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代替人工 山東省內首例機器人髖關節置換術在青大附院完成

2021-01-11 騰訊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

現代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技術是20世紀骨科領域裡程碑式的進展之一,為治療終末期關節疾患開闢了新天地。但是在傳統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哪怕是豐富經驗的醫生,一般也僅能達到85%的準確性。12月31日,青大附院斥資引進一臺名叫moka的機器人代替醫生進行精準置換手術,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精準度。據了解,這是山東省首例利用機器人進行髖關節部位置換的手術。

機器人上崗

比人工更精準

上午8點半,在青大附院嶗山院區,青大附院副院長、骨科醫院副院長於騰波、關節外科主任張海寧等人參加開機儀式並仔細探討病人的術前計劃。按照計劃,當天團隊要用機器人輔助給兩名股骨頭壞死的病人進行手術。從假體型號、定位到假體植入後的復位情況,團隊所有參數精確到0.1毫米,0.1度。

上午9點,第一臺手術開始。患者是男性,腦外傷三個月,關節畸形程度比較高,活動度比較差。為了給病人進行精準手術副院長於騰波和副主任陳進利開從暴露到參考架安裝、從髖臼註冊到機器人輔助截骨,都仔細操作。Mako機器人引導髖臼杯精確地安裝至術前計劃位置,並進行了復位檢測,最終手術進行順利,一氣呵成。

中午12點15分,第二臺手術開始。患者是男性,股骨頭嚴重壞死。關節外科主任張海寧和副主任徐浩開始機器人導航手術,手術同樣順利進行,在機器人引導下安裝假體,復位後測量假體位置良好,雙腿等長,手術精準完成。

系山東首例

未來更多患者將受益

為了將機器人引進醫院,於騰波團隊先後去北京301等多家醫院進行考察和學習,於騰波是醫院第一個培訓操作合格的醫生。在採訪中,他表示,目前MAKO機器人輔助手術在全球範圍內應用已超過10年,根據關節登記中心的大數據準確隨訪,其8年的假體在位率為98.2%,這一數據甚至優於全髖關節置換手術這一經典手術方式。未來已來,MAKO手術機器人的引進,手術將更加精準可控,也將直接轉化為患者的獲益。作為全國率先開展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的幾家單位之一,青大附院骨科醫院也將藉此契機,為更多的患者造福!

關節外科主任張海寧表示,Mako智慧機器人於2006年在美國上市,能夠協助醫生完成全髖關節置換術、全膝關節置換術及單髁關節置換術。截止目前,全球範圍內超過28個國家裝機使用Mako,14年內總計完成手術超過350,000臺,超過180篇權威學術研究證明了Mako智慧機器人的優異臨床表現。

據了解,青大附院骨科是山東省唯一的骨科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同時也是山東省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中心。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我院胡有谷教授就率先在全國開展了髖關節置換手術,後來在王英振教授的帶領下,醫院骨科每年高質量完成髖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4000餘例,手術量居於全國前列,具有豐富的手術經驗和臨床資源。「精準醫療」,「人工智慧」,「快速康復」是當今醫療及骨科領域的重要的發展方向,它的核心價值就是個性化、精準化和微創化。本次啟用的Mako骨科手術機器人對於關節外科是一種變革性的技術,可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個體化建模、測量和設計,保證術中精確安全操作,從而輔助完成個體化、精準化、智能化的人工關節置換。

名醫簡介

於騰波: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導師、主任醫師、青島大學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院長、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醫院副院長、運動醫學科主任、青島市拔尖人才。中華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運動醫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委員。發表專業國內外論文50餘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SCI、中華核心期刊論文10餘篇。 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一項各一項,獲得青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獲得山東省青年科技獎,青島市青年科技獎各一次。

