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維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斷和推理作為思維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具體化作為思維的基本過程,從而揭露事物的本質特徵和規律性聯繫。
邏輯思維能力決定了孩子的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等方方面面的能力,很多孩子進入學校之後,反應慢、理解能力差、表達能力欠佳,尤其是在寫作文、做數學題時困難大的問題,背後都有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的原因。
那麼,如何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呢?
最好能抓住邏輯思維敏感期。敏感期是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提出的能力培養「機會窗口」,通俗一點說就是學習某種能力的最佳時期。
孩子在3-4歲左右會進入邏輯思維敏感期,這一時期孩子最喜歡問「為什麼?」,痴迷於事物的因果關係,每每遇到問題都是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這時無疑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
如果錯過了,那麼培養難度就會越來越大,需要家長和孩子付出更大的努力。
下面,分享4個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在邏輯敏感期時就是通過提問、收穫回答、思考、出現新的問題這一系列的活動中不斷完善自己的邏輯思維體系的,所以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要儘可能耐心、甚至鼓勵孩子提出問題。
如果孩子已經錯過了邏輯思維敏感期,家長則要用更麻煩的方式,反過來向孩子提問:「你覺得這是為什麼呢?」儘可能的激發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引導孩子多思考。
也可以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尤其是一些科普、歷史、地理類的有趣書籍,通過興趣引導孩子更多思考鍛鍊邏輯思維。
用簡潔易懂的方式回答孩子的問題,明確因果關係
很多時候,家長並不是不想回答孩子的問題,而是實在不知道怎麼解釋或者面對沒完沒了的問題實在沒有耐心。
其實,孩子的思維是比較簡單的,所以家長回答的時候只要因果邏輯恰當即可,中間的過程可以儘量簡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確的因果關係回答孩子的問題就可以。
適當反問孩子
有些問題如果家長實在不知道怎麼解釋,也可以用反問的方法引導孩子自己想像,然後帶孩子通過書籍、網絡等方式尋找答案。
同時,也可以利用這種方式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用一個本子將孩子的問題記下來(正式一點給孩子一些儀式感),告訴他很多問題書中都有答案,我們可以先將問題記下來,每天讀一點書慢慢找答案。
多和孩子做分類遊戲
分類遊戲需要調動孩子的認知能力、觀察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比如垃圾分類的遊戲,各種垃圾屬於哪一類、為什麼?在思考的過程中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鍛鍊。
除了遊戲之外,家長還可以將分類的方法融入生活中,比如整理屋子、擺放物品、垃圾分類等家務都需要按照不同的規則來分類,這樣孩子就能在實際操作中學會通過不同的角度來思考,拓展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