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布偶奶奶」:傳統手工藝是無法割捨的情懷

2020-12-14 中安在線網站

七旬「布偶奶奶」:傳統手工藝是無法割捨的情懷

中安在線   2020-08-12 10:1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西安8月12日電 (記者 梅鐿瀧 實習生 趙曉燕)在西安有一位老奶奶,她20餘年裡製作了數千件不同的布偶,身邊人都親切地稱她「布偶奶奶」。「我對每一件布偶都傾注了濃厚的情感,這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和無法割捨的情懷。」70歲的傳統手工藝人衛臘梅向中新網記者表示。

據了解,年輕時的衛臘梅在肉聯廠工作,1997年退休後開始了「北漂」生活。由於兒時記憶中母親和姥姥喜歡做針線活,衛臘梅也受到了薰陶。她便在朋友的引薦下,到了一家玩具服裝廠工作。當時她並不懂製作布偶玩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於是她邊工作邊自學,不斷積累經驗。在此期間,她參與了許多電視節目中卡通形象的製作,也加深了對製作布偶玩具的喜愛。

圖為衛臘梅正在製作布偶。 趙曉燕 攝

2010年,衛臘梅在子女的勸說下回到了西安,但衛臘梅並沒有放棄自己製作布偶的愛好,隨後她便開設了工作室,繼續製作布偶玩具。記者在衛臘梅工作室看到,各式各樣的布偶擺滿了房間,它們形態各異,生動形象,有戴著虎頭帽的娃娃、顏色豔麗的大象玩偶等。衛臘梅說,一件作品需要經過設計、構圖、裁剪、縫紉、填充等環節,每個環節都要耐心打磨,最終才能呈現出好的作品。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參與製作昆明世博園的吉祥物『靈靈』和西安城運會吉祥物『朱䴉』。」衛臘梅告訴中新網記者,當時沒有機械化的輔助,都是一針一線縫製而成,現在看到自己的作品時,心中都是滿足感和成就感。

如今,衛臘梅成為了西安市婦女手工協會的一名理事,她在追逐自己布偶夢想的同時又多了一分職責,帶動著更多的婦女學習這門手藝。衛臘梅的朋友惠霞表示,製作布偶是一件需要用心和投入感情的事情,這過程中最可貴的品質是堅持。每當遇到製作瓶頸時,衛老師都會激勵自己。

圖為衛臘梅正在直播。 趙曉燕 攝

隨著時代發展,傳統手工藝面臨著各種挑戰,為了更好的傳承這一門技藝,衛臘梅不斷地探索和創新,她在作品中,融入了許多年輕人喜歡的「符號」。同時,她緊跟時代潮流玩起了直播,在線上給網友們講解手工藝品的製作技巧。

「我是真正站在『浪尖』上的奶奶。」衛臘梅笑稱。對於她而言,網際網路、直播等新鮮事物不光是挑戰,更是機遇,保持「乘風破浪」的勇氣,把自己喜愛的布偶堅持做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傳統手工藝術,才是她最大的夢想。