副院長於騰波利用機器人給患者手術

張海寧主任利用機器人給患者手術

相關焦點

  • 比人工更精準!山東首例Mako機器人輔助髖關節置換手術在青大附院完成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辛剛 青島報導「複雜手術變得更精準,堪比大師級醫生...」12月31日,一臺名叫Mako的智慧機器人在青大附院嶗山院區正式「上崗」開展手術,幫助骨科醫生成功完成了山東省內首例Mako機器人輔助髖關節置換手術。
  • 青島完成省內首例機器人輔助髖關節置換術
    12月31日上午,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嶗山院區,該院副院長、運動醫學科主任於騰波團隊在MAKO智慧機器人的輔助下,為一名患者順利完成全髖關節置換手術。這是我省首例機器人輔助髖關節置換手術。青大附院骨科是山東省唯一的骨科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同時也是山東省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中心,每年完成髖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4000餘例,居於全國前列。Mako骨科手術機器人於2006年在美國上市,已在全球28個國家完成35萬餘臺手術,臨床表現優異。據於騰波介紹,在傳統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即便是經驗豐富的醫生,一般也僅能達到85%的準確性,手術精度能達到1至5毫米已經很難得。
  • 一臺關節置換裡程碑式的手術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手術室暖意融融,這裡正在進行一臺史無前例的關節置換手術——山東首例Mako機器人輔助髖關節置換手術,這也是一臺關節置換裡程碑式的手術。手術由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骨科醫院副院長,運動醫學科主任、碩士、博士、博士後導師於騰波和他的團隊完成。
  • 實力|她身高不足1米3,需置換人工髖關節,這項技術完美解決難題……
    通常,對於老年人患上股骨頭壞死這種疾病,骨科醫生一般考慮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而且這種手術方式目前已經很成熟。但為什麼面對同樣患有股骨頭壞死的於大娘,卻出現了「無能為力」的情況?帶著最後一絲希望,於大娘和家人慕名來到漯河醫專二附院(漯河市骨科醫院),找到骨三科主任張紹安教授尋求幫助。「當時第一眼看到老太太還是很驚訝的,因為她的身高確實有異於常人。」張紹安主任說。原來,於大娘身材矮小,身高不足130cm,髖臼及股骨發育特別細小,股骨全長不足30cm,成人最小號的人工髖關節用在於大娘身上都顯得太大,也就是說使用常規的人工關節根本無法完成置換手術。
  • 什麼叫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置換術後要注意什麼?
    什麼叫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置換術後要注意什麼?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目前治療髖關節損傷比較先進的一種方法,主要用於患者髖關節損傷比較嚴重,經過治療不能恢復其該有功能的損傷的情況,常見的有股骨頭骨折或壞死,這些都會嚴重影響患者到下肢的行走。
  •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功開展Supercap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切口僅...
    此次手術是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首次採用Supercap微創後入路髖關節置換技術,也是衡陽地區首例。為後續同類型手術的開展提供了成功案例。過去,傳統髖關節置換術存在切口長、手術創傷大、出血多、需要切除部分關節囊,切斷外旋肌群,術後髖關節活動受限,容易脫位及恢復時間長、患者心理負擔重等問題。
  • 中國首例機器人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在北京協和醫院完成
    光明網1月7日訊 昨天,中國首例機器人全膝人工關節置換(TKA)手術在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完成,該手術由關節外科林進教授、王煒醫師團隊實施。這也是「中國造」關節手術機器人在全球的首秀。
  • 名醫訪談 | 人工髖關節置換常見問題
    專家解惑: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就是通過開放手術的方式,使用人工的髖關節材料替換不堪使用的人體髖關節。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對於人的站立、行走、蹲坐等日常活動都很重要,因而髖關節疾病常常明顯影響日常生活。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利用人工髖關節替代病變的髖關節,幫助病人解除疼痛、恢復關節功能,極大改善和提高了生活質量。
  • 青大附院舉行生殖醫學中心成立十周年遷址慶典暨不孕症規範化診療...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子江,市衛生健康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張華、市南區副區長宋建青及市、區有關部門領導,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性學會、全軍婦產科專業委員會、省醫學會、省醫學倫理學學會有關專家及省內外知名學者,青大附院院長董蒨,青大附院黨委副書記寧險峰,青島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副院長閆博民及醫院職能部門負責人、專家代表200餘人出席了儀式。
  • 【韓城首例】西安交大一附院韓城醫院骨科成功施行1例嚴重膝外翻膝...
