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六院東院於曉巍:人工髖關節置換是怎麼回事?

2020-12-13 健康界

專家簡介:於曉巍,醫學博士,博士後,主任醫師,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骨科主任。

1、換髖關節到底是怎麼回事?

髖關節,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胯部或大腿根部關節,連接軀幹和下肢,承受上半身的重量,在日常生活和行走時起重要作用。髖關節是由髖臼和股骨頭構成的球窩關節,周圍環繞著人體最強大的肌肉和韌帶。

如果髖關節出現病變(如骨折、關節炎或股骨頭壞死),並且常規的保守治療無法起到良好的作用時,患者就需要考慮換髖關節了,即通過手術將病變的髖關節切除,置入人工髖關節,也叫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因此人工髖關節置換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機械性能良好的人工關節假體,置換被疾病或損傷所破壞的髖關節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緩解疼痛,恢復關節的活動與原有的功能。

2、什麼病應該換髖關節?放在人體內的金屬對身體有不利影響嗎?

對於髖關節有嚴重疾患,伴有疼痛、關節活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且非手術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等)無法緩解症狀者,應考慮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具體來說,包括以下一些疾病:

1)股骨頭壞死:特發性、創傷性、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酒精中毒、減壓病、紅斑狼瘡、鐮狀細胞貧血等原因引起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頭變形、塌陷並發生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2)類風溼性關節炎晚期;

3)髖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

4)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或髖臼發育不良:有明顯骨性關節炎,活動受限,疼痛明顯,行走困難;

5)陳舊性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並發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6)關節成形術失敗病例,包括截骨術後、頭頸切除術、人工股骨頭或雙杯關節置換術後病例;

7)骨腫瘤位於股骨頭頸部或髖臼的低度惡性腫瘤;

8)股骨頸骨折:年齡大於65歲,骨折移位明顯;

對於人工關節來說,以往常用的人工關節是金屬的股骨頭+塑料的髖臼,而目前使用較多的則是陶瓷的股骨頭+陶瓷的髖臼,因此置入的人工髖關節其實大部分都不是金屬材質。許多人也擔心人工的東西放到身體裡幾十年會不會產生危害?其實置入體內的人工髖關節的危害微乎其微,首先這些置入的人工髖關節與人體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即不會發生排斥的,這些髖關節在進入臨床使用前也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實驗,因此不用擔心對身體的危害。換個角度來說,人工髖關節置換在臨床上運用了這麼長的時間,也沒有報導過因為材質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所以患者可以放心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

3、人工關節能用多久?年輕患者什麼時候做關節置換合適?

人工髖關節的壽命長短其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光從材質上來說,最早運用的金屬-塑料的人工髖關節使用壽命較短,大概只能用10-15年左右;但隨著製造關節材料的改進和優化,以及人工關節假體設計的改善,其使用年限也逐漸延長,目前最常用的陶瓷-陶瓷髖關節一般能用30-35年,甚至在完美的手術技術條件下,理論上使用壽命能達到40年之久。

拋開人工關節本身材質的因素,接受關節置換患者的個體因素也是影響關節壽命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年輕患者由於運動需求更多,對關節的磨損較大,使用壽命可能會有所縮短。另外,肥胖患者,對側肢體偏癱的患者,對關節的應力更大,也會使得關節的壽命有所縮短。

過去認為,60-75歲是人工髖關節置換的合適年齡,太年輕的患者由於人工關節壽命有限,需要二次甚至多次手術與「翻修」,因此認為手術對患者身體損傷太大;但目前來說,隨著人工關節的壽命的不斷延長,年齡已經逐漸變成一個相對的參考因素。對於年輕患者來說,更關鍵的則是考慮髖關節對生活質量的影響,而不能只糾結於年齡因素。如果患者的髖關節雖然病變較嚴重,但還能勉強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就可以暫時不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但要是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對運動的需求大,或是病變已經嚴重到連日常的走路都成困難的時候,毫無疑問是需要立馬進行手術的,通過手術來恢復關節的活動與原有的功能,改善生活質量。此外,目前隨著技術的發展,經驗的累積,二次手術以及髖關節翻新修復手術已經非常成熟了,效果也非常好。

4、老年人身體不好,能做髖關節置換手術嗎? 過去認為,60-75歲是人工髖關節置換的合適年齡,對於更年老的患者來說,他們的體質一般較差,常常合併高血壓、糖尿病這些基礎疾病,身體對手術這類創傷的耐受能力也較差,因此在以往認為這類患者是不適合進行手術的。

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當今在許多大醫院,髖關節置換已經不算是什麼「大手術」,對於年齡的限制也逐漸放寬,因為這些醫院在手術前往往能對患者合併的一些慢性疾病做到很好的控制,對於手術中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也有很好的應急預案,能夠很好的處理,因此對於一些老年人目前也能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甚至對於80-100歲的老年人,也能安全順利完成手術。

但需要注意的是,是否能進行手術一方面取決於所在醫院的經驗和技術水平,另一方面也取決於老年患者自身的身體情況,需要具體情況分析,如果經過個體化的評估,醫生認為能夠進行手術,那麼對於這類身體稍差的老年人,髖關節置換手術一樣是可以做的。

5、俗話說「傷筋動骨100天」,患者術後是不是需要臥床休息幾個月?

