制的,Netflix發展起來不是靠黃賭毒和盜版,Netflix也沒有依靠意識形態政治利益獲得壟斷髮展機會。其次,中國特殊的政策管制是分終端監管制度,用戶不能在多種終端上獲取統一的OTT服務,這種簡單粗放的管理模式的確有影響。但是愛奇藝、優酷、芒果等都是多終端分發的,國有牌照商發展多終端更是沒有受到明確禁止,只是自己不做而已。
還有人認為中國的用戶沒有付費習慣,中國OTT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難以建立。準確地說,不是中國用戶沒有付費的習慣,是中國用戶沒有付費看電視的習慣,有線電視是白菜價,海量網絡視頻隨便看。美國電視產業的人均每月ARPU值在80美元左右,而Netflix只有傳統電視費用的十分之一,在價格優勢上可以快速發展用戶,這的確是國內OTT服務商無法COPY的。Netflix完全沒有廣告,全部收入來自用戶付費,在中國建立起類似Netflix的用戶付費SVOD商業模式,短期內還是很難的。
需要弄明白的一點是,Netflix提供的OTT內容主要是娛樂內容,不是媒體資訊內容,中國OTT業務如果要顛覆整個傳統電視行業,受到的管制肯定也是電視一樣嚴格。如果僅僅是一個和Netflix類似的娛樂點播內容OTT服務,政策限制會少得多,品牌識別會容易的多,商業模式除了用戶付費之外,廣告、第三方渠道都是可選的商業模式。在傳統電視日益下滑的局面下,娛樂性內容的OTT用戶付費環境正在快速形成之中。(本文首發鈦媒體)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