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提示:歡迎有播客製作經驗的小夥伴在評論區留言,加入我們的播客製作團隊!
疫情繼續下的四月碟市持續受到影響,各種疫情下的促銷也在繼續。這個月內的Mondo Macabro與KINO促銷我也買了幾張碟,等著最終到手。而比較意外的是,英國線上營銷商Zavvi居然在月底開通了中文版官網,支持支付寶與微信付款同時還在做滿660元免全球運費的活動。
抱著好奇心我還是下了一單,結果毫無意外又給我分開運送,而且有一單分配成無追蹤號的快遞,怕不是幾年前Zavvi連續運送丟單的情況又要重現。同時在本月,兩位我很喜歡的導演,大林宣彥以及布魯斯·百利,都在四月十日同一天去世,讓我難過了許久。
兩位導演作品均有藍光發行,大林宣彥最被大家所熟知的作品《鬼怪屋》有美版CC和英版MOC可以選擇,可惜他的其他作品藍光均只有日版,並不帶英文字幕。但2017年的《花筐》將發行英版藍光,下面碟訊中我也會介紹。布魯斯·百利作為實驗電影導演,他的一部著名實驗短片《卡斯楚街》有幸以高清修復格式被收錄於Flicker Alley發行的《美國先鋒實驗傑作:1920-1970》美版藍光套裝之中,感興趣的碟友可以購買。
作者
方天宇
編輯
白鷗
深焦·收藏系列
四月碟訊
- 標準收藏七月片單 -
我在上個月的影碟文章中還提到了CC之後發行的李小龍套裝,沒想到這麼快CC就正式公布了這個大套裝,而且還是分別於七月片單提前公布的,可見這個套裝的重磅程度。標準收藏的這個李小龍套裝將以七碟配置收錄《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以及《死亡遊戲》五部電影。
那麼先從正片的配置說起,這次的套裝很明顯除了《龍爭虎鬥》為華納授權外,其他四部均授權自星空傳媒。配置中也可看出,四部星空授權影片源自之前已經發行過的4K修復版,並帶有原始的無損單聲道音軌。《龍爭虎鬥》則源自之前華納發行四十周年紀念版是使用的加長版全新2K修復源,同時還將獨家首次攜帶全新2K修復的原始上映版正片,此片將攜帶原始英語音軌的無損單聲道以及新DTS-HD MA 5.1混音兩條音軌。
同時,套裝中還將攜帶《死亡遊戲》續集的《死亡塔》作為額外花絮,源自一個全新修復的轉錄源。這次碟友們最在意的肯定也是之前我所說的問題,CC會不會將星空幾部被博洛尼亞式調色影響的正片源給重新調色?在下圖的對比中可以看到,這批4K修復遭到了一貫博洛尼亞工作室的奇怪調色傾向影響:色彩偏黃色調、對比度偏低。若是CC像Shout之前發行的美版那樣將色彩重新校正那就完美了。目前CC上傳的李小龍套裝中片段看起來是重新校色過,但是CC官網中每部影片條目裡的畫面截圖又是原始博洛尼亞修復的色彩,看來只能夠等影碟正式到手之後才能揭曉答案了。
來自capsaholic上《精武門》港版4K修復藍光(左)與美版Shout校色後藍光(右)的對比,明顯原始修復源的對比度與色彩傾向都受到一貫博洛尼亞式調色的影響
除了之前說的《死亡塔》正片外,這次藍光套裝也是搭載了海量花絮。首先是六條評論音軌:李小龍專家Brandon Bentley為《唐山大兄》貢獻了一條評論音軌;香港電影藍光常客,香港電影專家Mike Leeder為《唐山大兄》、《精武門》、《死亡遊戲》與《猛龍過江》每部均錄製了一條評論音軌;《龍爭虎鬥》則是攜帶了之前版本就有的製片人保羅·海勒的評論音軌。
接下來是32分鐘的《死亡遊戲:全新呈現》,用了李小龍去世前為《死亡遊戲》原始拍攝的素材全新剪輯的短片,這些素材剪輯之前也在紀錄片中以及作為單獨短片呈現過,以前有過兩種不同的剪輯,時長均為半小時左右,不知這次全新的剪輯會是什麼形式。接下來是一系列全新訪談節目:包括李小龍傳記作者馬修·波利為每部電影錄製的訪談;製片人安德魯·摩根講述嘉禾公司的新訪談;配音演員Michael Kaye與Vaughan Savidge講述李小龍電影英語配音的新節目;最後還有作家Grady Hendrix講述在李小龍去世後興起的一系列李小龍剝削電影的全新訪談(李小龍剝削電影Bruceploitation,也有譯成「小龍再現」式電影,簡單講就是拿模仿李小龍的形象或者將他的生平故事進行加工而趕出來的一系列B級片,大多數比較粗製濫造。比如有著李小龍大戰007、伊斯特伍德、座頭市、木乃伊、吸血鬼等神奇劇情的《李三腳威震地獄門》就是這種類型中的「名作」之一)。
