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三分鐘:高位髕骨

2021-02-12 Physionetwork中文版

老調重彈,今天我們又來聊膝關節的問題啦。看了這麼多膝關節的疑難雜症,您是不是已經對它們了如指掌了呢?就今兒個咱要說的高位髕骨,您之前聽說過嗎?您還別說,您可能還真得好好看看,這搞不好啊,自己就是這種情況。

首先來看一下髕骨,髕骨是人體最大的籽骨,具有保護膝關節的作用,特別是股骨下端關節面及股骨髁,並能使髕韌帶遠離軸線以增加股四肌的作用力距,從而加強其伸膝力量。

髕骨還具有車鏈樣作用可增加膝的旋轉度保護膝關節在半屈位的穩定性,防止膝關節做過度內收、外展及屈伸活動。

高位髕骨(Patella Alta)是指髕骨在矢狀面的垂直高度增加,不能牢固地限制在股骨髁間內,引起習慣性半脫位或脫位,或壓迫髕上囊,是髕骨不穩定的常見原因之一,也被認為是髕骨脫位的高危因素。

因為髕骨位置較高,在屈膝開始階段,髕骨會延遲進入滑車溝,因失去了滑車外側面的骨性阻擋,在髕腱和股四頭肌的合力下容易扭轉,出現外側脫位。

在高位髕骨遠端伸肌力臂已有減弱,屈膝姿勢更進一步作用於已減弱的伸肌裝置,這導致屈膝姿勢並增加通過髕股關節的肌張力,從而可能導致此關節的退行性改變。

高位髕骨多為先天性異常,也可能是以下原因。

1)痙攣性癱瘓。  此時股四頭肌持續收縮,向上牽拉髕骨,時間長可形成高位髕骨。

2)脛骨結節炎,髕骨軟化、膝前痛等。  兒童少年在生長發育時期,股四頭肌與小腿三頭肌訓練過度,過分牽拉髕韌帶致損傷,引起脛骨粗隆骨骺炎,在發育成熟後很可能形成高位髕骨。

3)結締組織的遺傳性疾病。   可能為膝關節後方的關節囊以及韌帶的遺傳性鬆弛,導致了膝過伸和高位髕骨。

高位髕骨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單純性高位髕骨,一種是高位髕骨合併膝過伸。

先說第一種單純性高位髕骨,其症狀一般不明顯,至10歲前後可能出現膝關節不適,髕骨疼痛,膝關節無力,可出現少量積液。運動後髕骨疼痛加重,休息後則有所緩解。

第二種高位髕骨合併膝過伸時,畸形較為明顯。膝關節正常會有保護性屈曲動作,膝過伸則難以發揮這種作用。此時容易發生半月板、韌帶、關節囊等的損傷。

對兒童少年,應注意診斷。很多患兒可能因為膝部無力,髕骨習慣性脫位才來就診。

1)查體:

可觸診到髕骨較小,位置高,髕韌帶較長,髕下脂肪墊增大。膝關節伸直時有髕骨壓痛。股四頭肌萎縮,肌力下降(以股內側肌為主)。當伴有膝過伸時,仰臥位伸膝可見脛骨過度外旋。

2)影像學診斷: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評估髕骨高度的指標很多,主要被分為兩類:一類是間接指標,評估髕骨與脛骨之間的位置關係,比如經典的Insall-Salvat(IS)指數,Blackburne-Peel(BP)指數,和Caton-Deschamps(CD) 指數。另一類是直接指標,評估髕骨與股骨之間的關係。包括等「The patellotrochlear index」,「The patellophyseal index」等。但是,到目前為止,高位髕骨仍然缺乏一個準確的定義和測量方法。

臨床上X線片測量具有重要地位,下面介紹經典的Insall-Salvat(IS)指數測量法。

在屈膝20-70度的側位片上,測量髕骨下極到髕腱止點的距離,在測量髕骨最大縱直徑的距離,用前者距離比上後者距離,正常值為0.8-1.2,大於1.2則為高位髕骨。

CT檢查方面,可以評估髕骨關節面,利用CT三維重建技術可對髕骨和股骨的準確關係進行判斷。

MRI檢查可以發現髕股關節關係異常,髕股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改變。

高位髕骨一般先以保守治療為主,保守治療無效後才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可分為關節外手術和關節內手術。

