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畢業生5年來去向大揭秘-虎嗅網

2020-12-13 虎嗅APP


近5年,清華和北大培養的畢業生,都輸送給了誰?


總結對比兩校官方2015-2019年的就業數據統計,結果有些意外。


意外的第一點,是清北畢業生出國人數並不像網上傳言那麼高,大部分學子選擇留在祖國繼續發展。


而吸收清北人才最多的「贏家」,也不是西方高校和企業。


清華和北大兩所學校留學和就業選擇也體現出有趣的差別。


話不多說,直接來看一手數據吧。(註:北大數據僅統計本部,文中數據來源於科學網與學校官網)

讀研、留學或就業?

整體來看,清華學生在2015-2019這5年時間裡,大部分本科生選擇國內讀研,這一比例平均達53.8%。



而碩士、博士生選擇就業的比例都是最高,平均分別達89.7%和66.8%。



至於北大學生,在2015-2019年間,整體趨勢與清華沒有變化,同樣是大部分本科選擇國內讀研(44.7%),而碩博選擇就業的比例更高(90.8%、74%)。


較之清華,北大本科生出國深造的比例更高,平均達30%以上。



這五年裡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從繼續深造的情況來看,清華本碩選擇深造的人數比例雖然有所波動,不過在2019年,出國深造的人數比例達到了歷史新低。


不過在2019年,清華博士選擇出國的人數反而達5年最高(13.7%),但也遠沒有達到五分之一。



但北大這五年裡,本碩選擇深造的比例卻是一直在降低,相比之下,更多的人選擇了就業。


而更多的北大博士畢業生,也在畢業後選擇了就業。


單就2018-2019兩年間來看,北大博士的就業率,直接從70.6%提升到了87.9%。


那麼,網傳清北人才都去了美國這件事,究竟是不是真實的呢?


清北人才在就業時,又主要會選擇什麼單位?


我們分別來看看這兩部分的數據。

出國:只有16%選擇出國,留學首選美利堅

首先來看看清北畢業生的出國深造數據。


意外之處在於,網絡流傳的「清北畢業生大部分出國」並不符合兩校官方披露的情況。


根據清北官網就業指導中心每年的報告數據,無論是就業還是繼續深造,兩校學子大部分還是選擇留在國內。


2015-2019年,清華、北大畢業生每年出國(境)深造人數平均為1052人、1168人,在兩校畢業生中佔比均在16%左右。



從學校、學歷角度細緻考察,最近5年以來,清華約27%的本科畢業生、約6%的碩士畢業生、約11%的博士畢業生選擇出國(境)深造。


北大約31%的本科畢業生、約5%的碩士畢業生、約11%的博士畢業生選擇出國(境)深造。


而且,這5年間,清北人才出國深造整體呈下降趨勢,其中,本科生出國人數降幅都在3%左右,碩士生1%。


與本科、碩士不同,博士畢業出國深造的人數有上升,清華北大分別有5%和1%左右增漲。


從學校和地區角度來看,留學的清北畢業生,首選毫無意外的是美國,佔到5年間出國總人數的70%。


清華的情況如下:



2019年畢業生出國(境)深造國家與地區分布(佔當年畢業生總數的比例)


北大的情況如下:


北大2019年畢業生出國(境)深造國家與地區分布(佔當年出國(境)深造總數的比例)


其中,梳理近5年數據發現,約6成清北畢業生升入世界Top50高校。


5年來,按照《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大學出國(境)深造的畢業生中,超60%的人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學就讀,北京大學這一比例約為57%。


以2019年為例,清華大學出國(境)深造的畢業生中,分別有69.0%的本科生、49.6%的碩士生、52.8%的博士生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學就讀。


北京大學分別有67.24%的本科生、45.30%的碩士生、48.72%的博士生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學就讀。

北大中意芝加哥大學,清華更愛斯坦福

去了國外,尤其是美國的清北高材生們,對於高校的選擇,也反映出這兩所國內頂尖大學不同的風格和特點。


就拿最近的2019年數據來說,根據當年泰晤士全球高校排名,在全球排名前50的高校中,清華大學選擇斯坦福人數最多,哈佛次之;而北大人明顯更喜歡芝加哥大學,人數明顯高於其他院校:



從學校角度來看,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接受清北畢業生人數最多。


出國方面的情況就是這樣,除了這16%,其他的畢業生的去處如何呢?

