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椅,中國古代設計最完美的椅子.

2021-01-20 紅木家具動態

    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重要品種,紅木家具以它美不勝收的東方風姿鶴立於一般家具之上。

 

    然而這個區別絲毫也不意味它的設計師可以稍稍忽視其使用功能。

 

    對於古典家具的設計來講,注重適用乃是一條不可偏離的法則。



    我們的前人,明末清初的工藝美學思想家李漁曾極力主張家具設計務必「計萬全而籌盡適」,強調功能適用之盡善,盡善方顯出盡美。

 

    顯然,只有首先是具有良好使用功能的家具,然後才談得上賞心悅目的工藝美術家具。


黃花梨雕壽字紋圈椅

 

    古典家具一旦脫離了合乎人體工程學原理的尺度適用性,脫離了合乎物理力學規律的結構穩固性,造型和雕飾的形式美就變質為虛假的浮華。

 

    生活中不乏中看不中用的前車先例,它們失敗的原因就在其家具基本功能的萎縮和異化。

十七/十八世紀 黃花梨竹節紋圈椅

 

    由此又想起美國現代派家具設計大師查爾斯·埃姆斯(charles eames)的一段話:

 

    「設計椅子時,我所擔心的並不是外觀漂亮不漂亮,而是如何將它的外觀與它的功能配合得天衣無縫。不管椅子用於何種場合,總要讓坐著它的人感到舒適才行。」

 

    大師的高論似乎不無功能主義的偏頗,不過仔細想來,卻至少說明了三點道理:

 

    第一,使用功能對於家具緊要無比。

 

    第二,家具適用的外觀形式必定會引起人們源於生活的審美體驗的共鳴。

 

    第三,適用的家具給人以舒適,而舒適本身就是一種功能美。


清十九世紀 黃花梨圈椅 一對

 

    當然,比起查爾斯·埃姆斯的現代派作品來,中國古典家具遠為更加注意滿足人們對於形式美的追求。

 

    設計者正如古人李漁所形容的那樣,「竭思窮慮以試之」,既要進行功能的抽象思維,又要進行造型的形象思維。

 

    我們的課題,在於巧使兩者交融一體,把富有東方人文韻味的形式美與適應時代的使用功能「配合得天衣無縫」。

 

    對此,我國家具史上璀璨奪目的明式家具為後人提供了優秀楷模。


清 花梨鏤雕麒麟紋圈椅

 

    試看為中外家具設計師所共同矚目的明式圈椅,那舒展而有彈力的圓弧圈,那曲波暢流的靠背線,確實都是極有美感的形式。

 

    要是我們坐上去細細體味,不難會有驚喜的發現:

 

    原來這些美的形式並非只是唯美主義玩弄的純形式的線條變化,而是包含有豐富的功能內容在裡邊。

    先說這弧圈之妙:其一,弧圈擴展了座位的有效空間,居然比相同座面的常態扶手椅大出20%。

 

    其二,向後弓出的弧圈還提供了人體後靠更理想的斜勢角度,由常規的98°推進到108°。

 

    其三,弧圈平面前傾28°後,神奇地化為搭腦和扶手的連體,不但造型更趨簡練,而且使人體肩臂在弧圈的支託下進入到最舒坦的狀態。

 

    其四,弧圈內收的兩端臨末忽又反向外撇,看似單單出於曲線變化的形式考慮,實質上更是為了製造弧圈喇叭口以迎合人體的起坐。

 

    再講這靠背,它波狀的s形曲線,幾乎就是人體脊椎彎曲的再現,十分貼切地成為人體胸椎、腰椎的支撐。

 

    值得留意的是,靠背這柔美的曲線在向下離開座面18cm處完成託腰任務後沒有再「飄」,而是柔中藏力,改以90°角直插進座面後框之卯口,形式美在這裡又被不動聲色地揉和到合理的結構之中。



    明代的能工巧匠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盡善盡美的作品,圈椅可算其中之典型,常叫後人在讚嘆之餘,思索當年設計的奧秘。

 

    推究起來,人類的審美觀念源頭在生活,萌發於實用。

 

    我們可以想見當初一代又一代的班門傳人正是在摸索如何滿足人們使用要求的反覆實踐中,積累下豐富的技藝經驗後,才憑著樸素的審美觀逐步篩選出這些最能體現家具功能而又較富形式美的表現程式來。

