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髕骨骨折康復原則

2021-02-10 康復匯
髕骨,是膝關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伸膝動作中起到支點的作用,幫助膝關節更加自如的發揮最大力量。因其地位重要,而所在部位又凸起於膝關節處,在各種直接暴力損傷中,容易成為比較脆弱的環節,在股四頭肌過度發力時,也可能出現各種形態的骨折。

本文不討論骨折的具體成因以及傷後處理的具體方法,只針對這類損傷,提出康複方面的建議。


通常,從傷後處理手段上大致可分為兩類: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兩類處理方法的不同,傷後康復練習原則完全不同。

髕骨骨折,常見手術方式主要有:克氏針+鋼絲減張固定法、空心螺釘+鋼絲減張固定法、髕骨爪固定法、編織線「荷包」式縫合法。根據固定方式的不同,術後的練習原則也稍有不同。

術後練習的內容主要分成幾大類:伸直功能練習、抗血栓練習、屈曲功能練習、力量練習等。

1.伸直功能

在各種術式中,伸直功能練習均毫無限制,從下手術臺一刻開始,就應該在過伸位放置下肢,保證伸直功能無礙。術後伸直練習應始終作為重點練習項目,直到屈伸角度均恢復正常為止。

2.踝泵

術後麻醉消退後應儘量多做,最大幅度緩慢屈伸踝關節,每小時應儘量做至少5分鐘,用肌肉自身收縮產生的擠壓力按摩下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這種方式不但針對於中老年患者,年輕患者也應有足夠的重視。

3.屈曲功能


屈曲功能練習在術後最多2-3天以後即應該正式開始,且無需在術後額外進行任何方式的外固定。首先是髕骨鬆動,在儘量不觸及內固定物及傷口(可能增加疼痛感,但是一般不會導致固定物鬆動)的前提下,按照科學的方法推動髕骨使其儘量維持正常活動範圍。

接下來就是按部就班的練習屈曲角度,按照文章中的方法及原則進行練習,進度沒有限制,在疼痛感可耐受的範圍內,以科學的訓練量,循序漸進地達到最大活動範圍。在前面段落介紹的幾種常見手術方法中,前幾種金屬固定法均可以使髕骨在術後早期即獲得較大的可靠性,可以承受較大幅度的牽拉刺激,所以一般的練習完全可以保證安全。最後一種「荷包」式縫合的方式,由於編織線的強度不如金屬,早期練習開始時更加強調控制疼痛強度,嚴格控制在中等強度以內,輕度疼痛感即可保證安全。

(在練習過程中,無法直觀監測髕骨是否安全,這時疼痛程度就是最可靠的衡量方法。通常早期練習中,皮膚創口疼痛感很強,此時髕骨周圍組織的疼痛程度通常在創口疼痛感的強度以下,且此時髕骨本身受周圍組織牽拉刺激很小,故以創口的疼痛感控制髕骨的安全,雖然不夠直接,但是完全可以保證可靠)

4.最佳康復時期延誤

上述為術後早期即開始關節屈曲功能練習的原則,如果不幸耽誤了最佳康復時期,出現了嚴重的關節屈曲功能障礙,那麼此時已經沒有捷徑可循,只能按照網站中我的置頂文章中介紹的各種方法進行練習,如果固定可靠,甚至仍可以進行較大強度的練習。但是如果出現內固定物對皮下組織產生強烈刺激的情況,有時未必需要硬練到底。

因為膝關節屈曲110-120以上範圍後,髕骨在其正常軌跡中的位移已經很小,也就是說,如果後期的練習感覺疼痛感主要來源於內固定物,屈曲角度恢復的目標可以定在120度靈活,無需忍劇痛硬練到底,防止產生附加傷害。剩餘的功能障礙待拆除內固定物以後再進一步改進,此為最經濟的選擇。

5.力量練習


力量練習也是關節穩定的重要保證,在術後早期以及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各種金屬內固定的存在,進行力量練習的過程中,可能難免由於伸膝裝置收縮刺激到固定物周圍的軟組織而產生較為強烈的疼痛感,如果這種疼痛感出現,是不能勉強練習的,需防止尖銳的內固定物刺傷皮下組織,此時,只能寄希望於骨折儘快癒合,儘早拆除內固定物,之後進行力量的強化練習。