就業:華為是最大贏家

除了深造,選擇就業的清華、北大學子的去向也頗令人意外。


重點就業單位,也就是吸引清北高材生最多的「贏家」,不是外資,不是國企,不是公務部門,而是華為。


2015-2019年,清華北大共有1248名畢業生加入華為,分別為705人、543人。華為成為招攬清北畢業生最多的企業。


除了華為,兩校畢業生的其他選擇也反映出不同的特徵。


對於理工優勢的清華大學來說,2019年畢業生選擇工程(尤其是信息產業)、製造業、科研的人數過半,比例最高。



而用人最多的單位,也多是各大科技公司、國有工程技術企業。



2019 年,在北大所有籤訂三方協議就業的畢業生中,83.13% 的畢業生籤約就業集中在教育、金融業、公共管理、 信息傳輸、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等行業。



而北大學子對於銀行、證券行業的偏愛也勝過清華,排名靠前的重點用人單位中銀行證券類明顯多於清華。


圖中清華、北大高校就業,包括博士後進站


同時,北大畢業生為建設母校也作出了不小的貢獻。2017-2019年,留校工作的人數三連增,2019年更是達到了163人。

各院系畢業去向

最後再來看一眼,按院系分的話,2019年清華哪些院系的畢業生,會更傾向於選擇國內深造、留學,或是更難找到工作。


本科生中,能動系國內深造比例最高,達81.5%;交叉信息院(叉院)出國深造比例最高,達76.9%;藥學院就業率最低,為72.7%。


碩士生中,人文學院國內深造比例最高,達30.8%;物理系出國深造比例最高,達25%;蘇世民書院就業率最低,為84%。


博士生中,除去只有1人的網研院以外,自動化系國內深造比例最高,達40.5%;地學系出國深造比例最高,達40%;教研院就業率最低,達70%。


相對地,北大也公布了各院系的就業情況。


從整體就業率來看,北大的考古文博學院就業率最低,為94.29%。


本科生就業率最低的院系是新聞與傳播學院,達89.55%;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的碩士生就業率最低,達95.45%;法學院的博士生就業率最低,達97.06%。


不過,即使是北大的畢業生,真正認為工作與自己的專業很相關的比例,也只有37.84%。



從數據來看,就業率與院系本身其實並無直接關係,即使是清北,也並非所有學生都會選擇去找與專業「很相關」的工作。


當然,也不排除會有選擇創業、或是未參與調查統計的學生。


無論如何,這份來自於清北官網和科學網的數據,某種程度上還是能反映這五年來畢業生流向的趨勢。


祝今年考研深造的同學,能考上自己心儀的學校、或是找到理想的工作。


                                                                                     

