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裁判文書網最近公布了一起案件,餓了嗎餐飲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餓了嗎」)侵權「餓了麼」,並賠償1萬元合理費用。調查發現,「餓了嗎」旗下部分公司名稱還包含有「花旗」「渣打」「阿里雲」等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標識。(1月5日 紅星新聞)
近年來,大品牌商標被侵權的事件屢見不鮮。前段時間,「今日油條」侵權今日頭條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最近茶顏悅色和「茶顏觀色」的官司也備受關注,不少品牌像老乾媽、海底撈、百度,都遭受過類似的商標侵權行為。
大品牌擁有著巨大的流量和市場,不少盜版商標總是想方設法蹭熱度、傍大牌。不可否認,這樣的行為能帶來短期流量和效益,但終究不是長遠之道。
不同企業生產提供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是有差異的,設立商標的目的就是為了區別企業的品牌和服務。好的品牌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其流量和市場基礎是慢慢累積起來的。經過市場的優勝劣汰,優質的品牌被留存下來,其靠的是自身的實力。
盜版商標企業用相似的商標迷惑消費者,試圖一步登天,通過傍大牌的方式把自己偽裝成大牌,然而,如果企業一開始就把自己當做大品牌的「影子」,日後如何進行創新,如何在本行業做大做強?要知道,傍了大牌不等於真大牌,企業的口碑並不取決於一個名號,如果不能適應市場的規則提供優質的產品,註定要被淘汰。
傍大牌行為,也給被侵權的企業帶來了負面影響,造成不公平的競爭,影響市場秩序。商標權受法律保護,任何打「擦邊球」的「傍大牌」行為都有可能觸犯法律,侵犯其他企業的商標權。
任何一家企業,都必須端正發展觀念,切忌走歪門邪道。當然,大品牌也要加強對自身商標的保護,用法律去打擊侵犯商標權的行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有關部門也要加強對於註冊商標的審核力度,加大對與已註冊商標類似的商標的審核力度,堅持從源頭上把好關。
文/何婉婷(重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