 

    無庸置疑,完善設計的過程中,不乏明代文人美學思想的影響,令明式家具更顯現「清水出芙蓉」一般的明快與高雅。

 

    明式圈椅啟示我們,寓美於適用功能是打開家具藝術眾妙之門的鑰匙。




免責聲明:本篇內容採編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謝謝閱讀,喜歡請點讚、分享、轉發

相關焦點

  • 古代椅子如何區分交椅、圈椅、官帽椅、太師椅?
    明晚期至清早期的圖書版畫中,常可見椅子,交椅、圈椅、官帽椅,乃至所謂的太師椅,這些坐具的設計宗旨,並非簡單的坐,而是坐的尊嚴。中國古典坐具,體現的是一種莊重和典雅,蘊含著人們坐時的禮儀。一、交椅最少見但最顯赫,擺放:交椅在廳堂中陳設,以顯其地位,有凌駕四座之勢,俗語有「第一把交椅」之說,說明它的尊貴和崇高。坐者身份:如果來訪賓客的地位與自己相當,皆是高官顯赫,就只能也以交椅接待。
  • 明式家具裡最獨具特色的椅子——圈椅
    圈椅,在紅木家具的市場裡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款椅子,喜歡明式家具的愛好者,幾乎都會在喜歡上一款這樣簡潔而又不簡單的圈椅。圈椅最明顯的特徵是圈背連著扶手,從高到低一順而下;座靠時可使人的臂膀都倚著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適,頗受人們喜愛。造型圓婉優美,體態豐滿勁健。說起它的不簡單。
  • 圈椅最完美的一種椅子.
    明式圈椅的介紹▍顧名思義---明朝時期的樣式,圓圈式樣的椅具,具體到了圓圈的圓度,也就聯想起中國的太極八卦,生生相息,生生相剋。再者,古人的意識裡認為宇宙是博大的圓,而人類只存在於一方寸土之間,圓和方也就相應的襯託起來。
  • "中國椅"--美國人心中最完美的椅子!
    他在第一張「中國椅」上修改腳踏、扶手和椅座,終於打造出最後版本的「中國椅」(China Chair),在丹麥和北美市場大獲成功。而另一把「世界上最美麗的椅子」,是威格納1949 年的作品「The Round Chair」 圈椅。
  • 明式家具最經典不過圈椅
    唐 周昉《揮扇仕女圖》圈椅和太師椅都是明代最時興的家具陳設椅之一,要說哪個椅子好,要看主人的需求,要根據主人的需求來決定圈椅和太師椅誰更為適用。圈椅起源於唐代的漢族傳統家具,圈椅最明顯的特徵是圈背連著扶手,從高到低一順而下;座 靠時可使人的臂膀都倚著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適,頗受人們喜愛。造型圓婉優美,體態豐滿勁健,是我們民族獨具特色的椅子樣式之一。而另一種中國傳統的椅具:交椅,便是有圈椅與胡床的變化融合而來。
  • 中國明清古典家具設計圖紙集及圈椅詳細設計圖
    圖5  如圖5所示,圈椅側面整體高寬比為128∶77.6≈1.66,接近黃金分割比,使圈椅的側面接近完美。  前腿的傾斜角度為2°,後腿的傾斜角度為1°,上細下粗,這使腿足及椅子整體都呈現上小下大的收分,此做法仿自中國古建築的立柱,此體勢使圈椅承受壓力時更加牢固。  靠背板側面曲線是由兩圓弧相切形成,切點K與椅圈扶手前端點大致在同一橫線上,靠背板弧線使人的背部自然貼合。
  • 百家講壇馬未都:古今中外家具設計師公認的第一椅具,就是中國的圈椅!
    兩千年來,中國人、外國人設計的所有椅具當中,被古今中外的家具設計師公認設計的第一椅具,就是中國的圈椅。 它的上半部分是圓的,所以也叫圓椅,還有一種說法叫羅圈椅,這個說法很少,但歷史上有這麼說的。
  • 明代造物思想下的圈椅:曲直有度,師法自然,從圈椅看明代哲學
    圈椅簡史——從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椅具對我國的起居文化有著很深的影響,在兩千多年前的歐洲,早已出現了椅子,那時候的歐洲人便是垂足而坐了,但在中國,還是席地而坐。魏晉之前,人們一直都是正襟危坐,直到兩漢之後,中原地區受佛教影響,再加上民族融合,才慢慢改變了坐姿。
  • 【漲知識】詳解中式最經典「五款」椅子