原標題:西安七旬「布偶奶奶」:傳統手工藝是無法割捨的情懷

相關焦點

  • 23年做上千布偶!西安七旬奶奶退休後「乘風破浪」
    西安古稀老太衛臘梅退休20多年裡,堅持手工製作數千件布偶。堅持這麼久,衛臘梅說只為自己內心的熱愛和無法割捨的情懷,圓小時候的布偶夢。9月4日,華商報記者來到西安南門,70歲的衛臘梅住在這附近。在衛臘梅家客廳裡,記者看到,沙發上、牆壁上、房梁上,擺滿掛滿了各式各樣的抱枕、動物造型玩具、布偶、布藝裝飾品等。衛臘梅拿起一個70cm高穿洋裝的粉色布偶說,這個布偶靈感就來自於8歲那年見到的俄羅斯母女倆,這也是自己製作的第一布偶。
  • 西安七旬奶奶做創意布偶,打造動漫王國,70歲也有自己的童年夢
    西安南稍門一棟高樓上,住在30層的七旬奶奶衛臘梅把自己的家打造成一個動漫王國。衛奶奶說:「退休後,我用一塊塊布去做創意布偶,先後做出上千個布偶卡通,我是動漫王國的女王。每天被布包圍,為它創意,為它快樂,為它有靈性的誕生而歡心愉悅,70歲也有自己的童年夢。」
  • 「布偶奶奶」自製布偶年入六萬 願免費教殘疾人
    中新網鄭州5月19日電(楊正華)河南鄭州市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痴迷民間工藝品,自力更生手工製作偶馬在街頭擺攤出售,生意十分紅火,不到一年收入超60000元,不但補貼了家用,還居然治好了多年的抑鬱症,被網友稱為「布偶奶奶」。  「阿姨,您這小馬怎麼賣的,多少錢一個?」
  • 「布偶奶奶」的「童話世界」
    「布偶奶奶」衛臘梅向記者展示她創作的「嘟嘟唇」魚抱枕。 本報記者 劉居星攝戴著虎頭帽的娃娃、穿著旗裝的米老鼠、裹著東北大花布的雄雞、蓋著漂亮小被子酣睡的搖籃姑娘……8月20日,記者走進位於西安市南稍門的衛臘梅家,仿佛走進了一個奇趣形象雲集的童話世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布偶奶奶」的「童話世界」
    「布偶奶奶」衛臘梅向記者展示她創作的「嘟嘟唇」魚抱枕。「我每天被布偶包圍著,為它們苦思冥想、設計創意,也為賦予它們靈性而歡欣鼓舞。」衛臘梅年過七旬,她手裡誕生過央視春晚等多個節目組的人偶演出服,也誕生過昆明世博會吉祥物金絲猴「靈靈」、第四屆全國城市運動會吉祥物朱䴉「慶慶」。衛臘梅並非科班出身的設計師,她的「童話世界」從退休那年才開始構建。衛臘梅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肉聯廠度過,工作幾乎跟工藝美術不沾邊。
  • 紗麗-印度人心中無法割捨的情懷
    紗麗Saree,是印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等國女性的一種傳統服裝。
  • 刷爆B站,飆升9.9,傳統手工藝該如何「出圈」?
    傳統手工藝並沒有因為一部在網上熱議的紀錄片得到改善,反而暴露了傳統手工藝的生存現狀:傳統手工藝,正在逐漸的消亡。這是一部紀錄片無力改變的事實。直到20世紀80年代,傳統手工藝仍是出口創匯的重要內容。然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加快,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國,靠傳統手工藝換匯逐漸成為歷史,失去了國家政策的支持,傳統手工業逐漸被邊緣化,日漸凋敝。保護傳統手工藝,到底在保護什麼?
  • 七旬寶藏奶奶靠「時裝」火出圈!
    近日,一位七旬奶奶因她製作的「時裝」走紅網絡,不少網友表示羨慕這種老年生活。奶奶叫其其格,今年70歲,蒙古族。在奶奶拍攝的短視頻中,她身著一身碎花連衣裙「看看奶奶的衣服,後面是系帶的」。在這位奶奶眼中,她更喜歡舊衣服。平時會將兒子不穿的衣服拿來改改自己穿,這些舊衣經過奶奶的改造穿上很有時尚範。
  • 清明龜的製作——難得一見的傳統手工藝
    奶奶說,手要抬高,讓石錘重重下落,搗的才爛。大家一起享用傳統美食——清明龜。在物質條件豐厚的今天,在很多人選擇快餐飲食的狀況下,我們能在清明時節享用大自然賜予的食物,感受傳統手工藝,實在幸福!感恩閱讀,歡迎轉發
  • 時尚與年齡無關,這些年過七旬奶奶穿搭真時髦,年輕人都自嘆不如
