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餐飲老闆內參
無論你生在哪個時代,傳播媒介都是你想躲也躲不過的東西。它們帶著鮮明的時代特色,侵襲著普通屁民的日常生活,也擔任著信息傳遞的重要工具。
古代除了聖旨官文,還有民間流傳的道聽途說和流言話本;近代先是報紙傳單,之後發展為電報、電話、電視和傳真。
網際網路出現後,信息開始明火執仗、劈頭蓋臉。成千上萬個APP將各種風格的文字、聲音和視頻糊在你臉上,讓你逃避不過、拒絕不得。
如果你問新新人類的「三大躲不過」,我猜,應該是朋友圈的毒雞湯、抖音裡的小姐姐,以及電梯內的洗腦廣告。
品牌新內參(ID:pinpaixnc) | 轉載
朋友圈毒雞湯
如果說qq空間是中二年輕人的集聚地,微信朋友圈就是所有年齡組的熟人分享(裝B)平臺。
當「我愛生活組」開始曬新一天的美食、書單和自拍,「我愛裝B組」正在針對某個熱點事件、用激昂文字指點江山。
當「微商組」用各種效果神奇的產品刷屏時,「父母親人組」的好幾個人轉發了同一條「大蒜能治新冠」的最新謠言。
別看這四組的人年齡不同、風格迥異,但他們其實都屬於同一個組——人間中毒·雞湯組。
我保證每個玩微信的人,一定都轉發過一些矯情唧唧的正能量毒雞湯,並且大概率以後還會轉。
雞湯毒不毒不知道,反正朋友圈是挺毒。你千躲萬躲,總還是有一天會跟毒雞湯迎面相撞。
毒雞湯教你積極、教你向上,教你要在無底深淵的絕望處生出一朵花來,教你如何在持續性混吃等死的狀態中、獲得間歇性躊躇滿志的力量。
有些人深受鼓勵轉發,覺得「人就得活得像個充滿正能量的小太陽」。有些人因為反對而轉發,覺得「老子不積極向上難道就不配活在這世上」?
所以有人反雞湯,有人反反雞湯。
但二者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這是一個每個人都可以發聲、但每個人的聲音都不會被聽見的時代。
越是不被聽見,人就越想發聲、越想證明。我們這群新時代的孽種,不過是躲在數據流背後,尋找著虛假又無用的認同。
當我們越來越討厭毒雞湯,且微信人員越來越複雜的時候,人們發朋友圈、刷朋友圈的頻率就越來越少。於是神奇地,本來一個熟人分享的圈子,現在成為了品牌傳播的新戰場,還被美其名曰——私域流量。
朋友圈發品牌信息,建個群做用戶運營。公域流量越貴,私域流量就越香。
品牌們享受著社交的紅利,在微信平臺上開闢著新戰場。和歷朝歷代的所有媒介一樣,如今所有的平臺也都逃不過被廣告支配的恐懼。
因為無論哪朝哪代,都是恰飯至上。
抖音小姐姐
朋友圈光熟人分享沒什麼意思,社交圈子那麼窄,能有幾個新鮮事兒?於是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流媒體崛起後,就成為了人們審美獵奇的新廣場。
有的人在抖音炫富、炫奇、炫經歷:老子就是走遍全球、吃遍天下、不用工作還有大把錢花,且你永遠也得不到的鑽石王小五。
有的人在抖音搞笑:請給我來一瓶82年的雪碧,再加一個老乾媽配西瓜。
有的人則專注審美:小哥哥小姐姐對著鏡頭一笑,就能獲得幾十萬的點讚、關注加轉發。
所謂的智能推薦對美女好像沒什麼作用,哪怕你有恐女症、執著地刷一年只有老男人的沙雕視頻,系統還是會給你推薦幾個可愛小姐姐,躲也躲不過。
只見她對你微微一笑,可是你看了半天、也不知道這個視頻在講啥。