具體練習方法:

大腿各方面肌群等長收縮(繃勁),尤其是股四頭肌,要求在基本無痛的前提下儘量用力、儘量多的做這個動作,這不僅僅可以維持一定程度的力量,也是通過肌肉對髕骨的牽拉,使髕骨能在其正常軌跡中儘量活動,進而牽拉到髕腱,防止髕骨粘連,髕腱攣縮等症狀發生。

直抬腿:在完全無痛的前提下,以關節充分伸直的姿態,抬起整個大腿直到約與水平呈15度左右高度,停止至力竭,緩慢放下,重複數次,每天2-3組。前幾種金屬固定法因為固定可靠,可在術後早期即開始,即使稍有疼痛感也可嘗試著去適應,如果是荷包縫合的術式,則需要視其手術水平而定何時開始抬腿。

其他力量練習方式可以在無痛原則指導下,到一定時期以後,參照文章中所述繼續練習即可。

6. 術後練習注意事項


在術後,可能出現數天臥床制動,早期下床活動時可能出現血管充脹的感覺:小腿脹痛、皮膚發紫,甚至由於血管突然充盈造成大腦一過性缺血產生暈眩感,這時不要緊張,只要回到床上休息,待休息好以後多次重複下床站立體位,數次後即可適應,然後開始正常的行動。

下地活動時,早期一般均應使用雙拐支撐行動,如果關節物其他損傷,患肢可負重行動,並隨骨折癒合、功能恢復而逐漸脫拐行動。但是並不應該以脫拐作為階段性勝利以自喜,何時完全脫拐仍要視具體恢復水平而定。

上述為骨折固定術後的一些簡單的康複方案,下面簡述髕骨骨折保守治療的康復原則。

保守治療,顧名思義就是不通過手術方式,通過嚴格制動,靠髕骨自身的癒合能力實現最終癒合,只適用於髕骨骨折且斷端無任何移位的病例。如果骨科醫師斷定骨折斷端位置可靠,無移位,可以直接通過石膏或直夾板進行固定,通常固定後1個月以內每周拍片監測斷端是否穩定,如最終穩定,可佩帶支具直到傷後8周,直到出現較為可靠的骨痂,骨折線模糊後才可酌情去除支具。

在此期間,股四頭肌要儘量安靜制動,僅可以做極輕柔的髕骨鬆動練習:用雙手分別推住髕骨的上下兩極,發力使斷端呈壓緊狀態下,進行髕骨的鬆動,通常每方向能夠保證出現運動,能避免髕骨頑固粘連即可,不需要過量推動,防止斷端分離。如果身邊有經驗非常豐富的康復治療師或自己控制力度能力較強的話,可以在傷後4-6周酌情開始關節小範圍屈曲練習,此時骨折僅處於纖維癒合期,就利用了這一點可憐的強度進行鍛鍊,但是要強調,這個過程危險性較大,要嚴格控制幅度,20-30度的微動即可在相當程度保證關節避免出現頑固的粘連。

在傷後,伸直功能的練習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在無法保證關節正常屈曲練習的情況下,確保關節伸直功能也是很重要的。其他方面練習就可以參考網站中各篇文章所述進行設置了。

以上是各種類型的髕骨骨折傷後術後練習的簡單原則,還有一些很具體的情況只能通過練習隨時發現隨時解決了,切記注意:安全第一!!


