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造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16年,在歷經長達3年的設計、研發之後戴森造車項目在2019年10月正式宣布終止。3年的時間戴森公司在這個項目上共投入了200億人民幣,戴森創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解釋道:「儘管已設計成型的電動車是一件完美的產品,但其並不具備商業的可行性。」
(戴森原型車 圖片來源:AutoCar)
本以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沒想到一年後戴森公司再次宣布未來五年內將投資27.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41.5億人民幣)用於開發新技術和產品。而且,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能源動力電池技術方面,看來戴森並沒有放棄造車夢,只不過這次將精力用於自己更熟悉一些的領域,而不是單純的造整車了。
(戴森位於英國赫拉文頓機場的研發中心效果圖)
詹姆斯·戴森與機械工程的淵源
有句話說的沒錯,「長大後堅持在做的事情,是小時候最感興趣的事情」。眾所周知,詹姆斯·戴森是英國知名的設計師、發明家,是戴森公司的創始人。他最出名的作品莫過於真空吸塵器,相信身邊有很多朋友的家裡或多或少都會有戴森公司的產品。但是,估計很少人了解過他設計的「海上卡車」(The Sea Truck)還曾拿過獎。
(The Sea Truck)
1966~1970年19歲的戴森就讀皇家藝術學院,學習家具設計和室內設計。那個時候,戴森就表現出對發明創造擁有極大的興趣和天賦。戴森加入了學校的設計社團,並且參與了許多大學生設計活動,其中他與同學聯合設計的名為「海上卡車」的汽艇,就曾獲得過英國設計協會獎和1975年的愛丁堡公爵特別獎。
1974年,戴森開始自行研發設計球輪小推車,該小推車獲得了1977年的建築創新獎。而且,正是這個小推車讓戴森獲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1977年在賣掉自己球輪小推車的股份後,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新型氣旋式吸塵器的研發中。這也造就了後面最著名的「G-Force」真空吸塵器。由此可見,若不是當初戴森與真空吸塵器結下梁子,也許真有可能進軍汽車行業呢。
(戴森G-Force)
200億投資打水漂
這裡帶領大家簡單的回顧一下,戴森造車項目的時間線。2015年,戴森公司出資9000萬英鎊全資收購了固態電池製造商SaKti3;2016年,戴森公司正式宣布啟動造車計劃,並獲得了一筆來自英國政府的780萬英鎊(約合7040.5萬元)的財政撥款,作為其研發及製造電動車產品的資金;2018年,戴森在原英國赫拉文頓機場建設Digital Motor研發中心,並在新加坡準備建造生產工廠。
(戴森新加坡工廠效果圖)
按照戴森之前的規劃,新車本應於2021年正式下線。但是戴森並沒有等到量產的那一天,新能源造車的史無前例「燒錢」情況,讓他不得不在2019年10月10日晚,給所有員工發出郵件宣布取消電動汽車製造項目,200億人民幣的投入全部打水漂。戴森表示:「這不是產品失敗,也不是團隊失敗,只是難以實現商業化。」
(戴森原型車「N526」座艙展示)
但其實戴森還是在2020年5月,將所設計的「N526」(內部代號)原型車公布於眾。新車定位為一款純電動7座SUV車型,我覺得更像是一輛MPV。新車搭載最大功率為536馬力的雙電機系統,零百加速時間為4.8秒。此外,其使用的是一套全新的固態電池管理系統,續航裡程可以達到960公裡。在今年戴森接受英國媒體媒體Autocar採訪時透露,戴森造車項目夭折的罪魁禍首就是這個貴出天際的電池技術,而他自掏腰包36億人民幣的研發資金也付之東流。
(戴森原型車「N526」)
重新進軍汽車市場
根據最新的《星期日泰晤士報》「2020年富豪榜」(Rich List 2020)顯示,戴森目前已然成為英國首富,排名比去年提高了四位,總資產達到 162億英鎊(約合1424.1億人民幣)。在如此雄厚的資金實力的支持下,戴森決定再次回歸汽車市場,不過這次吸取了上次失敗的經驗教訓,不再執著於整車製造。
這次,戴森從電動車製造商的身份搖身一變成為了電動車供應商,直接拿下曾經最「燒錢」的動力電池技術部分,看來這次是有備而來了。對於此次投資,戴森執行長羅蘭德·克魯格表示:「通過投資和學習新的技術,可以擴增現有產品的類別,將有利於戴森的消費者,同時也會提高我們產品的性能和品牌的可持續性。」
中國曾是造車新勢力最瘋狂的國家,不說過百家也有幾十家曾經存在過。但最後才有幾家實現了真正的量產,大多數依舊停留在PPT上面。從目前已經立住腳的蔚來、理想、小鵬來看,哪個不是前期用大量資本堆積出來的,所以一家科技公司想要進軍新能源整車製造業,並不是那麼簡單。
我覺得戴森前期200億人民幣的投資其實也並沒有打水漂,反而在技術上累計了不少經驗。這次再次研發動力電池技術部分,又是一次不小的豪賭。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至於戴森能否在汽車圈再次創造一個新的「神話」,就看其最終產品本身有沒有這個實力,能夠吸引住各家車企。
不說了,女朋友讓我去下單戴森吹風機,那我也算是支持過戴森搞研發的一份子了。
你覺得戴森未來會實現造車夢嗎?
歡迎分享給我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