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您好
問你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上周和一群朋友去KTV裡唱歌,那家KTV衛生間裡面的蹲坑都很髒,我就去了邊上馬桶裡上廁所,掛了個大號,說實話,那個馬桶裡面也挺髒的,當時肚子難受也沒太在意了,意想不到的是我的那個「shi」太重,掉下去時候濺起了水漬,濺到了我的屁股,我害怕死了,當時只是用紙巾擦了擦。晚上活動結束後,回到家裡查了查百度,越查越慌,會不會感染性病啊,真的是傷腦筋。
小海回覆:
在公共場合一些公共用品,在使用過程中如果不注意衛生,確實有一定的可能性得一些性病,這個機率其實是非常小的。
一般需要有足夠量的病菌接觸到我們破損創口的皮膚黏膜才有可能會感染,皮膚本身有一層「保護膜」,它會保護我們不受細菌以及病毒的侵害,小海認為不必太在意,感染可能性非常小。
當然衛生一定要注意,如果遇到了不小心濺到屁屁,就及時去清洗,只要皮膚黏膜沒破就沒關係。
馬桶水感染愛滋病的可能性:不可能
HIV的傳播概率主要與機體接觸到的病毒數量、毒力以及病毒進入機體的途徑有關。病毒主要存在於人體血液、精液、子宮和陰道分泌物,以及深部體液如腦脊液、胸腹腔積液、羊水中。母乳、唾液、淚水等均可檢出病毒。性接觸途徑傳播:與已感染的伴侶發生無保護的性行為,包括同性、異性和雙性性接觸。接觸血液、精液和陰道分泌液等均有可能感染。HIV在精液中的濃度高於陰道分泌物。在男男性行為人群中,HIV傳播最危險的因素是接受肛門性交和有多個性伴。堅持使用安全套可預防和避免HIV的傳播。②汙染針具傳播,靜脈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或注射器消毒不徹底;③醫源性感染,指醫療器械(具)不潔或消毒不徹底(如透析、有創診療和口腔診療器械)等,造成接受醫療服務者感染HIV;④發生職業暴露,指醫務人員從事診療、護理、檢驗等工作過程中意外被HIV感染者或者愛滋病病人的血液、體液汙染了皮膚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HIV的血液、體液汙染了的針頭及其他銳器刺破皮膚。母嬰傳播:指HIV陽性孕產婦通過宮內、產程和產後母乳餵養等環節將HIV傳染給新生兒,是兒童感染HIV的主要途徑。其他:如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移植、人工授精或汙染的器械等。科學證據表明,HIV不會通過食物、水、昆蟲傳播,也不會通過握手、擁抱、禮節性親吻、同吃同飲、共用廁所和浴室、辦公用具、公共運輸工具、娛樂設施等日常生活接觸傳播。唾液和尿液並不會傳播HIV。HIV感染者的這些體液中確實可能會存在HIV,但這些體液裡面存在的病毒量並不足以造成感染。
感染其他常見性病的可能性:有一定可能性,但機率極低
性病是指主要經性傳播的疾病,但此外還可能通過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或者間接接觸傳播。因此,在十分特殊的條件下,公共馬桶還是存在傳染性病的可能。
在我國『性病防治管理辦法』中所指定的8種性病中,通過接觸汙染的馬桶偶爾可能感染上梅毒、淋病及尖銳溼疣,但是其他的五種:非淋菌性尿道炎(宮頸炎)、生殖器皰疹、愛滋病、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都不會經馬桶傳播感染。
那麼,這需要滿足如何十分特殊的條件呢?
1、在人流密集的場所如廁(馬桶將可能產生足夠多的致病微生物數量);
2、你使用的馬桶在之前被性病患者使用過,特別是留下血性、膿性或黏液分泌物汙染馬桶。其中梅毒螺旋體(梅毒)可在潮溼的器具中生存數小時,淋球菌(淋病)可在厚層膿液或溼潤的物體上存活數天,而HPV(尖銳溼疣)對外界的抵抗力較強,耐寒不耐熱,可存活更久時間;
3、你的皮膚黏膜出現破損而接觸了這些微生物,且免疫力低下。
你可以自行評估下,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的難度等級,再考慮下你應該表現的擔心等級。
相信看文章的各位,如廁時壓水花的技術一般的佔多數,不然你們特意點進來看就顯得很沒有道理。
為了減少蹲馬桶時水濺到屁屁的尷尬局面,我特意把『防濺攻略』的最後一集提前劇透給大家。
1、鋪張紙巾在水面上
不瞞各位,這個方法小編試了,效果還挺不錯。
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要挑軟且容易分解的紙巾,不然會把廁所給堵了,血淋淋的教訓。
2、如廁姿勢
一個好的如廁姿勢,比如儘量靠馬桶後部坐,墜落在水面的邊緣,這樣可以避免水濺到屁屁的尷尬。
3、挑一個人性化的馬桶
如果蹲馬桶時,總是有水濺到屁屁,很大程度上也與馬桶的構造有關。
一個人性化的馬桶可以很大地減少我們的尷尬。我們儘量挑選那些下水口比較靠後的、存水區存水表面積較小的馬桶,又或者選擇馬桶內部坡度較緩的馬桶。
4、提升壓水花能力
網上有一名處女座理工男做了一項研究,當你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濺起的水花最小:
這對於跳水運動員來說可能比較容易理解。他們在入水時,也需要雙手合在一起呈現出一個錐形尖頭。而細和短這兩個要求,這需要經驗儲備。相信你們通過一次次的練習,肯定可以壓出全球最小的水花。
部分信息來自淡藍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