本期編輯:June

本文來源:骨科康復時間

投稿請發送到郵箱:tougao@kangfuhui.com

相關焦點

  • 髕骨骨折術後康復指導
    髕骨骨折是較常見的損傷,多見於撞傷或摔傷。治療方法通常有保守治療石膏外固定或者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對新鮮髕骨骨折的治療,應最大限度地恢復關節面的平滑,給予較牢固內固定,早期活動膝關節,防止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
  • 一例罕見的陳舊性髕骨骨折治療(手術+康復過程)
    患者,女,35歲外傷致左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7月當時「左髕骨骨折」建議手術,患者拒絕,要求保守治療查體:左膝關節被動活動度尚可,伸膝無力,股四頭肌明顯萎縮
  • 康復時間:常見骨折的康復原則
    早期做握拳及肘和腕關節屈伸練習,限制肩外展活動。②內收型:治療較困難,復位後以三角巾制動4-6周。以預防肺部併發症及早期功能活動為主,限制肩內收活動。避免肩周炎及肩關節僵硬發生。⒉ 肱骨幹骨折 肱骨幹中下1/3骨折易合併橈神經損傷。肱骨中段骨折不癒合率較高,應定期複查X線片,若骨折斷端出現分離現象,應及時矯正。
  • 髕骨骨折術後,膝關節發生粘連嚴重影響恢復,該咋辦?醫生告訴您
    髕骨骨折是在創傷骨科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骨折,一般要採取手術治療的方式。如果在術後,由於康復鍛鍊介入的比較晚,有可能造成局部的粘連,導致患者出現膝關節屈伸的受限,有一些患者甚至會出現明顯的肌肉萎縮,那麼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 髕骨骨折的康復
    因其地位重要,而所在部位又凸起於膝關節處,在各種直接暴力損傷中,容易成為比較脆弱的環節,在股四頭肌過度發力時,也可能出現各種形態的骨折。  本文不討論骨折的具體成因以及傷後處理的具體方法,只針對這類損傷,提出康複方面的建議。文章中所提及的各種具體練習方法可參照我的其他文章,裡面均有詳細介紹。  通常,從傷後處理手段上大致可分為兩類:手術治療、保守治療。
  • 髕骨骨折的康復鍛鍊
    髕骨,是膝關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伸膝動作中起到支點的作用,幫助膝關節更加自如的發揮最大力量。因其地位重要,而所在部位又凸起於膝關節處,在各種直接暴力損傷中,顯得比較脆弱,在股四頭肌過度發力時,也可能出現各種形態的骨折。本文不討論骨折的成因以及傷後處理的具體方法,只針對這類損傷,提出康複方面的建議。
  • 脛骨平臺骨折術後怎麼康復?術後正確的康復訓練很關鍵
    骨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發生很普遍,脛骨平臺是膝關節重要的負荷組成部分,也是膝關節創傷中最常見的骨折之一,多發生於強烈的外翻和內翻應力合併軸向載荷時,同時股骨髁對其下脛骨平臺有壓力和剪切力,可造成劈裂骨折、塌陷骨折或兩者兼有。
  • 脛骨平臺骨折術後的康復治療
    脛骨平臺骨折術後的康復治療 2020-12-09 15: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髕骨疼痛
    髕骨邊緣壓痛明顯,膝關節伸屈是否正常。X線、CT檢查檢查髕骨有無骨折、髕骨軟化病、髕腱斷裂等。髕骨骨折X線表現為貫穿骨皮質邊緣銳利的不規則透明裂隙。髕骨軟化病X線表現為骨密度減低,骨皮質邊緣模糊,可見假骨折線。
  • 髕骨骨折的康復治療
    髕骨骨折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關節內骨折,會導致伸膝裝置連續性的喪失及潛在的髕股關節的失配,主要表現為牽拉性損傷。由於髕骨是膝關節功能的重要性組成部分之一,所以治療不當會直接導致患者膝關節功能薄弱、並發髕骨關節炎以及膝關節炎功能障礙等臨床併發症,直接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秩序。
  • 髕骨脫位的康復訓練方案