    唐代中期以後,因椅子逐漸增多,椅子才從「床」的名稱中分離出來,始有椅子之稱。 從唐朝發展至今,中式傳統座椅的種類也非常之多。 現代所見古代椅子,都是明清的椅式,主要有靠背椅和扶手椅兩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 中國的三大古典坐具:太師椅、官帽椅和圈椅
    在紅木家具中,以官職為名的椅子只有太師椅了,它代表著身份地位和權力,是專屬官家之椅。在宮廷、衙門便可拿到官職,在家族父輩身上,也可顯示官位。在中國古代家具中,以太師椅最為著名,並以清乾隆時期製作的最精美的一種椅子為代表。
  • 家具發展史之椅子的世界
    明代圈椅,造型古樸典雅,線條簡潔流暢,製作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天圓地方」是中國人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觀,不但建築受其影響,也融入到了家具的設計之中。圈椅是方與圓相結合的造型,上圓下方,以圓為主旋律,圓是和諧,圓象徵幸福;方是穩健,寧靜致遠,圈椅完美的體現了這一理念。
  • 傳承丨中國傳統古典「椅子」:坐的要有面子
  • 【乾貨】如何區分圈椅、交椅、官帽椅、靠背椅、太師椅……
    椅子的起源 古代席地而坐,原沒有椅子。 中國椅子文化 椅子雖是胡人發明,但最終是在中國完成了從實用品到藝術品的進化。
  • 圈椅、春椅、交椅、官帽椅、靠背椅能認出3樣就算文化人
    中國椅子文化 椅子雖是胡人發明,但最終是在中國完成了從實用品到藝術品的進化。 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在各民族的文化交往中,椅子的樣式和裝飾隨著人類文化的發展產生了種種變化。作為一種坐具,椅子象徵著地位和對精神的承載。
  • 中式椅子,不止於坐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中,「坐」在傳統禮儀中是一門重要的學問。古語有云「坐如鐘,站如松。」古時,人們沒有凳和椅就席地而坐。凳和椅出現時期在南北朝。椅子不是中原本土事物而是來自西域,但是椅子的興起卻是在五代,兩宋。
  • 【經典再設計】明代遠了,但明代的椅子還在
    談到中國家具,不得不談到明代椅子,明代已經過去,現在的設計師們站在明代椅子的肩膀上創造出了新的椅子。
  • 兩把讓中國人感到親切的丹麥椅子【設計經典】
    直至無意中看到了Vithelm Wancher書中的一幅《坐在明代椅子上的丹麥商人》的畫作,被畫中的明式圈椅簡潔柔和的線條深深吸引了,於是,他開始動手設計並製作了第一把中國椅,後來又不斷刪繁就簡,加強適合人體結構,陸續誕生出多把中式風格的椅子。其中兩把最知名的,一把叫:The Chair(椅子);另一把叫:Y Chair(Y型椅),讓中國人感到無比親切。
  • 感受明式圈椅的美學內涵
    明式圈椅此美的內涵是什麼呢?形式論觀點西方古代美學中,最早的觀點是「美在形式和諧」。這是從形式論的角度分析美的。「由結構而成立的式樣」、「因配合肢體而演出的權衡」早在1948年《北京大學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中,明式家具研究的先驅楊耀先生就客觀地總結出明式家具的美的特徵。
  • 這是世界上最舒服的椅子
    中國人本來沒有椅子。兩千多年前,諸子百家開壇講學,大都是席地而坐的。直到東漢時期,靈帝好胡床,上行下效成為了一種風尚。唐宋之後,帶靠背高坐具開始逐漸流行,於是靠背椅、圈椅、交椅、官帽椅之類陸續出現,到了明代,就形成完備的高坐家具體系。
  • 為什麼古代椅子竟成了男人的專屬座位,而大多數女性是不能坐在椅子...
    漢代以前,人們都是席地而坐的,那時最古老的中國家具是用茅草、樹葉、樹皮或獸皮等材料製成的「席」。從《周禮》《儀禮》《禮記》中可以獲知,在以宗法制為核心的奴隸社會,席的材質、席的裝飾和使用,都有嚴格規定,都要受等級與名分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