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帶線錨釘治療髕骨不穩的療效分析

2021-03-05 關節鏡學會

目的 探討帶線錨釘治療髕骨不穩的方法及療效。

方法 採用帶線錨釘同定移位的股內側肌治療髕骨不穩症27例。

結果 隨訪11~30個月,平均16個月。術後髕骨軸位X線片示髕股關節解剖關係恢復正常25例,髕骨輕度半脫位2例。Lysholm評分南術前(56.76±6.49)分增加到術後(66.22±3.23)分,(P<0.05)。

結論 帶線錨釘固定移位的股內側肌治療髕骨不穩能夠有效矯正髕骨不穩症,恢復膝關節功能。

髕骨不穩是造成膝關節疼痛的常見原因之一,因為髕骨不穩定涉及解剖及生物力學因素,現階段國內外治療的手術方法較多,尚無統一的手術方式。筆者自2005年1月~2008年1月,採用帶線錨釘固定移位的股內側肌治療髕骨不穩27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27例,男10例,女17例;年齡16~32歲,平均25歲。第一次脫位(半脫位)到手術治療時間為6個月~16年餘,平均4年。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髕骨周圍鈍痛,凡與增加髕膝關節壓力有關的活動,如下樓梯和下蹲時都會使疼痛加劇,半脫位的患者不明顯。恐懼試驗均陽性,股四頭肌角(Q角)14~25°。平均19.5°。髕骨軸位X線片示髕膝關節半脫位,MRI檢查示:所有患者均不伴明顯的脛膝關節退變。Lysholm評分為(56.76±6.49)分。

1.2 手術方法

採用椎管內麻醉,取髕骨正中直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膝部深筋膜後,向髕骨內外側剝離,暴露股四頭肌及近段擴展部和股直肌的纖維止點,行關節切開。切口近端起於股內側肌的腱肌結合部,沿股內側肌的邊緣向遠端延伸至髕骨,遠端位於髕韌帶的內側,然後行外側松解延伸進入股外側肌纖維後,沿髕骨外側緣自外向內擰人1枚帶線錨釘,然後再用錨釘帶的線,通過改善內側折翼進行有效重排,即將股內側收肌的斜肌纖維向外側、遠端重排,股內側肌可縫合至髕骨的外側緣,但通常的重疊量約為25px。縫合膝關節應能在無縫線拉斷的情況下屈曲90°,剩餘部分的縫合在遠端原位縫合,在近端將股內側肌重疊縫合於股四頭肌腱上。

1.3 術後處理

術後棉墊及繃帶加壓包紮,採用可調試關節活動支具固定6周,術後2d開始行股四頭肌收縮練習及直腿抬高練習,1周後開始抗阻練習,術後8周屈伸至正常,6個月恢復日常活動。

1.4 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統計學軟體包進行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採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組隨訪11~30個月,平均16個月。術後膝關節穩定性增加,無髕骨再脫位發生,恐懼試驗陰性。髕骨軸位X線片示髕股關節解剖關係恢復正常25例,髕骨輕度半脫位2例。術後Lysholm評分為(66.22±3.23),手術前後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髕骨不穩是指外傷、先天性或後天性疾病使髕骨周圍結構平衡受到破壞,髕骨偏離正常位置而發生脫位、半脫位或傾斜,以外側移位最常見,且易復發故又稱復發性脫位(半脫位)。維持髕骨的穩定性主要依靠骨性結構及軟組織結構。骨性結構包括:①髕股關節的形態;②Q角,如過大會造成髕骨外側不穩。軟組織結構包括:①動力學穩定結構,即股四頭肌,其向後牽拉髕骨,使之與滑車凹準確地相互關節。其中股內側斜肌具有重要作用,當其完全松解後,髕骨穩定性降低30%;②靜力學穩定結構,即髕周內、外側支持帶。上述任何結構異常均可導致髕骨不穩。由於Q角的存在使髕骨有向外脫出的傾向,所以髕骨不穩定多發生於外側脫位。對於初次髕骨脫位,Q角增大為病因,而髕骨內側支持帶撕裂、外側支持帶攣縮為結果。初次脫位發生之後,如果原來的解剖異常未得到矯正,再加上髕骨內側穩定性受損.則會造成脫位復發,所以在復發性髕骨脫位的治療中,要關注所有病因的治療,特別是作為初次脫位和復發性脫位主要原因的Q角增大的治療。因此,在髕骨脫位的治療中,矯正Q角是一個必要的步驟。

