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平臺骨折術後怎麼康復?術後正確的康復訓練很關鍵

2020-12-21 騰訊網

骨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發生很普遍,脛骨平臺是膝關節重要的負荷組成部分,也是膝關節創傷中最常見的骨折之一,多發生於強烈的外翻和內翻應力合併軸向載荷時,同時股骨髁對其下脛骨平臺有壓力和剪切力,可造成劈裂骨折、塌陷骨折或兩者兼有。當發生脛骨平臺骨折後,需要通過手術切開復位固定,術後要及時進行康復訓練,以加快骨折癒合,促進患肢功能恢復。

脛骨平臺骨折術後康復訓練

(一)術後0~3天

1、術後麻醉消除後即可開始進行踝泵運動;

2、股四頭肌、膕繩肌主動靜力性等長收縮練習。

(二)術後3~7天

1、疼痛緩解:患肢直抬腿、側抬腿練習,加強下肢肌力;

2、改善膝關節活動度:在康復醫生指導下使用持續性被動運動裝置CPM進行持續性被動活動,初期角度以30°為宜(使用後進行冷敷10~20分鐘);

3、消除腫脹、改善膝關節活動度:髕骨鬆動(患者用拇指、食指捏住髕骨進行上下左右推動)。

(三)術後2~3周

1、根據患者恢復情況,以雙拐輔助下地行走,患肢懸空不可負重。

2、膝關節在無痛或微痛範圍內的主動屈伸練習(在膝關節屈伸範圍極限處保持1分鐘,每日4~6次)。

(四)術後4~6周

1、拍攝膝關節X光片複查,並根據骨折線癒合情況及專業醫生建議決定是否開始進行患肢負重練習。

2、使用體重秤開始進行患肢負重練習,患肢負重量從體重的10%開始,逐漸增加到20%、30%直至全體重。

3、前後及側向跨步平衡練習。

4、靠牆靜蹲練習:隨著患肢力量逐漸增加,同時增加下蹲角度,保持1~2分鐘,每日10~20次。

5、上下臺階練習:每組10次,每日5~10組。

顧連康復溫馨提示:骨折後一直靜養是不利於骨折的癒合和恢復。骨折術後對患者來說,積極康復才能早日恢復健康生活。正確的骨折康復對患者預後十分重要,可在骨折早期防止併發症、加快骨折癒合和肢體功能恢復,需遵醫囑循序漸進康復訓練,才可以使未來功能恢復最大化!