相關焦點

  • 高薪加編制,清北畢業生當教師成常態,降維打擊師範生
    名單上基本是清一色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畢業生,而且還不是本科生,絕大多數是碩士生和博士生。看到這種狀況,普通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屈才」,十幾年寒窗苦讀,好不容易考上清北,辛苦讀了碩士和博士,最後卻去中學當教師了,多少感覺有點屈才。中小學為何能吸引清北學霸?
  • 雖然只是p6,卻面過不少清北...
    網友們紛紛diss他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和「清北水貨論」,這就是傳說中的鍍金吧? 雖然阿里在網際網路行業裡算名氣大的,但和其他比起來也不是最好的選擇,別的不說,各省省委裡就有許多清北畢業生。
  • 2020清北各地中學錄取數據出爐,新生最多來自這裡!附清北錄取分數線
    今天,小星整理了2020年清北在全國各個地區中學清北錄取榜單,部分省份清北錄取情況,一起看看哪個中學,哪個省份的清北錄取人數最多! 2020清北在各省的錄取分數線
  • 跟蹤廢塑料等可回收物去向 揭秘其全過程分類鏈條
    居民將可回收物投放至藍色桶內。  前端  增加藍色可回收物桶 引導居民投放  8月5日上午9點多,在思明區嘉蓮街道蓮花北社區和光裡小區,居民宋女士來到垃圾分類投放點,將一袋分類好的可回收物扔進藍桶內。袋子裡裝著塑料餐盒、塑膠袋、牛奶盒等低值可回收物。
  • 湘江評論|福映秋:清北碩博去街道做到「才盡其用」才不會「大材小...
    忽視這兩個前提條件討論「大材小用」,只能陷入口水之爭,並無太大意義。  有人說,辛辛苦苦讀到清華、北大的研碩、博碩畢業,就為了到街道辦工作?言語之中,大有「大材小用」「高能低就」的批評意味。從當地相關崗位招聘條件看,不管是事業單位人員,還是政府僱員、國企高級職員,都有著不低的待遇。比如,餘杭招聘開出了35萬+的年薪,還有在生活安家補貼、人才公寓使用、租房購房補貼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 奢侈品鑑定師去向何方?安潔利檔案首次揭秘
    鑑定師去向了何方?今天,安潔利商學院學員檔案大數據首次揭秘,安潔利護理培訓開展9年、鑑定培訓開展6年,累計畢業2000名學員,他們去向了何方?在我們安潔利商學院的學員從業回訪數據中可以看到一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現象。
  • 2020年,清北錄取人數最多的幾所中學,衡水中學竟無緣「榜首」
    可這其中的難度也是非常之大的,這兩所學校並不是你想要考進去就能進去的。所以說,能進「清北」的學生,再不濟也得是個「學霸」。如果你的成績不夠優秀的話,是連清華北大的邊都摸不到的。可學霸也不是一天就能養成的,要從中學就開始抓起。在我國,就有這樣一所非常出色的中學——衡水中學。
  • 2020年的鄭州畢業生,有多少人沒找到工作?
    正值歲末年初 各大高校陸續向社會公布 《2020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畢業生薪資水平未受疫情太大影響,就需方而言用人單位滿意度也維持在較高水平。
  • 2021屆畢業生仍需保持危機意識,及早規劃就業
    2020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與往年相比,仍然保持高位穩定,畢業生薪資亦未受大的影響,學生去向契合國家重大戰略發展方向。日前,滬上多所高校公布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統計數據顯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複雜嚴峻的就業形勢,滬上高校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 跟誰學發布校園招聘計劃 將全球招聘1.5萬名應屆畢業生
    (8月17日消息)為進一步推動業務發展、推進教育普惠,並助力國家「穩就業、保民生」工作,在線教育公司跟誰學今日正式發布跟誰學及旗下K12業務高途課堂2021屆畢業生校園招聘計劃,面向全球範圍招聘1.5萬名高校應屆畢業生。
  • 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昆明等新一線城市成畢業生首選地
    近日,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公司發布的《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中了解到,受疫情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期望行業、崗位、工作地點等發生改變;單位就業是畢業生主要去向,新經濟行業受到青睞,線上招聘面試成為疫情期間求職的主流方式。
  • 教育部啟動「湖北高校畢業生及外省湖北籍畢業生網上專場招聘」
    來源:經濟日報3月27日,教育部啟動「面向湖北高校畢業生及外省湖北籍畢業生網上專場招聘」活動。承辦活動的上海、江蘇、浙江、湖北和廣東均為往年湖北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最為集中的地區,通過挖掘崗位、共享資源,目前已有1.2萬家單位提供崗位21萬個。
  • 泰國斯坦福2019就業情況大揭秘!
    斯坦福國際大學2019就業情況大揭秘早都聽說泰國斯坦福國際大學素以教育環境高度國際化與多元化而聞名,享有「小型聯合國」的美譽,國際化程度更是在泰國排名第一,這麼優秀的大學就業情況到底怎麼樣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對泰國斯坦福國際大學2019年的就業情況進行大揭秘!
  • 北正社區「1+5」組團服務進網格
    瀏陽日報訊(記者張玲)近日,淮川街道北正社區生資小區突然來了一群人,大家聚集在一起,很快就分成幾隊,各有任務。「這個雨棚架子非常危險,你們4個人帶工具上去把它拆掉。」在現場,北正社區北正黨支部書記羅劍波一邊安排人手拆除雨棚架,一邊又安排另一組去清理樓頂積存10餘年的垃圾。
  • 《重磅》2020年成都市全日制大專畢業生落戶條件
    前置條件非本市戶籍35周歲以下的普通全日制大學專科學歷畢業生,含國外取得學歷人員,可憑畢業證在成都東部新區、近郊區按本人或直系親屬擁有的合法穩定住所、單位集體戶、人才中心集體戶的順序申請本人落戶所需材料;1、入戶申請表;公安辦證中心現場領取或上網下載2、市、區(市)縣人社部門出具的聯繫函;(原件)3、戶口未遷到學校的提供居民戶口簿(省外戶籍居民可提供戶籍證明);(原件和複印件)4、戶口已遷到學校的提供遷住地為成都的戶口遷移證;(原件)5、
  • 985大學也分層次,清北復交華東五校,那中堅九校是哪幾所呢
    曾經有很多人對大學的排名嗤之以鼻,認為這樣做完全是一種功利化的表現,其實不然,就拿最頂級的清北復交華東五校來說,都是985名校,雙一流A類,絕大部分頂尖學子當然要選清北,而不選其他,這就是大學排名的作用。
  • 關於2020年畢業生團組織關係轉接的通知
    分別在即,今年因疫情關係,為避免不必要的人員流動,我院特將畢業生團組織關係轉接手續完全網絡化,請各位畢業生團員高度重視,儘快發起團組織關係轉接、請智慧團建各級系統管理員(團支書、二級學院團總支)及時通過審批,以免對畢業生團員的畢業流程、就職等造成影響。
  • 畢業生「薪資最高」高校排名,清北不在前三,第2名是所雙非院校
    畢業生「薪資最高」高校排名 最近就有人通過了解各高校的畢業生整體薪資水平,總結出了一個畢業生薪資最高的高校排名,比較讓人意外的可能就是清北並不在前三的位置上。
  • 這屆畢業生不容易,加油!
    從總體來看,單位就業為畢業生主要去向。 疫情對畢業生就業期望的具體影響,由於本次疫情,畢業生期望行業、工作地點和期望崗位發生的變化較為明顯。
  • 高校畢業生路在何方?找好工作,難於上青天!
    疫情肆虐,全球經濟都受到重創,光2020年上半年倒閉的企業就超過46萬家,不少企業自身生存都成了大問題,用人需求更是一減再減。暨南大學本科畢業生認為:疫情影響求職進程、疫情使得招聘崗位減少是求職方面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難。圖源:暨南大學2020年就業質量報告疫情使得各招聘單位放緩招人步伐,加上學校進行就業統計的時間也不完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