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戲、一個時代、一種傳奇
「深派小品」《軍哥劇說》系列正從深圳走向全國
誰都不曾預料,歷史的進程會在怎樣一個看似黯淡的時刻埋下深深的伏筆。
40年前,名不見經傳的小崗村裡,18位農民籤下「生死狀」,最終成為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大包幹」衝破思想桎梏,喚醒沉睡的神州大地。
39年前,建港填海的「開山炮」率先在蛇口炸響,誕生於晚清洋務運動中的百年招商局,創辦了第一個出口工業加工區,成為深圳經濟特區創立的探路者。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當下回望,深圳的成功如同一場魔術——在不到40年的時間裡,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到擁有2000萬人的現代化國際都市,奇蹟般崛起於中國南方,綻放奪目光彩。
是什麼樣一種力量,讓曾經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以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偉大進程中的鮮明註腳?
或許,循著深圳小品話劇團的戲劇主題晚會《劇說成功》裡的場景,我們能探知一二。
將「深圳」讀成「深川」
改革開放初期,深圳街頭已經是貿易頻繁、人流湧動的熱鬧景象,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舊車間裡,仍是一派計劃經濟背景下的蕭條場景——
上班時間,靠打撲克打發時間;
工作電話打來,靠「猜拳」決定誰來接;
同事借錢,從鞋裡掏出幾塊珍藏的私房錢小心翼翼地借出……
當深圳開放發展的消息伴著千裡之外的海風飄然而至,他們卻將「深圳」讀成了「深川」。
這是《劇說成功》小品《鐵飯碗二重奏》裡面的一幕。深圳的「暖」與東北的「冷」,在一場小品裡形成鮮明對照。
搞社會主義建設,不改革開放不行。正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端著「鐵飯碗」的「正式工」們為自己的「穩定」沾沾自喜、對深圳發生的巨大變化難以置信之時,深圳開始成為各個領域人才的聚集地。
「向前走、莫回頭。」
改革開放、春雷乍響,深圳急缺的是人才。蛇口改革之父袁庚向當時分管特區的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寫信,要求在國內公開招聘、招考蛇口工業區所需的各類專門人才。這一想法,打破了國內人事制度的禁區。
在此之後,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充分運用中央賦予的自主權,敢為人先,大膽突破。它率先實現超產獎勵制、首開全國招聘用人制度先例、率先改革工資分配製度、率先實行社會保險制度……
當改革開放號角吹起,吸引人才的磁場隨即形成,各個領域的人才懷揣夢想在深圳集聚,用共同的奮鬥歷程書寫深圳的不朽傳奇。
正是人才的力量,匯聚成深圳蒼穹中的閃爍群星,讓深圳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深圳人的故事中,有歡聲笑語的回憶,也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刻,《超越》就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為了實現心底蟄伏的夢想,也為了投身深圳改革開放的火熱盛況,一個復員軍人隻身來到深圳,在眾多工作中選擇了保險營銷員,可當一次次的陌生拜訪均以失敗告終,他的人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
眼前的一扇扇門,變成了他內心中的一堵堵牆,讓他紮根深圳、成就自己的夢想變得支離破碎,讓他印象中色彩斑斕的未來人生變得暗淡無光。
就在即將崩潰時,在他的內心走出了連長,把他帶回了部隊。連長用殘酷的訓練讓他懂得了忍耐和堅持,在和連長的對話中他漸漸拾回了信心、鼓舞了精神,最後鼓起勇氣推開眼前的大門,獲得了成功。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深圳的璀璨星空,不就是靠這樣千千萬萬懷揣夢想的奮鬥者用汗水和淚水點亮的嗎?
開拓創新,團結奉獻。深圳人腳下的路,不就是靠這麼一股不服輸的勁兒一點一點走出來的嗎?
