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微信訂閱號【悅護理】專欄,逢周三推送!內容涉及各類常見病的護理科普講解與保健指導,實用、權威!敬請關注!
髖關節置換術後在院期間的功能鍛鍊
醫學指導/三骨科 張慶文主任醫師、曾意榮主任醫師
文/三骨科一區 戴雪梅護士長、張水月護士
髖關節及髖關節置換術
髖關節的運作
髖關節是承重的球窩關節。
健康的髖關節中,球和窩的表面是光滑的,表面被光滑的關節軟骨覆蓋。軟骨吸收應力,防止骨間直接接觸,所以球可以很容易的在窩中運動,從而完成日常生活中的走路,跑跳等各種動作。
髖關節置換術
原因:髖關節疾病,如:髖關節先天發育異常導致中老年髖關節炎,或者隨著年齡增加導致髖關節退變,或者由於外傷、飲酒、使用激素導致股骨頭壞死,或者強直性脊柱炎導致髖關節病變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不得不接受全髖節置換術。
髖關節置換術:利用手術方法,採用人工關節(假體)置換被疾病或損傷破壞的關節面,幫助一些髖關節嚴重破壞、因疼痛只能拄拐行走或長期臥床的患者實現行走自如的願望,重新回到正常人行列。
*本文只討論後外側入路髖關節置換術術後功能鍛鍊。
人工髖關節置換的療效
髖關節置換術後功能鍛鍊
手術日
即刻開始踝泵運動:鍛鍊股四頭肌,促進消腫,預防血栓。
要點:下肢伸展,大腿放鬆,緩慢勾起腳尖,至踝關節極度背伸,再用力蹠屈踝關節,時間各維持3-5秒,重複10-20次。
術後第一天
1. 股四頭肌收縮:鍛鍊股四頭肌力量,促進功能恢復。
要點:膝後方放薄墊並下壓,使小腿產生向上抬離床面的趨勢,體會大腿前側的緊繃感,保持5秒左右放鬆。
2. 直腿抬高鍛鍊:鍛鍊肌肉,促進功能恢復。
要點:助力下直腿抬高30°,保持10秒,重複20-30遍,逐漸過渡到主動直腿抬高。
3.屈髖屈膝:鍛鍊髖關節功能,預防關節僵硬
要點:平臥,足跟不離開床面,保持膝關節向上,小腿向臀部緩慢回縮,屈曲髖關節45-60°,然後伸直。由被動練習過渡到主動練習。
4.髖關節外展鍛鍊:鍛鍊髖關節功能
要點:平臥位,足趾向上,挺直膝關節,整個下肢儘量向外展開,再內收至原來位置。由被動練習過渡到主動練習。
術後第1天——行走
正確的步態訓練包括——
1.雙足站立,雙下肢均衡用力,讓骨盆慢慢回到中立位。
2.站位——髖部屈曲練習,向上彎曲膝部與助行器的橫杆同高,注意髖部彎曲不能超過90°。
3.站位——髖部伸展,保持背部挺直,伸直患側膝並向後移動腿部(腰部不要向前傾)。
4.用助行器幫助訓練時,助行器先行一步,患腿跟上,助行器再移一小步,健腿跟上;重複。
上下臺階——上樓時健肢先上,下樓時患肢先下。
剩餘住院時間
作者簡介
戴雪梅,副主任護師,三骨科一區護士長。擅長關節疾病及關節置換術後的護理及康復保健指導。
作者簡介
張水月,三骨科一區護士。擅長關節疾病及關節置換術後的護理及康復保健指導。
覺得不錯,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