剩餘的花絮均為老花絮一網打盡:包含了2004年製作的《龍爭虎鬥》幕後紀錄片《血與鋼》;多個講述李小龍生平與理念的紀錄片與節目,包含了1973年的《李小龍的生與死》以及1998年的《李小龍:親口講述》;海量訪談內容,包含了李小龍遺孀李琳達、演員喬恩·T·巴恩、橋本力、苗可秀、羅伯特·沃爾、元華、任達華、導演霍耀良、洪金寶以及王晶。最後還有常規的包括預告片的宣傳內容與冊子收錄。
當然最令人意外的可能是,CC一反套裝吝嗇碟數的常態,為這個五片合集配備了七張藍光碟來裝載,看來也是對這個套裝極其上心,希望不要再出現嚴重的編碼壓制問題了。這套藍光將於7月16日發售,應該可以趕上CC的半價促銷,想必倒是又會是促銷中的搶手碟。
除去李小龍套裝外,CC在七月還有四部影片發行。首先是1953年的原版《世界大戰》,我在二月份的碟訊中還寫到派拉蒙居然將自家這部重磅作品首藍授權給了一個澳洲新系列Imprint,結果沒想到北美地區緊跟著授權給了標準收藏。CC這套同樣源自派拉蒙進行的4K修復,同時攜帶原始無損單聲道和奧斯卡獲獎音效師本·貝爾特為其新混音的5.1音軌,以DTS-HD MA規格呈現。花絮部分則是與澳版有各自獨家內容,評論音軌方面CC只攜帶了一條,是2005年由電影人喬·丹特、電影史學家鮑勃·伯恩斯與影評人比爾·沃倫一起錄製的。同時CC攜帶了兩個全新製作的花絮:本·貝爾特與奧斯卡獲獎特效師克萊格·巴朗講述關於影片特效以及音效創作的花絮《電影考古學家》;還有一段關於影片修復的新花絮《來自檔案庫》,包含了本·貝爾特、克萊格·巴朗與派拉蒙的檔案管理員Andrea Kalas。
其餘的老花絮包含了1970年錄製的一段製片人喬治·帕爾訪談音頻、2005年製作的幕後紀錄片、1938年奧遜·威爾斯編劇導演的著名廣播劇改編版《世界大戰》、1940年威爾斯與《世界大戰》原著作者H·G·威爾斯的電臺討論節目,還有預告片與冊子。
用一天時間,讀懂本世紀最偉大導演
《淑女伊芙》則為此次CC藍光首次洗藍,正片來源於全新的4K修復,攜帶原始無損單聲道音軌。花絮方面CC將自家2001年發行的DVD中的基本全部複製了過來,首先是一條2001年由電影學家Marian Keane錄製的評論音軌,同時收錄由著名導演彼得·博格丹諾維奇在同年錄製的一段影片介紹。其餘還有伊迪絲·海德的服裝設計以及1942年的廣播劇改編版(芭芭拉·斯坦威克與雷·米蘭德出演)。
同時藍光版本新增了電影學家David Cairns做的一段視頻論文,還收錄了一首名為」Up the Amazon」的歌曲錄音,這首歌源於改編自此片的一個音樂劇版本,但此音樂劇最後未成型。
《櫻桃的滋味》可能是許多人等了很久的洗藍片目了,此片最先在去年三月份由日本首次洗藍,同時在今年五月底法國也將發行藍光。CC的這套藍光與日版和法版相同,均源自於全新4K修復版,攜帶原始波斯語的無損單聲道音軌。花絮重頭戲是一部名為《計劃》的39分鐘短片,這是《櫻桃的滋味》的概念短片,阿巴斯與他的兒子巴赫曼合作拍攝於1997年 。其餘花絮只有一段伊朗電影學者Hamid Naficy的全新訪談和之前CC的DVD中就攜帶的一段1997年由伊朗電影學者Jamsheed Akrami主持的阿巴斯訪談。照例攜帶的冊子也只有一篇影評,對於這樣一部重磅級片子感覺花絮配置還是少了點。
《婚姻生活》則是之前新公布CC與網飛合作中最快發行的影片,正片來源於影片本身後期的4K數字中間片,配備DTS-HD MA規格的5.1音軌。花絮首先為一段導演鮑姆巴赫的全新訪談,接著是兩段重點的全新特輯:《表演者》採訪了演出的演員,包括斯嘉麗·詹森、亞當·德賴弗、蘿拉·鄧恩、阿倫·阿爾達、朱麗·哈基提與雷·利奧塔;《製作者》則聚焦於影片的製作,採訪了導演鮑姆巴赫、剪輯詹妮弗·拉梅、美術指導傑德·希莉、服裝設計馬克·布裡奇斯與製片人大衛·海曼。除此之外,花絮還有一段鮑姆巴赫與配樂蘭迪·紐曼講述關於配樂的訪談、一段鮑姆巴赫帶領觀眾走過影片中重點場景的特輯,以及預告片和冊子。
-哥倫比亞經典系列UHD套裝-
