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置換的術後有一些特殊之處,特別要防止髖關節脫位,為此將生活小細節作一介紹。
髖關節置換的術後要防止髖關節脫位。睡眠時,要放枕頭在兩腿中間,防止兩腿出現交叉造成手術髖關節脫位。
翻身時要保持軸向翻身,通常以沒有做手術的一邊向上,當然也可以將手術一側在上,但是兩腿之間必須要夾枕頭。
避免坐矮椅或軟沙發,若必須坐矮椅時,先要將關節置換的腿伸直,身體後仰,使髖關節屈曲度數不超過90°。尤其是不應屈身向前、墊高腳或交疊雙腳。
無論是由站至坐,還是由坐至站,都要遵循90°原則,避免髖關節過度屈曲超過90°。
起立時,應先將身體移到床邊或椅邊,伸出做手術的一側腳,靠沒做手術的好腿將身體支撐,並利用椅柄,慢慢把身體撐起,從而站起來。
(髖關節術後站起示意圖)
坐下前,先將曾做手術的一邊腳向前伸出,慢慢將身體移後直至「沒做手術的一側腳」觸到椅邊,屁股挨著床邊或座椅,利用椅柄或扶手支撐,身體緩緩坐下,勿把身體向前傾。
(髖關節術後坐下示意圖)
入廁時,建議使用坐便器,避免深蹲,因為深蹲的時候髖關節屈曲超過90度,有脫位風險。
上廁所坐下時,要先把做了手術的一邊腳伸直,「沒做手術的一側腳」慢慢屈膝坐在馬桶上。
(髖關節術後上廁所示意圖)
先穿壞腿再穿好腿:長柄鉗或穿衣輔助器勾住褲頭,放低至地面,先伸直做了手術的一邊腳,並把褲管套上,然後穿另一邊,把褲頭拉高至大腿,站起來把褲穿好。
先脫好腿再脫壞腿:把褲頭推至低過臀部,慢慢坐下,將褲推低過膝頭,先把沒做手術的一邊腳抽出,然後才用長柄鉗或穿衣輔助器把另一邊褲管抽出,切勿提高做了手術的一邊腳或彎身脫褲。
穿襪穿鞋需要屈髖屈膝度數較大,因此剛做完手術後,建議在別人幫助下穿鞋襪。後期癒合後,可以在輔助下穿脫鞋襪。
穿襪:先把襪套放在輔助套上,把輔助器的棉帶垂至地面,將腳穿入,再拉高襪套。脫襪時,以穿衣輔助器推低襪頭,露出足踝,將襪推離腳面。
穿鞋:穿鞋時可用長柄鞋抽,可避免髖關節過度屈曲,又可站著,一雙手扶著適當高度的家具或床邊,把做了手術的一邊向後屈起,然後穿鞋。
(髖關節術後穿襪示意圖)
洗澡時可站立及用花灑,若傷口未完全癒合,不建議使用盆浴。
如必須使用浴缸,則要使用適當高度的坐椅,或可用放置在浴缸內的衝涼椅或板。坐下前,先將雙腳貼近浴缸,將做了手術的一邊腳伸直,一隻手按著浴板的中心,另一隻手扶著步行架或扶手慢慢坐下。「健側腳」先移進去。做了手術的腳要與身體同時移進浴缸,切勿扭轉身體,並要保持腳伸直。
(髖關節術後洗澡示意圖)
建議利用長柄鉗拾物。不建議蹲下來拾物品,因為這樣會出現髖關節過度屈曲,有脫位風險。
(髖關節術後禁忌示意圖)
(髖關節術後拾物示意圖)
遵循「上樓時好腿先上,下樓時傷腿先下」的原則。
上臺階:沒做手術的好腿先上,踩穩定後,患腿在拐杖的幫助下跟著上一臺階。
下臺階:做手術的腿在拐杖的幫助下下到下一臺階,站穩後,好腿屈曲邁下。
(髖關節術後上下樓示意圖)
坐車時,應先把前座椅子推後,留出足夠大的空間,並把靠背後傾,然後把身體慢慢向後移進去,再把做了手術一邊伸直放在前面。
坐公共汽車時,上下車跟上下樓一樣。上車應用沒做手術的一邊腳先踏上,下車就用做了手術的一邊腳先下,選擇近走廊或前面有開闊空間的座位,可把做了手術的一邊腳伸直。
(髖關節術後下車示意圖)
不建議作劇烈運動,尤其是衝擊性運動,如足球,籃球等,但完全康復後可以遊泳。適量輕巧運動也可幫助避免體重增加。
通過機場安檢時,體內的假體會引起安全警報,,一般情況向安檢人員說明情況即可,最好隨身攜帶醫院出院證明,必要時可出具醫生的相關醫院證明。
1.突然出現疼痛,伴有活動困難。
2.症狀緩解不佳,持續加重的疼痛,肢體腫脹。
3.手術切口出現問題,如發紅、發熱、滲液、裂開等等。
4.突然出現的胸部疼痛、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
5.任何其他一些感染,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需及時尋求專科醫生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