髕骨外側半脫位的手術方法很多,可分為軟組織手術如膝外側支持帶松解術、內側關節囊及支持帶緊縮術、股內側肌止點移位術、縫匠肌移位術、半腱肌轉位手術、Rous-Goldthwoit手術、伸膝裝置延長術等。骨性手術如髕韌帶止點移位術(Haus-er)、股骨下端手術、髕骨切除和股四頭肌修補術等,但存在矯正不完全,創傷較大,髕股關節壓力增高,易導致晚期關節炎等問題。單純的外側松解由於並沒有修復髕骨內側結構,缺乏限制髕骨向外脫位的力量,術後復發率較高。但當髕骨外側出現向下傾斜,外側支持帶攣縮,為防止醫源性髕骨內側不穩定,需合併作外側松解。

近端矯正術主要包括股四頭肌和內側支持帶表層重疊編織,該方法可增加股內側肌對髕骨的牽拉,從而改善Q角。此術式的目的是改變股四頭肌的牽拉對對線矯正了髕骨不匹配所帶來的負效應。帶線錨釘治療具有如下特點:①錨釘固定於髕骨的外側緣屬於軸心固定防止髕骨旋轉;②錨釘和線連接,可以加強重疊縫合的力量使內側瓣縫合牢固:③錨釘與周圍軟組織接觸較少,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周圍軟組織的刺激。

有學者報導用半腱肌移植重建內側髕股韌帶治療復發性髕股脫位效果良好,但帶線錨釘治療髕骨不穩定可以改善Q角,可避免在髕骨上鑽取較大的隧道,減少了骨質缺損,此術式操作簡單,療效肯定。治療髕骨不穩的手術方式選擇可能與Q角有相關性,具體的適宜角度需要進一步進行臨床研究。