雖然UHD的發行已經逐漸多元化鋪開,也有越來越多小廠牌加入UHD的發行之中,但目前得到UHD發行的影片類型依舊極其局限。好萊塢六大廠牌孜孜不倦地發行新片,對於老片UHD基本只會挑選好賣的商業大作,難得會冒出一些的經典老片,也大多是七八十年代的熱門作品。少有的例外,比如華納發行的《綠野仙蹤》和派拉蒙發行的《生活多美好》,也更多是因為影片本身受眾之廣才有幸得到UHD格式的發行。而小眾廠牌在本身廠牌受眾以及授權不到許多大名氣作品的雙重情況下,發行的大多為有著一定粉絲基礎的B級片名作。像是Studio Canal這種罕見會發行UHD的非好萊塢大公司,發行的UHD也多為《獵鹿人》、《現代啟示錄》這類大名氣的作品。
這種類型限制讓更早期的一些經典電影,特別是一些黑白電影,遲遲得不到UHD的配置呈現。(以至於讓許多人產生了HDR對於黑白電影是不是沒有作用的錯誤想法,當然近期SC發行的《象人》UHD徹徹底底展現了如何充分利用HDR來展現黑白電影中的暗度。)結果令人意外的是,索尼成為第一個開始試水發行這類經典老片UHD的廠牌,以不同影片搭配的模式為影迷們推出了哥倫比亞經典系列的UHD套裝。這次公布的第一輯包含了《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阿拉伯的勞倫斯》、《奇愛博士》、《甘地傳》、《紅粉聯盟》以及《甜心先生》六部影片。
很明顯索尼這次的套裝,是想用受眾面更廣的後三部來搭配推進前三部作品銷售。比較有意思的是,前三部更早期的經典影片均為多年前就完成了4K修復並且發行了普通藍光,《奇愛博士》甚至是歷史上第一批以4K規格數字修復的黑白電影之一。後三部中,《甜心先生》在2017年發行過帶著新4K修復源的普通藍光,而其他兩部為首次以4K修復的樣貌呈現。這個大套裝以17碟的規格包含了六部影片的UHD與藍光影碟,均為4K修復。
UHD以完整4K解析度搭配HDR10呈現,音軌方面則都以DTS-HD MA的規格帶上了原始混音的音軌!其中《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僅帶原始音軌,其餘幾部帶有5.1規格的DTS-HD MA新混音軌(《阿拉伯的勞倫斯》的原始混音音軌就以DTS-HD MA 5.1呈現),同時《阿拉伯的勞倫斯》、《甘地傳》、《紅粉聯盟》以及《甜心先生》多攜帶一條最新混音的杜比全景聲音軌。更令人驚喜的是,《阿拉伯的勞倫斯》與《甘地傳》這兩部時長在200分鐘上下的作品,索尼為了保證4K的碼率與畫質,完全不吝嗇碟數而為兩片各自搭配了兩張UHD來承載正片。
花絮方面打包移植了之前所有的內容,甚至包括了《阿拉伯的勞倫斯》之前禮盒裝限定的花絮碟內容,以及CC版《奇愛博士》獨家製作的花絮內容!同時有幾部影片還增加了些全新的花絮:《奇愛博士》增加了一個「庫布裡克思考炸彈」的新特輯;《阿拉伯的勞倫斯》加了未使用的國際版影片序幕;《紅粉聯盟》增加了海外預告片以及3集電視劇版劇集內容;《甜心先生》增加了由亞歷克·鮑德溫主持的一檔博客節目中講述導演卡梅倫·克羅的一集。
我一般很少會專門講這種好萊塢六大(現在變成五大了,福克斯的音像發行也被迪士尼控住了)的影碟發行,但這套不得不重點提及。索尼在UHD發行雖然也有因為和IMAX合作而放棄實際提升的杜比視界HDR,轉為使用僅是一個名頭的IMAX加強HDR來製作UHD的行為,但論UHD的發行上廣度和實際質量上,它家一直是走在前頭。而且只有這種發行的銷量上去,未來才能有更多經典作品得到UHD的發行呈現。
-箭影學院新公布片單 -
箭影持續了上個月的趨勢,本部的視頻系列(Arrow Video)並沒有什麼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發行。不過這個月公布的學院系列(Arrow Academy)倒是比較驚喜。首先是因為疫情影響了箭影的公布計劃,本應該在上個月公布的一部較重磅的學院片目這個月月初才正式公布,這部就是《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英版獨佔6月15日發行。
不過原本希望箭影這次發行能總算洗掉之前藍光所用的,好幾年前的老源。然而藍光配置正片只寫了高清轉錄呈現,看來新修復還是遙遙無期。之前的轉錄源說實話並不差,但是當年的掃描輸出的效果以及使用的中間片膠片質量都已經滿足不了看習慣新修復細度的觀眾了。音軌方面依舊是原始混音的單聲道呈現,花絮方面和十年前的CC藍光相比相同的僅為1983年製作的半小時幕後紀錄片《大島幫》。