「傷筋動骨100天」這個說法同樣是過去的說法了,那時候老年人如果因為骨折等疾病進行手術,術後往往需要十分長的恢復時間的,通常3個多月。

但人工髖關節置換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手術技術大大提高,手術工具也得到極大改善。雖然目前仍採用開放手術,但手術只需半個小時左右就能換完關節,造成的創傷也非常小,術後切口在10公分以內,甚至目前還有部分醫院可以進行微創的髖關節置換術。

因此,對於現在的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來說,術後恢復時間大大縮短,經常在手術第二天患者就可以開始練習行走,一周後患者基本上就能獨立拄著拐杖行走了。其實人工髖關節術後患者康復是目前骨科手術術後康復最快、療效最好的手術之一,術後需要臥床幾個月的說法早已過時了。

6、人工髖關節什麼樣子?如何選擇?

完整的人工髖關節分為四個部分:髖臼杯、內襯、股骨頭、股骨柄。髖臼被固定在髖臼上,不可活動;同樣,股骨柄是插入股骨裡面的,同樣不可活動。在人工髖關節中,起活動承軸作用的是內襯和股骨頭。內襯貼在髖臼杯內面,股骨頭則固定在股骨柄上。將四個部分組裝起來就成為了臨床上使用的人工髖關節。

根據人工髖關節的固定方式不同,可以分為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兩種。生物型假體的表面經過特殊的塗層處理,在裝入人體以後,可以生物性地和骨頭長到一塊,癒合到一塊,從而進行固定。而骨水泥型則是通過骨水泥這種材料,像膠水一樣將自身的骨頭和人工假體「粘」在一起。隨著生物材料的進步,生物型固定因可靠性高和長期使用效果好,逐漸受到更多醫生和患者青睞,我國目前使用的較多的就是生物型的假體。但如果患者年齡比較大,患有骨質疏鬆,用生物型的固定可能出現骨長入的效果不好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用骨水泥型固定。

另外,根據內襯和股骨頭的材料不同,可將人工髖關節分為金屬-聚乙烯假體、陶瓷-聚乙烯假體、陶瓷-陶瓷假體等。一般而言,金屬-聚乙烯假體壽命短,但價格相對便宜;而陶瓷-陶瓷假體壽命較長,卻價格昂貴,因此人工髖關節材料的選擇中,年齡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一般55歲以下的多推薦用陶瓷-陶瓷假體;55-65歲的推薦用陶瓷-聚乙烯假體;65歲以上的推薦用金屬-聚乙烯假體,但具體選擇還需要個體化分析。

7、全髖關節置換與半髖關節置換有何區別?

髖關節置換術可分為全髖關節置換和半髖關節置換,由於髖關節分為髖臼和股骨頭兩部分,因此如果手術只把股骨頭置換為人工股骨頭,而保留髖臼,即為半髖關節置換;如果股骨頭和髖臼同時置換,則叫做全髖關節置換。

對於一些老齡,特別是80歲以上的股骨頸骨折的病人,他運動需求不高,活動半徑小,使用年限短,髖臼又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這時候就經常用半髖關節置換術來進行治療。但目前對於大多數病人,年紀其實也不大,股骨頭和髖臼都出現了病變,術後對活動的需求又比較高,就需要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理論上講,全髖關節置換術使用壽命要高於半髖關節置換,同時臨床上適應症更廣泛,因此使用也較多。

8、術後可能出現哪些常見問題,如何處理?