    只有追求時尚,熱愛時尚,才能在當奶奶的年紀也能美得張揚又閃耀,散發出每個年齡段特有的魅力。可以學一下這些年過七旬的奶奶們的穿衣技巧,不僅實用還很高級,完全沒有大齡女性穿衣的沉悶感。像材質太軟的服裝無法打造出撐起來的畫面,就會顯得線條過於貼合而失去硬朗的感覺。
  • 迪奧2021早春成衣系列,精湛手工藝,盡展自然詩意情懷
    迪奧2021早春成衣系列,禮讚義大利普利亞的傳統藝術和精湛手工藝,呈現一片夢想烏託邦。迪奧中國香氛世家大使楊採鈺、迪奧中國區品牌大使張雪迎、迪奧中國品牌摯友孟美岐精彩詮釋全新系列,盡展自然詩意情懷。
  • 義大利讓傳統手工藝保持生機
    &nbsp&nbsp&nbsp&nbsp影像中國&nbsp&nbsp&nbsp&nbsp核心閱讀&nbsp&nbsp&nbsp&nbsp製衣、皮具、鑄鐘、制琴……在義大利各地,人們時常能看到延續上百年的手工藝老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對傳統手工藝的存續造成挑戰。
  • 七旬蒙古族奶奶靠「時裝」火出圈,網友:奶奶眼睛裡有大草原
    近日,一位七旬奶奶因她製作的「時裝」走紅網絡不少網友表示羨慕這種老年生活奶奶叫其其格今年70歲,蒙古族目前隨兒子租住在北京郊區平時喜歡自己動手將舊衣服改造成時裝在奶奶拍攝的短視頻中她身著一身碎花連衣裙「看看奶奶的衣服後面是系帶的」還有玫紅色的蒙古袍↓以及T恤休閒裝搭配繡花靴子↓
  • 與而品牌創始人樺玥霖攜傳統非遺作品參加義大利手工藝展
    義大利時間5月1日,為期11天的義大利佛羅倫斯第82屆國際手工藝展於佛羅倫斯閉幕。「與而」品牌設計創始人,旅意歸國布依族設計師樺玥霖攜與中國非遺傳承人聯合出品的作品參展。義大利佛羅倫斯國際手工藝展覽會是義大利歷史最悠久的手工藝展覽會,始創於1931年,迄今為止已舉辦了81屆,是歐洲最富盛名的手工藝展覽會。
  • 傳統手工藝之羽毛扇
    在這些琳琅滿目的手工藝品中,我最喜歡的非羽毛扇莫屬了。如果你散步時在高淳老街的羽毛扇店鋪前經過,也許有機會看到玻璃窗後手工藝人們用嫻熟的手法復原羽毛扇製作的傳統手工藝。相信只要你見過,就會打心底佩服這樣一種匠心。
  • 這位七旬寶藏奶奶改造的時裝也太好看了
    近日,一位七旬奶奶因她製作的「時裝」走紅網絡不少網友表示羨慕這種老年生活↓↓↓視頻中的奶奶叫其其格今年70歲,蒙古族目前隨兒子租住在北京郊區平時喜歡自己動手將舊衣服改造成時裝在奶奶拍攝的短視頻中她身著一身碎花連衣裙「看看奶奶的衣服後面是系帶的」
  • 活到老 美到老|七旬蒙古族寶藏奶奶靠「時裝」火出圈!
    近日,一位七旬奶奶因她製作的「時裝」走紅網絡不少網友表示羨慕這種老年生活↓↓↓視頻中的奶奶叫其其格今年70歲,蒙古族目前隨兒子租住在北京郊區平時喜歡自己動手將舊衣服改造成時裝在奶奶拍攝的短視頻中她身著一身碎花連衣裙「看看奶奶的衣服
  • 這場傳統手工藝培訓課,織就了一道藍白相間的風景線...
    這場傳統手工藝培訓課,織就了一道藍白相間的風景線...這些作品,都是扎染手工藝培訓課的學員 自由創作的,而這堂手工藝培訓課,由三灶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 中國傳統手工藝:糖人的故事
    中國傳統手工藝關於「糖」的文化多種多樣,今天的故事主題是關於中華傳統手工藝-「糖人」的起源故事。據說糖人技藝盛於明末清初,常見的是以十二生肖為內容。「糖人」技藝可分為三種: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吹糖人製作過程「吹糖人」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據說宋代時就有,時稱「戲劇糖果」。「吹糖人」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藝人自己熬製的飴糖(也稱轉化糖),糖體為咖啡色。
  • 中國600種對日本235種,閒聊中日傳統手工藝
    今天,我們就聊聊日本的傳統手工藝。一、中日傳統手工藝對比1、日本手工藝總覽在日本的235種傳統手工藝中,織物有38種,印染13種,繩、包之類的其它紡織品5種,陶瓷器31種,漆器某燒2、中國手工藝總覽早在1996年,中國科學院就開啟了中國傳統工藝保護開發項目,整個項目前後歷時20年,最後匯總成一部20冊的《中國傳統工藝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