CC獨家的約90分鐘三段訪談花絮均未授權攜帶,箭影攜帶的是之前Studio Canal英版帶的坂本龍一以及製片人傑瑞米·託馬斯的兩段訪談,總長半個多小時。同時CC版本中一部關於勞倫斯·凡·德·普司特(《聖誕快樂》改編自他的自傳)生平的一小時紀錄片《慢慢加速》並未在箭影中攜帶,箭影轉而帶上的是講述大島渚的82分鐘紀錄片《靈魂留在電影的男人》。箭影這次獨家的花絮為老朋友湯尼·雷恩錄製的全新訪談,同時影碟還攜帶了紀錄片以及圖片集。對於碟友們可以對比箭影與CC的花絮後按照自己喜好購買,同時此片CC的藍光正片壓制並不是很完美,箭影在這方面應該是超越CC沒什麼問題。
除了這部之外,如期這個月公布的兩部七月份學院系列影片為《廣島》以及《生活是條靜靜的河流》,均為美版英版同時發行。1953年的《廣島》由關川秀雄導演,由非製片廠的日本教職員組合獨立投資拍攝,動用了全明星演員陣容,包含真實原子彈倖存者在內的約九萬群演參加演出,為《哥斯拉》系列貢獻出經典主旋律的伊福部昭也為此片配樂。不過此片最被人熟知的還是片中部分段落,後來被剪輯到了阿倫·雷乃的《廣島之戀》之中使用。
然而此片因為題材與政治方面的敏感性,在首映後的多年來一直沒有得到大規模的發行,1955年在北美放映的國際版還刪減了約20分鐘。這次箭影學院系列的藍光呈現了原始版本的高清修復,攜帶無損的原始單聲道混音。花絮方面包含了片中女主演月丘夢路的老訪談、日本電影學者Jasper Sharp新製作的視頻論文,同時攜帶了一部講述現居在美國的廣島、長崎原子彈倖存者紀錄片《廣島 長崎:下載》,並攜帶紀錄片導演竹田信平的介紹。
《生活是條靜靜的河流》為法國導演埃蒂安·夏蒂利埃的處女作,箭影這次藍光應該與之前TF1的法版藍光用的是同一個高清修復源,同時攜帶無損的原始單聲道混音,而花絮方面也複製了TF1的一些內容,為一批總長一個多小時的老訪談,包含導演埃蒂安·夏蒂利埃、演員安德烈·維爾姆斯、編劇弗羅朗絲·岡丹與製片人查爾斯·加索特。不過法版有的兩條評論音軌未一併攜帶過來。
簡短碟訊
· 箭影的本部Arrow Video系列持續了上個月的頹勢,沒什麼亮眼的發行。四部發行的影片為《黑彩虹暗殺令》、《德川責罰地獄》、《奇妙的家族》和《血色寶石》。除了新片《奇妙的家族》外,其他三片只有《黑彩虹暗殺令》寫著是新修復源,另外也只有高清轉錄。花絮配置也基本相近,均是在老花絮攜帶的同時配置新的評論音軌以及視頻論文和訪談花絮。看起來給了更漂亮配置的是新片《奇妙的家族》,首發帶外封紙套,花絮除了幕後製作等內容外,增加了新的評論音軌、視頻論文和導演的一場映後Q&A,不過這片本身口碑也實在是很一般。
專攻日本電影的廠牌三窗(Third Window Films)公布即將發行大林宣彥的《花筐》英版藍光。影碟將於7月6日發行,單碟BD50除了攜帶正片外,還帶上了20分鐘幕後製作花絮以及40分鐘的大林宣彥訪談。雖然《鬼怪屋》在海外知名度不小,但大林宣彥的其他作品一直未在除日本外地區發行過藍光。三窗的《花筐》算是開了一個好頭,官方也說若這張碟賣的好會繼續去授權發行更多的大林作品藍光。
同時,不知是否因為大林宣彥去世的原因,日本的TC娛樂近期上架了兩部大林宣彥作品《兩個人》與《青春搖滾》的藍光預定。日本亞馬遜附帶的劇照來看起像是直接從電影底片掃描的單幀畫面,看起來質量不錯。雖然依舊是日版一貫無字幕呈現,但洗藍以及十分感激,大林宣彥還有許多名作未得到高清修復和藍光的呈現,希望之後能有更多作品的發行。(個人最期待洗藍的是《北京的西瓜》以及兩個版本的《轉校生》)
· 碟影傳媒的《無雙》大陸限量版藍光將馬上在5月8日發行了,粵語與國語兩條杜比全景聲,加上之前花絮一併打包收錄,可以說是此片能有的最高的配置了。碟影也在這兩個月內公布了接下來的幾部國產獨家藍光片目,其中熱門的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經公布了配置,將收錄獨家全新混音的國語杜比全景聲音軌(之前Well Go USA發行的美版中全景聲是英語配音,原始國語只有DTS-HD MA 5.1),同時在花絮方面除了影片宣傳時期的小特輯外,還將收錄一段半小時的獨家餃子導演訪談花絮,同時影碟的整體設計將由黃海操刀進行。同時年內還將發行黃建新經典作品《背靠背,臉對臉 》的修復版藍光以及去年的熱門獨立影片《平原上的夏洛克》的藍光,兩部的詳細配置還未公開,但都將收錄有獨家的花絮。除此之外,碟影傳媒還未公布的未來發行中也有比較重磅的影片,各位碟友可以期待一下。
