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分享:髖關節置換術後這樣做,康復速度特別快!

2020-12-21 唯醫骨科

人工髖關節假體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原理很簡單,就是用一種人工製造的「新」髖關節替代體內損壞的「舊」髖關節,因術後療效令人滿意,全髖關節置換術被認為是20世紀最成功的的手術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預測,到2020年以後,每年都會有近50萬臺次全髖關節置換術。

那麼患者做完手術以後,是不是馬上就能健步如飛?好多患者都有抱怨,為什麼術後這麼長時間了,我還是感覺它不是我的腿?為什麼我的腿不能像正常人那樣用力活動?

這些問題的解決,都要依靠術後正確的康復和功能鍛鍊!

一個成功的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只有結合良好的術後康復鍛鍊,才能獲得最理想的效果。今天,小編將和大家聊聊髖關節術後該如何進行早期康復。

術前宣教

在中國的很多醫院,術前宣教常常流於形式,甚至有些患者自身會認為,只要能找到一位手術技藝精湛的教授,術後就能恢復得活動自如。我只能說,純粹YY

曾經有學者對132例髖關節置換患者及16名手術醫師的手術預期進行對比,發現患者在關節功能(蹲、跳等)恢復方面的預期遠高於醫師;

因此,術前宣教可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手術預期,降低患者術前焦慮和恐懼,避免很多醫患矛盾。

術後即刻

術後患者回到病房,會有麻醉持續狀;術後6小時後,麻醉失效,患者會感覺術側髖關節疼痛、無力感、活動受限

此時,整個身體處於相對虛弱的狀態,應以休息為主,並在術後6小時後進食少量稀粥,補充能量。

術後當天

1、保持正確的體位

患者去枕平臥,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即患髖外展20-30°,雙膝關節及足尖向上),以防止髖關節脫位。在兩大腿之間放置隔離墊。必要時可選擇防旋鞋,絕對避免患髖內收、內旋。

2、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家屬幫助患者,自足跟部至大腿按摩患肢,促進血液回流,5-8次,每次10-15分鐘;最大限度的屈伸踝關節和足趾,並行患髖屈曲15°-伸直0°鍛鍊,反覆多次。

3、消腫止痛,預防肺炎

冰袋冷敷24小時以減輕疼痛,鼓勵病人進行深呼吸、咳嗽,預防肺部感染。

術後第1天

1、踝泵運動

仰臥位,慢慢將腳尖向上勾起,然後再向遠伸,使腳面繃直;每隔1小時5-10次,每個動作持續3秒左右。

2、股四頭肌等長收縮

仰臥位,繃緊大腿前方肌肉,將膝蓋往下壓緊床面,保持5-10秒後放鬆;每天4-6組,每組20次。

3、下肢活動訓練仰臥位,腳跟沿床面往臀部方向滑動,到小腿屈曲至45°停住,保持5秒;再緩慢將小腿沿床面伸直,每天4-6組,每組10次。

4、髖關節外展訓練仰臥位,雙下肢沿床面緩慢水平往兩側打開,再緩慢收回;每天4-6組,每組10次。

術後第2-3天

1、直腿抬高訓練

仰臥位,在床上繃緊大腿肌肉,膝關節保持伸直,做直腿抬高運動,不要求抬起的高度,但要有5秒的滯空時間;每天4-6組,每組10次;

2、臀肌訓練

仰臥位,夾緊兩側臀部,並嘗試抬高骨盆,保持5秒;每天4-6組,每組12次,每次間隔30秒。

術後4-7天

1、平臥增加關節活動強度

在患者膝關節的上方放一個沙袋(沙袋的重量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決定),或者在患者練習過程中,給病人施加一個與運動方向相反的阻力。

2、練習如何下地(坐位-站位轉移)

將步行器放在健側床邊,身體向床邊移動並置於床沿;

將健側腿移到床下,雙上肢幫助支撐上身,保持患肢與軀幹在一條線上,禁止扭轉患肢;

將患肢移動至床邊並保持患肢伸直,身體軸線向健側旋轉,患肢順勢而下;

將身體轉正,扶住助行器支撐站立,身體直立不能向前傾斜。

3、練習如何坐下

事先預備高位、直靠背帶扶手的座椅;

