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手工藝:糖人的故事

2020-12-17 愛笑客人

「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這是出自唐代早期杜甫對於「糖」的描述。中國傳統手工藝關於「糖」的文化多種多樣,今天的故事主題是關於中華傳統手工藝-「糖人」的起源故事。

據說糖人技藝盛於明末清初,常見的是以十二生肖為內容。「糖人」技藝可分為三種: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

吹糖人製作過程

「吹糖人」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據說宋代時就有,時稱「戲劇糖果」。「吹糖人」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藝人自己熬製的飴糖(也稱轉化糖),糖體為咖啡色。熬製飴糖的主要原料是澱粉。藝師們都有自己獨到的配方和熬製方法,他們將飴糖加熱到適溫時,揪下一團,揉成圓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澱粉壓一個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細度時,猛地折斷糖棒,此時,糖棒猶如細管,立即用嘴吹氣造型。 整個操作過程必須經過苦練,手法要準確、造型要簡潔生動。整個過程全憑經驗來判斷,所以積累的操作經驗顯得十分珍貴。通過用靈巧多變的方法,吹出糖人造型各異,有花鳥魚蟲、人物百態等。

畫糖人製作過程

畫糖人,是民間用食糖來造型的藝術樣式,多流傳於四川各地,以自貢地區的品種最多、內容最為豐富,其造型亦最為趣味。畫糖人的題材有小說、戲曲人物、吉祥花果、飛禽、走獸、文字等的內容,以人物和動物的造型最為有趣,若是側面的形象,便以線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則用糖料將其頭部堆成浮雕狀。由於糖料的流動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會出現雷同的造型。民間藝人在長期實踐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時根據操作的特點,在造型上多施以飽滿、勻稱的線條,從而形成了獨有的風格樣式,給人以美的享受。

塑糖人成品照片

塑糖人,即用模具塑造糖人。據說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的造型,如同今天的糖畫,時稱戲劇糖果,後來也被稱作稠糖葫蘆、吹糖麻婆子、打鞦韆稠飴、糖宜娘、糖官人、糖寶塔、糖龜兒等。塑糖人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工藝品。以蔗糖和麥芽糖做成的各種造型,是過去廟會不可缺少的風景。

「千年歷史,悠悠古國」華夏文明至今已經流傳千年,如今中國文化的繁盛昌盛,其中多來自於民間傳統工藝。 糖人技藝(吹糖人;畫糖人;塑糖人)都屬於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防止中華傳統文化工藝流失,人人有責,守護文化發展,必須由我們一起來做傳承人。