簡短四月碟評碟訊
《海上花》4K修復臺版藍光
發行商:ifilm / 發行日期:2020-04-10 / 區碼:全區 / 單碟BD50
《海上花》的4K修復屬於上海電影節的修復計劃之一,在去年的上海電影節上首映。作為侯孝賢名作之一的此片,長久以來只有畫質十分一般的DVD版本可以看到。這次終於推出全新修復,毫無意外引發了不小的搶票熱潮,而我也是在電影節上第一次看到了這個修復版。首先按照上影節官方宣傳的內容,這次4K修復由日本松竹公司提供了庫存的35mm原始底片,送至義大利的博洛尼亞工作室進行的修復,同時侯孝賢與李屏賓對後期調色進行了監督。我對官方說的這個修覆信息有點懷疑,但此修復版本開頭僅僅寫了上海國際電影節修復與積家贊助,沒有提及任何詳細修覆信息,連實際修復的博洛尼亞都沒有署名,很不尋常。因此也無從考證官方的說法,只能從最後的結果來看效果。
然而這次4K修復很不幸,全片看起來受到了輕度至中度的DNR降噪處理,導致原始的膠片顆粒結構被破壞得比較明顯。雖然看起來是比較小心地處理了降噪與銳化,讓畫面本身的細節儘量保留,但DNR帶來的那種塗了蠟的效果依然極其明顯。這種處理效果讓我感到十分困惑,博洛尼亞的雖然因為各種偏色的調色修復而被許多人所詬病,但它家並沒有出現過會過度DNR處理修復的前科,不清楚到底是哪一個環節導致了現在這個處理。
但電影節觀看也只有那麼一次,想要反覆仔細觀看修復效果還是得等藍光發售,結果月初臺灣悄無聲息地直接上架了藍光預定。這次的臺版藍光來自於ifilm,它家以前發行過幾部楊德昌與黑澤明影片的藍光,這次在4月10日同期發行了侯孝賢的《海上花》與《風櫃來的人》兩部作品藍光。
《風櫃來的人》早有許多更佳的外版可供選擇,包括尤裡卡在2018年發行過的一個早期侯孝賢三片套裝,這裡詳細講一講《海上花》的藍光。ifilm發行的藍光為普通透明膠盒,外帶側開紙套包裝,影碟本身為一張BD25純攜帶正片,無任何花絮。音軌則為修復版5.1聲道的DTS-HD MA與Dolby TrueHD兩條,字幕攜帶繁體中文與英文。
重看藍光讓我能更進一步確認這次修復的效果,總體感受與電影院觀看相近,仔細觀察畫面細節可以看出DNR的使用雖然破壞了應有的質感,但好在處理的還算用心,畫面細節以及少許的膠片顆粒還是可見。同時這次的色調也引起了些許爭議,但這次4K修復下的暗調金黃應該才是還原了侯孝賢與李屏賓精心打造的畫面效果。然而我感覺4K修復的調色還是有一點粗糙,整體調向金黃色調的室內夜景中,色彩調整得太像數字加上的濾鏡,而非膠片衝印應有的效果。這種在高光區域特別明顯,比如影片中多次出現的油燈,現在看起來像是整個高光區像是加了濾鏡一般被粗暴拉向黃色傾向。而之前轉錄自各種差很多級別拷貝的DVD源中,可以看出膠片本身洗印帶來的色彩傾向中高光依然保留著應有的亮度和白色,反而自然許多。
雖然4K修復的成果有種種的不盡人意,但並非那種災難性質的「毀片」修復。而且這個修復和之前的DVD源對比依然是提升巨大,毫無疑問是目前此片最好的畫質版本。如果僅從此片的修復來說,在目前情況下依然是值得去收一張反覆觀看的,然而臺版藍光對於這個修復的編碼和壓制卻讓我十分失望。
4K修復下還原影片特殊暗調與金黃色彩,對影碟的編碼與壓制很是考驗。然而臺灣ifilm這家明顯編碼水平不夠,同時僅用BD25來承載全片,同時還用兩條次時代音軌對正片畫面空間進一步壓縮,最後呈現出的各種壓制問題基本可以說是布滿全片。
上面兩張截圖放大可以明顯看出,如後腦勺以及衣服這種物體,只要是在暗景內就出現大量的塊狀黑階色塊。這種情況可不是細微存在,而是幾乎全片都大量明顯地存在,幾乎是破壞了觀看的效果,對畫質有要求的碟友們應該都無法忍受這種情況。更不要說影片的長鏡頭均為淡入淡出的黑場形式呈現,這些淡入淡出幀的畫面更加可怕, 因為低劣的壓制水平,整個畫面都呈現出壓縮出的色帶效果。甚至在全黑的幾幀內可以看出布滿屏幕的暗色網格,這種編碼實在是太可怕了。
因此對想要收《海上花》的碟友們建議,若對畫質有要求的可以再等等,這種重量級的片子基本都會有其他外版代理推出,就算花絮不洗也希望能出一個編碼壓碟正常的版本。
