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動》改編自兒童作家文德琳·范·德拉安南年的同名小說,是導演羅伯·萊納時隔二十年後的強勢回歸之作。
導演羅伯·萊納以演員身份起家,出演過30多部電影,1984年他拍攝自導自演的電影《搖滾萬歲》一舉成名。
羅伯·萊納的電影畫面唯美、情感細膩,故事情節引入入勝,音畫效果美輪美奐,角色塑造別具匠心,更重要的是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充滿著對人生的深刻獨到的見解和感悟。
這部《怦然心動》是他六十三歲那年拍攝的作品,更是繼承了他以往電影的優秀風格,能在豆瓣上斬獲9.1的高分,也不足為奇。
影片主要講述了青梅竹馬的戀人朱莉和布萊斯兩人之間有趣的愛情「戰爭」。
正在讀二年級的布萊斯全家搬到小鎮,偶遇鄰家女孩朱莉。朱莉看到布萊斯那雙閃亮的眼睛,對他「一見鍾情」,而布萊斯對此卻無動於衷,甚至多次想辦法擺脫朱莉。
時光流逝,歲月漸長,在和布萊斯的相處中,朱莉發現布萊斯的心靈並不如他的眼睛那般明亮,她開始不斷審視這段感情,逐漸失去了對布萊斯的好感,這個時候的布萊斯卻現自己愛上了朱莉。
影片獨具匠心,一個故事,從兩個視角講述。同樣的臺詞和劇情,兩人理解不同,語氣和表情的細微差別,在兩個人的心靈上留下了不一樣的感覺。
小鎮美景、帥正太、酷蘿莉、家庭溫情、成長點滴,都是這部電影的動人之處,但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又不僅僅是這些,唐蘇將從敘述風格、鏡頭語言和現實意義這三個方面為你深度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
一、敘述風格:雙視線結構下的角度不斷切換,青春期特有心裡的獨白表述,使人物更加豐滿、情感更加細膩、打動人心
二、鏡頭語言:唯美細膩的畫面,表達了人物內心的情感,睿智角色的安排彰顯了朱莉美麗的心靈
三、現實意義:基於電影主角朱莉的成長經歷,談談我對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影響和愛情裡的尊嚴的看法。
一、敘述風格:雙視線結構下的角度不斷切換,青春期特有心裡的獨白表述,使人物更加豐滿、情感更加細膩、打動人心
有些人認為以獨白為主和雙視線角度的敘事表現方式會降低故事的感染力,但我認為這種結構勝在對人物內心的表現,這部《怦然心動》就是對這個敘述結構最佳的實踐。
《怦然心動》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愛情故事註定了也不會太過複雜,無非也就是「你愛我,我不愛你,我不愛你時,你又開始愛我」這個老套劇碼。
但導演羅伯·萊納高超的地方就在於他在這簡單的故事之上,加上了男女主角的獨白,把觀眾的關注重點從劇情中移開,進而去關注男女主人公在跌跌撞撞的愛情和成長路上的心路歷程。
你在影片中會看到男孩和女孩對同一件事截然不同的看法,以及女孩朱莉對這段感情和自身的反思,這才是該影片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1、男女不同視角敘述同一件事,呈現出他們不同的性格、觀點與差異
1957年,小學二年級開學前,布萊斯隨著全家一起搬到小鎮。坐在街邊的朱莉,看著載著布萊斯全家的車子從自己眼前駛過,當布萊斯走下車子的瞬間,他那雙明亮燦爛的眼睛馬上吸引了朱莉的目光。