前者包括脛骨結節移位術、髕韌帶轉位術等,以調整髕骨的位置避免髕股關節間的應力分布不衡,改善髕骨穩定性和髕股關節適應。

 關節內手術以關節鏡為主,包括灌洗、軟骨刨削等,這些措施不能根本杜絕骨關節炎的發生,但可延緩其發生時間。

為了更好的估計預後及指導臨床治療,沈彬等設計了分級診斷治療的方法。結果顯示分級為重度者,髕股關節炎的症狀出現早,程度重,保守療法效果差;分級為輕度者,髖股關節炎的症狀出現晚,程度輕,早期藥物治療多能緩解疼痛。

目前關於高位髕骨的治療,早期症狀輕微時多採用保守治療,包括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包括避免髕股關節、脛股關節關節等的過度活動,如劇烈跑跳、頻繁上下樓梯、過度屈膝、下跪等。

藥物治療一般使用非激素類抗炎藥物,可以口服軟骨營養藥及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等;

運動療法以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等張訓練為主,加強膕繩肌的訓練,進行多角度的等長收縮訓練。

生活中可增加自行車、遊泳、爬扶梯、步行等增加心肺耐力的訓練,訓練時間逐漸延長,速度逐漸增加。若患者耐受良好,可增加快走、慢跑、跳躍、半蹲、踢和其他的專業性體育訓練。

物理因子的治療可有冷療、超短波、幹擾電以及水療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療法。

冷療一般是在術後早期和訓練後使用;超短波療法則用於因異常的髕骨運動軌跡引起的局部深層組織的炎症治療;幹擾電療法用於緩解疼痛,治療失用性肌萎縮;水下治療則可以減輕患肢負重,促進本體感覺的恢復。

綜上我們了解到,髕骨的「高高在上」造成了膝關節的各種內傷,這其中最容易形成習慣性髕骨脫位。臨床上查體可初步判定,具體的確定還需藉助影像學的測量,而影像學的測量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隨著運動醫學的不斷發展,相信未來無論在測量標準方面還是在其本質探索方面都會有進一步的進展。

在治療方面我們可以有很多選擇,包括手術治療,康復治療以及物理因子治療等,根據患者的病情分級給予合適的治療,相信會得到很好的效果。

ref:

1.郭瑞鵬,徐斌.髕骨高度的測量及高位髕骨的研究進展[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20):3269-3274.

2.沈彬,王國慶.高位髕骨臨床分級法的探討[J].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2000,7(2):117-119. 

3.Johnson AL, Probst CW, DeCamp CE, et al. Vertical position  of the patella in the stifle joint of clinically normal large-breed  dogs. Am J Vet Res. 2002;63(1):42-46.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Physionetwork中文官網


www.physio-network-china.com

由Physionetwork中文版發出的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所有權歸Physionetwork中文版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任何媒體、平臺、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註明出處。