切著深圳人的脈搏
在《劇說成功》裡,每個人的故事都激發著深圳人的澎湃激情,而在戲外,讓「劇說」系列走向全國的主創人員,也是深圳奇蹟的眾多書寫者當中的一分子。
什麼是「劇說」?概括地說,就是「軍哥」用脫口秀的形式講道理、與觀眾互動,再用小品、歌舞、朗誦等形式「劃重點」,對道理進行詮釋,用一個主題串聯整場演出。
作為《軍哥劇說》系列的核心人物,主演李學軍,人稱「軍哥」,對「劇說」系列一路走來的歷程深有感觸:「用戲劇的形式訴說都市的情感故事,『劇說』系列的每個環節都切著深圳人的脈搏。」
「軍哥劇說」系列是深圳市羅湖區文化館09劇場最有名氣的演出。該系列覆蓋九大系列劇目,如講述成功之道的《劇說成功》、促進交流的《劇說溝通》、感悟人情世故的《劇說溫暖》、一品浪漫的《劇說愛情》、弘揚風清氣正的《劇說清廉》、講求合作精神的《劇說團隊》、減負釋壓的《劇說快樂》、專為兒童定製的《劇說成長》以及探討如何提升幸福感的《劇說幸福》。通過一臺戲劇主題晚會,融合時下流行元素,展現特區文化,以深圳人的視角來進行思考創作。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軍哥劇說」的創意是產生在深圳小品話劇團極其困難的時刻,用團長兼總導演邸敘然的話說,這樣的「靈感卻是在『死馬當成活馬醫』的心態下產生的」。
深圳小品話劇團成立於2005年,但是接連的獲獎與「深派風格」的形成並不見得能讓「深派小品」走進深圳人的心坎兒。
經營舉步維艱,曾有一度臺上的演員比觀眾都多。演出收入減少,演員間相互矛盾產生,解釋、安撫都無濟於事,「按下葫蘆起來瓢」。奇怪的是,大家怎麼鬧騰,都不願離開小品團。
邸敘然心裡有了底。他感到演員間矛盾的產生根源是創作演出方面的不如意,如果有了好的創作,就能激發演員的積極性。
於是,他與小品團的功勳演員李學軍商量。兩人頭腦風暴之後,有了新的想法:「我的許多小品的主題都與李學軍成功課程中的內容非常契合,如果將軍哥的課程和我的小品相結合創作一臺主題戲劇綜藝晚會豈不是絕佳的創意?這將會把戲劇的教育、娛樂、儀式融為一體,使戲劇的功能突顯,讓觀眾不僅僅是哈哈一笑,而是看過之後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軍哥劇說」的形式由此誕生——把李學軍的成功課程與團裡演出的小品結合,請軍哥以「脫口秀」的形式,每天講述一個主題,以戲劇小品在舞臺上演繹,並融入歌唱、舞蹈、詩歌朗誦等,與觀眾互動,這在國內尚屬首創。
這個創意讓整個團隊很是興奮,可酒香也怕巷子深。開始演出時,因為觀眾對這樣的演出形式沒有認識,沒有觀看的積極性,他們就四處奔波,散發戲票,請人來看。
又一個夢想的起點
首演的那天,看著坐滿全場的觀眾,每個人既興奮又緊張。大家知道,這些觀眾是那麼多次的小品專場演出積累下的粉絲,雖然不多但很珍貴,因為深圳的觀眾都牛得很,甭管是買票的還是公益的,只要演出沒勁,白給票都不來。今天要是演砸了,那可就全白幹了。
隨著開場舞曲大幕徐徐拉開,《劇說成功》開始演出,演員們使盡渾身解數,演技紛紛「爆發」。在場的觀眾時而鴉雀無聲,時而鼎沸爆棚,時而哈哈大笑,時而淚水縱橫。近兩個小時的演出結束後,觀眾沒有馬上離場,而是一同起立鼓掌,演員在舞臺上不停鞠躬謝幕,許多觀眾跑上舞臺競相圍著軍哥合影索要籤名——《軍哥劇說》成功了!
從此,《軍哥劇說》系列熱度逐步上升,在深圳09劇場已經演出500餘場,場場爆滿,一票難得。一個個引人掌聲雷動的故事,幽默中隱藏著諷刺,笑聲中夾雜點嗔怪,不求深刻尖銳,拒絕宏大敘事,更像是左鄰右舍圍坐在一起,說說話,聊聊天,溫暖、輕鬆、快樂、勵志、向上。
故事背後,記錄的不僅僅是深圳人的傳奇故事,更是一個城市的歷史脈絡,一個時代的澎湃浪潮。
2014年時,《軍哥劇說》系列方興未艾,邸敘然曾說:「我們有一個夢想,就是讓『劇說』系列成為深圳的文化品牌。」邸敘然說,「到那時,來深圳旅行必到的一個環節——看『深派小品』,就像去上海要聽『海派清口』,去北京要看『德雲社』、『開心麻花』一樣。」
而今,邸敘然的夢想已經實現,很多深圳人接待外地親友的方案變成了白天世界之窗,晚上「09劇場」,而「深派小品」《軍哥劇說》系列正從深圳走向全國——《劇說成功》8月26日在北京大隱劇院成功開演。劇中反映的改革開放深圳故事,受到北京觀眾的高度好評。
他知道,這是又一個夢想的起點。(文/新華每日電訊 記者:陳聰, 圖/邢廣利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