來源:365醫學網 解放軍第371醫院濟南軍區創傷骨科中心 作者:張衛東 張杰


相關焦點

  • 北醫三院:新型空心釘鋼纜張力帶固定髕骨下極粉碎性骨折
    髕骨下極無關節面與髕腱相連承受巨大應力,髕骨下極骨折約佔髕骨骨折的9.3%-22.4%,通常為粉碎性關節外骨折,一般需要手術治療來恢復伸膝功能。在髕骨下極骨折的手術治療中,既往報導已有張力帶、籃筐鋼板、錨釘縫合技術。在近期的ORTHOPAEDIC SURGERY雜誌上,北醫三院學者Zhi-shan Zhang報導了一種新型空心釘張力帶固定技術。
  • 手術技術:半伸膝位髕骨外翻髓內釘置釘技術
    目前脛骨幹骨折的主流治療方式為髓內釘,與其他處理方式相比,使用髓內釘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在脛骨髓內釘置釘時,多數臨床醫生喜歡採用半伸膝位髕上入路,在進行此入路時通常採用股四頭肌腱縱行切口,而髕骨後的置釘過程會對髕股關節的關節軟骨造成損傷(圖1)。圖1,43歲男性,半伸膝位髕上入路髓內釘術後一年關節鏡圖像。
  • 給大家介紹一下帶線錨釘
  • 一例罕見的陳舊性髕骨骨折治療(手術+康復過程)
    ,髕骨分成兩塊,髕腱萎縮,髕骨明顯上移。取腓骨長肌前半段,編織成4mm,將空心釘取出,通過空心釘隧道,將肌腱從骨道穿出,呈倒「U」型(黃箭頭)擅長:1、肩、肘、膝、踝、髖等關節、軟骨、韌帶、肌腱運動損傷的診斷及修復重建2、 肩、肘、膝、踝、髖等關節鏡微創技術3、保膝截骨手術4、四肢及關節周圍骨折的微創治療
  • 【臨床論著】固定平臺與旋轉平臺假體置換治療膝外翻畸形療效的比較研究
    隨訪期間無感染、假體鬆動或下沉、膝關節遲發不穩等併發症。結論對於輕、中度膝關節外翻畸形,兩種類型的假體在相同的軟組織平衡技術下均可改善患者膝關節活動度、矯正外翻畸形,近期療效滿意。膝關節外翻畸形是類風溼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等關節疾病中、晚期的臨床表現之一。
  • 凱利泰:帶線錨釘哥倫比亞註冊證獲批
    凱利泰:帶線錨釘哥倫比亞註冊證獲批 時間:2020年01月10日 17:55:48&nbsp中財網 原標題:凱利泰:關於帶線錨釘哥倫比亞註冊證獲批的公告證券代碼:300326 證券簡稱:凱利泰 公告編號:2020-003 上海凱利泰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帶線錨釘哥倫比亞註冊證獲批的公告
  • 明目蒺藜丸治療病毒性結膜炎的療效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數據的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18.0 進行, 計量資料表示為均數±標準差,兩組比較應用t 檢驗,計數資料應用兩組x2檢驗進行分析,P<0.05,表示兩組有顯著性差異。2 結果2.1 兩組療效評估:治療後,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於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x2=8.2672,P=0.0040)。見表2。
  • 外眥錨著技術
    外眥錨著技術在鄰近瞼緣下瞼創面修復中的應用周英晉,李軍輝,畢宏達,邢新
  • 運動中不容忽視的膝蓋損傷——髕骨脫位
    前段時間小田在和夥伴們戶外打球時不慎扭傷右膝,當即感覺到傷處疼痛難忍,膝部出現彈響,不敢活動。休息一段時間後仍未見好轉,見狀家人們迅速將他送往我院骨科就診。科室醫生在查體時發現,小田右膝關節周圍腫脹,右髕骨外翻,右膝關節內壓痛陽性,右膝關節浮髕試驗陽性,右膝關節活動受限,診斷為:右髕骨脫位、右髕骨內側支持帶斷裂、右膝關節內游離體。
  • 【平陽縣】定錨穩舵 奮楫揚帆
    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中央審時度勢、未雨綢繆,作出了「六穩」「六保」的決策部署。要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不僅要「定錨穩舵」保住民生基本盤,更要「奮楫揚帆」贏得發展主動權。  定民生之錨。「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兜住民生底線,才能穩定民心、穩定社會。疫情造成的停工停產、人員隔離以及外部不確定,給就業帶來較大困難。「六穩」之首是「穩就業」,「六保」之首也是「保居民就業」。