    近來對髕骨脫位矯正術(主要是微創的關節鏡下內側支持帶緊縮+外側支持帶松解術)後的患者進行隨訪發現,一些患友雖然在術後已經基本恢復日常生活,但是參加體育活動時仍然有膝關節不穩和打軟腿的感覺,考慮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於下肢肌肉力量不足和關節靈活性不夠而引起。
  • 髕骨疼痛的訓練康復
    一、髕骨疼痛的原因髕股關節(圖中紅線附近區域)由髕骨(膝蓋骨)和股骨滑車(大腿骨前端)組成,負責完成屈伸膝
  • 【健康資訊】髕骨骨折後康復很重要!
    髕骨骨折是外傷中常見的關節內骨折,主要表現有髕骨局部腫脹、疼痛、膝關節不能自主伸直、常有皮下淤斑以及膝部皮膚擦傷等。
  • 喜歡掰折雞腿,結果自己髕骨骨折!
    有一天我的姑姑從西安打電話來,說半月前因雪後路面結冰,她在工廠的大院裡走路,一不小心撲倒在地,因為右膝先著地,造成右膝髕骨粉碎性骨折,被送進了醫院,當她手術時在病房內才發現,僅她們廠連姑姑算在內就有七個人住在這家醫院裡,除一人是胯骨骨裂之外,其他人全都是髕骨粉碎性骨折,限於當時的醫療條件,術後均被告知將來會出現功能障礙,腿的彎曲功能不易完全恢復。姑姑為此很苦惱,3天後就出院回家養傷。
  • 骨折術後應該怎樣康復?康復時間是多久?
    你一定要記住骨折術後的正確的康復指導和治療與骨折手術同樣重要,很多時候骨折術後的患者沒有進行專業的術後康復治療,往往會導致關節黏連和僵硬。你一定很想問骨折術後應該怎樣康復?康復時間是多久?下面顧連專家就為大家介紹骨折術後應該怎樣康復。
  • 「運動康復」髕骨外翻糾正看腳踝
    其實,大家的髕骨都很愛跑去撞外側的鄰居,髕骨去撞外側鄰居(股骨頭)的現象稱為髕骨外翻。怎麼看自己有沒有呢?很簡單,站起來,用手去輕輕地找到膝蓋中間的髕骨,找到他的中線→髕骨中線,然後往下摸小腿前面硬硬的骨頭,往上摸到盡頭會有一個凸凸的點→脛骨粗隆,看看髕骨中線與脛骨粗隆之間是否有對齊,在同一條水平面上或是只有一點點偏移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偏到髕骨邊緣則太多喔(15度以上)→代表的是髕骨外翻。
  • PN三分鐘:旋轉,跳躍,我髕骨脫位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愉快的旋轉跳躍時,膝蓋突然劇烈疼痛,仔細一摸,髕骨已經不在它應該在的位置上了,但調整姿勢,髕骨噠的一下又回到原來位置上了,這就是髕骨的脫位再復位。髕骨脫位指的是髕骨外側位移,造成髕骨滑離股骨髁滑車槽,從而引起的髕骨的脫位,它主要發生在內側髕韌帶斷裂的情況下。髕股關節是膝關節的一部分,關節面包括髕骨和股骨髁的滑車面。
  • 骨折術後康復,錯過這3個時期就「晚」了!
    很多骨折患者由於術後得不到及時有效正確的功能鍛鍊和康復指導,臨近骨折部位的關節往往出現粘連僵硬,同側肢體肌肉廢用性萎縮,遺留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導致生活不便及痛苦。因此,骨折術後康復訓練尤為重要,值得骨科、康復科醫師和患者的足夠重視。醫師的正確指導,患者持之以恆的康復訓練,使骨折術後的後遺症降到最低,恢復到最佳狀態。
  • 術後「葛優躺」3個月致腿部肌肉萎縮 專家提醒:康復治療需要早期積極介入
    (記者徐睿捷,通訊員熊賢詩 代妮 李俊平,編輯溫碧瑩)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患者王女士髕骨骨折術後在家靜養了3個月,可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 術後葛優躺3月致腿部肌肉萎縮 專家提醒:康復治療需早期積極介入
    記者徐睿捷 通訊員熊賢詩 代妮 李俊平 編輯溫碧瑩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患者王女士髕骨骨折術後在家靜養了3個月,可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腿部肌肉明顯萎縮,膝部關節活動受限,十分影響日常生活。經人介紹來到武漢市漢口醫院康復中心門診就診。武漢市江岸區40歲的王女士3個月前髕骨骨折,好在手術十分順利。聽說手術後要好好休息,於是術後聽從家屬與好友的建議在家「葛優躺」了整整3個月。可沒想到眼看著「一百天」就要到了,但王女士依然無法正常行走,如廁十分困難,生活嚴重受到影響。十分苦惱的王女士經人介紹來到武漢市漢口醫院康復中心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