相關焦點

  • 驚豔世界的中國傳統手工藝
    五千年的歷史衍生了燦爛的華夏文明,在長久的發展進程中,勤勞的人們創造了眾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而手工藝則是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部分。下面,小編就帶您盤點驚豔世界的中國傳統手工藝。燒藍也稱為「銀藍」、「銀琺瑯」。這種工藝興盛於清代,銀藍工藝主要應用在銀飾件上,是金屬制胎工藝與點藍施色工藝,相結合的一門藝術。
  • 線上展 | 布結之緣:中國傳統手工藝作品
    手工布藝和中國結藝都是中國的傳統民間手工藝,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並且廣受大眾的喜愛。
  • 吹糖人!口吹手捏的古老藝術,你還見過嗎?
    在老一輩的那個時代裡,走街串巷的吹糖人藝人承載著他們很多的記憶,每當想起晶瑩剔透的糖人,總會想起自己的童年。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項傳統的民間技藝正逐漸在大街小巷中消失。由於當時大家的生活條件普遍不高,他有時一天賣不出去幾個糖人,餓了就吃個涼饃,渴了就喝口涼水。遊鄉吹糖人的日子十分貧苦,即便這樣,他還是一幹就是30多年。30多年來,孟憲偉始終堅守著孟氏吹糖人這項技藝,並突破了以往吹糖人只能在天氣冷的時候吹、天氣過暖不能吹這一瓶頸,一年四季都能製作糖人。
  • 中國傳統手工藝,驚豔時光的美
    ,絕對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以及中國珠寶巨匠聰明才智的最佳見證。不同的鏨刻技法使古今金銀器上的紋樣種類豐富多彩,常見有牡丹、菊花、八仙、仙女、壽星、麒麟、龍鳳、飛鳥、山水等中國傳統的造型。作為中國一項傳統的金銀首飾製作工藝,由於其製作工藝複雜,成品非常難以保存以及所用的翠鳥羽毛稀有罕見,再加上環保等時代需求導致這項傳統工藝幾乎失傳。
  • 中國600種對日本235種,閒聊中日傳統手工藝
    今天,我們就聊聊日本的傳統手工藝。一、中日傳統手工藝對比1、日本手工藝總覽在日本的235種傳統手工藝中,織物有38種,印染13種,繩、包之類的其它紡織品5種,陶瓷器31種,漆器某燒2、中國手工藝總覽早在1996年,中國科學院就開啟了中國傳統工藝保護開發項目,整個項目前後歷時20年,最後匯總成一部20冊的《中國傳統工藝全集》。
  • 初心手藝者,巧手畫糖人。
    在眾多的小攤中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匯源橋邊梧桐樹下那個小小的「糖人攤」,小小的鐵架攤子常常被圍得水洩不通,因為糖人很甜,畫糖人的師傅手很巧。 本期主題小編想帶大家了解一下糖人,聽聽製糖人的手藝人的故事。 我們近距離接觸到糖人手藝師傅——苟師傅。據了解,現已六十六的苟師傅在糖人製作的這條路上已經堅持了近三十年了。從最開始的拜師學藝,到後來的教授學徒,他一直以嚴謹的態度繪製每一個糖人。
  • 糖人,一種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產生於民間並且發展於民間
    糖人的製作,在我國也是屬於傳統技藝與文化的一部分。糖人,是一種過去民間比較常見的一種零食,製作者都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製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加入顏料或色素使之呈紅色或綠色。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民族服飾設計,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的時尚運用
    傳統工藝作為靈感,目的是發現根植於生活中的手工藝帶來的美感,原始地呈現中國美。民族傳統服飾了解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指服飾材料製作技術、服飾製作工藝和服飾裝飾工藝,包括服裝製作工藝民族傳統服飾以平面結構為主,輪廓比較簡單且各自有固定的樣式,所以人們就把心思花在了服裝的裝飾上。在少數民族服飾中,服裝的領口、袖口、前胸、雙肩、下擺等處是整件衣服中最為出彩的部位,這些部位往往被施以精細的刺繡、挑花、串珠、鑲條、滾邊等工藝製作的圖案,甚至一件服裝的製作周期最長可達數年,由此催生發展出極盡精巧的傳統手工藝。
  • 義大利讓傳統手工藝保持生機
    &nbsp&nbsp&nbsp&nbsp影像中國&nbsp&nbsp&nbsp&nbsp核心閱讀&nbsp&nbsp&nbsp&nbsp製衣、皮具、鑄鐘、制琴……在義大利各地,人們時常能看到延續上百年的手工藝老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對傳統手工藝的存續造成挑戰。
  • 刷爆B站,飆升9.9,傳統手工藝該如何「出圈」?