朱莉上前套近乎,被布萊斯父子拒絕,布萊斯的爸爸為了儘快擺脫朱莉,用眼神示意布萊斯去房內幫助媽媽。半秒後,布萊斯領會爸爸的意圖,他趕快離開,朱莉追著他上前,在追逐過程中兩人的手抓在了一起。
影片中獨白一直跟著故事的發展,在布萊斯的獨白中,我們了解到他現在感覺非常尷尬,他竟然握住了一個陌生女孩的手,他認為這是一場「混亂」,不知道怎麼逃脫,好在媽媽及時出現,替他解了圍。
視覺切換,我們來到朱莉的世界。朱莉認為布萊斯的爸爸讓他去幫助媽媽時,布萊斯並不情願,她追著布萊斯上前,想趁著他在房內受困前,好好地玩耍一番。在兩人追逐的過程中,布萊斯握住了她的一隻手,並用他那燦爛的眼神凝視她。
同一件事,布萊斯認為是朱莉在製造麻煩,朱莉認為她是在幫布萊斯解脫。布萊斯認為是朱莉握住了他的手,他執意掙脫,朱莉卻認為是布萊斯主動握住了她的手,還用目光深切地注視。
通篇電影的呈現,都是這個模式,同一件事下,切換男孩女孩不同的視角,並加註上兩人純真、幽默和浪漫的旁白。
兩小無猜的男孩和女孩、平凡普通的故事,在導演這樣巧妙的互動安排下,對愛情和成長有了別有一番滋味的細膩描繪。
2、羅伯·萊納用人物的旁白獨具匠心地塑造了一個個豐滿的角色
串聯起整個電影中朱莉的旁白,你就會發現這個小女孩多麼動人,她的內心世界多麼豐富。
她有一雙善於發現美麗的眼睛。
小鎮上有一棵梧桐樹,高聳挺拔,枝繁葉茂。有一天她偶然爬到了樹的最高處,竟然發現風景是如此驚豔:清晨太陽升起,一道道光線劃破雲海,陽光和著野草的微風輕輕吹拂過臉龐,夕陽西下,燃燒著地平線上的白雲,如油畫般詩意。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她可以坐在梧桐樹幾個小時,遙望世界。
她理解父母的不易,即使是十分不情願,她也願意為了父母的一刻開心,做一些事情。
朱莉全家的生活並不富裕,藝術家爸爸、家庭主婦的媽媽,收入有限,還要照顧有精神障礙的叔叔,生活過得捉襟見肘。
當家境比較富裕的布萊斯的媽媽十幾年來第一次邀請他們全家去做客時,朱莉的媽媽別提有多開心,精心地裝扮,用心地做好點心,但朱莉因布萊斯取笑他的叔叔正在生氣,並不想和布萊斯見面。
她本打算告訴媽媽她不想去布萊斯家,但當看到媽媽臉上燦爛的笑容,她放棄了,她懂得媽媽這些年的不易與這一刻的開心。
她在小小年紀就對自己的想法自我反省,學會了從整體全面地看待一個人,進而去思考自己從小一直迷戀的這個小男孩,是否有足夠好的品質,是否值得自己愛。
當她發現布萊斯也不過是像很多人那樣,只是有一個精美的外表,內心極其普通,並沒有自己追尋的品質時,她斷然放棄。
就像布萊斯爺爺說的:「有些人淺薄,有些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但是總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絢麗的人,她讓你覺得你以前遇到過的所有人都只是浮雲。」 那時候的布萊斯顯然不是。
朱莉的這些「美好」,我們都是從她的內心旁白中發現的,如果影片沒有了這些旁白,將會顯得如清水般平淡無味。
兩小無猜的愛情片大多關注於美好的回憶,儘是甜甜的小細節,這部影片獨特在於它把兩人的愛情,個人的成長以及心理變化放在一起講述, 讓觀眾能窺及角色的內心,給觀眾帶來不斷的思考。
二、鏡頭語言:唯美細膩的畫面,表達了人物內心的情感,睿智角色的安排彰顯了朱莉美麗的心靈
1、為了烘託電影溫馨甜蜜的氣氛,導演把電影的故事背景設置在美國一個詩意如畫般美麗的小鎮,綠樹成蔭,一條悠長曲折的大道,紅白相間的小房子點綴其中,大自然美好的氣息撲面而來。
