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慢慢冷了,很多人特別是女性、老人,還有平時就體虛的人很容易有一種情況:手腳冰涼,從內往外地透著涼氣,怎麼捂也捂不過來,穿多少都不管用。此時吃薑容易上火。
中醫認為,手腳冰涼主要有兩種原因。中醫學把人看作一個有機整體,講究的是氣血調和、陰陽平衡。手腳冰涼常見原因是身體陽氣虛衰,不能溫煦機體,特別是處於四肢末端的手腳就更得不到陽氣的溫煦,因此會出現全身怕冷,手腳尤為嚴重的現象。另外手腳冰涼亦與其血運密切相關。人體陽氣缺乏或者氣血虛弱,體內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相對減退,氣血運行變緩,所以比別人會更怕冷。還有一種情況是身體本身的陽氣、氣血並不虛衰,但氣血運行不暢,導致陽氣瘀滯在體內,不能達到手腳,出現發涼的情況。氣滯、血瘀、痰溼等體質的人血運受阻,陽氣不達四肢,所以也會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
手腳冰涼者多是陽虛體質
手腳發涼大多有兩個原因,一是先天體質虛弱,如脾陽虛;二是後天生活方式不當,如貪吃寒涼的食物、吹空調過度、穿衣服少受寒等。
如果任由手腳發涼,則脾陽更虛,導致脾胃功能低下,消化功能減弱,影響營養吸收,進一步發展可至精神不佳、面色萎黃、全身怕冷等。
既然是陽虛,除了遠離寒涼的食物,注意保暖,補陽是一個關鍵,還有就是活養血液。這碗加減三紅湯就是很好用的方子,方中都是尋常的食物:紅棗、紅豆、紅糖,不用花什麼大價錢。
紅棗性溫、味甘,有益氣補血、健脾和胃、養血安神的功效,可改善血虛萎黃。
紅豆性平,味甘酸,可利尿、消腫、健脾,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含鐵質、維生素B12,有補血和促進血液循環的功能。
紅糖性溫,味甘、入脾,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材料】紅豆250克、紅棗15~20枚,紅糖適量。
【做法】把紅豆洗淨,浸泡兩個小時,紅棗洗淨去核。鍋中放入紅棗、紅豆,加入600毫升水,倒入紅糖,待棗和紅豆熟爛即可飲用。
桂枝湯
桂枝湯是一個經典藥方,在中醫古籍《傷寒論》就有記載過,主要用於治療感冒和風寒,主要成分有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等等,可以有效發汗解表,養血健脾益氣。其實,和風寒感冒類似,惡寒、怕冷,只會流一點兒汗。凡是腿走路比較困難的患者腿也不愛出汗。這正是由於陽氣不足,衛外的功能就會減弱。桂枝湯可以很好地發汗、解表、溫經、通陽,讓我們下肢的血管也進行開通、布散,起到濡養推動的作用。
當歸補血湯
除了桂枝溫經通陽,還得有血來支持運轉。這裡,要給大家推薦當歸補血湯。主要成分是當歸和黃芪。當歸補血活血,黃芪健脾益氣,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的推動,血液才能運行;血液的運行,又需要氣的不斷鼓動。二者必須相互配合,才能達到一個好的效果。
泡洗老偏方:生薑水泡腳
【配方】生薑50克,熱水適量。
【做法】將生薑切片,放入盆中,加熱水漫泡5-10分鐘後泡腳,熱水以浸至膝蓋處為最住。
【功效】驅寒祛風,舒筋活絡。適用於腿腳酸痛、手腳冰涼等症。
手腳冰涼的快試試,讓自己在寒冷的冬天也變成一個行走的小火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