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上月剛生一個大胖小子,全家人別提多高興了,尤其是爺爺奶奶都已退休,也搬到附近住,全力幫著小兩口帶孫子。
小燕剛出月子,原先請的月嫂要離開,小燕就想讓她再留半個月,自己擔心還是沒法照顧寶寶。奶奶嫌費用有點高,認為兒子都是自己帶大的,不也挺好的嗎?就催著月嫂結帳離開。
小燕有些急了,整個月子裡,她看得很清楚,受過訓練的月嫂照顧寶寶,真是和老人不一樣,不管是洗澡、餵奶、按摩、護理,樣樣都熟練,而且手法科學,寶寶也很舒服;奶奶雖然照顧寶寶也挺用心,可明顯就是沒有經過職業培訓的,比不上月嫂的專業手法。
就想再讓月嫂停半個月,自己身體好點,能和奶奶一起照顧寶寶,畢竟這個月,自己已經和月嫂學會了寶寶的基本護理方法,學習了許多科學知識。
為了說服奶奶,小燕就問奶奶:你知道寶寶一歲以內,有幾個重要的發育關鍵期,需要家長的特殊護理?
奶奶說:不就是三翻四坐八爬什麼的嗎?誰家寶寶都是這麼過來的,哪有什麼特殊護理的,該吃吃,該喝喝唄!
小燕啞然失笑,耐心地和奶奶普及了這方面的知識,這些都是小燕月子裡沒事時候看的,還有月嫂教的。
奶奶一聽,恍然大悟,現在養孩子真不是以前那種給口吃喝就行的觀念了。科學養育寶寶,真可以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在寶寶發育關鍵期,家長養育不當的話,真的會錯失助力寶寶智力飛躍的黃金期,後期無法彌補。
比如,在很多老年人的觀念裡,一歲不到的寶寶,只能是吃了睡,睡了吃,最多就是醒的時候抱抱。
其實,按照兒童生理科學發展的理論,這時候的寶寶無論是大腦還是身體,都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只是寶寶不會表達,這就要看家長懂不懂育兒知識,能不能觀察出來,進而輔以相應的養育策略了。
一、新生寶寶的母乳培養階段
1、及早建立母乳通道。
母乳是上天賜給寶寶最好的出生禮物,甘甜的母乳不僅可以給寶寶提供健康的營養和水分,還可以幫助新生兒胃腸道建立正常菌群,提高寶寶的免疫力。要讓寶寶儘早建立對母乳的依賴感。如果剛出生的寶寶,第一時間接觸的是母乳,就很容易建立起對母乳的依賴。
2、父母注意事項
一般來講,新生兒出生後1小時,應讓其吸吮母乳,以儘早適應吸食母乳的味道,這時候,雖然寶媽身體很虛弱,但是為了寶寶健康,相信所有寶媽都會義無反顧地;這時候寶媽也不要怕還沒有乳汁分泌,其實嬰兒頻繁的吸吮,還有益於母乳的儘早分泌。
無數現實已經證實,吃母乳的寶寶身體抵抗力、免疫力都要強於不吃母乳的。而且母乳方便、健康、營養,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
一旦錯過寶寶剛出生的最佳時段,寶寶沒有及時吃到母乳,要麼母乳分泌回縮,要麼寶寶已經習慣奶粉,再想建立母乳通道就比較困難了。
二、嬰兒吐奶頻繁期的養育
1、吐奶是新生兒常見現象
寶寶剛出生,吞咽系統、食道和胃等器官發育還不完善,所以經常會發生吐奶現象,這種現象多發生在寶寶三個月以內,有一些新手父母在餵完奶之後,不懂後續的護理,極易造成寶寶吐奶現象,新手父母經常會手足無措。
2、父母應知應會
父母要學會防寶寶吐奶的技巧:每次餵完寶寶,要將寶寶豎直抱著20多分鐘左右,輕輕拍拍寶寶背部,直到拍出奶嗝;不要讓寶寶平躺著吃奶,要讓頭部高一些;每次餵奶時,環境儘量安靜;剛吃完奶也不要進行激烈的遊戲或逗弄。
三、輔食添加階段
1、輔食添加的必要性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母乳的營養顯然已經滿足不了寶寶發育所需營養,就需要家長及時給寶寶添加各類輔食,以均衡寶寶所需各種營養的攝入。科學的營養輔食搭配,也奠定了寶寶健康發育的基礎。
有的家長覺得母乳充足,因而較晚添加輔食,其實得不償失,因為六個月以後,母親母乳雖足,但營養成分單一,已經不足以滿足寶寶所需的營養種類了。所以及時給寶寶添加輔食非常必要。
2、家長對策
一般來說嬰兒4個月開始,就可以逐步添加輔食了,添加輔食要遵循幾個原則:要循序漸進,從稀到稠,從單一品種到混合品種。
先從素食開始,逐步添加易消化的軟爛葷食;比如:菜泥水果泥;爛麵條麵湯等等,儘量多種花樣,以促進寶寶味覺的發育,營養的全面吸收。
四、出牙的階段
1.寶寶出牙,情緒波動是正常現象
寶寶五六個月開始,就開始長出牙齒了,因為牙床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所以,此時的寶寶可能表現出各種煩躁現象。
比如:食欲不振,寶寶不想喝奶;流口水,寶寶的兜兜成天溼漉漉的;寶寶經常咬玩具或自己的手指等,有時寶寶還變得煩躁不安,哭鬧不止,主要是因為長牙時牙齦會疼痛。
2、父母要精心護理,保護寶寶牙齒
父母發現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就可以斷定寶寶要出牙了,就要加強對寶寶口腔衛生的護理;經常擦洗寶寶口腔、下巴,更換兜兜,以免長期潮溼,引起皮膚敏感.
還可以給寶寶一些磨牙玩具,方便寶寶啃咬,經常清洗寶寶小手,保證寶寶身邊物品的清潔和消毒等。
碰到心情煩躁的寶寶,父母也要多一些耐心,畢竟寶寶身體不舒服,一旦平安度過出牙期,寶寶又會變得能吃能睡了。
五、睡眠規律培養期
1、睡眠黑白顛倒現象很常見
剛出生的寶寶,根本沒有晨昏概念,餓了就吃,困了就睡,完全沒有作息規律,一切都是生理需求的直接反應。
以至於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寶寶因為白天睡得多了,晚上就沒有困意,一家人陪著熬夜的現象比比皆是,讓家長苦不堪言。如果一旦養成「睡倒覺」的習慣,糾正起來很困難。
2、父母學會引導寶寶正常的睡眠規律
聰明的父母,在寶寶一歲內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寶寶,接近於成年人的作息規律。比如,寶寶半歲以後,白天選擇睡覺時間不宜過長,儘量多玩耍.
到了夜晚臨睡前,不要吃喝過多,帶孩子到安靜的房間,營造一個易於入睡的環境,睡前也不要玩過於激烈的遊戲,讓寶寶夜晚睡覺時間不斷延長等。到寶寶一歲左右,除了夜裡偶爾喝奶,就基本上可以睡個整夜覺了。
嬰兒就像剛萌芽的小苗,什麼時候拔節、什麼時候開花,都有其生理規律。如果在拔節、開花的時候,輔以更多的營養、水分,是不是小苗長得更好?同理,寶寶的成長也有其生理髮育特殊階段,就看父母能否觀察到了。
誰都不是天生就會做父母,但現代資訊這麼發達,只要肯學習,每一對父母可以遵循科學育兒理念,養育出一個聰明健康的機靈寶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