小鎮上的梧桐樹,枝繁葉茂,綠葉鋪天蓋地而來,像是從空中飄下來的雲霧,爬上那樹的頂端,仿佛伸手便能觸及美麗的天空,這課梧桐樹是朱莉的樂園。
朱莉正是爬上這棵梧桐樹看到了小鎮驚豔絕色的風景,微風吹拂下的金黃色田野,夕陽的顏色在橘紅色和紫色中不斷變化,夕陽西下,白雲紅彤彤的,像是要燃燒一般。
朱莉眼睛中看到的這些常人不曾留意到的風景,正是她美麗心靈的象徵,最美不過心靈本身。
2、導演在影片中安排了一位睿智的老人布萊斯的爺爺。正是通過他的話語,導演引導著布萊斯,也引導觀眾一步步發現了朱莉心靈的美麗。
朱莉的樂園,那棵梧桐樹,主人為了修建新的房屋,計劃把它砍倒。朱莉趴在樹上,守護著梧桐樹,不肯下來,消息不脛而走,整個鎮子上的人都來了,朱莉成了新聞人物,登上了當地的報紙。
布萊斯的爺爺在報紙的頭版看到了朱莉,問布萊斯說,朱莉是不是你的朋友,她是一個很好的女孩,不如哪天你邀請她來家裡玩。
布萊斯的爺爺還告訴布萊斯說:「有的人是淺色的,有的人是緞色的,有的人是帶光澤的,但偶爾,你會發現彩虹色的人,這個時候,什麼也比不過它。」
朱莉正是這個彩虹色的人,有著純真到色彩斑斕的靈魂。世人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只有擁有如彩虹色心靈的人,才能處處發現這個世界的絢麗。
朱莉想要整理自己家荒亂的庭院,卻不知從何下手,是這位睿智的老人出手幫忙,解決了朱莉的難題,也是在和他相處交談的過程中,朱莉開始審視身邊的人。
朱莉的爸爸曾在畫畫的時,對朱莉說過一段話:「畫不僅是各部分的總和,牛本身只是頭牛,草地本身只是青草和花朵,透過林間的太陽也只是一道光,但你若將它們放在一起,就會出現奇蹟。「
這個被朱莉稱為「整體和部分」的理論,是朱莉審視身邊人的依據。和布萊斯爺爺交談時,她驚奇地發現布萊斯爺爺懂得她在說什麼。
她開始在校園內觀察不同的人,她失望地發現大部分人是「整體」少於「部分」,徒有美麗的外表,心靈極其普通,包括布萊斯在內。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朱莉更注重自己內心的成長和品德修養,小小年紀已經懂得反思自己,很是動人。
三、對現實意義的思考
1、家庭對一個孩子性格形成的影響
這是一部關於成長的電影,家庭關係也是呈現的主題之一,朱莉的優秀和美好,離不開父母的教養和家庭的支持。
朱莉有個睿智的藝術家爸爸,朱莉那雙能發現美麗的眼睛,正是得益於爸爸的耳濡目染。
爸爸經常坐在自家的庭院裡畫畫寫生,而朱莉最喜歡的就是這個時候坐在他的身邊,看他畫畫,和他聊天,審美趣味自然提升。
最重要的是爸爸在這個過程中和她分享了很多觀點,初步形成了朱莉獨特的價值觀,朱莉用來審視身邊人的「整體和部分」理論,就是在爸爸畫畫的過程中,以畫做比,向她闡述的。
當梧桐樹被砍,朱莉傷心難過,她開始懷疑自己,說自己很傻,那也只不過是一棵樹時,父親為她畫了一顆樹,並對她說,這不僅僅是一顆樹,我希望你能永遠記得坐那棵樹上的感覺。
朱莉坐在梧桐樹上時,有一段獨白,正是在那棵樹上她深刻理解了老爸的「整體和部分」的理論。
「就在看夕陽的某一天,我爸的那個觀念,全部並不是部分的總和,才從我的腦海進入我的心裡。」
有人說孩子是天生的星辰,墜落凡間,偶然落到了自己家的庭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的責任是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控制,這方面朱莉的爸爸是典範。