*特別感謝豆瓣用戶超人叔叔借給我這張臺版藍光
《撒旦探戈》4K修復英版藍光
發行商:人造眼 / 發行日期:2020-04-27 / 區碼:鎖B區 / 雙碟BD50
《撒旦探戈》的4K修復可以說是去年電影修復界的重磅項目之一,這幾年在修復/影碟發行界活躍的Arbelos公司負責了電影的修復(前身為Cinelicious Pics,對《悲傷的貝拉多娜》、《薔薇的葬禮》、《最後一部電影》等影片進行過精美的4K修復,並且發行了藍光),4K修復自原始底片的掃描,這也成為第一部得到正式修復的貝拉·塔爾作品。去年的上海電影節,這個修復版本也是成為影迷搶票的熱門之一,我也有幸在電影院內看了這版的修復,效果可以說是令人迷醉。按照之前預告的,Arbelos將在今年發行藍光,但沒想到先是英版的人造眼先發行了藍光。
人造眼在近期的藍光發行上讓人覺得越來越偷懶,越來越多不帶花絮不說,甚至開始有些片子只發行DVD(包括之前大家都以為會發行藍光的《地久天長》,結果只來了個DVD),但是拿到全球首發《撒旦探戈》還是很讓人期待的。按照一開始公布的信息,英版將用三碟的配置來承載這部七個半小時的巨作,三段的分割應該是按照修復版中兩段中場休息的分割來分配。花絮方面則沒有消息,按照人造眼一貫的配置來說就算是沒有也不足為奇。
在四月內,Arbelos公布了自家美版的進一步信息,因為疫情原因發行延期到了十一月,美版將以兩碟的配置攜帶正片。收過Arbelos之前影碟的碟友們應該知道,它家影碟的編碼正片一直不大行,甚至出現過《薔薇的葬禮》這種壓制災難。但令人安心的是,Arbelos在之前幾張影碟開始,已經僱編碼大神David M來進行編碼壓制。雖然這麼長的影片僅分為兩碟還是有點吃力,但David M來監督的話,正片畫質的問題應該是不會存在了,就算出了問題,至少人造眼的英版還給了三碟配置嘛!
結果,人造眼實際發行後,買的人到手一看,也是兩碟……
兩碟還不是影片對半分放兩碟,第一張碟塞了262分鐘,第二張碟177分鐘,看起來好像是按照了院線放映三部分的第二次中場休息來分的兩碟……同時花絮和猜想的一樣,除了一個塞在第一張碟的預告片外什麼都沒有。
雖然有收到的碟友反應人造眼的編碼畫質還不錯,但在美版也同樣雙碟、有編碼保證、估計還有花絮的情況下,人造眼版本基本上可以說是能直接忽略了。
Arbelos發布的《撒旦探戈》原始底片掃描畫面
Arbelos的美版目前僅公布了雙碟配置和11月10日發行的日期,同時還公布會發行一個僅有300套的限量版本,其餘細節依然沒有公布。按理美版肯定會帶有新的花絮,同時那個限量版有可能與之前《悲傷的貝拉多娜》那樣是搭配書一起發售的版本。官方曾說美版《撒旦探戈》「等待會是值得的」,看來現在還是靜候美版的配置,希望不要讓大家失望。
《白髮魔女傳》系列法版藍光
發行商:Spectrum / 發行日期:2020-04-07 / 區碼:鎖B區 / 雙碟BD50
《白髮魔女傳》最初在2017年由碟影傳媒在國內最先發行了藍光,以兩部套裝的形式發行,均為世界首藍。然而香港版權方提供的老轉錄片源有著各種的問題,膠轉磁的轉錄源不僅畫面細節不夠,同時亮度、色彩、對比度都與原始上映時候的效果差得很遠,片尾字幕也有改動,而且第一部的原始立體聲被降低成了單聲道。香港雖然在2019年也跟進發行了兩部的藍光,但用的也是同樣的源且沒有任何處理。就在港版發行後不久,近兩年發行了不少港片的法國發行商Spectrum宣布將發行4K新修復的《白髮魔女傳》。此消息一出,令不少港片影迷都十分期待。
最終在各種素材處理、版權協調以及疫情的影響下,延期了幾次的這個法版藍光終於在四月初正式發行。最終的版本為雙碟BD50,同時攜帶了《白髮魔女傳》系列的兩部與2014年的那部新版《白髮魔女傳之明月天國》。大家最期待的顯然是第一部的修復質量,Spectrum確認4K修復來自於原始底片,並且由導演于仁泰參與監修認證,音軌則並未帶原始的立體聲混音,而是全新的一條5.1混音,以DTS-HD MA格式搭載。同時第一部也攜帶了之前DVD時代錄製的于仁泰評論音軌。
第一部的4K修復對畫面帶來的提升是巨大的,4K掃描帶來了更加豐富的細節,同時全新的調色終於讓影片變回了應有的冷色暗調,雖然後期調色加的藍色看起來有時候稍有點過,但依舊比之前版本好上太多。
