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
現代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技術是20世紀骨科領域裡程碑式的進展之一,為治療終末期關節疾患開闢了新天地。但是在傳統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哪怕是豐富經驗的醫生,一般也僅能達到85%的準確性。12月31日,青大附院斥資引進一臺名叫moka的機器人代替醫生進行精準置換手術,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精準度。據了解,這是山東省首例利用機器人進行髖關節部位置換的手術。
機器人上崗
比人工更精準
上午8點半,在青大附院嶗山院區,青大附院副院長、骨科醫院副院長於騰波、關節外科主任張海寧等人參加開機儀式並仔細探討病人的術前計劃。按照計劃,當天團隊要用機器人輔助給兩名股骨頭壞死的病人進行手術。從假體型號、定位到假體植入後的復位情況,團隊所有參數精確到0.1毫米,0.1度。
上午9點,第一臺手術開始。患者是男性,腦外傷三個月,關節畸形程度比較高,活動度比較差。為了給病人進行精準手術副院長於騰波和副主任陳進利開從暴露到參考架安裝、從髖臼註冊到機器人輔助截骨,都仔細操作。Mako機器人引導髖臼杯精確地安裝至術前計劃位置,並進行了復位檢測,最終手術進行順利,一氣呵成。
中午12點15分,第二臺手術開始。患者是男性,股骨頭嚴重壞死。關節外科主任張海寧和副主任徐浩開始機器人導航手術,手術同樣順利進行,在機器人引導下安裝假體,復位後測量假體位置良好,雙腿等長,手術精準完成。
系山東首例
未來更多患者將受益
為了將機器人引進醫院,於騰波團隊先後去北京301等多家醫院進行考察和學習,於騰波是醫院第一個培訓操作合格的醫生。在採訪中,他表示,目前MAKO機器人輔助手術在全球範圍內應用已超過10年,根據關節登記中心的大數據準確隨訪,其8年的假體在位率為98.2%,這一數據甚至優於全髖關節置換手術這一經典手術方式。未來已來,MAKO手術機器人的引進,手術將更加精準可控,也將直接轉化為患者的獲益。作為全國率先開展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的幾家單位之一,青大附院骨科醫院也將藉此契機,為更多的患者造福!
關節外科主任張海寧表示,Mako智慧機器人於2006年在美國上市,能夠協助醫生完成全髖關節置換術、全膝關節置換術及單髁關節置換術。截止目前,全球範圍內超過28個國家裝機使用Mako,14年內總計完成手術超過350,000臺,超過180篇權威學術研究證明了Mako智慧機器人的優異臨床表現。
據了解,青大附院骨科是山東省唯一的骨科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同時也是山東省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中心。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我院胡有谷教授就率先在全國開展了髖關節置換手術,後來在王英振教授的帶領下,醫院骨科每年高質量完成髖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4000餘例,手術量居於全國前列,具有豐富的手術經驗和臨床資源。「精準醫療」,「人工智慧」,「快速康復」是當今醫療及骨科領域的重要的發展方向,它的核心價值就是個性化、精準化和微創化。本次啟用的Mako骨科手術機器人對於關節外科是一種變革性的技術,可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個體化建模、測量和設計,保證術中精確安全操作,從而輔助完成個體化、精準化、智能化的人工關節置換。
名醫簡介
於騰波: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導師、主任醫師、青島大學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院長、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醫院副院長、運動醫學科主任、青島市拔尖人才。中華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運動醫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委員。發表專業國內外論文50餘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SCI、中華核心期刊論文10餘篇。 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一項各一項,獲得青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獲得山東省青年科技獎,青島市青年科技獎各一次。
副院長於騰波利用機器人給患者手術
張海寧主任利用機器人給患者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