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種膽固醇,但它是個「壞膽固醇」,如果伴隨著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就可能會讓血液黏稠變得更加嚴重,還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堵塞的風險,所以雖然很少被人得知,但事實卻是個危險指標,低密度脂蛋白越高的話,我們越應當引起重視,要從日常的生活飲食習慣中格外注意。
一旦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會有以下危害:
1、肥胖症
尤其是40歲以上的肥胖症患者甘油三酯與極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顯升高。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和極低密度脂蛋白顯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有時也升高。
3、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於肝臟極低密度脂蛋白代謝障礙發生的繼發性高甘油三酯血症,進而出現高脂血症的表現。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人,不想給血管「添堵」,3種食物早撤離餐桌
1、菸酒類飲料
人生有酒今朝醉,很多人認為適當的喝一些酒,一天小二兩,一小杯,對於血管應該是好事,至少活血促進睡眠,但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已經證實,酒精對於身體是沒有任何好處的,是很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因此喜歡喝,也要適量要控制量。
2、高糖類食物
糖類食物一旦吃多,肝臟分泌的低密度脂蛋白不僅數量多,而且體積大,其所含的甘油三酯也增多。不同的糖類對脂蛋白的影響不同,雙糖(蔗糖和乳糖)及單糖(葡萄糖和果糖)增高內源性甘油三酯的作用要比多糖強,果糖的作用又強於葡萄糖;蔗糖因能水解生成果糖,所以也有明顯的促進內源性甘油三策酯合成的作用。有些人吃了糖類食物後,特別容易發生高脂蛋白血症。
3、脂肪類食物
過多食用脂肪,特別是膽固醇含量豐富的食物,如各類肉食動物的腦、肝、腎及蛋黃等,會使血膽固醇水平上升,而豆製品、海帶、大蒜和植物油會使膽固醇水平下降,正常飲食的膽固醇含量不至於引起高脂血症,應當注意的是,飲食習慣也可影響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早、中餐的脂肪含量對血脂影響不大,而高脂肪,難以消化的晚餐,會使血脂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上升,並在動脈壁上沉積,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如何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1、飲食調理
黃花草油酸富含月見草、亞麻酸、亞油酸和植物甾醇酯,能很好地平衡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保護血管。其中月見草是常見植物,同時也是一種藥食兩用的食材,早在幾千年前的醫書《本草綱目》中已有記載,月見草,味甘,性溫,常食之,可調理膏脂,這說明月見草早在幾千年前就有入藥的記載,可以清潔血管脂質,改善血液粘度,軟化血管,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當然,這些營養物質只有經過一起提煉才能充分發揮。
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人,經常喝些月見草、亞麻酸和亞油酸提取而得的黃花草油酸,對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防止血脂升高也是蠻不錯的。
2、舒緩運動
對於血脂不穩定的人來講,進行舒緩的運動十分重要,往往劇烈運動突然停止往往會引起心臟搏出血量驟然減少,而靜脈回流血液並不增加,晏使<腦供血不足,有導致暈版、心律失常的危險。所以在持久運動後,進行5~8分鐘的散步、打太極拳等輕量運動是很有必要的。
3、保持愉快心情
例如可以讓患者看看畫報,聽聽音樂,看看電視等。家屬可每天對病人談談見聞,讓病人能了解祖國和世界的進展,使其內心世界充滿幸福,充滿康復希望,幫助病人樹立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思想,增強早日站起來的決心,提高鍛鍊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