碟友Liersi在論壇中發的截圖對比,左邊為之前的老高清源,亮度與色彩均錯誤,右邊為全新4K修復源,還原原始樣貌
Spectrum同時也為第二部做了全新調整,雖然沒有新修復,但是用了之前的高清源進行了對比度與色彩的調整,讓整個畫面看起來舒服了許多。(雖然我感覺還是稍微調的過度了一點。)
左邊為之前的老高清源,右邊為Spectrum校色後版本
Spectrum的第一張BD50攜帶了《白髮魔女傳》系列的這兩部電影,第二張碟攜帶了可能沒人想要的《白髮魔女傳之明月天國》正片以及關於整個系列近三小時的全新錄製花絮!其中約一半的內容面向法國觀眾,包含了法國的影評人對影片的介紹、于仁泰生涯的分析、關於香港奇幻影片的分析,還有對於原作小說以及作者梁羽生的背景講解。剩下有三段訪談更關於影片製作團隊,包含了導演于仁泰的一段23分鐘訪談、編劇林紀陶的一段47分鐘訪談以及動作演員楊鴻俊的14分鐘訪談,這些訪談的內容更深入於影片製作的方方面面,影迷們不容錯過。
法版的這套發行可以說是港片影迷夢寐以求的套裝了,幾個遺憾在於沒有原始音軌、只帶法文字幕還有兩片被壓在一張碟裡了。而根據比較可靠的信息,英國的某家廠牌可能正在商談此片,說不定可以等到一個配置更加齊全的英版呢!
簡短碟評
與簡短碟訊一樣,有些值得提及但又不足以詳細寫碟評的發行影碟將在這個版塊中略談一二。
· 《阿基拉》的4K修復UHD於4月24日發行,我在二月份的碟訊中寫到過這個UHD發行的配置。其實在這之後又有一次更新,正片新加入了2019年全新調整的新混音音軌(依然是192kHz的Dolby TrueHD 5.1規格),同時花絮碟也對這次新混音增加了一段藝能山城組的新訪談節目花絮。(同時還要更正一下,之前說此套碟帶上了LPCM 2.0格式的原始混音,其實也不算是最初的院線原始混音,而是當年發行LD時候進行的新混音。因為當年院線上映時候此片製作工期很趕,導致大家對最後趕出來的院線音軌不滿意,所以LD混音算是更正版的音軌,而院線的原始混音也從未發行過。)
當然了,大家最關心的肯定還是正片修復的質量,我在2019年影碟收藏指南那篇文章中曾經寫過日本動畫修復的種種不盡人意。壞消息是,這次《阿基拉》修復依舊慘遭了一些這種處理方式。還是日本動畫修復怪象之新印出中間片來掃描修復,而非回到原始底片或是原始中間片去做。這次是5K/16-bit規格掃描的新印的中間片,再以4K規格進行修復。同時臭名昭著的Q-TEC依舊對修復進行了DNR的處理。但好消息在於,這次的修復監修環節還是比較用心。
最後的成果和《攻殼機動隊》的4K修復相近,DNR在使用的同時被限制住了程度。從UHD的截圖中也可看出,DNR在不破壞畫面本身細節的情況下也保留了一部分可見的膠片顆粒。而HDR的調色也比之前老的轉錄源好上不少,整體看起來比老源要暗一些,但對比度與色彩更接近膠片效果,同時HDR在幾處高光時刻也有很漂亮的呈現。之前藍光發行使用的2009年膠轉磁源,那種明顯老式轉錄儀產出的膠片顆粒以及數字銳化效果,在現在看來是明顯不舒服了,所以這次新掃描最主要的提升還是沒有了後期過度數字銳化的處理,在質感上可謂是巨大進步。
不過新掃描少了過度銳化以及粗大顆粒的掩蓋,反而使得影片中不少鏡頭的攝影瑕疵更加明顯了。不少輕微虛焦以及洗印帶來的瑕疵在新掃描下暴露無遺,更不要說輕到中度DNR讓畫面本身缺少原始質感,使得那些動畫線條更加尷尬。但這也算是當年製作成果的一種展現了,不去修改更正其實才是修復應該的標準。當然這次日版的價格一貫高昂,還是建議碟友們可以等之後外版是否會跟進UHD發行(雖然說不定要等個幾年)。
· 華納旗下的檔案館系列(Warner Archive)在本月發行了七張碟,其中《綠野情仇》與《禁房情變》兩張比較特殊,特別拿出來講一下。《綠野情仇》在1948年首次上映時候片長為93分鐘,並且為那一年RKO發行電影中票房收益最好的電影之一。然而RKO在1954年重映此片的時候,直接將電影減短了15分鐘,變成了78分鐘。這種情況在電影史中也很常見,然而此片在重映之後就一直以短的版本呈現,即使在之後的錄像帶以及新世紀的DVD發行中,也一直是以78分鐘的樣貌,因此有許多影迷甚至懷疑原始版本是否已經失傳。