歡迎投稿,文章質量及閱讀量高的文章可翻譯成外文放至國際版網站中。歡迎醫療體能康復科研私教健身等相關平臺及媒體進行合作。

相關焦點

  • PN三分鐘:旋轉,跳躍,我髕骨脫位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愉快的旋轉跳躍時,膝蓋突然劇烈疼痛,仔細一摸,髕骨已經不在它應該在的位置上了,但調整姿勢,髕骨噠的一下又回到原來位置上了,這就是髕骨的脫位再復位。髕骨脫位指的是髕骨外側位移,造成髕骨滑離股骨髁滑車槽,從而引起的髕骨的脫位,它主要發生在內側髕韌帶斷裂的情況下。髕股關節是膝關節的一部分,關節面包括髕骨和股骨髁的滑車面。
  • 高位/低位髕骨(Patella Alta and Baja)
    作者:HW ZHAO 編譯 來源:jxradiology        高位髕骨現在被認為是引起青年人非外傷性前膝痛、髕股關節不穩定、Osgood-Schlatter病、髕骨軟骨損傷的首要原因,因而早期診斷顯得尤為重要
  • 圖解髕骨正常解剖、變異及常見疾病
    Fig. 7:Patella alta 圖7:高位髕骨a圖正常位置髕骨,髕韌帶長度(PT)/髕骨長度(PL)正常比值為1.0-1.2(國內文獻一般小於0.8提示低位髕骨,大於1.2提示高位髕骨);b圖PT/PL比值為1.8;c圖示髕骨脫位狀態,局部骨髓水腫。
  • PN三分鐘:你跑步時膝蓋疼嗎?
    在髕骨的上方有包裹住髕骨的髕韌帶,它是股四頭肌肌腱的延續,肥厚而強韌。髕韌帶起於髕尖和髕關節面的下方,止於脛骨粗隆,具有限制膝關節過屈、防止髕骨向側方移位的作用。首先,前面提到,髕腱是股四頭肌肌腱的延伸,當股內側肌與股外側肌肌力不平衡時,髕骨偏移摩擦,也會引起髕股關機面的損傷,同樣的,一些外傷、勞損、髕股關節之間壓力的增大等都有可能引發疼痛。
  • 髕骨軟骨軟化症了解
    髕骨軟化症又稱髕骨軟骨軟化症、髕骨軟骨炎,是引起膝前痛的常見原因之一。是髕骨軟骨面及其相對的股骨髕面的關節軟骨由於損傷而引起的,以膝部不適,髕骨後方疼痛,膝內側隱痛,活動時疼痛加重,繼而自覺髕骨之間有摩擦感,髕骨有壓痛為主要表現的退行性疾病。
  • 髕骨疼痛
    髕骨疼痛主要表現為膝部疼痛,可伴有關節脹痛、壓痛、畸形等。治療髕骨疼痛主要為減輕疼痛,控制病情的發展,阻止發生不可逆的骨改變,儘可能的保護關節和肌肉的功能。髕骨疼痛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可以使疼痛部位得到良好的恢復,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影響關節與下肢的活動。
  • 二分髕骨(Bipartite patella)
    【解剖】髕骨是人體中最大的籽骨,它包埋在股四頭肌肌腱中,在膝關節的前部,髕骨是扁平、遠端三角形、近端彎曲的,具有前後表面,三個邊緣和一個尖。在個體站立時,它遠端的尖接近膝關節線。 Saupe 根據副骨化核所在部位不同而分為三型:一型:骨化核位於髕骨下極;二型:位於髕骨外側;三型:位於外上角;
  • 髕骨帶使用指南
    1髕骨髕骨就是膝蓋骨,位於膝蓋的正前方,呈倒三角形,前面粗糙背面光滑。其功能就是保護關節和維持關節穩定性的功能,能夠防止膝關節過度內翻或者外翻。3髕骨帶的作用 髕骨帶的作用有三點:一是固定髕骨,二是減輕半月板磨損,三是保健。
  • 髕骨骨折術後康復指導
    髕骨骨折是較常見的損傷,多見於撞傷或摔傷。治療方法通常有保守治療石膏外固定或者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對新鮮髕骨骨折的治療,應最大限度地恢復關節面的平滑,給予較牢固內固定,早期活動膝關節,防止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
  • 髕骨莫名其妙外翻了?
    髕骨在膝關節中的作用髕骨怎麼會無緣無故外翻呢?其實我們可以把髕骨想像成磁浮列車,它是漂浮在我們膝蓋上方的,完全由股四頭肌來控制他要去的方向,如果股四頭肌外側的肌肉相對內側的肌肉緊繃,自然髕骨就被往外面拉,就會造成所謂的髕骨外翻。
  • 膝蓋疼,髕骨帶有用嗎?