跟隔壁的快手不同,抖音好像特別喜歡美女小姐姐,程度遠勝長腿歐巴。
當你終於接受了系統給你沒完沒了推薦小姐姐這個事實,有一天卻悲催地發現,TMD,這些小姐姐開始帶貨了。
抖音,正在成為網紅品牌和促銷帶貨的新戰場。
雖然你理解恰飯重要,但就是覺得有點悲催。
小時候你盯著只要188、只要998的電視促銷廣告滿臉震驚;後來終於不用看電視了,可刷個抖音也躲不過廣告的侵襲。
區別只是你終於不用再聽「恆源祥、羊羊羊,恆源祥、虎虎虎,恆源祥、狗狗狗」,而是變成了「所有女生!所有女生!哦買噶!」
當你關了抖音點開微信,發現騰訊出了個新的視頻號,點進去看了半天、也不知道是low版抖音還是low版快手,但你可以肯定,短視頻時代確實來了,而微信視頻號被廣告滲透,也只是時間問題。
電梯洗腦廣告
你有點心累,決定不玩手機、不開電腦,出去遛會兒自己。可是你一進電梯,就聽見不知道哪兒傳來一個聲音,告訴你上網課要去猿輔導,找工作要和老闆談,為了寒風中的你、波司登努力43年……
你一抬頭,看見了專屬於現代科技社會的電梯視頻廣告:小小的空間裡,魔性曲調不斷轟炸,廣告重複得仿佛機械故障一般,你真的無法聽而不聞、視而不見。
從此,你開始了《被洗腦的路人的一生》。
開始你有點排斥,為什麼老子每天上班、回家、逛街都被要魔性口號強制洗腦?
後來你很憤怒,為什麼微信、抖音的廣告可以划過,視頻廣告可以化身尊貴VIP去掉,卻沒有任何辦法拒絕電梯廣告?
時間一長你又不得不承認,電梯廣告這玩意兒,「真香」。
你剛拿到駕照想買個車,沈騰和「買車不吃虧」就鬼使神差地在你腦海中出現了;
剛跟妹子牽個手,耳邊就有「想去哪拍!就去哪拍!」的聲音在迴蕩;
有孩子了,章子怡告訴你要給他買「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飛鶴奶粉」;
孩子再大一些,自己就會指著電梯廣告說:「媽媽,我要布魯克玩具!舒克牙刷!還要妙可藍多奶酪棒!」
的確,電梯廣告這種高頻、封閉、重複的洗腦方式,讓你聽的時候嘴上說著「真煩」,消費的時候身體卻在「真香」。所以,就連淘寶直播一姐薇婭都投起了分眾電梯廣告。
後來,你接受了註定要被電梯廣告「騷擾」這個現實,哪個電梯沒有廣告、你甚至還有點失望。
再後來,你開始被電梯廣告頻頻「種草」,有事沒事打開手機淘寶搜一搜,搜著搜著就忍不住開始「剁手」。
一下單,你又會被無所不知的網際網路監測到行為喜好,抖音小姐姐們再順勢來一波投其所好——廣告就這樣循環往復、生生不息,讓你不斷掏腰包。
然後我們會發現,所謂的「人生三大躲不過」,最後都變成了躲不過廣告。
換句話說,品牌佔領了信息傳播工具,也就攻陷了品牌傳播的主戰場。
於是,這個世界變成了兩個陣營——做廣告的,和被迫看廣告的。
看廣告的對強制塞餅避之唯恐不及,做廣告的絞盡腦汁想攻佔每一個DAU高地。
普通人氣急敗壞:這是一個每個人都想發聲、但每個人的聲音都不被聽到的時代,憑什麼沒人聽我說,你卻偏要強制我聽你說?
好在有了自媒體以後,大家終於可以說說說了。可那些有很多人聽他說的自媒體,最後都無一例外接起了廣告……因為無論哪朝哪代,確實還是恰飯至上。
你們說,這事兒怎麼破……
統籌|臧政齊 視覺|王晶雪
歡迎餐飲老闆、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