    有評論認為:這在中國紀錄片歷史上,絕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什麼這部沒錢宣發的紀錄片能收穫這麼高的評價呢?因為在他「粗糙」的鏡頭下,我們看到了傳統手工藝最真實的生存狀態。直到20世紀80年代,傳統手工藝仍是出口創匯的重要內容。然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加快,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國,靠傳統手工藝換匯逐漸成為歷史,失去了國家政策的支持,傳統手工業逐漸被邊緣化,日漸凋敝。保護傳統手工藝,到底在保護什麼?
  • 與而品牌創始人樺玥霖攜傳統非遺作品參加義大利手工藝展
    義大利時間5月1日,為期11天的義大利佛羅倫斯第82屆國際手工藝展於佛羅倫斯閉幕。「與而」品牌設計創始人,旅意歸國布依族設計師樺玥霖攜與中國非遺傳承人聯合出品的作品參展。義大利佛羅倫斯國際手工藝展覽會是義大利歷史最悠久的手工藝展覽會,始創於1931年,迄今為止已舉辦了81屆,是歐洲最富盛名的手工藝展覽會。
  • 吹糖人技藝
    吹糖人的擔子在一個莊子的空場上,或在城鎮街頭巷尾、人多熱鬧處停住後,總是圍著諸多小孩子在看,也有婦女、老人抱著或攙著兒孫前來的。當小孩子們贏得一隻工藝品時,總是吵著要現做新的。現在的鎮中村馬西組有一個祖孫四代從事吹糖人的手藝人家庭,第三代傳人叫徐吉玉。其祖父徐於樓(1918—1998),家庭出身貧寒,自幼受盡缺衣少食的苦難,沒有讀過書。他深知荒年餓不死手藝人的古訓,喜愛並刻苦鑽研吹糖人這門謀生技藝。建國前,他農忙時回家耕種租種的幾畝地,農忙後即捲起鋪蓋走南闖北,走鄉村、趕集鎮,更多的時間是在南京夫子廟、長江路周圍設點經營,賺辛苦錢維持一家子的溫飽。
  • 用英語講好中國傳統故事
    如今,中秋節不僅是我國人民歡慶,也備受在中國的外國朋友們喜愛。 這一年中秋,i2外教學員們穿上漢服、一起做月餅、點燈籠、玩花燈、猜燈謎、畫糖人、聽故事、皮影戲……玩遍所有中秋節傳統活動,幾乎把「整個中秋」搬進了語言課堂,讓孩子們一次過足了中秋佳節的歡喜之癮。
  • 傳統手工藝之羽毛扇
    在這些琳琅滿目的手工藝品中,我最喜歡的非羽毛扇莫屬了。如果你散步時在高淳老街的羽毛扇店鋪前經過,也許有機會看到玻璃窗後手工藝人們用嫻熟的手法復原羽毛扇製作的傳統手工藝。相信只要你見過,就會打心底佩服這樣一種匠心。
  • 「黎風苗韻·繡夢中國」以時尚致敬中國手工藝
    「黎風苗韻·繡夢中國」2021 EVE CINA主題時裝秀10月30日晚亮相中國國際時裝周。 依文集團供圖  靠手藝改變命運  來自貴州、海南的4位少數民族繡娘,現場講述了這些年她們從大山走向都市的故事,她們靠手藝改變命運並帶領一群繡娘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故事。
  • 這種民間傳統手工藝,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
    刺繡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中國刺繡主要有蘇繡、湘繡、蜀繡和粵繡四大門類。運用施針、滾針繡的珍禽異獸,毛絲頌順,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採用散套針繡的花卉,活色生香,香味樸鼻,盡態盡妍;使用亂針繡的人像和風景,絨條組織多變,裝飾味濃,藝術效果強,富有濃鬱的民間、民族特色;刺繡是中國優秀的傳統工藝
  • 吹糖人:「吹」與「捏」的和諧
    吹糖人是一種存在於民間的小手藝,藝人們多是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售賣,擔子的一頭放著糖料、竹籤、木炭、剪刀、小篾刀之類的製作工具及材料,另一頭放著加熱用的爐具等等。其製作的成品既可食,又可觀,還可把玩;既屬於物質文化,又屬於精神文化,它承載了某些特定時代人們的快樂童年。吹糖人,顧名思義,人於糖制,但「人」多非人,多以動物為素材。
  • 這些中國傳統手工藝,好看起來就沒別人什麼事了!
    · 剪紙 ·剪紙藝術是第一批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手工藝,是一門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的手藝,裝裱形式有很多,例如畫框、壓膠、捲軸一篇《原創已死》刷爆了我的朋友圈,簡單來說就是這個衣帽架得了紅點獎,在還未生產出售的情況下就被一些淘寶店鋪抄襲,勝訴後店鋪遭報復,最後揮淚清倉大甩賣的故事。
  • 手工藝印度傳統工藝——Gota Patii
    這門手工藝在莫臥兒王朝時期非常流行,幾乎用來裝飾所有的東西,從床罩,包到室內相關裝飾。戈塔工藝曾流行於各種裝飾,住在比卡內爾、阿梅爾、齋布爾和烏代浦的手工藝人因他們靈巧的刺繡技藝而著名。        戈塔工藝的精緻得到了世界範圍的認可和追捧,此次瓦紗麗設計師團隊採風印度引進傳統手工藝Gota Patti,結合中國民族時尚,設計出簡約大方又具有工藝感的長古爾達系列。
  • 七旬「布偶奶奶」:傳統手工藝是無法割捨的情懷
    七旬「布偶奶奶」:傳統手工藝是無法割捨的情懷 中安在線   2020-08-12 10:1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