將手從助行器上鬆開向後抓穩座椅扶手,在雙手支持下慢慢降低身體,保持患肢體伸直在前方,再彎曲健側腿向後滑動身體坐下。

4、練習如何行走

將助行器放在身前20cm處,先向前邁患肢,健側腿再跟上。

注意轉身時,如果向患側轉,應先讓患肢向外邁一步,後移動助行器,再跟上健肢;如果向健側轉,應先讓健肢向外邁一步,後移動助行器,再跟上患肢。

術後7-14天

1、繼續加強臥位-坐位-站位的體位轉移訓練臥位直腿抬高、屈膝屈髖練習;出院時應使

髖關節屈曲達70-90°,外展15°,外旋10°。

2、站立抬腳訓練

站立位,雙下肢交替抬起大腿,但不超過90°,在抬起後保持3秒,再緩慢放下;每天2次,每次3組,每組12個,且每組之間休息30秒。

3、站立位髖關節後伸訓練

站立位,髖關節外後伸展,但不超過15°,保持3秒,再緩慢收回;每天2次,每次3組,每組12個,且每組之間休息30秒。

4、站立位髖關節外展訓練

在站立位,髖關節外展,保持3秒,再緩慢收回;每天2次,每次3組,每組12個,且每組之間休息30秒。

5、微蹲訓練

站立位,雙腳與肩同寬,腰背挺直,腳尖、膝蓋朝向正前方,緩緩屈膝30°,保持10秒,再緩慢站起。每天2次,每次3組,每組12個,且每組之間休息30秒。

術後2-3周後

術後2-3,髖關節周圍軟組織基本痊癒,關節囊較為堅韌,可在雙拐及單拐下完成上、下樓梯。

上樓梯雙手撐住單拐→健側腿先上臺階,站穩→ 雙側拐和患肢一起跟上,站穩。

下樓梯雙手撐住拐杖→雙側單拐和患腿先下臺階,撐穩→健腿跟上。

術後4-6周后,可棄拐練習行走。

其他術後注意事項

術後避免重體力活動,以防假體脫位、骨折或鬆動;

術後1月內,坐位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

術後6月內避免做內收、內旋、屈髖大於90°的動作,如不坐矮凳,不下蹲,不盤腿,不翹二郎腿等。

總之,髖關節手術後,要想恢復又快又好,康復訓練不可少!

