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人老腿先老。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約有1億人口深受膝骨關節炎的困擾。今天這位案例的主人公--年過八旬的張奶奶就是其中之一。
一拖再拖的病情
張奶奶雙膝疼痛已20年。特別是最近4、5年以來,因劇烈疼痛,不拄拐杖已幾乎無法行走。張奶奶長期只能在家裡走動,無法外出。不僅如此,晚上睡覺時,只要一翻身就會被疼醒。近1年來,膝關節疼痛越來越嚴重,外出看病只能靠輪椅。為了解決老人的病痛,家人四處就醫,往關節裡打了十多次針,可症狀卻沒有絲毫改善。
術前:沒有拐杖、疼痛難忍
在張奶奶的親戚朋友中,有人曾因為相同的疾病接受了全膝置換的治療。本來老人家也曾心動,想實在不行也換了就得了,但向親戚一打聽,好多人都說:「雖然最後多數人恢復得還不錯,但全置換之後的康復鍛鍊會十分痛苦,有的人最後腿還是伸不直。」這讓她對手術治療產生了恐懼。另外一個令張奶奶擔心的是,自己歲數太大,且因為心臟病放過支架。她害怕自己無法耐受這樣的手術。於是就一直拖著病情,強忍疼痛,不敢接受手術治療 。老人家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離開輪椅和拐杖,無痛地行走。
相見恨晚的「保膝」治療
後來,張奶奶經朋友介紹了解到宣武醫院骨科有一種微創手術可以治療這種疾病,抱有一線希望,家人帶著老人來到宣武醫院骨科找到了曹光磊主任。經過曹主任的精細評估,判斷張奶奶非常適合單髁置換術(微創膝關節部分置換)。曹主任耐心詳細地告訴患者這種微創手術術後不需要那麼辛苦的鍛鍊,而且手術創傷小,即使有一些基礎病,也完全可以耐受。並且一次住院就可以解決兩條腿的問題。聽到這樣的解決方案,張奶奶和家人終於有了信心,決定採取手術治療。
8月11日,在麻醉科和手術室的密切配合下,曹光磊主任和李徵主治醫師為該患者進行了雙側微創單髁置換術。由於術前準備充分,術中在所有人員的熟練配合下,手術進行得異常順利,兩腿各用了不到40分鐘就裝完了假體。
曹光磊主任團隊術中精細操作
術後X線透視可見假體植入位置精準
為了幫助張奶奶減輕術後疼痛,術中又給老人家在局部使用了可以確保術後20多小時不痛的「神水」。由於採用了目前最先進的快速康復手段,老人家術後沒有引流管、也沒有尿管,回到病房後僅1個小時,就可以開始喝水,3小時後便可開始吃東西。張奶奶不僅能在床上翻身、抬腿,而且還完全感覺不到疼痛,這讓她感到十分驚訝與開心。當天晚上,年已八旬的張奶奶就扶著助行器下地無痛行走,連她自己都說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術後老奶奶恢復的非常順利,出院前她已經完全不用拐棍幫助,可以獨立行走,多年的夢想終於成真,老人家和家屬都開心極了。
術後:沒有拐杖,行動自如
什麼是「保膝」手術?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趨勢日益深化,會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因為膝關節的磨損而導致膝關節的骨關節炎,長期的疼痛和病廢使得這類人群深受困擾,甚至一些人因此患上了焦慮和抑鬱。一直以來全膝關節置換是最終的解決方案,但由於全置換之後的康復過程比較辛苦,使很多患者望而卻步,只能強忍病痛,把病情一拖再拖。
實際上,在臨床上有大量的證據表明很多膝關節的老化磨損只局限在膝關節的內側,因此可以採用更微創的方式-只把磨壞的部分給補上(微創單髁置換術)來進行治療,這種治療方案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每年在全球都會有大量的患者因此而受益。如果把膝關節比喻成牙齒,多數的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軟骨磨損只是相當於牙齒上磨了個「洞」,那麼單髁置換術就好比「補牙」,而全膝置換就相當於「拔牙換假牙」:當牙齒只是部分漏了個「洞」,我們顯然不應該將其直接拔掉換成假牙,而是應該把這個洞補上,保留我們自身的牙齒。
膝關節也是一樣,通過單髁置換術,只是替換磨壞的部分,而其他完全正常的部分-包括軟骨、半月板和韌帶都能保留下來,使患者術後可以有更好的本體感覺及運動功能,因此也被稱為「保膝」手術。由於這種手術可以採用微創的方式來進行,患者術後的痛苦很小,恢復很快,手術風險小,尤其適合於高齡身體條件並不太好的老年患者。
來源: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骨科
【來源:網易健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