令人意外的是,華納為此片做的全新4K修復中,將原始發行中被刪去的15分鐘修復了回去,讓此片再次以原始樣貌呈現給觀眾。同時此片的編劇瓦爾度·紹特因為上了好萊塢黑名單,1954年重映版中從他的名字從演職員表中被抹除,這次4K修復則是將其名字補回,還原了原始1948年的完整演職員表。這次的藍光就是使用了這個新4K修復,源自於原始拍攝硝酸底片,而被刪除的15分鐘內容則來自於一個英國的硝酸底片,畫質呈現精美無比,音軌則以DTS-HD MA 2.0格式呈現原始單聲道混音。和檔案館系列一樣花絮欠豐,僅為一條預告片。
而《禁房情變》則比較特別,導演約翰·休斯頓為了配合劇情營造特殊的氛圍,在當年後期洗印製作的時候把此片做成了一個特殊的金色濾鏡風格畫面。這個導演原始意圖的版本將全片的飽和度拉低,同時在後期洗印中為整個畫面附上了金黃色的調子。要打成這種色彩處理在沒有現代數字調色技術的當時是十分困難的,後期洗印也花了大功夫才完成了導演想要的效果。然而這個版本在上映了一周後,由於觀眾對這種畫面風格的反應極其困惑,華納將這個版本全部召回,重新替換成了普通色彩版本的拷貝進行放映。雖然後來的DVD發行均為導演原意的金黃濾鏡版,但也有不少影迷表示更喜歡普通色彩版的正片。
此片在2015年發行了一個法版藍光,但是正片僅帶正常色彩版正片,同時是一個質量比較粗糙的老膠片轉錄源,再加上鎖法語字幕,也讓那個版本遠不及完美。終於在2020年,華納檔案館系列發行了此片,以雙碟的規格分別攜帶了原始金色版正片和正常顏色版正片,兩個版本均為源自各自中間片的全新2K修復,各自享有單張BD50,畫質十分漂亮。音軌則以DTS-HD MA 2.0格式呈現原始單聲道混音,花絮除了預告片外僅為一段23分鐘的片場畫面,黑白無聲,配以影片配樂呈現。
· 許多B級片影迷們翹首以待的德版《瘋狂輪滑》全新修復UHD徹底做壞了,德國Capelight這家公司獨家修復此片並且發行了這次的UHD,從目前得到的反饋以及截圖中可以看到幾個嚴重的問題。首先本身修復帶來的細節與銳度提升是驚人的,然而髒點汙漬的清理並沒有很到位,同時UHD的編碼差得不行,幾乎全片都有各種極其明顯的壓縮痕跡。
同時HDR的調色非常奇怪,與普通藍光的SDR調色版本對比,HDR的顏色極其不適。這次修復以及HDR調色都是由TLE進行,我曾在去年年度影碟的文章中提到過這個公司,它們的修復宗旨有一條就是認為HDR是反原始樣貌,所以從來不做的。因此有不少人懷疑這次HDR的色彩就是因為TLE經驗不足所導致的。當然這套碟最致命的還是在音軌上,不論是普通藍光還是UHD,裡面攜帶的每條音軌都有或多或少不同情況的音畫錯位問題。在這麼多問題出現後,Capelight從一開始的沒有反應到最後只承認說音軌有製作問題,目前正在計劃替換碟解決方案。看來想要收到一個《瘋狂輪滑》完美版本的可能還是得要看其他地區有沒有廠牌授權到這個修復並進行再度處理了,比如Scorpion Releasing剛宣布要在美版發行的全新藍光,可以等一個配置。
· 常年發行亞洲影片的美國發行商Well Go USA在4月28日發行的四部影片意外是以刻錄碟的BD-R形式製作,而非正規藍光壓盤製作。Well Go USA雖然以低配置/價格狂發片的薄利多銷式被碟友所熟知,但它家發行基本都在水平線上,許多國片也靠這家廠牌才得到了藍光發行,使用BD-R這種情況之前從未有過。這四部BD-R發行的影片為《八步半喜怒哀樂》、《憤怒的黃牛》、《使徒行者2》與《追龍2》,均為4月28日發行,而且和正規壓碟的發行不同在於售價反而特別貴。唯一好消息是,目前看來之後的發行都還是正規壓碟的製作(包括不少影迷們等了很久的《少年的你》,將於5月5日發行,依舊是正規壓碟,和Well Go USA一貫國片配置帶中文字幕,花絮僅為影片宣傳時期做的幕後特輯和預告片),看來只有這四部受到了這種奇怪的待遇,碟友們購買時請注意。
這個月文章的結尾,我想放出大林宣彥的妻子大林恭子寫的這段文字來結束,我們下個月再見。
-FIN-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上映半年就入選影史最偉大女性電影,名副其實還是榜單廉價?
看完他的隔離日記,別忘了看看他最動人的巔峰作
三十年黑暗影像,締造世界影壇最鬼魅大師
天下大亂錯在警察?但這就是法國人公認的年度最佳
半個世紀,從世界最高顏值到影壇最高演技
監控無所不在,造就了恐怖片復興?
請為深焦口碑榜投票