相關焦點

  • 脛骨平臺骨折術後的康復治療
    原創 陳恩超、李錦 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喜歡就關注我吧,訂閱更多最新消息新華科普脛骨平臺骨折術後的康復治療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脛骨平臺骨折是膝關節最常見的骨折之一,可由間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引起,膝關節遭受撞擊或高處墜落等高能量損傷可導致脛骨平臺骨折,對於老年患者來說,摔倒等低能量損傷也可導致脛骨平臺骨折。由於脛骨平臺骨折是典型的關節內骨折且波及負重關節面,並且常常伴有關節軟骨、膝關節韌帶或者半月板的損傷,其處理與預後將對膝關節功能產生很大的影響。脛骨平臺骨折分型:脛骨平臺骨折損傷類型很多。
  • 骨折術後應該怎樣康復?康復時間是多久?
    你一定要記住骨折術後的正確的康復指導和治療與骨折手術同樣重要,很多時候骨折術後的患者沒有進行專業的術後康復治療,往往會導致關節黏連和僵硬。你一定很想問骨折術後應該怎樣康復?康復時間是多久?下面顧連專家就為大家介紹骨折術後應該怎樣康復。
  • 髕骨骨折術後康復指導
    髕骨骨折術後的康復鍛鍊是治療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甚至於某種程度上比手術本身更為重要,科學合理的鍛鍊可避免發生骨折廢用症候群,如患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肢體畸形,這對髕骨骨折固定復位後患者極為重要。在這裡,我結合自己的經驗為患有總結了一套髕骨骨折術後的康復鍛鍊方法,希望能夠指導大家進行合理的功能鍛鍊。
  • 骨折術後康復,錯過這3個時期就「晚」了!
    很多骨折患者由於術後得不到及時有效正確的功能鍛鍊和康復指導,臨近骨折部位的關節往往出現粘連僵硬,同側肢體肌肉廢用性萎縮,遺留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導致生活不便及痛苦。因此,骨折術後康復訓練尤為重要,值得骨科、康復科醫師和患者的足夠重視。醫師的正確指導,患者持之以恆的康復訓練,使骨折術後的後遺症降到最低,恢復到最佳狀態。
  • 膝關節軟骨損傷術後康復
    包括脛骨或股骨負重區的全層關節軟骨損傷或者髕股關節髕骨面或股骨滑車面的接觸損傷等。任何膝關節軟骨手術之後患者的康復治療,對於治療師來說都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微骨折術後的康復過程通常需要數月。在康復過程的早期,治療師就應該向患者慢慢灌輸遵從醫囑的重要性,因為對負重限制和家庭治療練習安排的堅持情況將直接影響功能恢復的結果。
  • 踝關節骨折術後多長時間能鍛鍊?康復訓練應該這麼做
    走、跑、跳等基本活動均需要踝關節的輔助,但由於踝關節特殊的解剖生理結構特點,當關節作蹠屈運動時,滑車較窄的後部進入關節窩內,踝關節鬆動且易做側方運動,關節損傷極易出現,輕者多為扭傷,重者可能骨折。無論是何種損傷,一定的康復鍛鍊有利於患處的恢復。
  •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術後康復
    除了及時有效的手術治療外,術後規範化的康復治療也尤為重要,其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恢復關節的功能。本視頻將從患者術後5個階段來介紹康復過程中的具體方案。康複方案1第一階段 術後1-7天(術後水腫期)訓練目標:減輕關節疼痛,消除下肢腫脹,減少肌肉萎縮。
  •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7個階段歷時1整年!
    前交叉韌帶位於膝關節內,連接股骨與脛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向前過度移位,它與膝關節內其他結構共同作用,來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使人體能完成各種複雜和高難度的下肢動作。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康復1術前 正確的膝關節功能鍛鍊對於ACL重建術後功能的康復至關重要,能有效提高膝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和關節穩定性,防止術前發生肌肉萎縮,提高術前日常生活的運動能力,並為術後儘快恢復工作和生活創造有利條件,若無明顯疼痛可進行以下訓練
  • 關節置換術後可以做哪些康復訓練?
    膝關節置換術後2至3天後行膝關節X線檢查無異常時,大多數即可下地活動。這時候很多人都以為可以隨意走動了,甚至想要更好的恢復增加很多運動。適當運動是可以的,但是康復訓練卻是必不可少的,下面顧連專家會分享一些關節置換術後可以做的康復訓練,幫助有需要的人更快康復。
  • 肩關節盂唇修復術後的康復
    正確的佩戴方法是使患側前臂處於軀幹的側方,而不是前部。一、術後早期康復訓練方案4周內是術後炎症期,肩部腫脹明顯,康復訓練以放鬆、防止粘連、冰敷為主。二、術後中期的康復訓練方案肩關節不穩術後的病人,在做活動度的訓練時一定要緩慢、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術後早期一定程度的活動度的限制是正常的。