    為求進一步診治,患者慕名來到西安交大一附院韓城醫院,找到骨科主任張銀剛教授。張教授為其進行了詳細的專科查體,發現患者左下肢呈「X」型,左膝關節腫大,外翻畸形明顯。結合各項檢查,確診為:大骨節病,目前累及雙髖關節,雙膝關節,雙踝關節,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關節炎和骨壞死。尤其是患者左膝,已經出現嚴重的膝外翻,不能正常行走。
  • 華西醫院骨科成功完成西南地區首例國產機器人輔助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周宗科教授介紹機器人手術優勢介紹機器人輔助全膝關節置換術 手術進行中(華西醫院提供)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4日訊(記者 胡旭陽 實習生 劉文玉 攝影報導)日前,華西醫院骨科周宗科教授團隊成功完成我國西南地區首例國產機器人輔助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 髖關節置換術後在院期間的功能鍛鍊
    髖關節置換術後在院期間的功能鍛鍊 醫學指導/三骨科 張慶文主任醫師、曾意榮主任醫師 文/三骨科一區 戴雪梅護士長、張水月護士 髖關節及髖關節置換術 髖關節的運作
  • 青島醫院項目最新進展 青大附院這個新院區馬上開業
    青大附院平度院區的落戶將結束平度及周邊十幾個縣市沒有三甲醫院的歷史!青大附院平度院區位於平度市生態商務區(上海路369號),設計總床位1500張,分兩期建設,一期床位800張。設置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等44個科室。院區常駐醫務工作者1000餘人,其中專家教授200人,博士碩士超過300人。另外,青大附院總院的上千名博士生導師、專家教授會定期輪流到平度院區坐診、會診、手術。
  • 成立十周年,青大附院生殖醫學中心搬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12月12日,青大附院生殖醫學中心成立十周年遷址慶典舉行,不孕症規範化診療學習班同時開班。該生殖醫學中心日前已正式喬遷至市南區寧夏路218號新址。據了解,青大附院生殖醫學中心是國內較早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先後開展了人類精子庫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1984年開展深低溫精子冷凍和供精人工授精(AID)術;1985年誕生第一例AID嬰兒;1998年開始夫精人工授精(AIH)及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IVF-ET);1999年誕生青島市第一例試管嬰兒。
  • 青大附院於文成教授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儀式在北京召開,青大附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科主任於文成教授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於文成,中共黨員,青大附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青大附院援助湖北醫療隊醫療專家組組長。
  • 節省30%治療費用,臨滄市完成雲南省首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日間手術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武漢協和醫院)對口幫扶醫療團隊在了解患者情況後,在武漢協和醫院掛職臨翔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鄒枕瑋博士的協調聯繫下,決定為俸先生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日間手術,這在雲南也是首例。
  • 上海六院東院於曉巍:人工髖關節置換是怎麼回事?
    ,行走困難;5)陳舊性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並發髖關節骨性關節炎;6)關節成形術失敗病例,包括截骨術後、頭頸切除術、人工股骨頭或雙杯關節置換術後病例;7)骨腫瘤位於股骨頭頸部或髖臼的低度惡性腫瘤;8)股骨頸骨折:年齡大於65歲,骨折移位明顯;
  • 青大附院平度院區開業 首期入駐專家教授100多人與總院同質化
    青大附院院長董蒨主持儀式藉此契機,青大附院積極探索,多重發展。在平度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醫院全面託管、設立青大附院(平度),按照「大綜合、大專科、有特色」的辦院理念,施行同質化、標準化、規範化統一管理。
  •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常見問題
    ③軸線的屈伸活動訓練,主要包括主動的坐床邊重力自然下垂以及被動的CPM機器輔助訓練等。伸直抬腿時需要大腿使勁,這樣抬起的腿就相當於一個撬動的槓桿,用整條腿的重量撬動剛換完的髖關節,這是十分危險的。因此,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不建議做伸直抬腿,在床上平躺也只是做勾腳不抬腿的練習。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康復訓練有助於患者儘早恢復正常的活動水平,然而康復訓練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疼痛,那麼出現疼痛就需要終止訓練嗎?
  • 重慶巫山:完成全國縣級醫院首例人工智慧輔助全髖關節置換術
    導讀: 複雜的全髖關節置換術,一直以來困擾著眾多骨科醫生。近日,重慶市巫山縣中醫院在煙臺對口幫扶醫院——煙臺山醫院教授張樹棟和北京長木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支持下,帶領醫護人員一起為左髖疼痛患者完成了全國縣級醫院首例人工智慧輔助全髖關節置換術(AI 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