目前人工髖關節置換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手術,術後患者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由於術後康復訓練和護理都在家進行,因此了解術後問題的處理方法也尤為重要。

①術後疼痛:髖關節置換術除了將人工髖關節放進去之外,還要把原本病變的部位切除,因此術後常常會出現傷口疼痛,這是正常現象。一般而言,術後6周內疼痛只需要服用一些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即可,如果超過6周還特別疼,就需要回醫院檢查看看是否是其他原因引起的;

②術後腫脹:手術後患者下肢腫脹也是常見的症狀,多是由於手術時一些小血管受損導致;這時候可以用一些消腫的藥物進行治療,同時適當減少康復訓練的強度,時不時提高患肢進行消腫。如果長期腫脹未消退,則需要去醫院檢查是否形成了下肢靜脈血栓;

③術後感染:如果手術後患者出現傷口感染,流膿,甚至是破潰,一定要儘早回到醫院進行對於的抗感染處理,甚至需要再次手術,因此手術後一定要注意清潔,提高抵抗力,避免感染。

④術後脫位:即使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已經很多年了,髖關節也有可能因為不恰當的姿勢或者外傷導致脫位,一旦出現髖關節脫位就要考慮復位或翻修等問題,需要立即就醫,進行對應的手術處理。

相關焦點

  • 名醫訪談 | 人工髖關節置換常見問題
    在本期『名醫訪談』中,邀請到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的劉萬軍教授,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髖關節置換這一話題。1、什麼是髖關節置換?髖關節置換是個大手術嗎?專家解惑: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就是通過開放手術的方式,使用人工的髖關節材料替換不堪使用的人體髖關節。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對於人的站立、行走、蹲坐等日常活動都很重要,因而髖關節疾病常常明顯影響日常生活。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利用人工髖關節替代病變的髖關節,幫助病人解除疼痛、恢復關節功能,極大改善和提高了生活質量。
  • 髖關節置換術後在院期間的功能鍛鍊
    髖關節置換術後在院期間的功能鍛鍊 醫學指導/三骨科 張慶文主任醫師、曾意榮主任醫師 文/三骨科一區 戴雪梅護士長、張水月護士 髖關節及髖關節置換術 髖關節的運作
  • 什麼叫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置換術後要注意什麼?
    什麼叫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置換術後要注意什麼?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目前治療髖關節損傷比較先進的一種方法,主要用於患者髖關節損傷比較嚴重,經過治療不能恢復其該有功能的損傷的情況,常見的有股骨頭骨折或壞死,這些都會嚴重影響患者到下肢的行走。
  •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常見問題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康復訓練:六周是分界線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不要急於進行康復訓練。伸直抬腿時需要大腿使勁,這樣抬起的腿就相當於一個撬動的槓桿,用整條腿的重量撬動剛換完的髖關節,這是十分危險的。因此,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不建議做伸直抬腿,在床上平躺也只是做勾腳不抬腿的練習。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康復訓練有助於患者儘早恢復正常的活動水平,然而康復訓練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疼痛,那麼出現疼痛就需要終止訓練嗎?
  • 海南西部中心醫院成功為102歲患者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
    儋州市融媒體中心消息  近日,海南西部中心醫院骨科團隊在上海九院骨科專家李華指導下,為一位百歲老人完成了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不到一個小時完成,術後第三天患者就能下地活動。在徵得患者和家屬的同意後,骨科團隊決定為她實施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這是一位超高齡的患者,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手術,更需要關注的是術前、術後的各種『坎』,因此制定詳細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術前,海南西部中心醫院骨科團隊對患者病情進行了認真細緻地檢查、分析和準備。
  •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功開展Supercap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切口僅...
    此次手術是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首次採用Supercap微創後入路髖關節置換技術,也是衡陽地區首例。為後續同類型手術的開展提供了成功案例。過去,傳統髖關節置換術存在切口長、手術創傷大、出血多、需要切除部分關節囊,切斷外旋肌群,術後髖關節活動受限,容易脫位及恢復時間長、患者心理負擔重等問題。
  • 比人工更精準!山東首例Mako機器人輔助髖關節置換手術在青大附院完成
    首日兩臺手術圓滿成功「術前,病人的CT會被導入機器人的導航模塊當中,進行精準的術前規劃,在3D的圖像上精確的模擬假體安放的各種參數...」當天,青大附院啟用Mako機器人輔助成功完成了兩臺髖關節置換手術。早9點,青大附院副院長、骨科醫院副院長、運動醫學科主任於騰波成功為患者完成了省內首例Mako機器人輔助髖關節置換術,手術順利,一氣呵成。
  • 實力|她身高不足1米3,需置換人工髖關節,這項技術完美解決難題……