  • 術後膝關節護具的穿戴方式會影響康復效果
    許多ACL斷裂患者會進行韌帶重建手術,而術後修補或重建的韌帶都需要時間來恢復到能夠承受原本拉力的強度,因此術後對韌帶的保護與整體康復的計劃實施就相當重要,儘早開始康復治療的同時也要避免韌帶受到過大拉力,因此術後的康復型護具(rehabilitative brace)就成為許多骨科醫師的選擇。
  • 前叉韌帶的康復與訓練
    ACL在體部損傷比在股骨髁部附著點和在脛骨附著點要高,脛骨附著點部損傷有時表現為撕脫骨折。/03/ 損傷後如何康復一般來講損傷後的康復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僅適用於對體育運動的要求很少的康復的過程包括兩步:第一步的目的是消除炎症反應、恢復關節活動度和肌肉控制力。通常使用冰敷來減輕疼痛和腫脹,關節活動度和髕骨活動可以即刻開始,同時進行肌肉力量訓練以避免肌肉萎縮。一旦患者恢復正常步態即可開始第二步。第二步是強調膕繩肌和股四頭肌力量的訓練,進行開鏈和閉鏈的練習,從高頻率低強度到低頻率高強度。然後進行平衡訓練和本體感覺訓練。
  • 術後葛優躺3月致腿部肌肉萎縮 專家提醒:康復治療需早期積極介入
    髕骨骨折是膝部最常見的骨折,中年多見,傷後膝部腫脹、疼痛、不能主動伸膝。術後治療髕骨骨折的根本目標,是恢復其正常功能。而絕非簡單的恢復伸膝裝置的連續性。經彭濤指導,康復訓練一個月後,9月29日來到武漢市漢口醫院康複診療中心複診時,腿部肌肉肌力與耐力明顯提高,肌圍度趨於正常,膝部關節活動度增大,日常生活能力良好,不再需要依賴他人。
  • 術後「葛優躺」3個月致腿部肌肉萎縮 專家提醒:康復治療需要早期積極介入
    髕骨骨折是膝部最常見的骨折,中年多見,傷後膝部腫脹、疼痛、不能主動伸膝。術後治療髕骨骨折的根本目標,是恢復其正常功能。而絕非簡單的恢復伸膝裝置的連續性。經彭濤指導,康復訓練一個月後,9月29日來到武漢市漢口醫院康複診療中心複診時,腿部肌肉肌力與耐力明顯提高,肌圍度趨於正常,膝部關節活動度增大,日常生活能力良好,不再需要依賴他人。
  • 一個決定叉友們術後康復效果的肌肉——股四頭肌
    有運動基礎的壯男子以及術後早起介入康復的叉友們還好,即使他們不知道發力的肌肉是哪塊,他們做起來這些動作也能練習到位。但對於那些沒有運動基礎的弱女子,甚至沒有在術後早期介入康復的叉友們,你們可要注意一下你們的動作以及發力的感覺了。首先我們看一下什麼是股四頭肌以及股四頭肌的功能是什麼?
  • 新鄉朋友前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訓練每天多久能慢跑?
    如果出現前叉韌帶斷裂不及時治療做康復訓練,那麼可能會導致膝關節過早退變,那前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訓練每天多久能慢跑?前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訓練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訓練方法以及恢復運動時機一、前交叉韌帶斷裂術後早期康復訓練主要是加強肌肉力量的訓練,幫助恢復膝關節活動範圍
  • 醫生分享:髖關節置換術後這樣做,康復速度特別快!
    好多患者都有抱怨,為什麼術後這麼長時間了,我還是感覺它不是我的腿?為什麼我的腿不能像正常人那樣用力活動?這些問題的解決,都要依靠術後正確的康復和功能鍛鍊!一個成功的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只有結合良好的術後康復鍛鍊,才能獲得最理想的效果。今天,小編將和大家聊聊髖關節術後該如何進行早期康復。
  • 【科普工作委員會】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術後康復
    除了及時有效的手術治療外,術後規範化的康復治療也尤為重要,其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恢復關節的功能。 本視頻將從患者術後5個階段來介紹康復過程中的具體方案。康複方案1第一階段 術後1-7天(術後水腫期)訓練目標:減輕關節疼痛,消除下肢腫脹,減少肌肉萎縮。
  • 椎間孔鏡術後康復鍛鍊方法
    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應該知道,手術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術後進行腰背部  肌群功能鍛鍊,可以提高腰背部肌肉的力量,增強脊柱穩定性、靈活性
  • 膝關節術後該如何康復?請收好這份包含4個康復階段的訓練方法
    作者 | 練老師轉載請先獲得授權膝關節術後康復是一個較為常見的問題,其中又以「前交叉韌帶損傷」居多。最近有不少粉絲在向我諮詢,如何做好「膝關節術後康復?」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怎麼進行關於膝關節術後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