當布萊斯在學校情不自禁地親吻了朱莉時,朱莉大跑回家。母親敲門來到了她的房間,溫柔地問躺在床上哭泣的朱莉發生了什麼。
朱莉說,布萊斯在學校吻了她。
母親說,那你需要找布萊斯談談。
一個開明的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沒有評判,只有關注和引導,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芥蒂,孩子敢於敞開心扉,向父母坦誠心事。
朱莉對布萊斯的感情,其實父親一直都有關注,在影片的最後,布萊斯為了求得朱莉的原諒,親手在朱莉家的草坪上種下了一顆梧桐樹,而允許布萊斯走進朱莉家大門的正是朱莉的爸爸。
2、感情中,最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底線
魯豫在《超級演說家》中曾經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她給這故事起了一個名字叫《這該死的愛情》。
一個女孩的丈夫春節回老家過年,同學會上遇到初戀,他突然發現他和初戀才是真愛。
丈夫回到北京就要和女孩離婚,女孩突然發現自己嫁了一個如此不值得的人,因為那個時候她已經大著肚子,還有四個月,孩子就要出生了。
女孩哭了又哭,最讓她崩潰的是,她發現自己居然還愛著這個人,但她什麼都沒說。
丈夫第二天就搬走了,又過了一個禮拜,女孩挺著大肚子去和丈夫離婚。連辦離婚的人都勸她,哪怕為了肚裡的孩子想想。但女孩非常堅決,孕婦想離婚誰也攔不住。
拿到離婚證後,她對前夫說:「作為一個女人,我把一生最好的年紀都給了你,然後你告訴我你找到了真愛,那好,你走吧,我不送。」
聽起來那個畫面很酷,這個女孩好堅強,但只有女孩的心中才明白,她有多痛苦,有多崩潰。
女孩想,我為什麼不能去哭鬧呢?她甚至可以就是不給她離婚,甚至可以從她的底線一點點地往下退,可以去求他,哪怕是一個名存實亡的婚姻也好過什麼都沒有,只要這個家還在。
但女孩又明白,對於她來說愛情不是一件衣服,破了之後不值得縫補。對她來說最深的愛情就是撕心裂肺的傷,愛情不在了,傷痛、傷疤永遠都在,剩下的就是她自己和她那微不足道的尊嚴。
末了,魯豫說:「不論是誰,不論在什麼時候,你對這該死的愛情是懷疑,是指責,是忘記了,還是在遊戲,但在你心裡的某個角落,你一定要知道,即便人走了,對這「該死的愛情」你依然有權利,堅守、渴望、甚至是死磕,守住自己的那道底線,在婚姻家庭中依然如此。」
電影中的朱莉曾經瘋狂迷戀過布萊斯,但當她站在樹的頂端,哭著求布萊斯留下和她一起保護梧桐樹,遭到布萊斯的斷然拒絕後;當布萊斯嘲笑她家的房子髒亂不堪,把她送來的雞蛋倒入垃圾桶內後;甚至當布萊斯拿著她那精神殘疾的叔叔開玩笑後,她知道是時候離開了。
朱莉在愛情裡的智慧就是這樣,一旦觸及她的自尊,她立刻決定放棄這個男生,對待愛情她有自己的底線。低到塵埃裡的放棄自我,捨棄自尊而求得對方的另眼相看,那不是愛,那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怦然心動》這部電影,唐蘇就為你解讀到這裡了,我們下部電影再見。
— end —
作者:唐蘇,80後寶媽一枚,喜歡音樂、讀書、旅行等一切美好的事物。聊電影,談八卦,慢品人間煙火色,閒觀萬事歲月長。歡迎關注 @遇見唐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