    通常,對於老年人患上股骨頭壞死這種疾病,骨科醫生一般考慮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而且這種手術方式目前已經很成熟。但為什麼面對同樣患有股骨頭壞死的於大娘,卻出現了「無能為力」的情況?原來,於大娘身材矮小,身高不足130cm,髖臼及股骨發育特別細小,股骨全長不足30cm,成人最小號的人工髖關節用在於大娘身上都顯得太大,也就是說使用常規的人工關節根本無法完成置換手術。
  • 髖關節置換假體的類型材料有哪些?怎麼選擇比較好?
    對於即將行髖關節置換的病人,或者是之後有打算行髖關節置換的病人當中,有很多面臨選擇的時刻,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就是,關節置換的假體摩擦界面的選擇:用金屬對金屬?金屬對聚乙烯?陶瓷對聚乙烯?還是陶瓷對陶瓷這一選擇上,有時候非常猶豫!
  • 達摩院醫療AI新成果:0.3秒內完成髖關節置換手術前測量
    7月9日,達摩院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其醫療AI可在0.3秒內自動完成髖關節置換手術前的定位和測量,精度大幅提升2.3%以上,該技術即將在醫院上線使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是國內最常見的手術之一,僅2018年,全國醫院就實施了40多萬臺,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重,這一數字正逐年增加。但該手術極其複雜、精細,醫生需在病損髖關節的X片上尋找解剖位置,並且計算股骨頸幹角度和腿長差異等參數,整個過程耗時1小時以上,一旦點位不準確,手術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 機器代替人工 山東省內首例機器人髖關節置換術在青大附院完成
    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 現代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技術是20世紀骨科領域裡程碑式的進展之一,為治療終末期關節疾患開闢了新天地。但是在傳統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哪怕是豐富經驗的醫生,一般也僅能達到85%的準確性。
  • 揭秘: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病人的真實感受是怎樣的?
    人工關節置換術主要目的是緩解關節疼痛、矯正畸形、恢復和改善關節的運動功能。很多患者沒有做髖關節置換手術之前,連一點路都走不了,生活嚴重受影響。那麼做了手術之後會是什麼感覺呢?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負重關節。
  • 髖關節置換後能用幾年?骨科醫生跟你說心裡話
    相信很多人對髖關節置換手術存有顧慮,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關節假體使用壽命比較擔憂,那麼髖關節置換後假體可以使用多少年呢?髖關節置換,又稱作人工髖關節置換,是用人工假體取代病變的關節,重建患者髖關節的正常功能,是一種較成熟丶可靠的治療手段。髖關節置換術後只能用10~15年,這大概是20年前的概念。因為那時只有金屬對聚乙烯的材料,而這種材料的磨損速度大概正好能維持在20年左右。
  • 髖關節置換假體能用多長時間?什麼時候換比較合適?
    髖關節置換假體能用多長時間?什麼時候換比較合適? 對於很多有嚴重的髖關節疾病的患者來說,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這一治療方式可能並不陌生,因為髖關節置換手術仍然是當前治療終末期髖關節疾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 髖關節置換手術費用是多少?現在換一個髖關節需要多少錢?
    髖關節置換手術費用是多少?現在換一個髖關節需要多少錢? 在現在,很多藥物無法控制的疼痛或嚴重功能障礙的關節病損,我們可以通過關節置換來達到良好的生活體驗。尤其對於髖關節和膝關節。
  • 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DDH)常見問題
    文章轉載自:上海十院骨科智能化微創診療中心專家簡介:鄭龍坡,醫學博士、博士後,主任醫師、教授、國際AO講師團講師、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榮譽博導。
  • 人工髖關節「罷工」 醫生勇闖禁區進行「大翻修」
    人工髖關節「罷工」,假體鬆動招來劇痛只能臥床。然而這是一位92歲高齡的老人,還合併高危高血壓、冠心病、支氣管哮喘、結腸癌術後……這該怎麼辦?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副主任陸軍主任醫師帶領團隊迎難而上,勇闖禁區,成功為老人進行了人工髖關節「大翻修」手術,目前患者已經出院回家休養。
  • 髖關節置換大概需要多少錢?現在換個髖關節大概需要多少錢?
    髖關節置換大概需要多少錢?現在換個髖關節大概需要多少錢? [山東省立醫院骨科醫生袁林] 現在,很多藥物無法控制的疼痛或嚴重功能障礙的關節病損,我們可以通過關節置換來達到良好的生活體驗。尤其對於髖關節和膝關節。
  •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需要多少錢?人工膝關節置換費用大概是多少呢?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需要多少錢?人工膝關節置換費用大概是多少呢? 這是患者詢經常問的問題,幾乎每個準備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都會詢問到。 通俗的比方就是:買一臺汽車要多少錢?
  • 髖關節置換術後多久可以上下樓?髖關節置換術後的生活注意事項
    髖關節置換術後多久可以上下樓?髖關節置換術後的生活注意事項 髖關節置換手術獲得理想療效的保證,除了手術醫師精湛的手術技巧,還離不開患者術後的積極配合,因此,每一位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都要懂得正確去使用自己體內全新組裝的關節,在這裡幫助大家匯總一下手術後的注意事項,希望每一位患者朋友都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