  • JOT:張力帶固定治療複雜性髕骨骨折
    目前該類骨折的治療方式較多,但是還沒有一種可以接受標準的術式。髕骨骨折治療的目的是重建伸膝裝置的穩定性,恢復完整的關節面,早期進行恢復功能鍛鍊。治療的方式包括休息制動,切開復位張力帶固定,拉力螺釘固定,鋼纜環扎固定以及鋼板固定等。如果髕骨粉碎嚴重,也可以採用部分或全部髕骨切除術。對於簡單的橫行骨折主要採用AO提出的切開復位張力帶技術進行固定。
  • 評估節段性盂唇功能不全的重建指南: 髖臼盂唇重建的一種替代技術
    節段性髖臼盂唇重建手術是治療因不可修復的盂唇撕裂、嚴重盂唇發育不良、盂唇骨化等原因導致節段性盂唇缺損的一種有效技術,可以恢復盂唇抽吸密封的作用,中長期隨訪結果滿意。用2.0縫合線進行連續鎖邊縫合技術以將移植物固定到位。移植物準備完成後,將重新測量移植物的準確性並根據需要進行調整。用針將先前放置的遠端前內側和後外側錨釘的縫線分別穿過移植物的兩端。
  • 託珠單抗治療Covid-19肺炎住院患者療效分析
    託珠單抗治療Covid-19肺炎住院患者療效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1:49:42 美國基因泰克公司Shalini V. Mohan團隊研究了託珠單抗治療Covid-19肺炎住院患者的療效。
  • 髕骨疼痛
    髕骨疼痛主要表現為膝部疼痛,可伴有關節脹痛、壓痛、畸形等。治療髕骨疼痛主要為減輕疼痛,控制病情的發展,阻止發生不可逆的骨改變,儘可能的保護關節和肌肉的功能。髕骨疼痛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可以使疼痛部位得到良好的恢復,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影響關節與下肢的活動。
  • PN三分鐘:高位髕骨
    高位髕骨(Patella Alta)是指髕骨在矢狀面的垂直高度增加,不能牢固地限制在股骨髁間內,引起習慣性半脫位或脫位,或壓迫髕上囊,是髕骨不穩定的常見原因之一,也被認為是髕骨脫位的高危因素。因為髕骨位置較高,在屈膝開始階段,髕骨會延遲進入滑車溝,因失去了滑車外側面的骨性阻擋,在髕腱和股四頭肌的合力下容易扭轉,出現外側脫位。
  • 755nm皮秒雷射與強脈衝光治療面部雀斑臨床療效定量對比分析
    傳統的治療方法包括化學劑漂白或剝脫、液氮冷凍、機械磨削術等,雖有一定療效,但治療後往往伴有局部皮損結痂或紫癜淤斑反應、恢復時間長、色素沉著等併發症,降低了患者的依從性。近年來,Q開關翠綠寶石雷射、強脈衝光(IPL)是面部雀斑應用最多的治療方法[2]。傳統的Q開關雷射脈寬是納秒級(10-9s),而隨著技術的發展,皮秒(10-12s)雷射被引入臨床。
  • 【臨床論著】一期側前路雙釘棒系統固定治療腰骶段脊柱結核
    方法回顧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腰骶段脊柱結核8例患者的病歷資料,男5例,女3例;年齡20~65歲,平均51.6歲。所有患者均有明顯的持續性腰痛,伴單側下肢放射痛4例,單側下肢肌力、感覺減退者3例;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低熱,消瘦等結核中毒症狀,均不伴有其他部位活動性結核。
  • 髕骨真的會變軟嗎?教你1個不花錢不吃藥的辦法穩固髕骨
    髕骨軟化,顧名思義就是髕骨的某一個地方軟了。是什麼地方呢?其實就是髕骨的軟骨軟了,所以髕骨軟化又叫髕骨軟骨軟化症。髕骨是組成膝關節的三塊骨頭之一,而且是最不穩定、活動度最大的一塊骨頭。髕骨的表面,還有關節軟骨。一個關節缺少關節軟骨,就不能稱作為有正常功能的關節。所以當髕骨表面的關節軟骨損壞後,髕骨及膝關節正常運動可能會受到影響。
  • 美曲普汀治療家族性部分脂肪代謝障礙療效分析 | 研究速遞
    這種疾病與多種遺傳因素相關,常見的兩種為PPARG和LMNA的基因突變,美曲普汀瘦素替代治療在LMNA基因突變患者群有大量研究,美國馬裡蘭州貝塞斯達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進行了相應的研究,準備了解美曲普汀在PPARG或LMNA致病性變異群體中的療效。  本研究採用前瞻性、開放式亞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