相關焦點

  •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常見問題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通過康復訓練,患者基本上都可以恢復到正常人的活動水平,即生活中各種活動都可以做。但取得這樣的效果需要有一定的前提:     第一,導致患者置換髖關節的疾病不是一些特殊的病。因為髖關節是一個球窩關節,當裝上人工髖關節後,它有一個穩定的過程。為了預防人工髖關節脫位,原則上,在術後六周之內不要做太多活動,真正的康復鍛鍊應該在術後六周以後開始。
  • 髖關節置換術後多久可以上下樓?髖關節置換術後的生活注意事項
    髖關節置換術後多久可以上下樓?髖關節置換術後的生活注意事項 髖關節置換手術獲得理想療效的保證,除了手術醫師精湛的手術技巧,還離不開患者術後的積極配合,因此,每一位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都要懂得正確去使用自己體內全新組裝的關節,在這裡幫助大家匯總一下手術後的注意事項,希望每一位患者朋友都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 做完髖關節置換術,多久才能走路?醫生:術後做好這點,幫助恢復
    做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在正常情況下術後兩天後就可以藉助拐杖進行走路,三個月恢復以後就可以進行正常的行走,只有少部分肌肉力量比較弱的患者需要恢復的時間比較長。在手術後一定要注意在術後,只有做好術後護理才能保證髖關節得到最好的恢復,而且醫院裡面會有專門幫助康復的醫生,只要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就可以趁早的恢復,如果不能做好康復訓練,就會給髖關節造成影響。
  • 什麼叫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置換術後要注意什麼?
    什麼叫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置換術後要注意什麼?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目前治療髖關節損傷比較先進的一種方法,主要用於患者髖關節損傷比較嚴重,經過治療不能恢復其該有功能的損傷的情況,常見的有股骨頭骨折或壞死,這些都會嚴重影響患者到下肢的行走。
  • 髖關節置換術後多久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髖關節置換術後多久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髖關節是否完好能直接影響到人們是否能正常行走,所以大家若是髖關節受損,就要及時去醫院做相對應的治療,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做一下髖關節置換手術來緩解自身的病情。
  • 髖關節置換術後生活小常識
    髖關節置換的術後有一些特殊之處,特別要防止髖關節脫位,為此將生活小細節作一介紹。髖關節置換的術後要防止髖關節脫位。
  • 八旬老人髖關節置換術後仍行走困難,康復科為其量身打造康復訓練...
    一、患者基本情況 患者王女士,88歲,在外院行全髖關節置換術,靜養一個月後,髖關節仍有疼痛,且活動受限,造成站立、行走困難,於是來到我院康復科尋求系統治療。
  • 髖關節置換術後在院期間的功能鍛鍊
    髖關節置換術後在院期間的功能鍛鍊 醫學指導/三骨科 張慶文主任醫師、曾意榮主任醫師 文/三骨科一區 戴雪梅護士長、張水月護士 髖關節及髖關節置換術 髖關節的運作
  • 關節置換術後可以做哪些康復訓練?
    膝關節置換術後2至3天後行膝關節X線檢查無異常時,大多數即可下地活動。這時候很多人都以為可以隨意走動了,甚至想要更好的恢復增加很多運動。適當運動是可以的,但是康復訓練卻是必不可少的,下面顧連專家會分享一些關節置換術後可以做的康復訓練,幫助有需要的人更快康復。
  • 名醫訪談 | 人工髖關節置換常見問題
    人工髖關節材料的強度和耐磨性一般可以滿足患者20年以上。根據統計,換人工髖關節二十年之後,繼續可以使用的可超過95%。當然,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還和許多因素相關,如患者的運動量、人工假體的選擇、醫生的手術技術以及自身條件等,不能一概而論。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療效比較明顯,能夠術後消除關節疼痛,大大改善關節的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 術後3天下床!惠州百歲老人成功換上人工髖關節
    值得注意的是,與傳統術式不同,陳奶奶此次接受的人工髖關節手術採取了前方直接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下稱DAA)的入路,實現了損傷最小化的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在術後第三天,陳奶奶已經可以下地走路和自由屈伸腿部,並於不久後的5月2日康復出院。
  • 髖關節置換術後第二天,106歲老人能走了
    就在兩天前,老人家因股骨骨折,剛剛經歷了一場高難度的髖關節置換術,這場手術十分成功,也刷新了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治療患者的最高年齡記錄。8月底,106歲的李婆婆在家不慎摔倒,左側臀部及大腿處疼痛不已,當時已無法活動。被家人緊急送往當地醫院,行X線檢查顯示左側股骨粗隆間骨折。
  • 為什麼髖關節置換術後不能內收和過度屈髖
    作者:千尋安然(轉載需獲授權,並註明作者和出處) 歡迎關注 微信公眾號:一路康復 同名微博:@一路康復
  • 髖關節置換術後,會面臨哪些風險?這4點可能沒人告訴你
    進行髖關節置換術之後可以改善疾病,對於局部骨折、骨頭壞死等情況有改善作用。但是髖關節置換術進行之後可能會面臨一些風險,特別是感染、髖關節脫位以及疼痛等情況都會比較明顯。因此,進行髖關節置換術後應該注意身體的護理,防止局部感染。同時還有注意多方面的調節,養成良好的習慣,降低手術後帶來的危害。髖關節置換手術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 全髖關節置換術後恢復性鍛鍊指南
    原創 風城黑鷹 美國醫人全髖關節置換術後恢復性鍛鍊指南老人因關節勞損,股骨頸骨折等原因需要做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很常見,術後恢復性鍛鍊非常重要。定期運動以恢復臀部的力量和運動能力,並逐漸恢復日常活動,對於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全面恢復很重要。骨科醫生和理療師可能會建議您在早期康復期間進行20至30分鐘的鍛鍊,每天進行2-3次這樣的鍛鍊。本指南可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運動和活動計劃,並由理療師和骨科醫生監督。
  • 上海六院東院於曉巍:人工髖關節置換是怎麼回事?
    但需要注意的是,是否能進行手術一方面取決於所在醫院的經驗和技術水平,另一方面也取決於老年患者自身的身體情況,需要具體情況分析,如果經過個體化的評估,醫生認為能夠進行手術,那麼對於這類身體稍差的老年人,髖關節置換手術一樣是可以做的。
  • 髖關節置換術後如何坐車?這些上車步驟不能不留意
    髖關節置換術後關節活動會有一定時間的限制,因此如何對患肢進行活動十分關鍵。車子是平日常用的交通工具,如何坐車是患者需要重點注意的。我科護士小姐姐親身上陣示範正確的坐車方法。髖關節置換術後正確的上車方法是怎樣的?
  • 髖關節置換後能用幾年?骨科醫生跟你說心裡話
    相信很多人對髖關節置換手術存有顧慮,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關節假體使用壽命比較擔憂,那麼髖關節置換後假體可以使用多少年呢?髖關節置換,又稱作人工髖關節置換,是用人工假體取代病變的關節,重建患者髖關節的正常功能,是一種較成熟丶可靠的治療手段。髖關節置換術後只能用10~15年,這大概是20年前的概念。因為那時只有金屬對聚乙烯的材料,而這種材料的磨損速度大概正好能維持在20年左右。
  • 揭秘: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病人的真實感受是怎樣的?
    人工關節置換術主要目的是緩解關節疼痛、矯正畸形、恢復和改善關節的運動功能。很多患者沒有做髖關節置換手術之前,連一點路都走不了,生活嚴重受影響。那麼做了手術之後會是什麼感覺呢?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負重關節。
  • 關節置換假體使用壽命_髖關節置換假體可以用多久-健康百科
    目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手術類型包括全膝關節置換術和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成功率在90%以上。 在關節置換手術的百年發展進程中,假體材料和設計工藝的推陳出新。 目前人工膝關節採用高科技鈷鉻鉬合金和超高分子聚乙烯襯墊製作,人工髖關節更是使用了生物陶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