    相信很多喜歡跑步或者越野的愛好者,都知道髕骨帶因為這個東西,就是預防膝蓋疼痛,對膝蓋損傷有著保護和預防的效果,但是很少有人去仔細的思考髕骨帶怎樣帶和它的原理是如何的
  • PN三分鐘:臀肌攣縮
    我們之前也有寫過關於髖關節周圍肌肉訓練的文章,如果想要了解,可以點擊下方連結:PN三分鐘:我們為什麼要練臀PN三分鐘:隨時隨地快速喚醒臀部臀肌攣縮不僅影響走路美觀、使患者下蹲困難、不能翹二郎腿,並且還會引起一系列併發症,比如大轉子滑囊炎、關節磨損、假性畸形等問題,所以對於臀肌攣縮,要早發現早治療,大部分患者預後的效果都是不錯的。
  • 必修:髕骨骨折康復原則
    2.踝泵術後麻醉消退後應儘量多做,最大幅度緩慢屈伸踝關節,每小時應儘量做至少5分鐘,用肌肉自身收縮產生的擠壓力按摩下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這種方式不但針對於中老年患者,年輕患者也應有足夠的重視。(在練習過程中,無法直觀監測髕骨是否安全,這時疼痛程度就是最可靠的衡量方法。
  • 髕骨真的會變軟嗎?教你1個不花錢不吃藥的辦法穩固髕骨
    髕骨軟化,顧名思義就是髕骨的某一個地方軟了。是什麼地方呢?其實就是髕骨的軟骨軟了,所以髕骨軟化又叫髕骨軟骨軟化症。髕骨是組成膝關節的三塊骨頭之一,而且是最不穩定、活動度最大的一塊骨頭。髕骨的表面,還有關節軟骨。一個關節缺少關節軟骨,就不能稱作為有正常功能的關節。所以當髕骨表面的關節軟骨損壞後,髕骨及膝關節正常運動可能會受到影響。
  • 一例罕見的陳舊性髕骨骨折治療(手術+康復過程)
    ,髕骨分成兩塊,髕腱萎縮,髕骨明顯上移。診斷「左髕骨陳舊性骨折」擬行「左髕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股四頭肌松解,髕腱重建術松解髕骨外側,切斷股四頭肌外側頭術後2天,複查X片及CT:骨折位置滿意,內固定穩定,高位髕骨(IS=1.3)
  • 髕骨脫位 Patella Luxation
    無論髕骨是向內側脫位還是向外側脫位,膝關節伸展的功能將受到嚴重的影響,導致膝關節的疼痛和壓迫。如果髕骨能夠滑出和歸位,那麼將會出現軟骨的磨損以及滑車脊的出現,導致骨關節炎。How does this occur?髕骨脫位是如何出現的?
  • 透析髕骨外翻的真相(上)
    (PFPS)那什麼是髕骨外翻和髕股關節疼痛症候群呢?還有什麼其他可能髕骨是我們膝蓋前面的小小塊骨頭,他一般來說會順著大腿骨(股骨)與小腿骨(脛骨)之間的軌跡行走。如果他今天失控跑出去撞到隔壁鄰居的時候,就會產生磨損與疼痛,也就是 髕股關節疼痛症候群。而不約而同的是,大家的髕骨都很愛跑去撞外側的鄰居,髕骨去撞外側鄰居(股骨頭)的現象稱為髕骨外翻。怎麼看自己有沒有呢?
  • 當心運動造成髕骨移位
    其中最為常見,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種情況就是髕骨移位,即髕骨與股骨滑車間窩之間的位置出現位移。髕骨,也就是常說的膝蓋骨,為什麼會出現移位的情況呢?髕骨移位的原因髕骨移位的原因有幾種,一種是跑步時膝關節本身的排列出現問題;另外,跑步時突然改變方向,膝關節受壓或者直接損傷都有可能造成髕骨移位。
  • 髕骨為什麼會外翻?莫名其妙
    髕骨怎麼會無緣無故外翻呢?其實我們可以把髕骨想像成磁浮列車,它是漂浮在我們膝蓋上方的,完全由股四頭肌來控制他要去的方向,如果股四頭肌外側的肌肉相對內側的肌肉緊繃,自然髕骨就被往外面拉,就會造成所謂的髕骨外翻。
  • 弓弦理論:髕骨穩定的基礎
    Q角不是用來看股骨的受力,是用來看髕骨的受力。Q代表quadriceps(股四頭肌),髂前上棘和髕骨連線約略是代表股四頭肌的做用力方向,因此有些人也稱Q角為股四頭肌角。結構上看,髕骨處在股四頭肌與髕腱形成的「弓弦」上,Q角越大,弓弦拉的越緊,則外側肌肉對髕骨的拉力越大,就越容易有髕骨外翻、半脫位或髕股疼痛綜合症(PFPS,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理論上,當Q角為0度時,弓弦力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